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王浩偉,袁紅斌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上海 200003)
WHO預計全球每年溺水死亡人數(shù)超過30萬,是世界范圍內主要意外死亡之一[1]。海軍在維護我國海上戰(zhàn)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經濟利益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隨著我國海外經濟活動的增加,艦艇官兵在訓練和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因溺水而導致心跳驟停的風險顯著增加。心跳驟停是指因發(fā)病或者受傷致24小時內心臟停搏,包括院內心跳驟停和院外心跳驟停,因存在巨大的地理、族裔和社會經濟差異,與院內心跳驟停相比,院外心跳驟?;颊咚劳雎矢撸^90%[2-3]。對于心跳驟?;颊?,時間就是生命。研究顯示,心跳停止3秒患者即可發(fā)生頭暈,停跳15秒即可發(fā)生昏厥或抽搐[4]。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救治依賴于“生存鏈”的及時展開,其中立即實施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并及早除顫是心肺復蘇的基本原則,可為進一步的高級生命支持奠定基礎[5-6]。心肺復蘇是指針對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搶救措施,對于搶救心跳驟?;颊呱陵P重要。與心源性心跳驟停不同,溺水(特別是海水溺水)后導致的心跳驟停主要由低氧引起,因此心肺復蘇的流程也有所不同,根據(jù)國際心肺復蘇指南要求,溺水者心肺復蘇時需要先給予5次人工通氣,再進行30∶2胸外按壓及人工呼吸循環(huán)[7]。研究顯示,心跳驟停后4分鐘內開始心肺復蘇者,約50%患者可被救活,超過10分鐘開始心肺復蘇者存活比例幾乎為零[4]。因為專業(yè)醫(yī)務人員到達現(xiàn)場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周圍官兵及早實施心肺復蘇是連接心跳驟?;颊吆蛯I(yè)醫(yī)務人員的橋梁,是提高心跳驟?;颊呱媛实闹匾画h(huán)。有研究評估了非醫(yī)學專業(yè)旁觀者及時進行心肺復蘇對運動相關心跳驟停患者生存率的影響,研究報告顯示,旁觀者及早開始心肺復蘇并使用自動除顫儀(AED),可顯著提高運動相關心跳驟?;颊叩纳媛蔥8]。因此,心肺復蘇不是醫(yī)護人員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心肺復蘇看似簡單,實則有許多關鍵點。研究顯示,超過90%未經專業(yè)培訓的操作人員,胸外按壓的頻率或者幅度不合格,即使經過專業(yè)培訓后,胸外按壓不合格比例也達40%[9-10]。因此,及時了解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特別是海水溺水后心肺復蘇的認知水平并探討合適的培訓方法,對提高官兵自救互救技能至關重要。以往心肺復蘇培訓常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一是對心源性心跳驟?;颊哌M行心肺復蘇的培訓較多,而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進行心肺復蘇的培訓較少;二是在授課內容方面對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培訓較多,而對AED培訓較少;三是心肺復蘇培訓模型多沒有智能反饋裝置,從而限制了對培訓效果的評估。本研究以某部艦艇官兵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利用調查問卷了解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特別是海水溺水后心肺復蘇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分別采用單純理論授課以及“理論授課+課后考核+智能心肺復蘇模型操作”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從而探討不同培訓形式的效果。此研究成果將為探索針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的心肺復蘇培訓提供借鑒,為提高艦艇官兵自救互救能力奠定基礎。
本研究以海軍某部官兵為研究對象,共計140人,其中男性115人,女性25人,年齡21~40歲。
首先,授課前通過心肺復蘇認知水平調查問卷了解研究對象對心肺復蘇的認知水平。然后,以大班課形式,通過PPT與模型演示相結合的形式對140名官兵講授心肺復蘇的定義、在心跳驟?;颊邠尵戎械闹匾饔靡约皩K缢笮奶E停傷員進行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內容。其次,授課完畢,通過心肺復蘇授課情況調查問卷考核官兵對心肺復蘇關鍵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在參與理論授課并填寫心肺復蘇授課情況調查問卷的人員中,隨機抽取30名分成兩組,每組15名。利用帶有反饋系統(tǒng)的智能心肺復蘇模型對其中一組研究對象進行一對一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培訓,為混合教學組;另一組不參與一對一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培訓,為單純理論組。利用溺水傷員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考核評分表分別在操作培訓前后對兩組學員進行評分,然后統(tǒng)計分析兩組學員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進行心肺復蘇操作的水平。
1.3.1 心肺復蘇認知水平調查問卷 根據(jù)《2020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15國際心肺復蘇指南》編寫心肺復蘇認知水平調查問卷,該問卷不涉及私人信息,可以有效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問卷共有20個問題,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1~8題在整體上調查研究對象對心肺復蘇了解水平以及接受培訓情況;9~12題調查研究對象對溺水特別是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進行心肺復蘇的了解與培訓情況;13~16題涉及心肺復蘇的4個關鍵知識點,分別為胸外按壓的位置、頻率、幅度以及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從而調查研究對象對心肺復蘇的掌握水平;17~20題調查研究對象對AED的了解情況以及對后期培訓的建議。
1.3.2 心肺復蘇授課情況調查問卷 該問卷共有12道問題,其中1~2題與心肺復蘇認知水平調查問卷中的問題相對應,是關于研究對象以前參與心肺復蘇培訓的情況,通過對調查結果的一致性進行研究,從而了解研究對象是否認真填寫問卷;3~5題是調查研究對象對授課的滿意度;6~12題以考試形式進一步了解理論授課后研究對象對心肺復蘇知識的掌握情況。
1.3.3 溺水傷員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考核評分表 根據(jù)溺水傷員心肺復蘇指南并參考相關心肺復蘇考核評分表設計本表,該考核評分表共計100分,包括物品準備2分、判斷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5分、評估患者及呼救25分、操作要點55分、操作后物品整理和洗手3分、操作后提問8分、總體評價2分。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于四格表或者雙向無序的定性資料,使用卡方檢驗;對于單向有序定性資料,使用Mann-Whitney秩和檢驗;對于計量資料,采用兩因素方差分析并進行Sidak雙重比較。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授課前,我們利用心肺復蘇認知水平調查問卷對艦艇官兵心肺復蘇培訓情況和認知水平進行調查。此次共發(fā)放140份調查問卷,實際收到有效問卷13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8.57%。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138人中,曾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的有102人,占總人數(shù)的73.91%;從未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的有36人,占總人數(shù)的26.09%。我們進一步調查了艦艇官兵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心肺復蘇的了解水平,結果顯示,聽說過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心肺復蘇的有61人,占總人數(shù)的44.20%,沒聽說過的77人,占總人數(shù)的55.80%;完全了解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進行心肺復蘇與對日常路邊心跳驟?;颊哌M行心肺復蘇有何不同的只有30人,占總人數(shù)的21.74%,不了解的108人,占總人數(shù)的78.26%;理論或技能培訓方面,曾參加過針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心肺復蘇理論培訓、技能培訓或者理論+技能培訓的分別為10人(7.25%)、3人(2.17%)、24人(17.39%),從未參加過任何形式海水溺水傷員心肺復蘇培訓的為101人(73.19%)。
成人高質量心肺復蘇有4個關鍵知識點,分別是胸外按壓的位置、頻率、幅度以及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對以上4個知識點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理論授課前,參與調查的138人中,對胸外按壓位置、頻率、幅度以及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值回答正確的分別為 73人 (52.90%)、51人 (36.96%)、48人(34.78%)、91人(65.94%),見表1。進一步統(tǒng)計結果顯示,答對4題、3題以及≤2題的分別為6人(4.35%)、25人(18.12%)、107人(77.54%),見表2、圖1A。另外,102名曾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人員、36名未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人員中,4個問題全部答對的分別為6人(5.88%)、0人(0.00%);答對3個問題的分別為23人(22.55%)、2人(5.56%);答對題數(shù)≤2個的分別為73人(71.57%)、34(94.44%),見圖 1B、圖1C。心臟除顫是心肺復蘇的關鍵一環(huán),因其操作簡單,是每個人都應掌握的心臟除顫設備。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138人中,聽說過或見過AED的有74人,占53.62%;接受過AED培訓的有9人,占6.52%;實際應用過AED的有9人,占6.52%,見表3。
表1 理論授課前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知識點的掌握情況Table 1 Mastery of CPR knowledge points by warship officers and soldiers before theoretical teaching
表2 理論授課前后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知識點的掌握水平Table 2 Mastery level of knowledge points abou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f warship officers and soldiers before and after theoretical teaching
圖1 理論授課前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4個關鍵知識點掌握情況Figure 1 Master of four key knowledge point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warship officers and soldiers before theory teaching
表3 理論授課前官兵對自動除顫儀(AED)的掌握情況Table 3 Master of Automatic Defibrillator(AED)by officers and soldiers before theoretical teaching
為了了解理論授課后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知識點的掌握水平,我們利用心肺復蘇授課情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此次共發(fā)放140份調查問卷,實際收到有效問卷12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8.57%。100%參與調查人員認為此次理論授課對自己有幫助,并且對授課效果滿意。針對心肺復蘇4個關鍵知識點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124人中,答對4題、3題以及≤2題的分別為 105人(84.68%)、14人(11.29%)、5人(4.03%),與理論授課前相比,理論授課后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4個關鍵知識點的掌握率顯著提高(P<0.05),見表2。
為進一步調查理論授課后艦艇官兵是否能夠真正掌握心肺復蘇技能,我們進一步統(tǒng)計了大家對心肺復蘇順序以及AED自動除顫儀操作步驟的回答情況。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124人中,心肺復蘇順序回答正確的有68人,占54.84%;AED操作步驟回答正確的有88人,占70.97%,回答正確率均顯著低于心肺復蘇4個知識點回答正確率(P<0.01),見表4。
表4 理論授課后官兵對心肺復蘇技能掌握情況Table 4 Master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by officers and soldiers after theoretical teaching
為了進一步研究“理論授課+課后考核+智能心肺復蘇模型操作”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是否可以提高官兵對心肺復蘇技能的掌握水平,從參與理論授課的官兵中隨機抽取30名并分成兩組,分別為單純理論組和混合教學組,每組15名。利用溺水傷員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考核評分表對兩組官兵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技能考核,結果顯示,利用智能心肺復蘇模型進行一對一心肺復蘇操作培訓前,單純理論組和混合教學組學員操作技能考核得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一對一操作培訓后,混合教學組學員操作技能得分較培訓前顯著提高(P<0.05),而單純理論組學員操作技能得分與培訓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圖2A。以60分為及格線,進一步統(tǒng)計了兩組學員培訓前后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率變化,結果顯示,單純理論組15名學員培訓前后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率均為53.33%,無顯著差異(P>0.05);混合教學組15名學員培訓前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率為40.00%,而接受一對一操作培訓后及格率達到100.00%,與培訓前相比及格率顯著提高(P<0.05),見表5、圖2B。
表5 培訓前后兩組心肺復蘇技能考核及格情況[n(%)]Table 5 Passing examin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n(%)]
圖2 培訓前后兩組學員對心肺復蘇技能掌握水平Figure 2 Mastery level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海外經濟利益涉及范圍越來越大。海軍作為保障我國海外經濟利益的中堅力量,訓練強度和執(zhí)行任務的頻次逐年增加,艦艇官兵因海水溺水等原因發(fā)生心跳驟停的風險顯著提高。心肺復蘇技術是搶救心跳驟?;颊叩闹匾侄危敲總€人都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與國外相比,我國心肺復蘇培訓普及率較低[11-12],限制了對心跳驟?;颊咛貏e是院外心跳驟停患者的救治效率。本次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大部分艦艇官兵曾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但是參加關于海水溺水傷員心肺復蘇理論或技能培訓的比例較低,僅為26.81%,有超過一半的人員未聽說過存在專門針對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的心肺復蘇技術,超過70%的人員從未接受過關于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的心肺復蘇培訓,也分不清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心肺復蘇與日常路邊心跳驟?;颊咝姆螐吞K的差異。這說明艦艇官兵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特別是關于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的心肺復蘇技能培訓嚴重不足??紤]到參與此次調查的人員結構,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0歲,是最為活躍且年富力強的一個群體,因此需要建立針對艦艇官兵心肺復蘇技能的定期培訓機制,尤其是關于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心肺復蘇技能的定期培訓機制,這對于提高艦艇官兵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理論授課前,艦艇官兵針對胸外按壓部位、頻率、幅度以及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這4個心肺復蘇最基本問題,全部答對的比例很低,僅為4.35%,即使在曾經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的人員中,以上4個問題全部答對的比例也只有5.88%,這說明雖然大部分艦艇官兵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這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艦艇官兵對相關知識點記憶不牢,將新的心肺復蘇指南中的標準與較早的心肺復蘇指南中的標準相混淆,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答錯人員中相當一部分是按照較早的心肺復蘇指南標準作答的;二是前期培訓不規(guī)范,授課者沒有按照最新心肺復蘇指南進行授課;三是心肺復蘇技能操作的培訓設備比較陳舊,沒有即時反饋裝置,從而限制了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另外本次調查顯示,接受過AED培訓的人員比例非常低,僅為6.52%,顯著低于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的人員比例,這提示在前期心肺復蘇培訓中,缺少關于AED的內容。因此,在組織心肺復蘇培訓時,培訓者應在授課前及時檢索相關文獻,更新并完善知識結構,并盡可能利用帶有即時反饋裝置的心肺復蘇模型進行技能操作培訓,從而增強培訓效果。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理論授課后,雖然艦艇官兵對以上心肺復蘇4個關鍵知識點的回答正確率顯著提高(P<0.05),但對心肺復蘇順序以及AED操作步驟回答正確率并不高,在技能操作考核中,仍有近半數(shù)人員成績不及格,這說明在針對官兵心肺復蘇的培訓中,單純理論授課難以取得滿意效果。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便伴隨而來,并且遺忘速度先快后慢。大家獲得的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才可變?yōu)樽约旱闹R,而從知識到技能需要多個步驟,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刻意練習,只有刻意練習才會引發(fā)大腦神經的變化,最終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逐漸適應了某一動作,知識最終變成了我們無意識的一種能力。本次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應用帶有反饋裝置的智能心肺復蘇模型進行一對一操作培訓的混合教學組學員,心肺復蘇技能考核的分數(shù)明顯高于單純理論組(P<0.05),及格率更是從培訓前的40.00%提高到培訓后的100.00%,這說明實踐操作并不斷練習是把心肺復蘇知識轉化為心肺復蘇技能必不可少的步驟,也進一步說明了實踐操作在心肺復蘇培訓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大多數(shù)艦艇官兵曾接受過心肺復蘇培訓,但培訓效果不佳,對成人心肺復蘇技能,特別是海水溺水后心跳驟停傷員心肺復蘇技能的認知水平較低。通過理論授課,雖然可以顯著提高大家對心肺復蘇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但距離實際掌握心肺復蘇技能仍有差距?!袄碚撌谡n+課后考核+智能心肺復蘇模型操作”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高艦艇官兵對心肺復蘇技能的掌握水平,達到培訓目的,提高艦艇官兵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