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歐·亨利是美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且非常精煉,尤其是故事結局,經(jīng)常出人意料,被譽為“歐·亨利式結尾”?!皻W·亨利式結尾”通常指作品結尾時,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zhuǎn),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果。這種變化和逆轉(zhuǎn)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無窮。使用“歐·亨利式結尾”的作文,在考試中往往更能吸引考官的注意,獲得高分。
【美文引路】
白露才過幾天,一股寒潮突襲了草原。家住草原邊緣的李進,一大早就被他爹吼起來,讓他跟著去撿牛糞。
一出門,18歲的李進就凍得直哆嗦。他背上背簍,拿起糞叉,咬牙跟爹往草原方向走。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讓他復讀了,說現(xiàn)在上了大學也是自己找工作,還不如早點在家干活呢。
翻過山崗,就到了草原。風更猛烈了,人哈出的氣立即變成了白霧,又在唇邊結成了冰粒。今年的天氣也太反常了!這些年包產(chǎn)到戶了,莊稼的秸稈都燒不完,已經(jīng)沒人撿牛糞了。但是爹仍然要撿,他是要留著秸稈喂家里的牛羊呢。
撿了幾筐牛糞,身上已經(jīng)開始發(fā)熱了。李進忽然發(fā)現(xiàn),在一處低洼的地方,臥著一片灰白色的東西,好像是一群羊。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咦,這群大雁見人來怎么不飛走呢?李進走過去喊了幾聲,又用糞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動。李進忽然明白過來,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來的寒潮凍死了。
李進立即放下背簍,跑上高崗,揮手喊他爹。他爹快步走過來,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興地叫起來:“啊呀,發(fā)財了!”他扔下背簍,對李進說:“你在這里看著,別讓別人搶去。我回去趕車,咱拉回去,能賣好多錢哩!”
看著爹連跑帶顛地走了,李進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他彎下腰,用手摸著它們,小聲嘀咕:“你們怎么就凍死了呢,真是太可惜了?!?/p>
李進從小就喜歡大雁。聽說它們生活在遙遠的西伯利亞,每到秋天來臨,就可以看見它們一群群從頭頂上空飛過。有時候,它們會在草原上歇歇腳,以前有獵人會乘機獵殺它們,但這些年提倡保護動物,已經(jīng)沒人敢捕殺它們了。
他開始把大雁往一起堆。一共35只大雁,李進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擠擠挨挨地形成一大堆。望著這群大雁,李進想,它們很快就會變成老爸手里的鈔票,成為人類的口中食、腹中餐,心中竟然有點疼。不過他又想,反正它們已經(jīng)死了,這也許是個機會,可以趁著老爸高興,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去復讀的事情。
忽然,他發(fā)現(xiàn)一只大雁似乎動了一下。他急忙撲過去,伸手去摸它,透過羽毛,他感覺到它的身體還有溫度;再摸別的,好像也在回暖。哦,大雁并沒有死,它們只是被凍僵了!現(xiàn)在它們被集中到背風的坎下,就又緩了過來。李進心中一喜,但是馬上心又一沉:如果大雁跑了的話……
這時候,李進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殺鵝、殺鴨都是這么干的。他提起一只大雁,比畫了一下,卻下不了手。這么美麗的鳥兒……先不說國家提倡保護動物,就是沒提倡,也不能隨便殺害呀。想到這里,李進把心一橫,脫下身上的羽絨服,蓋在了雁群上面,跺腳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來,快快醒來!”
大雁真的開始一只只動起來,接著又一只只騰空而起,越飛越高。但是它們并沒有馬上飛走,而是在李進頭頂上繞了兩圈,嘎嘎地叫著,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謝。
李進從地上撿起羽絨服,也開始在草地上奔跑起來。跑著跑著,李進突然停住了。他看見他爹趕著一輛毛驢車,正站在不遠處看著他。他立刻蔫了,什么也沒說,穿上衣服繼續(xù)去撿牛糞。他知道,今天的一場打罵是免不了啦,復讀的事情更別提了。
奇怪的是,這天爹什么也沒說。晚上娘告訴他:“你爹同意你去復讀了?!笨粗@訝的李進,娘又說:“你爹說,你早上放飛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樣子挺稀罕人的。他覺得你很有愛心,也應該讓你像大雁一樣高高地飛?!?/p>
李進的眼淚立刻涌了出來。
(《羊城晚報》2023年04月19日,有刪減)
【技法借鑒】
這篇文章講述了李進與一群被凍僵的大雁以及父親之間的故事。面對“死”而復活的大雁,李進本來有機會殺死它們,但他卻放走了那些可愛的大雁……本以為會被目睹這一切的父親打罵,復讀的事也會徹底泡湯,可結果卻令人意外:李進的父親不僅沒有責怪兒子,反而被兒子的行為感動,同意他去復讀。這樣的結尾既讓人驚訝,但又合情合理。
在寫記敘類文章時,同學們可以學習這種歐·亨利式結尾的方法。先按部就班進行記敘和描寫,到文章結束時突然抖出包袱,讓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變化,最好是逆轉(zhuǎn),或讓人物命運發(fā)生巨變,使讀者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從而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讓讀者余味無窮。
李爺爺年輕時不幸摔斷了一條腿,走路一瘸一瘸的,妻子因此離他而去。這么多年來他只能靠收廢品維持生計。收廢品不僅賺得少,而且又苦又累。李爺爺那黑黑的、滿是皺紋的臉,粗糙得可怕的手,便是證明。
但李爺爺就是靠收廢品把兒子養(yǎng)大成家?,F(xiàn)在,李爺爺?shù)膶O子也已上小學了,成績不錯。雖然家里一直都窮,但看著優(yōu)秀的孫子,李爺爺自豪不已。
這天上午,李爺爺外出收了好多舊書、舊報紙回來,中午吃過飯便進行歸類整理,好下午送到廢品站。突然,從一摞報紙中掉出一個鼓鼓的信封。李爺爺打開信封一看,里面是厚厚一疊百元大鈔,應該不少于100張。這些報紙是從七八戶人家收來的,這信封是誰家的呢?怎么辦?怎么辦?左思右想一番后,李爺爺帶著那個信封來到派出所,請求民警幫忙。
民警一看報紙,是當?shù)氐耐韴?,卻一時也猜不出失主是誰。只得和李爺爺一起,一戶戶上門去問。終于,他們找到了失主王阿姨。王阿姨的愛人張爺爺是一位退休教師,這錢是他妹妹還回來的,張爺爺當時把信封隨手往報紙里面一塞,第二天因為有事外出一周,就把這事給忘了。王阿姨見家中舊報紙積得太多,正好李爺爺來收廢品,便賣給了李爺爺。
拿著裝滿錢的信封,王阿姨非常感動,抽出四張人民幣要酬謝李爺爺。李爺爺家那么窮,收下完全可以理解,至少也可以收下一兩張。可李爺爺堅決辭而不收,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王阿姨只得作罷。民警向李爺爺豎起了大拇指。
本以為這件事就此畫上了句號。可李爺爺竟然悄悄跟民警說:“能發(fā)一張獎狀給我嗎?”民警感到奇怪,便問為什么。李爺爺說:“我想給在實驗小學上二年級的孫子做個榜樣,告訴他做人不能貪財,不是自己的錢一分也不能拿。同時更想讓孫子的同學知道,收廢品的人也是好人,別瞧不起我們……”
民警很受感動,就制作了一張獎狀發(fā)給李爺爺,還給拍了照。
第三天,李爺爺“索要”表揚的事居然上了報紙,報紙上同時刊出了一名同學寫給李爺爺?shù)牡狼感牛硎窘窈蟛辉偾撇黄鹗諒U品的人,不再瞧不起李爺爺?shù)膶O子。原來,是那位民警悄悄聯(lián)系了記者,而記者在采訪中意外發(fā)現(xiàn),在幾個嘲笑李爺爺孫子的同學中,就有自己的兒子。
面對登門謝罪的記者和他兒子,李爺爺流下了淚水。
點評:這篇文章記敘了李爺爺在收來的廢品中發(fā)現(xiàn)裝有厚厚一疊百元大鈔的信封,主動尋找失主,在民警的幫助下把錢還失主的經(jīng)過。這樣的事本來并不鮮見,但令人意外的是,李爺爺在拒絕失主酬謝費的同時,卻主動索要獎狀;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報紙上不僅報道了這件事,還刊登了道歉信,原來記者的兒子就是嘲笑李爺爺孫子的人……這樣的結尾,實在是讓人倍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