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星
基于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發(fā)生率明顯增加趨勢,國家衛(wèi)健委將科學運動和合理膳食兩大方案推至臺前,至此各地方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小學生體育教育和課間活動的缺失。球類運動逐漸從“被邊緣化”回歸至主體地位,與田徑運動共同作為改善小學生綜合體能素養(yǎng)課改形式。足球是一項國際性運動項目,在體能、技巧相結合的運動過程中,還十分注重團隊協(xié)作,有利于推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實踐目標。提升足球訓練效率可以使過去流于形式的小學足球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揮出體能訓練的真實效果,響應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號召。
隨著球類訓練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逐漸應用和普及,教育部門、學校、教師三方逐漸注重對足球課內容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將足球訓練融入小學體育課堂,充分發(fā)揮小學生體能優(yōu)勢,增強團隊意識,對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水平有著重要深遠的意義,落實在“雙減”政策的推進中,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體能鍛煉。
通過經驗教學和技巧教學提升足球訓練效率,讓學生的運動潛力在體育課上充分展現(xiàn),在日常體能和技巧訓練過程中,教師能夠發(fā)掘每個學生不同的運動天賦,并將這些運動天賦進行針對性的開發(fā)訓練,對學生擅長的項目進行深層次的指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正視體育、參與體育的熱情。
提升足球訓練效率有利于小學生保存體力體能,在不斷的傳球、帶球過程中,保留不必要的能提消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巧技能的靈活運用和團結協(xié)作上,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足球運動并不是個人站,非常強調團隊目標一致性,風險共擔性,在訓練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及隊友的失誤,如何配合團隊如何解決失誤,都為學生增添了實踐經驗。
校園足球工作發(fā)展到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思想觀念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教學方向偏重于應試教育,體育、德育、美育等在教學體系被邊緣化,體能訓練課時更是微乎其微,其他主課占用體育課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學校、教師、家長的等對體能訓練不甚重視,每學期僅有的幾節(jié)體育課基本用于田徑鍛煉來應付中高考對體能要求,足球課在應試教育中受時間、空間和傳統(tǒng)教育觀念局限較大。學生不僅無法接受系統(tǒng)的足球課,更接觸不到深層次的足球技巧訓練。隨著“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的提出,體能訓練逐漸被重視,但由于我國長久以來對體能訓練的疏忽,導致體能訓練教學體系不完善,訓練方式刻板守舊,無法真正的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并在不科學的訓練過程中浪費了大量時間,給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程度的隱患。
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提出“構建“八大體系”助推校園足球發(fā)展”,將校園足球工作納入教育改革發(fā)展體系中。校園足球工作在推進中應始終堅持“教學是基礎、育人是根本、體制機制是保障、競賽是關鍵”的發(fā)展前進方向和思路。但部門地區(qū)的教育部門及學校沒有制定出相應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大部分體育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足球訓練的過程中,不夠重視對綜合體能的訓練以及球類技巧的分析,忽視學生在球類項目入門階段需養(yǎng)成的正確習慣,在進行課堂設計中脫離實際,沒有計劃出完整的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為學生帶來球類競技比賽的樂趣更罔顧足球技巧訓練的效率,學生上體育課僅僅成為“放松課”,“自由活動課”,沒有達到體育的教學效果。
大部分體育教師的體能水準是合格的,但教課經驗和對課堂的管理仍稍顯不足,大部分地區(qū)的教育部門沒有建立健全校園足球的樣板體系。在足球教育的發(fā)達地區(qū),教育部門會選聘一名高水準高層次的足球教練作為區(qū)域內的校園足球專家,用以帶動區(qū)域內的小學足球教師和教練員共同構建校園足球體系,但這一模式并沒有普及大部分足球教師和教練員的訓練水準僅在合格之上,缺乏系統(tǒng)教學的意識和水平。
快速原地跑訓練通過跑額定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腿部力量,指導學生進行快速原地跑2分鐘到三分鐘,使學生心率上升到130左右,并進行高抬腿訓練 100/min×3的全力腿部訓練;每經過一輪,由足球教師或者教練員對學生的速度進行合理調整,在符合學生體能訓練的標準強度內,對學生原地跑進行計算,并將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備案,作為學生得個人身體素質檔案。
加速跑訓練。在體育課前,提醒學生準備好膠釘鞋或平底鞋,如果學生并未攜帶運動類鞋,禁止該學生參與訓練,避免出現(xiàn)扭傷等。參訓學生在起點位置準備,由足球教師或教練員發(fā)出指令信號,學生快速跑至重點線,每一名學生進行兩輪訓練,在加速跑過程中,足球教師或教練員應注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提高速度,避免運動量激增引起學生身體不適。
折返跑訓練。在進行足球比賽時,足球選手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進行跑步和往返跑,在足球課上設置往返跑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足球教練或訓練員設置標志物,指導學生在起跑點進行準備,起跑信號發(fā)出后,學生跑向目標標志物,除了用腳將標志物撥到外,身體中的其他部位都不允許觸碰標志物,否則無效,撥倒后折返回起點,反復進行5次,小學生體能有限,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設置標志物距離。
顛球訓練。點球訓練在足球技巧訓練中也十分必要。足球教練或訓練員引導學生使用雙腿背正面,將足球交替顛起,在點球過程中,指正學生顛球的主要部位和發(fā)力點,并引導學生掌控顛球的力度。
運動繞桿射門訓練。運動繞桿射門訓練主要鍛煉學生帶球過人后射門,在做繞桿訓練時,足球教師或教練員應掌握好學生的個人情況,針對性的指導繞桿過程中,球與身體的距離控制,這是訓練的重點,能夠保證學生在下一個動作時的連貫性,在最后射門動作完成后,關注學生身體的重心和擺腿的幅度,練習運動繞桿射門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控球能力與注意力。
與學生來說,耐力在足球訓練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身體素質指標,如何在減少學生體能的消耗和精神痛苦的基礎上,實現(xiàn)耐力訓練的理想效果,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在青少年的早期發(fā)展階段,是鍛煉其耐力的最佳時間段,因此將耐力訓練加入小學生足球課堂內容設計中是十分科學的。耐力訓練有一定的技巧,足球教師或教練員在進行指導時,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學生在訓練中的時長,另一方面要關注到學生在比賽中能達到的最快奔跑頻度。
3.2.1 競賽性的耐力訓練
足球訓練中的耐力訓練通常分為兩種,即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這兩種訓練都適用于競賽性耐力訓練。其中有氧耐力訓練通常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田徑類運動項目,比如400米、800、1500米,側重于訓練腿部耐力,二是腰腹力量訓練,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平板支撐等,側重與訓練腰腹核心力量,這些有氧訓練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多次,但應注意選擇好合適的項目,且這些訓練可采用多組比賽的訓練形式;無恙耐力訓練,是在有氧耐力訓練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運動速度進行的針對性訓練,在無氧運動的過程中,身體的代謝功能是加速運轉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肌肉爆發(fā)力。通過耐力訓練,能夠讓學生在分組訓練的過程中,調節(jié)自身速度、力度配合團體,提升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3.2.2 結合性耐力訓練
耐力訓練的過程相對來說是十分枯燥且痛苦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堅持下去,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教學應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此利用現(xiàn)代化體育科技,將較為輕松的體育元素應用于足球耐力訓練中,是提升訓練效率的有效途經之一,這也有助于小學生在進行足球訓練中以及訓練后的身體恢復?,F(xiàn)代化科技元素非常豐富,在足球訓練中可應用的范圍也很廣,首先可以進行運用音樂的節(jié)奏,為不同的訓練程序搭配合適的音樂,無論是在訓練前的準備還是訓練過程中乃至訓練后拉伸放松階段,足球教師或教練員可以選擇不用音樂達到不同階段訓練的滿意效果,例如在熱身階段,可以選擇從平緩過渡到上升的音樂節(jié)奏,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音樂中做好身體以及心理的雙重準備;在訓練階段,選取激昂奮進的音樂,幫助學生掌控訓練節(jié)奏例如在進行顛球運動時,善用卡點音樂,使學生形成肌肉記憶;在堅持階段,為了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并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可以選擇較為慢節(jié)奏的音樂,慢慢的引導學生去挑戰(zhàn)自我身體素質的極限,提升訓練效率。這種方式可以將耐力訓練中的痛苦體驗轉化為動力讓學生在較為有趣的環(huán)境中完成訓練計劃,使綜合性運動的效果記得到進一步提升。
3.2.3 娛樂性耐力訓練
娛樂性耐力訓練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通常把技術性訓練方式與耐力訓練方式相結合,表現(xiàn)為將各種游戲融入訓練內容設計中,讓學生在游戲娛樂當中得到訓練,取得同樣的訓練效果。常用的實現(xiàn)形式多為:第一種訓練方式為帶球長跑,顧名思義,就是指導學生邊跑步邊帶球,通過計算時間與帶球失誤的次數(shù)來考核訓練結果,帶球長跑訓練方式不適宜采用定長距離做訓練,而應視時間長短為訓練時長,通常控制在3分鐘到五分鐘左右;第二種訓練方式為帶球過人訓練,將學生兩兩分組,一組學生作為帶球跑的隊員,另一組在規(guī)定距離做攔截阻擋,和帶球跑不一樣,同樣以進行速度和失誤次數(shù)作為考核標準,足球教師和教練員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攔截距離的設定以及角色互換頻次。第三種訓練方式為升級版帶球過人,此項訓練分組每組成員增加兩至三人,共同配合傳球帶球,通過攔截的學生,此項訓練教練員應注重競賽元素與訓練內容的相融合,保持好學生的訓練興奮度,避免訓練變成游戲,過分娛樂化。
3.3.1 呼吸訓練
雖然在青少年早起,學生處于活躍狀態(tài),愛笑愛鬧愛運動,但由于個體差異的不同,一部分學生較為抵觸規(guī)范系統(tǒng)的訓練,上體育課完全是為了放松,如果在課堂開始即啟動訓練計劃,導致許多學生無法進入狀態(tài),不禁產生厭倦情緒,也會有身體受損的風險,校園足球訓練推進時間段,學生尚未形成運動習慣,因此為了提升足球訓練效率,教練員應提前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幫助學生放松心理,接納訓練。呼吸訓練便捷有效,能夠促進身體中血液的含氧量,給身體各部分肌肉帶來更多的能量,促進小學生訓練狀態(tài)的提升,在呼吸訓練中通常以為兩種形式作為主要訓練途徑,意識深呼吸練習,另一種是節(jié)奏型呼吸訓練。在深呼吸訓練中,引導學生注意力防在腹部在吸氣后不要立刻呼氣,停幾秒在呼出,消除學生訓練前的緊張感。節(jié)奏型呼吸要求學生呼吸的每個步驟都做夠4秒,自己默對時間配合自身節(jié)奏,消除干擾想法。
3.3.2 逐步放松訓練
逐步放松訓練通常分為縮短性逐步的放松訓練和積極性逐步的放松訓練兩種。積極性逐步的放松在訓練過程中,最好安排學生處于坐姿狀態(tài),通過用語言進行引導,讓學生處于放松狀態(tài)跟著語言引導進行閉上眼睛、深呼吸等,足球教師或教練員要注意語速和音量的循序漸進,通常在訓練的開始采用一般的語速,中間逐漸變換,快結束的時候進行語速的恢復。這種訓練方式簡單,便捷又高效,基本不需要耗費學生體力,比較輕松的完成訓練,在訓練后角鐮魚或足球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反饋了解訓練效果,以便下次訓練過程中的引導調整??s短性逐步的放松訓練主要安排在積極性逐步的放松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除了調整呼吸外,也可做一些肢體上的動作,比如先雙手握拳,是整個上肢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持續(xù)3到5秒后,逐步放松,回歸自我放松的狀態(tài)。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實施下,以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家長等多方面通力協(xié)作下,校園足球工作在推進中所面臨的各項問題正在逐步突破,通過分析問題的內在產生因素,不斷完善提升足球訓練效率的實施策略,提升課堂質量是建立健全學生健康綜合干預體系,落實“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鑄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