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星 董寶強 馬鐵明 王樹東 田 輝 劉玉麗 張淑慧 紀天一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
隨著2019 年末突發(fā)疫情以來,“互聯網+教育”得到飛速發(fā)展,我國幾乎所有高等院校采用大量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授課,充分貫徹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指導意見。在此背景下,視頻、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完善與發(fā)展給傳統(tǒng)的面對面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并且,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和14 個部委聯合出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成為金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yī)康復學作為臨床課程,具有內容龐雜、技能操作多樣化、前后連續(xù)性差等特點。因此,如何快速整合康復學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探索科學的、合理的、以信息技術為應用載體的康復教學新環(huán)境,是擺在廣大高等康復教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
超星學習通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是融合移動端、教室端、管理端各類教學應用于一體的智慧教學系統(tǒng)[1]。內含功能可以實現隨時學習、移動學習、彈幕互動、過程跟蹤、題庫保存、數據分析等[2],可幫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效率?;旌鲜浇虒W是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整合,綜合運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優(yōu)勢融合,具有如下特點[3]:(1)教學模式組合優(yōu)化。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內容進行線上與線下的合理搭配,教與學實現最優(yōu)重構。(2)學習形式創(chuàng)新。學生喜歡新鮮事物,且擅長在電子產品上學習,如果引導得當,混合式教學模式將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教師引導學習于一體。(3)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做成微課視頻供反復觀看,PPT 課件、拓展資源等多種學習資料也有統(tǒng)一的保存場景。(4)課程考核實效。切實保質高效完成教學,并完成過程跟蹤,多維評價,實現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最大化。
2.1 中醫(yī)康復學課程特點 中醫(yī)康復學是以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與現代康復醫(yī)學體系相結合形成的新學科,有理論基礎、康復評定、中醫(yī)康復方法與技術、常見病證的中醫(yī)康復等內容,涵蓋中醫(yī)中藥、針灸推拿、精神調節(jié)、合理飲食、體育鍛煉等諸多康復措施。中醫(yī)康復學的科學概念是近年來確立的,并且以鮮明的整體康復、辨證康復、綜合康復以及康復預防為特色。本課程在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是針灸推拿專業(yè)的一門重要臨床課程,在大學四年級第1 學期開設,規(guī)定3 學分,共54 學時,理論40學時,實操14 學時。一般在16 周的時間內完成學習。本課程教材使用的是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第10 版)。課程具有內容多,時間緊的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更多的是課堂上的講授,互動討論較少。面對理論性強、實踐性強、內容多、難度大的中醫(yī)康復學課程,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極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對中醫(yī)康復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進行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從而滿足現代針灸推拿發(fā)展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2.2 中醫(yī)康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2.2.1 線上課程的設計 優(yōu)選15~20 個教材重點內容,優(yōu)化和整合內容,進行線上視頻的錄制,確保整體視頻內容具有完整性和連續(xù)性。尤其是第二章康復評定,學生缺乏康復方面的基本評定知識,因此要選重點、難點,如徒手肌力評定、關節(jié)活動度評定、步態(tài)分析等。每個視頻10~15 min 為宜,盡量使視頻的名字好聽且讓人印象深刻,如“你的力氣有多大”——肌力評定;“你能讓你的手舉多高”關節(jié)活動度評定;“走兩步沒事走兩步”——步態(tài)分析等。在線觀看時還可屏幕彈幕等設置,實時測驗學生觀看效果等。
除此之外,上傳PPT 課件、拓展資源等多種學習資料,并進行線上答疑、主題討論,并布置作業(yè),使學生完善總結學習任務單中的任務,形成最終成果上傳于討論區(qū)。
2.2.2 線下課程的設計 線下課程包括講解和翻轉課堂2部分[4]。講解錄制視頻以外的內容,盡量不要重復。內容設計要順應大腦的記憶規(guī)律,根據Sousa D A的研究[5]:在大于20 min 以上的學習實踐中,大腦對信息的保持率可分為3 個階段,分別是“高效期-1”-“低沉期”-“高效期-2”,并且隨著教學時長增長,低沉期增長的百分率大于高效期。所以50 min 的課堂,其內容設計要著重于開頭引題和結尾的小結,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和改善聽課效果。翻轉課堂以視頻中內容進行問題設計,班級按照人數分組,2~3 人一組為宜,每組的問題不要重復,每組講解時間10 min 為宜,回答問題5~10 min。翻轉頻次不宜過多,每學期3~4 次為宜,頻次過多則學生完成質量會下降。也可設計理論知識搶答、中醫(yī)康復技術比賽等其他形式。教師應注意根據教學內容使用多種以學生中心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多以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教師主要扮演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逐步有序地參與,并幫助學生控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和進度[6]。如在具體實施時可采用模擬診室、臨床病例、互動體驗等方法。
2.2.3 考核方式的制定 線上30%,翻轉課堂占比30%(自評5%、互評5%和師評20%);綜述10%;線上或線下期末考試30%,并根據學生線上、線下學習情況,生成綜合成績。教師要高屋建瓴,有教學設計意識,要用心,要多思考如何從多個視角來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逐一去解決,優(yōu)化和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還要多學習智能教學的方法,結合手機等,把教學和信息化技術結合,探究多樣化教學和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參與互動。隨著新冠疫情的防控常態(tài)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無疑是課程建設、教學質量提升的最好抓手[2,7]。
2.3 中醫(yī)康復學混合式教學評價 教師和學生應對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做出討論與評價,可以形成由教師、學生、外校行業(yè)專家、校園智慧教學平臺等多角度的評價主體,對教學過程作出盡可能客觀的評價。以往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體往往是以校內任課教師為主,然而,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教學是圍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學目標的,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最好的檢驗方法就是讓其他單位的行業(yè)專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評,故行業(yè)專家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就是說,除了學校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考核之外,還應將外部行業(yè)專家、校園智慧教學平臺等納入實踐教學考評主體的范圍??稍诿總€學期末,學校通過校園智慧教學平臺、邀請校外行業(yè)專家來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評,這種考評主要圍繞專業(yè)核心課程的技能點進行,尤其是學生在本學期所學課程中的實操技能。外部專家、校園智慧教學平臺的考核形式各具特色,不再局限于學校組織的筆試,而是以實操、團隊討論與對抗、面試等醫(yī)療單位用人的考評樣式為主。另外,在實踐教學評價中可以適當提高校外行業(yè)專家的評價權重[8]。
以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我們在2017 級針灸推拿學專業(yè)本科生教學中試行,課程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共有124 人參加調查,結果認為本課程總體評價優(yōu)秀者64 人(51.6%),良好者46 人(37.1%),一般者14 人(11.3%),差者0 人。學生總評成績90 分以上者40 人(32.3%),80~89 分者55 人(44.4%),80 分以下者29 人(23.4%),不及格者0 人。從實踐的結果來看,效果非常理想,認為本課程總體評價優(yōu)良率達88.7%(110/124),總評成績優(yōu)良率達76.6%(95/124)。
盡管中醫(yī)康復學的教學改革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在原有實踐的基礎上開展工作,本研究方式啟發(fā)學生在理解操作的基礎上記憶知識,是以臨床操作技能訓練為核心的方法模式,實現了不再以教師為主導,應以學生為中心,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綜合素質,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臨床教學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擴大知識面,掌握中醫(yī)康復學的基本技能,為畢業(yè)后的臨床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體驗互動式教學模式可有效改變目前“填鴨式”教育模式效率低下的問題,通過合理改進實行中所存問題,可以達到教師輕松教、學生高效學的目的,對推動目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