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安
精神分裂癥屬于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關于此類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精神分裂癥患者常會出現(xiàn)明顯感知覺障礙及情感障礙,精神活動也不協(xié)調,這樣使得患者機體代謝功能也會受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降低[1]。針對精神分裂癥,西醫(yī)常主張用藥治療,其中常用的治療藥物為齊拉西酮,但是在實際的治療上,單一用藥治療對于患者的癥狀改善程度有限,這容易使得患者疾病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預后[2]。經(jīng)顱磁刺激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神經(jīng)調節(jié)技術,該治療方式主要借助電生理刺激作用使得大腦細胞去極化及構成感應電流,調節(jié)腦部神經(jīng)生理及代謝活動[3]。本次研究中,納入確診神經(jīng)分裂癥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采取經(jīng)顱磁刺激結合齊拉西酮用于疾病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①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4]CCMD-3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對齊拉西酮無過敏反應,并可耐受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身體重要臟器存在障礙及不全者;近2周使用精神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9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7.25±2.41)歲。對照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30~66歲,平均年齡(46.95±2.2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單純使用齊拉西酮膠囊(國藥準字H20061142,規(guī)格20 mg*10 s*2板)治療,主要是口服用藥,每次使用量為80 mg,每天2次;對耐受力差者每次用量減少到40 mg/次,2次/d,后續(xù)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用藥量,早晚各一次,持續(xù)治療2個月。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加用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具體應用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儀(武漢依瑞德醫(y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治療,采用8字型線圈,選擇患者左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為刺激位置,線圈緊貼頭皮部位。治療儀參數(shù)具體如下:刺激頻率20 Hz,初始刺激強度40%,之后逐漸增加,每次進行30次的刺激,每一次刺激的維持時間為5 s,刺激間隔時間30 s,1次/d,每周治療5 d。持續(xù)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應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量表)評價陽性與陰性癥狀。PANSS減分率=(治療前PANSS得分-治療后PANSS得分)/治療前PANSS得分×100%。痊愈:PANSS減分率≥80%;顯效:減分率51%~79%;有效:減分率31%~50%;無效:減分率<31%??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數(shù)×100%。②治療前后評價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液4 mL,置入抗凝管中,試管經(jīng)3000 r/min的速度持續(xù)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借助全自動生化儀及配套試劑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與總膽固醇(TC)水平。③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泌乳素(PRL)與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NT)水平。同樣采血分離血清,借助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④對兩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 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PG、T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INS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FPG(mmol/L) FINS(mIU/L) T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6.53±0.64 5.04±0.42★ 8.25±1.15 12.52±2.01★ 5.03±0.71 3.96±0.38★對照組 45 6.47±0.65 5.68±0.49★ 8.14±1.12 9.41±1.46★ 5.05±0.72 4.41±0.56★t 0.619 8.762 0.659 14.249 0.186 5.391 P 0.537 <0.001 0.512 <0.001 0.853 <0.001
2.3 兩組患者PRL、NT水平比較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PRL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NT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NT水平均較治療前提高,并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PRL、NT水平比較(±s,μg/L)
表3 兩組患者血清PRL、NT水平比較(±s,μ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PRL N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30.25±5.5630.45±5.25★ 32.25±5.4144.21±6.32★對照組 4530.14±5.6230.29±5.21★ 32.18±5.3640.02±5.75★t 0.131 0.206 0.088 4.888 P 0.896 0.837 0.930 <0.001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fā)生2例體位性低血壓、2例惡心嘔吐及1例視物模糊,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1.11%(5/45)。對照組患者則發(fā)生2例體位性低血壓、3例惡心嘔吐及2例視物模糊,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5.56%(7/4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75,P=0.535),兩組不良反應均較輕,患者未經(jīng)相關處理即緩解,治療安全性高。
精神分裂癥屬于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該病多發(fā)生于青壯年群體。目前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面臨的生活及工作壓力不斷增加,這使得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往往比較隱匿,患者一旦患病痊愈率較低,并且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治療,這一過程中若治療方式不合理容易引起病情反復發(fā)作及遷延難愈。需要明確的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發(fā)病也可出現(xiàn)明顯的糖脂代謝紊亂情況,這樣可使疾病進一步加重,此外血清NT水平也下降[6]。NT屬于一類由神經(jīng)所支配的組織、星形膠質細胞生成的為神經(jīng)元生長及存活必須的蛋白質分子,還可促進胞體合成相關蛋白質,促進神經(jīng)元生長及發(fā)育,同時維持功能完整性的作用,而NT水平降低就使得一系列癥狀出現(xiàn)[7]。
臨床中常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主要使用的藥物為齊拉西酮膠囊,該藥物是一種第二代的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有效拮抗5-羥色胺(5-HT),同時抑制神經(jīng)突觸間5-HT、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相關癥狀及體征[8]。然而單一用藥方式對精神分裂癥的癥狀改善效果一般,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討了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聯(lián)合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在糖脂代謝與血清NT指標上較治療前改善,而觀察組指標改善幅度明顯比對照組更顯著,提示經(jīng)顱磁刺激結合齊拉西酮膠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滿意。分析原因主要是經(jīng)顱磁刺激屬于一種新型的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這一技術主要原理是借助電生理刺激作用,讓人體大腦產生感應電流,有效刺激腦部神經(jīng)元及調節(jié)皮層興奮性,改善大腦皮層功能[9]。此外經(jīng)顱磁刺激也能影響大腦中多種神經(jīng)遞質的表達,通過被刺激區(qū)域、相應腦分區(qū)血流變化,改善機體糖脂代謝過程,使得糖脂代謝指標改變,配合齊拉西酮的使用進一步使得血清NT水平提高[10]。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不良反應均較輕,可自行緩解,這也提示經(jīng)顱磁刺激配合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應用經(jīng)顱磁刺激聯(lián)合齊拉西酮膠囊治療精神分裂癥具有滿意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調節(jié)患者糖脂代謝指標及血清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水平,且治療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