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化軍 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李磊 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薄巴苿铀枷胝卫碚撜n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課程要攜手其他課程共同培根鑄魂:一方面要堅守思政課程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關鍵、核心課程地位,守正馬克思主義的“形、韻、味、魂”;另一方面,其他課程要堅持與思政課程同心、同向、同行,充分挖掘、利用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做到守正創(chuàng)新兩輪驅動,才能共圓培根鑄魂之夢,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高校思政課首先要講清楚的核心內容,是貫穿高校各門思政課的中心線索。思政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門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課。因此,在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守正”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主戰(zhàn)場,隨時隨地都要凸顯馬克思主義的“形、韻、味、魂”,使青年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是筑牢培根鑄魂之根本。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要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形”(式)。所謂“形”,就是形式,形式反映內容。守正馬克思主義首先要抓住并在形式上反映出來,要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名言金句、重要論斷(述)等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充分展現。思政課教師要多念馬克思主義的“真經”,杜絕向“西”取“歪經”,從而避免馬克思主義的“形”被弱化、淡化和“俗化”,甚或被“西化”,只有充分具備了馬克思主義的“形”(式),馬克思主義的真實內容才能更為全面地在教學中展示出來。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要凸顯馬克思主義的“韻”(律)。從目前高校思政課開設情況看,本(專)碩博各門思政課在教學切入點、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的目標之間既存在著緊密的關聯,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講好一門思政課可以理解為取得一場“戰(zhàn)役”的勝利,而講好所有思政課則可以被理解為取得“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而要使“戰(zhàn)果”不斷,各門思政課程就需要一個共同的“指揮官”,即馬克思主義理論。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要能嘗到馬克思主義的“味”(道)。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看得見、聽得著,還要使其“嘗”得到。為此,一方面要求思政課教師務必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弄清楚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思政課,想從思政課中“得到什么”,以及學生能從思政課中“帶走什么”。以學生的困惑和需求為導向,把思政課的學理性、理論性與親和力、針對性有機聯系起來,使學生品嘗馬克思主義之味。另一方面,需要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注重提高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理解和運用能力,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教、真用。在使自己真正領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味”的同時,也讓學生嘗其味。
思政課教育教學要充分展現馬克思主義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彼颊n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聚焦馬克思主義的“魂”,即要在教育教學中充分展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講清楚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各門思政課都必須貫穿這一主線,凸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力量。一方面,不能用其它貌似覺得“正確”和聽起來有“道理”的觀點和理論來取代這一主線;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思政課僅僅看成是理論知識的灌輸,更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教育、獲得與踐行。
高校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主陣地,但是要使大學生真正做到思想素質過硬、全面發(fā)展,也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之外的其他課程的協同育人功能。因為其他課程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也要育人,要傳遞知識,也要實現價值引領。而且,其他課程中本身就蘊含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只有堅持與思政課程“同心、同向、同行”,才能夯實培根鑄魂之基。
其他課程要與思政課程“同心”。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其他課程要與思政課一起齊心協力自覺地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教育宗旨融入到教育教學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合力。
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方向就是旗幟,方向就是引領。其他課程都應自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特別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思政課同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同行”。其他課程和思政課程是“同路人”,志同道合,理應互學互鑒、攜手同行。因此,其他課程要與思政課程一起行動,充分挖掘本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高校思政課和其他課程都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而要最終實現學校所有課程都能充分發(fā)揮其培根鑄魂的功能,一方面要切實發(fā)揮思政課程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思政課程之外所有其他課程教育教學和改革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只有兩輪共同驅動,才能共圓培根鑄魂之夢。結合云南師范大學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實際,我們認為可以考量“四個一”。
第一,用好“一塊牌子”?!耙粔K牌子”是指“西南聯大”這塊牌子。用好這塊牌子就是要把“西南聯大”這塊牌子所蘊含的思政資源,例如西南聯大各學科的代表性人物、其專業(yè)成就、愛國事跡等,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指出的“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學校所有課程的教育教學之中。在此基礎上,打造出具有云南師范大學特色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品牌。同理,其他高校也可以充分挖掘本校紅色資源和本地紅色資源,打造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品牌。
第二,打造“一堂課程思政課”。“一堂課程思政課”是指,在各學院的專業(yè)課程(和通識課)中,選擇出一門具有代表性的課程,在思政課教師的指導下,從其教學內容中找到具有代表性的與思政教育密切相關的內容,圍繞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上一堂具有“思政之味”的專業(yè)課/通識課。以此為起點,在其他所有課程中,逐步開展“一堂課程思政課”的教學,從而逐漸形成全課程大思政教育的局面。
第三,實現“一次相互進課”?!耙淮蜗嗷ミM課”是指,其他課程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彼此走進一次對方的課堂,讓思政課教師感受其他課程,讓其他課程教師特別是專業(yè)課教師感受一次思政課。在此基礎上,發(fā)掘思政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某些共有、共通和共需之處。從而,可以在運用某些相關專業(yè)課程和通識課內容的基礎上,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亦可以把思政課上的相關思政因素融入到其他課程的教學中,全面展現課程思政的效果。
第四,力爭“一次共同授課”?!耙淮喂餐谡n”是指,在條件具備時,思政課教師和其他課程教師可以進行一次同臺授課,各現所能、各盡所長,上出一堂“有虛有實、有聲有色、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有己有人”的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結合的課,展現所有任課教師都勇挑“思政重擔”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