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楊柳青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其中,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當前部分教師仍然沿用陳舊、落后僵化等思維模式和方法進行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式學習等全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基礎理論學習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提高,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思維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道德品質(zhì)養(yǎng)成等多方面內(nèi)容。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系統(tǒng)展示層級關系或相關層級關系的一種學習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來說,背誦的內(nèi)容占主要部分,知識點較為凌亂分散,思維導圖可以直觀地展示各個層級,各個單元之間的關系,從樹干到樹枝的模式可以構建知識框架。同時,將五彩繽紛的顏色融入思維導圖當中,幫助學生更清晰直觀地了解重點、難點、易錯點,框架加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關鍵詞的運用,可以在學生心中建立知識框架。
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初中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處在尚未成熟的階段,在對知識的掌握中,很難融入理性和邏輯的思考。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聯(lián)想和想象,擺脫了以往的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將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從主干到分支系統(tǒng)詳盡直觀地展示出來,各部分的知識在學生有限的理解下可以往更深層的方向延伸,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考空間,在學習層面有了自由性。同時,將知識系統(tǒng)化、層次化、直觀化,可以把很多深層的知識表現(xiàn)出來,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刻性和思考哲學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抽象思維和理性思維。
思維導圖是文字圖片的結合,將抽象晦澀難懂的知識通過文字圖片展示出來,可以極大地增加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導圖對學生呈現(xiàn)的是視覺上的刺激,符合學生大腦的記憶模式,順應學生的思考方式,幫助學生的思維清晰化,從而在趣味學習的同時,也可以極大程度地理解知識,挖掘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用簡單直觀的思維導圖代替大段枯燥乏味的背景內(nèi)容,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樹立道德與法治規(guī)范的動力。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德育內(nèi)容的重視程度低。部分學校過于重視傳統(tǒng)觀念下三大主科語文、數(shù)學、英語的成績,認為道德與法治是學習的副科,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效果呈現(xiàn)一種漠視的狀態(tài),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動力。七八年級的學生正是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期,而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面子工程式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使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今時代相匹配,助力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而實際的情況是,某些教師教育觀念落后,采用單一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運用死記硬背灌輸式教學的手段展開道德與法治內(nèi)容的教授,在此過程中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價值觀塑造的過程中,缺乏了學校教師方面的助力。
《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重視家庭德育,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但部分家長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在對孩子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情感的輸出和表達,家庭德育在初中生中體現(xiàn)的效果較差,使得學生在核心素質(zhì)提升的過程當中遇到極大的阻礙。另一方面,家長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的影響,重視學生的主課科目語數(shù)外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忽視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的作用,學生此層面的學習,缺乏與教師相應的互動交流,使得教師和學生在授課和學習的過程當中缺乏家長層面的動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授,是學生階段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方式,此種現(xiàn)象無疑對道德與法治科目極為不利。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梢栽谛抡n授課開始之前,由學生自己提前進行預習,將知識導圖呈現(xiàn)出來,在新課授課開始之后,將自己預習所得的內(nèi)容與教師講授的知識結合,更新自己的思維導圖,兩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記憶知識,鞏固知識。例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單元是“做情緒的主人”,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出題,讓學生對單元中的知識點進行思維導圖的繪畫,第四課是揭開情緒的面紗,第五課是品出情感的韻味,分模塊地理清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在教授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指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教師要充分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分組,在課前,各小組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制定小組的思維導圖,使得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有個初步的了解,運用思維導圖系統(tǒng)化的模式,引導學生不斷地繪制簡易系統(tǒng)。直觀的思維導圖,使得學生在新知識學習,舊知識復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關聯(lián)所學的知識點,更全面、更直觀、更系統(tǒng)地了解科目里面知識的關聯(lián),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和價值觀建立。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指導,使得學生所繪畫的思維導圖可以更全面、更直觀、更立體地展現(xiàn)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的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中,這一課程內(nèi)容的知識點較為分散,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國家利益,如何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當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該怎么辦等問題,然后將問題運用到思維導圖當中,使得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國家利益的知識,并將該課知識與道德與法治的整體內(nèi)容進行結合。教師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對學生進行指導,對學生的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才可以更好地將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存在于課上教學,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課后延伸,也是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文字性知識相較于其他科目來說比較多,而系統(tǒng)性較差則是運用思維導圖最合適的科目。和傳統(tǒng)的學習筆記相比,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
本文基于新課程改革發(fā)展方向及學生身心特點對思維導圖進行了分析、設計及應用,從思想認識、價值取向上切入展開分析探究。通過文獻分析法、歸納總結法,從三個方面對如何巧設“師本意識”,提出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初中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