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宇,肖芳斌,羅雪,韋飄,宋莉
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農業(yè)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資源保護與種質創(chuàng)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州省農業(yè)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貴陽550025
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地上組織和吸收水分、養(yǎng)分的雙重功能[1],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根系的生長狀態(tài)和分化速度直接影響牧草的長勢和產量[3-4]。牧草根系的發(fā)育受多種內外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由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 PK)介導的激素信號途徑是其中的主要調控途徑[5-6]。蛋白激酶是催化蛋白質磷酸化反應的酶,廣泛參與細胞信號感知[7]、傳導[8]、基因表達[9]、生長發(fā)育調控[10]等過程。根據(jù)催化域氨基酸序列的不同,蛋白激酶分為AGC、CaMK、CMGC、PTK和其他共5個類型[11]。CaMK中的C2鈣依賴蛋白激酶(C2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2CDPK)是一類含有C2結構域的蛋白。鈣依賴蛋白激酶(CDPK)依賴于Ca2+催化磷酸化反應[12],參與細胞信號轉導過程[13]。研究表明,CDPK參與植物根系的生長發(fā)育調控,定位于細胞膜的擬南芥CDPK編碼基因CPK29參與側根形成調控[9],苜蓿MtCDPK1表達促進根毛的正常生長[14],水稻OsCDPK5在淹水條件下能保證根系通氣組織的正常形成[15]。C2結構域蛋白主要定位于人類和動物的細胞膜系統(tǒng),具有參與磷脂第二信號產生、GTP酶激活和控制蛋白質磷酸化等重要功能[16-17]。近年來,植物C2CDPK的研究已逐漸受到關注[18-19]。研究發(fā)現(xiàn)小麥的C2CDPK基因TaC2DP1在干旱、低溫和熱脅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旋蒴苣苔的BhC2DP1基因參與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信號途徑調控根的生長[21]。盡管如此,人們對植物C2CDPK的了解仍極為有限。
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L.)是一種優(yōu)質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一種良好的蜜源和護坡固土植物,其由匍匐莖發(fā)生的不定根所構成的根系系統(tǒng)十分發(fā)達。本研究通過RACE擴增法克隆Leo百脈根C2CDPK編碼基因LcC2DP1,利用qRT-PCR技術檢測該基因的組織表達特異性,通過農桿菌介導的瞬時表達系統(tǒng)對其不定根分化調控功能進行初步分析,以期為揭示百脈根根系發(fā)育調控機制提供依據(jù)。
所用植物材料為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Leo’),種植于貴州大學貴州省農業(yè)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試驗田。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GV3101和pSH737植物表達載體均保存于筆者所在實驗室。
筆者所在課題組前期分析百脈根不定根發(fā)育轉錄組數(shù)據(jù)[22]中發(fā)現(xiàn),12個C2結構域激酶基因家族成員在不定根發(fā)育過程中持續(xù)上調表達,其中的LcC2DP1(Lc1g3v0026680)表達最為顯著,本研究對該基因進行進一步研究,克隆引物(表1)采用Prim?er Premier 5.0軟件設計,提取百脈根莖、葉、根的總RNA混合反轉錄成cDNA后作為模板,按照5′RACE和3′RACE試劑盒(TaKaRa, 大連)提供的操作方法進行兩輪巢式PCR擴增,首輪PCR產物稀釋50倍后取1 μL作為第二輪PCR的模板。50 μL反應體系為:cDNA模板1 μL、引物各2 μL、Taq酶0.5 μL、Buffer 5 μL、2H2O補足體系;PCR反應程序為:94 ℃預變性2 min;94 ℃變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35次循環(huán)后再72 ℃ 延伸10 min,之后對PCR產物進行凝膠分離和回收測序。根據(jù)已知序列和5′ RACE、3′ RACE測序結果,拼接目的基因全長序列,分析起始和終止密碼子位置。根據(jù)RACE擴增序列設計2條全長擴增特異性引物(表1),以百脈根cDNA為模板擴增LcC2DP1基因,擴增條件為:94 ℃ 預變性2 min;94 ℃ 變性30 s,55 ℃ 退火30 s,68 ℃延伸1 min,35個循環(huán);68 ℃ 延伸10 min。PCR擴增片段與pMD18T載體連接,熱激法轉化大腸桿菌DH5α后送生工生物一程(上海)公司測序。
表1 RACE和全長基因克隆擴增引物序列Table 1 RACE and full length gene cloning amplification primer sequence
使用相關的生物信息分析在線工具進行LcC2DP1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其中,理化性質(蛋白質分子質量、等電點、分子式)采用ExPASy Prot?Param tool(https://web.expasy.org/protparam/)、編碼蛋白的親疏水性采用Protscale(https:∥web.ex?pasy.org/protscale/)、蛋白結構分析采用SOPMA(https:∥npsa-prabi.ibcp.fr/cgi-bin/)和SWISSMODEL(https://swissmodel.expasy.org/)進行。利用Plant-mPLoc(http://www.csbio.sjtu.edu.cn/bio?inf/plant-multi/)對LcC2DP1基因進行亞細胞定位預測。利用BEDTools[23]獲得LcC2DP1基因上游2 000 bp序列(Lotus corniculatusgenome assembly build 3.0)[24],利用在線網站PlantCARE對獲得的序列和順式作用元件進行分析。使用NCBI的BLAST工具篩選出LcC2DP1同源序列后用MEGA X中鄰位相連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
為探究LcC2DP1在百脈根不同組織和不同時期中的表達情況,分別收集Leo百脈根的根、莖、葉以及不定根形成過程中0、3、6、9、12 d根部組織為樣本。以百脈根UBI(DQ249171.1)作為內參基因,通過IDT(https://sg.idtdna.com/site/home/home/ses?siontimeout)在線軟件設計LcC2DP1和UBI的擴增引物(表2)。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CFX96)檢測LcC2DP1基因的時空表達特性,反應體系和反應程序根據(jù)TIANGEN miRcutemiRNA試劑盒的說明進行。采用2-△△Ct方法[25]分析基因相對表達量。
表2 qRT-PCR檢測引物序列Table 2 Primer sequence used in qRT-PCR detection
利用限制性內切酶EcoRⅠ和XbaⅠ(TaKaRa, 大連)分別酶切pSH737和pMD18T- LcC2DP1質粒,酶切片段回收后用T4DNA連接酶(TaKaRa,大連)4 ℃連接過夜,構建LcC2DP1基因的植物表達載體,該基因由35S啟動子驅動表達,以GUS::NPTII作為報告基因和篩選基因。采用YEP液體培養(yǎng)基培別采用GUS組織化學染色和RT-PCR進行轉化鑒定。采用視顯微鏡(OOX-86)進行拍照,利用根系掃描儀(Epson)和根系分析軟件(Win Rhizo)對總根長、根尖數(shù)、根系總表面積、根體積和根平均直徑等根系指標進行觀察及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顯著性分析分別采用Excel 2016軟件和DPS 7.05軟件,并采用GraphPad Prism 8.2軟件進行作圖。
養(yǎng)所獲得的陽性工程菌至對數(shù)生長期。參照楊少彤等[26]的方法,通過真空滲透法進行百脈根枝條瞬時轉化。轉化條件為在12 kPa處理10 min,快速釋放壓力,再次重復處理1次。每組15株樣品,重復3次。以攜帶GV3101-pSH737質粒轉化植株作為對照,分
基于百脈根不定根分化轉錄組篩選的Lc1g3v00 26680序列,對LcC2DP1基因進行RACE擴增,獲得的LcC2DP1全長為705 bp,編碼235個氨基酸,該序列上游有起始密碼子ATG,下游有終止密碼子TGA。為了驗證拼接序列的正確性,設計引物對LcC2DP1編碼區(qū)進行擴增,得到1條約700 bp的特異性條帶,序列測定結果表明LcC2DP1編碼區(qū)與拼接結果序列完全一致(圖1)。
圖1 LcC2DP1基因克隆及拼接翻譯Fig.1 LcC2DP1 gene amplification and mosaic translation
對LcC2DP1基因結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編碼蛋白含235個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為25 952.03,理論等電點為7.17,分子式為C1185H1737N305O344S6,脂肪指數(shù)為53.91,不穩(wěn)定性指數(shù)為85.47,是一種不穩(wěn)定蛋白。對LcC2DP1蛋白質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其親水性氨基酸較疏水性氨基酸多(圖2A),推測該蛋白屬于親水性蛋白。在LcC2DP1蛋白的二級結構中,α螺旋有19個氨基酸(占8.15%),無規(guī)卷曲有175個氨基酸(占75.11%),延伸鏈有39個氨基酸(占16.74%)(圖2B),可確定該蛋白二級結構主要以無規(guī)卷曲為主。利用Plant-mPLoc在線分析軟件,對LcC2DP1進行亞細胞定位預測,結果顯示,LcC2DP1定位在細胞核和細胞膜上(圖2C)。用Swiss model對LcC2DP1蛋白進行三級結構預測,結果顯示,LcC2DP1蛋白結構包含大量的無規(guī)卷曲(圖2D),這與預測的二級結構結果一致。對LcC2DP1的全長蛋白序列進行Blast比對并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結果顯示,LcC2DP1與蒺藜苜蓿蛋白同源性最高,為82%(圖2E),暗示C2結構域在豆科植物中進化較為保守。
圖2 LcC2DP1 基因分子特性Fig.2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LcC2DP1 gene
提取百脈根LcC2DP1基因上游2 000 bp序列進行順式作用元件分析,結果(表3)顯示,百脈根LcC2DP1基因除了含有啟動子和增強子區(qū)域最基本的CAAT-box元件以外,還含有光響應元件(Box-4、AT1-motif、GT1-motif)、轉錄起始核心啟動子元件(TATA-box)以及干旱誘導相關(MBS)的多種順式作用元件。
擴增LcC2DP1基因片段,與pSH737植物表達載體連接,雙酶切鑒定結果顯示,重組質粒酶切后出現(xiàn)705 bp的目的基因條帶(圖3A)。GV3103農桿菌轉化菌株的PCR擴增檢測顯示,菌體中能擴增出705 bp的LcC2DP1基因條帶(圖3B),表明植物表達載體pSHLcC2DP1和攜帶LcC2CDP1基因的工程菌構建成功。
圖3 植物表達載體雙酶切及農桿菌PCR電泳檢測Fig.3 The electrophoretic detection on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of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and PCR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iquid
表 3 LcC2DP1基因的主要順式調控元件Table 3 The main cis-regulatory elements of LcC2DP1 gene
通過qRT-PCR分析LcC2DP1基因在百脈根不同組織及不定根分化期間的差異表達情況,發(fā)現(xiàn)相較于內參基因UBI,LcC2DP1基因在根、莖、葉中均有表達,但主要表達部位為根(1.00±0.00)和莖(7.57±0.36),在葉中表達量(0.15±0.03)最低(圖4A)。當瞬時轉化后,LcC2DP1基因在百脈根根(相對表達量為6.51±0.32)、莖(相對表達量為9.65±0.35)、葉(相對表達量為0.34±0.06)中表達量均增加,以根中表達變化量最為顯著(P<0.01)(圖4A);不定根分化的0~9 d,野生型植株(WT)和轉LcC2DP1植株(TP)的LcC2DP1基因表達量均逐漸上升,但TP相較于WT變化顯著(P<0.05),其中3 d時為1.26±0.09,9 d時表達量最高(2.68±0.35),之后表達量下降,TP同期表達量均高于WT(圖4B)。
圖4 LcC2DP1 基因表達特異性Fig.4 LcC2DP1 gene expression specificity
采用農桿菌介導的真空滲透法將植物表達載體pSHLcC2DP1轉化到百脈根中。GUS組織化學染色顯示,外源基因轉化后3~15 d均可觀察到百脈根葉片顯示藍色,外源基因瞬時轉化百脈根后可在葉片和根部組織有效表達,隨著時間的延長藍色逐漸加深,到第9天時藍色最深(圖5A),之后藍色逐漸變淺,外源基因功能鑒定可在轉化后15 d內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發(fā)現(xiàn)第6天時不定根形成,之后根系逐漸增多(圖5B),利用RT-PCR對轉化后9 dLcC2DP1基因轉錄情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外源基因有表達(圖5C)。
圖5 不定根分化9天時的轉基因植株觀察與鑒定Fig. 5 Obser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after adventitious root differentiation for 9 days
由圖6可見,TP植株在第6天時觀察到不定根開始分化,比野生型親本(WT)提前1~2 d形成根系。在第12~15天TP植株根系總根長、根尖數(shù)、根體積均顯著高于WT植株。12 d時TP植株根系總根 長為(4.28±0.22) cm,是WT的168%,15 d為(7.74±0.23) cm,是WT的155%(圖6A);12 d時TP植株根體積為(0.016 7±0.001 2) cm3,是WT的249%,15 d時 為(0.040 3±0.003) cm3,是WT的161%(圖6B);12 d時TP植株根尖數(shù)為(8.30±0.88) ,是WT的156%,15 d天時為(12.33±0.88),是WT的137%(圖6C)。同一時期的TP與WT的根系總表面積(圖6D)和根平均直徑(圖6E)差異不顯著。TP百脈根在總根長(P<0.01)、根體積(P<0.05)和根尖數(shù)(P<0.05)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根系發(fā)育優(yōu)勢,LcC2DP1基因的表達可能與百脈根的不定根發(fā)育有關。
圖6 百脈根不定根分化9~15 d期間的根系發(fā)育指標比較Fig.6 Comparison of root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the Lotus corniculatus during 9-15 days
C2結構域蛋白作為與鈣離子結合的一類功能型蛋白,在調控植物生長發(fā)育、抗逆性以及信號轉導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從Leo百脈根中克隆了LcC2DP1基因,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該基因具有典型的C2結構域,屬于C2域蛋白家族基因[22,27]。亞細胞定位預測結果顯示,LcC2DP1蛋白定位于細胞膜和細胞核中,符合大多數(shù)C2結構域蛋白的亞細胞定位情況[10],這是由C2結構域蛋白的結構所決定的,當C2結構域蛋白的N端發(fā)生?;揎棔r,其棕櫚?;稽c可與細胞膜形成一種可逆的穩(wěn)定結合,而其豆蔻?;稽c則形成一種不可逆的松散結合[28]。
系統(tǒng)進化分析發(fā)現(xiàn)LcC2DP1基因與狹葉羽扇豆、蒺藜苜蓿、刺毛黧豆等豆科植物具有較高的同源性,其中與蒺藜苜蓿的同源性最高為82%,說明LcC2DP1在豆科植物中具有較高的保守性。對該基因進行的組織特異性表達分析表明,LcC2DP1基因在百脈根牧草的根、莖和葉片組織中均有表達,但這種組織表達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以根和莖組織中的表達量較高,而葉片中的表達量較低。馬佛明等[29]研究表明,巴西橡膠樹的C2結構域蛋白編碼基因HbC2在被檢植物組織中均有表達;但辣椒C2結構域蛋白編碼基因CaSRC2-1Kim卻具有顯著的組織特異性,僅在根組織中表達[30]??梢钥闯?,C2結構域蛋白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有著不同的表達模式,暗示C2結構域蛋白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功能的多樣性,包括可能參與根系發(fā)育調控過程。
張?zhí)m軍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復蘇植物旋蒴苣苔的C2CDPK蛋白基因BhC2DP1參與激素途徑調控根系發(fā)育。本研究利用農桿菌介導的瞬時表達系統(tǒng)對LcC2DP1基因功能進行初步分析,結果顯示,轉LcC2DP1基因植株的不定根分化比野生型早1~2 d,且根系總根長(P<0.01)、根體積(P<0.05)、根尖數(shù)(P<0.05)均高于野生型,LcC2DP1基因表達使宿主植物產生一定的根系發(fā)育優(yōu)勢,這加深了人們對植物C2CDPK基因功能的認識。C2結構域蛋白可以通過生長素途徑調控根系發(fā)育[10,31],本研究中的根系發(fā)育優(yōu)勢可能與激素途徑有關。光是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之一,光通過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和酶的活性等方式影響了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根系分化過程[32],LcC2DP1基因順式作用元件中含有光響應元件Box-4、AT1-motif和GT1-motif,該基因也有可能是通過響應或改變光的敏感性調控植株生長發(fā)育,進而影響根系分化。
本研究通過對LcC2DP1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學分析、組織特異性表達、瞬時表達分析,發(fā)現(xiàn)LcC2DP1基因屬于C2蛋白基因,可能參與百脈根不定根發(fā)育調控過程,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將進一步驗證LcC2DP1是否具有鈣依賴蛋白激酶相應的生理功能,進行百脈根穩(wěn)定遺傳轉化和創(chuàng)制突變體植株,明確LcC2DP1基因在不定根發(fā)育過程中的生物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