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張夢霞 張夢霞
預習作業(yè)是語文作業(yè)中的常見部分,無論小學還是高中,教師都會在學習新內(nèi)容之前留下預習作業(y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預習作業(yè)雖然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完成了,但是預習效果卻并不理想,甚至還會在課堂學習中出現(xiàn)“一問三不知”的情況。究其原因,這類問題的產(chǎn)生是因為家長與學生都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甚至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中,預習就相當于沒有作業(yè),從而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難以提高學習效果。語文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比較陌生,那么在課堂上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便只能停留于表面,無法跟老師的課堂教學一起走,只能被老師“推”著走,既無法享受語文學習之樂,又會在緊趕慢趕中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在家校合作的大背景下,家長需要配合教師的工作,最好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預習能力,在提高孩子自學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習效率的提升。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對多年教學實踐的分析與總結(jié),我發(fā)現(xiàn),做好課前預習的學生與沒有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吸收效率、學習效果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異,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接受語文學科系統(tǒng)化學習的初級階段,在學習時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地基,因此課前預習很重要。家長需要了解課前預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加強對課前預習的重視程度。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幫助孩子提前了解學習內(nèi)容。在從教生涯中,一些家長跟我反應過這樣的情況:“老師,您講得太快了,孩子課文還沒有讀懂,您就開始講段落分析了,孩子根本跟不上?!逼鋵?,教師在設計課堂進度時往往會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依據(jù)班級整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安排,孩子跟不上講課節(jié)奏,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對所學內(nèi)容完全陌生,而當別人已經(jīng)開始深度學習時,孩子的思維與理解還停留于表層,課前預習則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課前預習中,孩子能夠通過瀏覽所學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明確新知識的難度與側(cè)重點,從而做好學習計劃與心理準備。不僅如此,提前了解學習內(nèi)容還有助于幫助孩子提高課堂效率。例如:當教師讓學生關注重點句段時,沒有預習的學生可能還在文章中尋找段落,而預習過的學生卻已經(jīng)開始深入思考了。
引導孩子提前介入后面的學習。語文學習講究思考、理解與領悟。如果學生將全部的希望寄托于課堂教學,那么他們只能踏著老師的腳印“亦步亦趨”,難以通過自行分析與思考收獲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體會。課前預習能夠引導孩子提前介入后續(xù)的學習,明確新知識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先解決一些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再帶著問題去聽課,以此來提高學習與做題的效率。
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我們的教育不是培養(yǎng)“會考試的機器”,而是讓孩子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在預習中,孩子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會指引他們前進,雖然在初期孩子的預習可能不得其法,但是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不斷地鞏固與調(diào)整,最終掌握正確有效的預習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所掌握的就不再只是一篇課文的知識,而是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能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之路更好地保駕護航。
知道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后,很多家長與學生還是不知該從哪里著手。如何預習?怎樣預習?什么樣的預習才是有效的?家長需要做好哪些配合?這些問題都讓高效預習受到阻礙。其實,做好預習工作家長只需要緊抓以下四點。
覽。在預習工作中,一些學生與家長容易開門見山地直撲知識點,認為夯實知識點就是完成了預習工作,實際上這樣的預習方式會加重孩子的課業(yè)負擔,甚至會讓孩子自以為是,在課堂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因此,課前預習的第一步應該是進行整體性的瀏覽。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對要學習的內(nèi)容從頭到尾默讀一遍。這一步不僅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shù),還能夠幫助孩子提升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讓孩子在學習、考試中都能做到又快又準。
查。在預習中,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如果將這部分內(nèi)容跳過,學生便很難對文章進行整體性把握,同時這些生字生詞也會阻礙學生的課堂學習,因此在預習時,學生需要將關注點放在這部分上,及時找出自己眼中的生字難詞,進行圈點勾畫,并通過查字典、百度等方式消除自己的疑問。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對這些字詞進行二次強化,那么在學生眼中便是再次鞏固。除此之外,“查”還有“查漏補缺”之意。在語文學習中,新知與舊知密切相聯(lián),學生可以通過預習找出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進行翻閱與補習,在溫故知新中夯實所學知識,深化對新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我們學到了“總分總”的寫作結(jié)構(gòu),當學生在預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可以結(jié)合所學知識判斷該篇課文的寫作結(jié)構(gòu),并觀察二者的同異之處,從而進一步深化思考與認識。
讀。在預習中,朗讀必不可少,發(fā)揮著重要且必要的作用。家長需要監(jiān)督孩子至少要將課文朗讀兩遍并盡可能做到感情充沛、聲音洪亮。通讀課文可以讓孩子在課前熟悉文章的內(nèi)容、脈絡,便于緊跟教師的腳步不掉隊。感情充沛可以讓孩子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人物的性格特點,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而聲音洪亮則可以讓學生在朗誦過程中讀準每一個音、每一個字,加深正確的印象,避免在考試中出現(xiàn)混淆。
思。語文課本只是一個學習大綱,更多的知識與內(nèi)容需要不斷拓展挖掘,而思考就是最好的拓展方式。家長需要鼓勵孩子在預習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對自己提問,并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當這些問題難以依靠個人的努力解決時,孩子便可以帶著問題上課,提高聽課效率。例如:在學習《墨梅》之前,我們學到了《雪梅》。這兩首詩雖然都是寫“梅花”,但是寫作手法卻不同,學生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在預習過程中進行對比思考。又如:在《爬山虎的腳》一課中,很多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文章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但是作者卻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爬山虎的葉子,這樣寫算不算跑題呢?學生可以先獨立思考分析給出自己的答案,再與教師的答案進行對比,從而提高學習與吸收的效率。有了思考的過程,學生便能在課堂上緊跟教師的思維,甚至和老師進行思維博弈,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總之,想要語文學得好,課前預習不可少,預習工作要有方法有策略有規(guī)劃,才能為課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