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莉
(南京市溧水區(qū)石湫中學,江蘇 南京 211222)
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數(shù)學教師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了許多值得學習的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模式,但不管是何種教學模式,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都是檢測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發(fā)展兩方面都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不論課程改革如何發(fā)展,推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都是我們廣大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當前,圍繞打造“高效課堂”的教科研活動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大家都在尋求有效課堂的策略.本人前不久也參加了全區(qū)關(guān)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討”教研活動.聽取了一節(jié)公開課:“菱形的判定”,對其中的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一些思考,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一些新的體會.下面就結(jié)合本節(jié)課談?wù)勛约簬c淺顯的認識.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菱形的性質(zhì),下面請一位同學說說菱形有哪些性質(zhì).
學生1:對邊平行、四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學生2:菱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
教師:很好,今天我們來學習菱形的判定.你知道菱形的定義嗎?目前你會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是菱形嗎?
學生3: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菱形.
教師:很好,根據(jù)定義我們知道:四邊形滿足兩個條件:一組鄰邊相等、是平行四邊形,就可以判定它是菱形.(教師板書并將兩個條件做出標記)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平行四邊形再加上一個什么條件是菱形呢?
學生4: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教師:(有點著急)什么?你再說一遍,還要說平分嗎?
學生4:不要了.(說得有點勉強)
教師:同學們說這里為什么不需要說平分了?
學生(部分):因為已經(jīng)說是平行四邊形了.
教師:對了.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菱形.
……
從以上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出,教師做了精心設(shè)計,教學流程很順暢,語言也比較規(guī)范.但在學生4 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急了,因為這出乎教師意料,學生出現(xiàn)了問題,怎么辦呢?這時教師急忙對學生4的回答進行了干預,把學生“引導”到了正確的答案上來,并借助其他同學把這個問題給順利地處理了.我感到有點意外和惋惜,多好的一個課堂生成的問題,教師怎么就這么輕描淡寫地過去了呢?后來我看了教案才知道,教師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這種問題是有預設(shè)的.他的教案中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思考交流: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一定是菱形嗎?為什么?看來他是想到后面專門來研究這個問題(盡管這個問題的價值已經(jīng)大打折扣).誠然,這個問題是有價值的,它體現(xiàn)了幾何問題中語言的嚴謹性和條件的不重復性,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這樣的處理真的合理嗎?當預設(shè)的問題“意外”生成,教師該怎么辦呢?
課堂教學方案具有“預設(shè)”與“生成”的特征,這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設(shè)計方案與教學實施過程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堂優(yōu)質(zhì)的課絕對不會是僅僅在教師的“精準預設(shè)”下而“一帆風順”地完成的.當“預設(shè)”遇到意外“生成”時,很可能會發(fā)生學生思維的碰撞,會帶來一些新的教學資源.此時,教師應(yīng)該怎么做?筆者以為,教師首先要快速判斷“生成”的內(nèi)容有無教學價值,從而適時地調(diào)整教學方案.然后,再由學生思考交流,對出現(xiàn)的“意外”進行再認識,這樣不僅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空間,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全面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活動無疑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價值的,這樣的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是有幫助的.
上面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順其自然,抓住出現(xiàn)的問題,交給每一位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發(fā)表各自的見解,引導學生真正弄清楚為什么是這樣的.我想,這樣的效果要比直接否定或由幾個學生來決定要好得多.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題:
例題如圖1,在矩形ABCD(AD>AB)中,點E、F分別在邊AD、BC上,連接EF,EF垂直平分AC且與AC相交于點O.
圖1
(1)求證:四邊形AFCE是菱形;
(2)若AB=4 cm,BC=8 cm,求BF的長.
學生(眾):思考了約3分鐘.(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不斷“啟發(fā)”著學生:要證明四邊形AFCE是菱形,已經(jīng)知道對角線互相垂直了,只要證明什么就可以了?……)
教師:好,下面我請一位同學說一說這道題他是怎么做的.
學生5:口述解題過程(說的基本正確).(教師板書)
教師:同學們說這位同學說的對不對?
學生(眾):對!
教師:現(xiàn)在同學們把解題過程完善一下.
……
上面的例題講解看起來很成功,教師給學生一定自主思考的時間,然后請一位同學來說如何解,這位同學也不負眾望,說得很好,教師也板書了規(guī)范的解題過程并強調(diào)了要注意的地方.但筆者聽完,總感覺少了點什么,腦子里想了幾個問題:這位同學是怎么想到的呢?其他同學聽懂了嗎?其他同學是怎么想的呢?同學中有沒有典型錯誤呢?眾所周知,證明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找出正確的證明方法或途徑,這是最困難的,也正是我們力求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但學生5只是回答了怎么做的,而沒有說出是怎么找出正確的證明方法或途徑的,也就是沒有展現(xiàn)出分析過程.教師對此并沒有追問的意思,甚至還慶幸找對了人.這樣的例題教學會有多少效果呢?它對學生今后的解題有多少幫助呢?這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為以上的例題教學活動可以這樣設(shè)計:先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的思考過程而不是解題過程,一個學生說完后教師不要急于評價,而是讓學生評價,教師再對學生的評價給出評價,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說出分析過程,還能激發(fā)出更多的解題思路,激勵更多的學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在學生充分弄清了解題思路后,書寫證明過程就變得簡單了.教師最后再對解題方法策略進行歸納小結(jié)就可以了.
當然,對例題進行變式教學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可對此例進行適當變式.由于此例的重點是第一問,所以可以對此例作如下變式:
變式1已知:如圖2,在梯形ABCD中,AD∥BC,點E、F分別在邊AD、BC上,連接EF,EF垂直平分AC且與AC相交于點O.求證:四邊形AECF是菱形.
圖2
此變式題改變例題條件(弱化條件),可以讓學生認清使四邊形AECF是菱形的條件是AD∥BC且EF垂直平分AC,加深對基本圖形的認識,主要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變式2已知:如圖3,矩形ABCD中,E、F分別是邊AD、BC邊上的點,且AF=CE.當AC⊥EF時,求證:四邊形AFCE是菱形.
圖3
此變式題改變例題條件(替換條件),讓學生借助上面的解題經(jīng)驗分析并解決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圖4
變式3已知:如圖4,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邊AB、AC于點E、F,連接ED、FD.
此變式題改變圖形而不改變圖形本質(zhì),讓學生更好地看清圖形結(jié)構(gòu),看透圖形本質(zhì),提高解題能力.
這樣的變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定義和定理的理解,鞏固新知,也有助于學生看透問題本質(zhì),歸納此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轉(zhuǎn)變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學生:我學到了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師:很好,剩下的一點時間(約3分鐘),同學們做學案上的練一練……(教師看表等待下課)
教師在例題教學之后就與學生互動,進行課堂小結(jié),然后布置作業(yè)給學生做,學生在寫作業(yè)過程中等待下課,這樣的結(jié)尾看似干凈利落,教師也感覺很輕松.但筆者感覺這樣的課堂結(jié)尾似乎缺失了什么,對這堂課的教學效果也產(chǎn)生了懷疑.帶著疑惑,筆者利用下課時間查看了部分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并和他們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本堂課的內(nèi)容掌握不太好,甚至有4位同學對菱形的幾種基本判定方法都搞不清楚(作業(yè)第一題做錯),這除了因為本節(jié)課開頭教師過多干預導致學生感悟較少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對學情進行及時反饋,并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在此,筆者以為,用一份精煉的當堂檢測來了解學情、及時補標很有必要.眾所周知,當堂檢測是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過當堂檢測,不僅能及時了解最真實的學情,也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是教師走近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為了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有針對性的當堂檢測必不可少.當堂檢測應(yīng)題量適當,難度適宜,時間為6分鐘左右,例如,本節(jié)課的當堂檢測可設(shè)置為:
當堂檢測
1.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包含電解質(zhì)失調(diào)、呼吸道堵塞、舌咬傷)、護理的總有效率,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jīng)護理,患者意識、感覺障礙、抽搐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經(jīng)護理,患者意識、感覺障礙、抽搐等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無效:經(jīng)護理,患者意識、感覺障礙、抽搐等癥狀無明顯改善,以有效加顯效例數(shù)占總例數(shù)之比計量總有效率。
A.四個角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B.三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C.一組鄰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D.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2.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 ).
A.矩形 B.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C.菱形 D.以上都不對
3.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所形成的四邊形是( ).
A.等腰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4.如圖5,在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AO=CO,BO=DO,添加下列條件,不能判定四邊形ABCD是菱形的是( )
圖5
A.AB=ADB.AC=BD
C.AC⊥BDD.∠ABO=∠CBO
5.如圖6,將一張矩形的紙對折再對折,然后沿著圖中的虛線剪開,將剪下的三角形打開后得到的圖形是( ).
圖6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6.如圖7,已知: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甲、乙兩人分別在四邊形ABCD上作圖如下:
圖7
甲:如圖8,連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AD,BC,AC于點M,N,O,連接AN、CM,則所得四邊形ANCM________(填“是”或“不是”)菱形;
乙:如圖9,分別作∠A,∠B的平分線AE,BF,分別交BC,AD于點E,F(xiàn),連接EF,則所得四邊形ABEF________(填“是”或“不是”)菱形.
圖8
圖9
7.如圖10,在△ABC中,點D是BC邊上一點,過點D作DE∥CA、DF∥BA,分別交邊AB,AC于點E、F.有下列三種說法:
圖10
①如果AE=AF,那么四邊形AEDF是矩形;
②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邊形AEDF是菱形;
③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邊形AEDF是菱形.
其中,正確的有________.(填寫序號)
選擇你認為正確的一種說法說明理由.
8.如圖11,在△ABC中,∠CAB=90°,AD是斜邊BC的中線,E是AD的中點,過點A作BC的平行線,交BE的延長線于點F,連接CF.求證:四邊形ADCF是菱形.
圖11
檢測題的設(shè)計要有梯度,以小題為主,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在做當堂檢測的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巡批,了解學生的問題,對個別問題及時進行個別指導,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及時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對學生而言,不僅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而且對本節(jié)課的整體把握也更好,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需要優(yōu)化前面新授課部分的內(nèi)容,為后面的當堂檢測留足時間.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訓練思維、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方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新課標中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diào)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們都還在路上.有這樣一種說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我非常贊同.任何一堂課都會有缺憾,就算是經(jīng)歷多次打磨的公開課,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我想,只要我們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多思考,多研究,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立足課堂,關(guān)注學生,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