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學 趙 娣
(淄博市張店區(qū)特殊教育中心學校,山東 淄博 255000)
團體心理游戲即運用游戲策略的方式幫助學生改善問題和塑造學生某方面心理活動的能力。提供游戲參與后,可提升學生自我認識、與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相處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學校團體心理游戲的開發(f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靈活性。培智學校中的團體心理游戲開發(fā)除了需要結合學生的現(xiàn)狀和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外,還需要結合學生個體的基本情況,才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互動性。結合培智學校的實際現(xiàn)狀分析,大部分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差,年齡偏低齡化,因此在設計團體心理游戲過程中,需要設計操作性強、趣味性高的內容,才能滿足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相關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團體心理游戲的教學對智障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理解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適合培智學校使用的游戲開發(fā)軟件越來越多,這些軟件的出現(xiàn),除了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有趣的人機互動課程,還可以豐富特殊人群的教育手段。
雖然特殊教育事業(yè)獲得了跨越式發(fā)展,但是培智學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依舊突出。相關數(shù)據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培智學校學生自我理解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欠缺,而且他們在人際關系協(xié)調與處理、自我情緒控制等方面均弱于正常學生。另外,由于這部分學生群體在心理發(fā)育、個人情緒、人格和行為等方面存在問題,也導致個體在學習階段存在退縮不前、不自信、不遵守課堂紀律和不能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等問題。隨著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也促使培智學校在處理學生相關問題時,尋求新的對策和解決方案。目前,部分學校接入團體心理游戲,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導致學生在參與團體心理游戲時無法和他人進行分享、合作和競爭,也出現(xiàn)教學停滯的情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除了傳統(tǒng)的學校會接入信息技術手段對日常的教學和校園文化進行管理,特殊教育學校也開始采用智能化的教學軟件來管理和教育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由于特殊教育層次的人群處于自身智力發(fā)育受損、自我認知障礙和心理障礙等狀態(tài)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相關測試,劃分對應的人群再進行教育。目前在特殊教育領域,這些群體通過智力、注意力、行為能力等分析后,被分為三個群體,即可教育、可訓練和嚴重智力障礙。其中可教育群體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學習認知的遲鈍對他們的運動發(fā)育造成影響,其對精細化的技能學習和復雜的知識學習難度較大,甚至無法理解教學內容,因此呈現(xiàn)出技能知識學習反應遲鈍的現(xiàn)象,在日常體育教學活動中,因其自身機體原因,無法正常參與。因此,對于這些培智學校的特殊學生而言,想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能力,還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采用智能平板電腦或者線上學習的軟件,以提升他們的精神運動和專注度能力。因此,結合這些實際案例和培智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開發(fā)團體心理游戲的教學設備或者平臺,以幫助他們高效學習。
對于大部分正常人而言,在教育的過程中可適應錯綜復雜和開發(fā)創(chuàng)造的學習形式,然而對于培智學校的特殊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在智力發(fā)育、心理發(fā)育等方面存在障礙,因此采用傳統(tǒng)教育方式,是無法培養(yǎng)他們對自我個體的認知和塑造的,而接入團體心理游戲的教學設計,確實可以幫助這些特殊群體在認知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如可以接入元認知技能和心理理論的教學,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和經驗積累。所以在團體心理游戲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設過程中,可以接入信息技術的手段,讓特殊群體學生在參與團體心理游戲的過程中開展心理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階段,培智學??梢越尤攵嗝襟w或者信息技術手段,來加強學生的團體心理游戲教學,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
另外,培智學校的特殊群體在心理認知、自我認知、社交認知階段都存在障礙,在日常學習和教學階段,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他們的行為、社交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和測試,除了教育效果不及預期,學生也會因為教學形式的單一而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甚至是排斥。
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特殊教育形式教學??梢栽诮虒W過程中,植入信息技術手段,然后對學生某些方面的技能和學習能力進行修正。如針對智力障礙的學生開展教學,除了可以采用適合他們的特殊教育形式,還需要分析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點,在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前提下,開發(fā)適合智力障礙學生學習的課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某項技能時,還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尤其對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或者生活困難的學生,除了接入信息技術手段,在適當?shù)那闆r下可以給予他們心理疏導,幫助這些學生群體進入正軌。因此,對于培智學校的教師而言,雖然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了便利,但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做好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需求、學生生活技能同步推進,這樣教學內容才能和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相匹配。
另外,對于培智學校的教師而言,還需要分析學生的行為或技能存在哪些不足。結合培智學校的學生群體調研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存在注意力缺陷的問題,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學習技能的時間持續(xù)很短。另外,部分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所以在開展特殊教育或者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時,他們會在課堂上出現(xiàn)驚恐、焦躁、人際交往障礙、缺乏溝通等表現(xiàn)。也有部分學生因為自控能力出現(xiàn)問題,在開展技能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不聽教師指令、亂跑或者擾亂學生學習的情況。從這些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析,學校在教授學生技能時,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狀況和表現(xiàn)給予適當干預,才能改善其學習行為。而針對這幾種不同的學生群體,想要提升他們的自控力、注意力、理解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技能教學階段,開展不同類型的團體心理游戲教學,更好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干預。例如,在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新老學生混合在一起,利用課堂自我介紹的互動游戲,提升學生溝通和交流能力。
培智學校學生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音頻、視頻或者其他媒體設備給學生營造一個交換、分享的學習環(huán)境,然后再進行自我技能的糾正和培養(yǎng)。如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想提升他們的生活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植入生活場景較強的游戲教學,來幫助他們提升生活技能,使其能和社會接軌。我們熟知的拖地板的教學場景,就是針對這些群體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經驗,融入口頭指令、應用程序指引、拖地動作重復等,進行相關教學操作。在溝通游戲教學中,教師為了確保學習效果,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提前分組,通過小游戲的方式來使第一組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學會說“對不起”“謝謝”“沒關系”等,讓另外一組學生模擬日常的交流場景,對著身邊的人問候,然后簡單介紹自己的名字。當雙方交流完成后,再讓學生在合適的時間學會和他人告別,比如說“再見”或者“下次見”。對于日常焦躁和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給學生制定技能培養(yǎng)目標,使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另外,教師對智力發(fā)育障礙的學生開展教學,還要設計對應的人群目標和群體目標,如對部分自閉或者溝通障礙的學生,需要通過心理治愈的形式拉近他們和其他學生的距離,確保不同的學生群體在相應的游戲場景教學中修補和糾正自己行為。
在團體心理游戲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是否對教師設計的課程內容有深入的理解,也是當堂課程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教師為了確保課堂教學效果,可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采用示范或者多次循環(huán)的方式,來輔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整個游戲教學活動。一般在團體心理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采用導入的形式,給學生呈現(xiàn)視覺方面的游戲情境,讓學生的焦點和注意力集中到場景上。如教師為了使學生了解神奇的小動物,可以在課程引導時,給學生展現(xiàn)不同的小動物圖片,然后給學生預設一個場景:“如果你現(xiàn)在去動物園,看到這些動物后你是什么心情,你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叫聲嗎?”在這個場景互動中,就會有部分理解能力稍強的學生會緊跟教師的思路,和教師進行互動。有了前面課程的引導后,接下來就是教師示范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錄像或者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呈現(xiàn),也可以真人給學生演示,學生通過形象化和具體化的事物,能夠加深理解和記憶。如教師可以設置游戲課題,“你知道小鴨子、小雞等小動物是如何走路的嗎?”然后,教師讓互動能力強的學生上臺進行模仿,也可以自己作為教材案例,給學生模仿不同的小動物走路的姿勢。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示范,前面教師通過演示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整個技能學習理解后,教師讓配合度高及學習能力強的幾名學生上臺通過示范的方式給學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對于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較好或者全部示范正確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小禮品獎勵,讓他們在互動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和教師開始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將學習機會讓給學生,自己在游戲互動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能夠按照教師指令完成游戲的學生除了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外,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完成游戲困難或游戲環(huán)節(jié)中,不理解游戲內容的,教師可以親自示范,然后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去觀察不同學生的行為、語言等特點。這種按照步驟進行游戲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場景,學生可以通過游戲場景,培養(yǎng)專注、思考和自我認知能力,使自己在后續(xù)的生活中學會正確溝通和交流。
在進行團體心理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設計階段,還需要注重課程教學內容難度、情境、操作等因素,盡量采用難度低、操作性和互動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才能在團體心理游戲教學中,使學生快速進入游戲角色去感受技能學習和游戲教學帶來的愉悅感。例如,對情緒難以自控的學生,可以在團體心理游戲教學過程中對小組成員采用故事情境導入的方式,幫助他們舒緩情緒。教師可以采用玩偶扮演的形式,給學生講解人魚玩偶丟失的故事,然后通過丟失小魚玩偶后故事主角的內心變化,來分析丟失玩偶后小朋友的心情,那些情緒自控較差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故事場景中,感受丟失玩偶小朋友的內心狀態(tài),教師適當做好情緒的舒緩和引導,慢慢讓學生更好地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另外,教師在團體心理游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自然媒介或者生活事物植入教學,這種教學技巧的設計,一般主要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食物、紙張等物體作為教學道具,在音樂的渲染下,教師可以將物體放在紙張上,然后慢慢抽動紙張,詢問學生紙張的變化是什么,在音樂氛圍較強時,教師突然抽動紙張,將紙張藏起來后,再詢問學生紙張去哪里了。通過這種專注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加速集中注意力。另外,在使用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在游戲場景設計階段需要植入語言互動游戲,如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暗號傳遞,教師在設計幫助小金魚回家游戲時,讓一個學生扮演小金魚,當其他學生的指令密碼正確,小金魚就可以向前一步,否則小金魚只能原地踏步,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采用語言暗號,比如一個同學問,今天星期幾?一個同學回復星期一,一直重復直到小魚回家。雖然這些游戲的技巧看起來非常普通,但結合孩子的現(xiàn)狀植入對應的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技能。
就培智學校而言,在團體心理游戲教學的開發(fā)過程中,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因為這部分學生智力發(fā)育、行為能力和溝通能力和常人存在差異,若是采用常人的認知模式開發(fā),就失去了來發(fā)的價值。所以對于游戲的設計者和教師而言,需要從學生活動的開展情況、反應程度、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估,設計、修正游戲內容,確保團體心理游戲更好地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