侯 蘋 ,周雪梅 ,劉永兵 ,段 培 ,張扣林 ,劉 林 ,平雨潔
(1.揚州大學護理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江蘇 揚 州 225000;2.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揚 州 225000;3.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 州 2 25000)
鑒古知今,學史明智?!八氖贰笔屈h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統(tǒng)稱?!八氖贰苯逃粐壹{入“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之中。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指出,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加強“四史”教育[1]。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進一步強調“四史”學習的重要性,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O-PIRTAS模式是由廈門大學郭建鵬教授根據(jù)多年實踐經驗,結合相關研究成果,總結分析后提出的翻轉課堂通用模式[2],目前已被應用于多門專業(yè)課程的教學[3-4]。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需要雙手,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需要雙手,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雙手。然而由于工業(yè)化的進程加快,手外傷成為常見的損傷之一,嚴重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本文以手外傷病人的護理為例,將融入“四史”教育的O-PIRTAS模式運用于本科護理教學中,旨在培養(yǎng)熱愛祖國、心系人民群眾、甘于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的外科護理人才。
2021年12月,選擇我院大學三年級普通護理班的所有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23人,男生8人。
選用李樂之、路潛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學》第六版為教材。本院教學團隊聯(lián)合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結合課程內容、護理職業(yè)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1.2.1 O-PIRTAS教學模式 該模式由7個部分組成:O(objective教學目標)、P(preparation 課前準備)、I(instructional video教學視頻)、R(review 知識回顧)、T(test知識測試)、A(activity課堂活動)、S(summary課堂總結),適用于各種教學情境,為翻轉課堂的高效實施提供了新范式。其中P、I、R、T、A、S這6個步驟相互協(xié)同,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見圖1)。
圖1 O-PIRTAS教學模式Figure 1 O-PIRTAS Teaching Mode
1.2.2 實施步驟(1)O(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描述手外傷的病因及斷指(肢)再植的適應證,解釋斷指再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措施。②能力目標:掌握手外傷及斷指(肢)的急救,運用護理程序對手外傷病人實施整體護理。③素質目標:形成爭分奪秒的急救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培養(yǎng)愛黨愛國、仁心仁術、無私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護理人才。
(2)P(課前準備)。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準備,設計教學活動。將與課程相關的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視頻、文獻資料、情景模擬案例及分組名單、課堂討論題、作業(yè)等上傳學校THEOL在線教學綜合平臺。其中教學視頻選擇自行錄制的“手外傷的原因”“斷指(肢)再植的條件”以及網絡視頻資源“紅色故事匯:陳中偉”。
(3)I(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參考相關教學資料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并完成練習題。教師可在后臺動態(tài)觀察學生學習情況,例如在線時長、教學資源觀看次數(shù)、在線測試結果等。
(4)R(知識回顧)與T(知識測試)。從知識回顧環(huán)節(jié)起,后面的環(huán)節(jié)皆在線下課堂實施。在知識回顧階段,教師以口述的方式簡要回顧課前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在腦海里構思繪制思維導圖,強化知識的理解。在知識測試環(huán)節(jié),設置兩道測試題檢測線上學習效果,并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
(5)A(課堂活動)。之前的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低階性教學目標,而課堂活動則注重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的內容。將線下大多數(shù)時間進行重點和難點的學習,正是翻轉課堂優(yōu)勢的體現(xiàn)。課堂活動圍繞兩個知識點展開:①手外傷及斷指(肢)的急救;②斷指(肢)再植術后的護理。手外傷及斷指(肢)的急救教學主要通過教師講授、演示以及學生情境模擬進行。提供臨床真實案例,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仔細觀察、親身體驗,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理解力,增強人文關懷意識和臨床思維能力。斷指(肢)再植術后的護理需要做好并發(fā)癥的照護,以及指導病人功能鍛煉。并發(fā)癥休克、急性腎衰竭、血管危象的護理關鍵在于病情的觀察。引導學生提高專業(yè)修養(yǎng),在工作中做到勤觀察、多詢問。在介紹并發(fā)癥傷口感染時引入文章《紀念白求恩》。通過白求恩給病人手術時,手指被劃傷受到細菌感染后不幸逝世的案例,強化學生對傷口感染危害的重視,同時學習白求恩敬業(yè)奉獻、舍生忘死、救死扶傷的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請學生結合文獻[5-6]分組討論相關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深化職業(yè)內涵,提升科學素養(yǎng)。手外傷病人的護理教學方案見表1。
表1 手外傷病人的護理教學方案Table 1 Nursing teaching plan for hand trauma patients
(6)S(課堂總結)。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提煉核心內容,引導學生勤學善思,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提高崗位勝任力。
1.3.1 專家評教 由4位學校教學督導、教學專家進行評價。專家的學科背景涉及醫(yī)學、護理學、化學、黨史黨建。主要評價內容包括育人元素挖掘轉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素養(yǎng)、教學課件。
1.3.2 問卷調查 學生填寫問卷,問卷內容包括:(1)“四史”教育調查表(自行設計)。(2)教師使用陳中偉院士的案例能否激勵自己努力鉆研課本知識?(3)教師引用白求恩的案例能否加深自己對傷口感染的理解?
教學模式運用恰當,課堂教學目標設置符合學情,教學課件精美,教師演示規(guī)范,與學生互動充分,與臨床緊密結合,充分訓練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yǎng),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合理,“四史”內容與專業(yè)知識緊密結合,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
問卷調查顯示,93.55%的學生喜歡融入“四史”教育的課堂教學,96.78%的學生認為將“四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對學習醫(yī)學知識有幫助。93.55%的學生想在課后再去了解“四史”相關內容,其中20.69%的學生已經查閱了相關內容,而79.31%的學生表示雖然想了解,但是暫時沒有時間。根據(jù)學生反饋,陳中偉院士的案例能激勵他們努力鉆研課本知識。
學生1:“陳中偉院士在艱苦環(huán)境下孜孜不倦,追求技術進步,而我們在新時代,環(huán)境優(yōu)渥,條件充足,更需要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膽大心細,向陳院士看齊?!?/p>
學生2:“工友的一句話‘在工廠里誰缺的指頭越多,誰的工齡就越長’引發(fā)陳院士思考,研究斷指再植才能避免更多人遭受斷指的痛苦。作為一名護理人,我也要勤奮求知,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奮斗?!彼袑W生均表示引用白求恩的案例能加深其對傷口感染的理解。
學生3:“白求恩因為傷口感染不幸逝世,令人惋惜。這讓我充分認識到傷口感染的嚴重性,嚴防傷口感染,可以有效提高患肢成活率。”
學生4:“白求恩先生是一個如此偉大和無私奉獻的人,卻因為一個小傷口感染而去世,這讓我明白了傷口感染的嚴重后果,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影響病人的生命?!?/p>
O-PIRTAS教學模式是翻轉課堂設計和實施的通用和實用框架,它基于多項研究成果,同時結合多門理論,使該模式具備較強的理論性,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P、I、R、T、A、S這 6個教學步驟緊扣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又緊密圍繞教學內容,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融合線上與線下教學,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具有普適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2]。
有研究對大一本科生使用O-PIRTAS教學模式教授心理學導論16周,結果表明采用O-PIRTAS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好,同伴互動參與性強,學生通用能力發(fā)展和考試成績都有明顯提升[7]。Jin等[8]的研究比較了O-PIRTAS教學法與傳統(tǒng)講課法在職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O-PIRTAS教學法具有超越傳統(tǒng)教學法的潛力。
在本研究中,教師通過制訂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制作并線上發(fā)布教學資源,線下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針對重點內容和學生疑問進行講解,最終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用于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促進其主動學習,培養(yǎng)思考的習慣,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學習,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從而獲得了學生的認可。學院專家也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骨科部分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學實踐表明,該模式合適應用于外科護理學大部分章節(jié)的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全體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滿懷信心地向前進”[9]?!八氖贰眱热葚S富,時間跨度長,僅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不夠的,還需將“四史”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這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舉措[10]。在本研究中,絕大部分學生對將“四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表示贊同,并想在課后進一步了解“四史”相關內容,但只有20.69%的學生付諸實踐,其余學生表示想去了解但沒有時間。大三護生的課程數(shù)量雖較大一大二有所減少,但大部分課程為護理專業(yè)課,需要花大量時間理解記憶,同時還面臨實習和考研的壓力,因此花在“四史”學習上的時間較少,但是“四史”能促進他們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對專業(yè)學習的熱情。手外科的發(fā)展與新中國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密不可分,教師引用陳中偉院士的案例和白求恩的案例,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其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肩負起新時代護理人的使命和擔當,精益求精,救死扶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