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濟南市低空逆溫特征及其對空氣質量影響分析

      2023-01-09 05:45:32何鵬程卜慶雷
      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 2022年11期
      關鍵詞:逆溫層逆溫鋒面

      何鵬程,卜慶雷,李 恬

      濟南市氣象局,山東濟南 250100

      一般情況下,對流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但經(jīng)常在某一層或多層出現(xiàn)氣溫不隨高度變化或氣溫隨高度升高的現(xiàn)象,氣象上將氣溫不隨高度而變化的大氣層結稱為等溫層,將氣溫隨高度升高的層結稱為逆溫層[1]。國內(nèi)外很多學者針對邊界層逆溫開展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邊界層逆溫常年普遍存在,且與霧霾、暴雨、沙塵等氣象災害關系密切,受下墊面、天氣氣候等因素影響,其分布規(guī)律在不同地區(qū)呈現(xiàn)不同的年、季、月和日變化特征。例如,張佃國等[2]指出山東濟南地區(qū)邊界層逆溫日數(shù)夏季最少,逆溫強度春季最強。鄧敏君等[3]認為銀川市逆溫與霧霾天氣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一致。李巖瑛等[4]指出沙塵天氣的邊界層逆溫有顯著的晝夜變化,白天逆溫強而多,且揚沙、沙塵暴和浮塵分別以鋒面輻射逆溫、擾動逆溫和輻射逆溫為主。夏敏潔等[5]指出南京市逆溫厚度薄且多層,早晨的逆溫頻率和層次明顯大于夜晚。也有研究表明,逆溫對調節(jié)氣溶膠的分布起著特殊的作用,逆溫層厚度、強度和大氣污染濃度呈正相關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所使用的資料:(1)2010—2018 年濟南章丘(117.56°E,36.73°N)L波段雷達逐日08:00和20:00 3 km以下探測數(shù)據(jù),垂直分辨率為10 m,包含氣溫、氣壓、露點溫度、風向、風速等要素; (2)2010—2018年濟南市逐日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數(shù)據(jù)。

      2.2 方法

      項目采用運用一階溫度梯度算法來識別逆溫,同時將其中逆溫溫差小于1℃或者過濾了逆溫厚度小于50 m的逆溫。根據(jù)形成的原因不同,將逆溫可分為輻射逆溫、平流逆溫、鋒面逆溫、湍流逆溫和下沉逆溫。

      根據(jù)以下判據(jù)對逆溫進行了分類:(1)逆溫層中、上、下層的露點差>0℃的逆溫為鋒面逆溫;(2)逆溫底高<100 m且地面風速≤3 m/s的逆溫為輻射逆溫;(3)逆溫底高<100 m且地面風速>3 m/s的逆溫為平流逆溫;(4)逆溫底高>100 m、地面風速≥5 m/s,且滿足(T0-θ0)-(T1-θ1)≤0.1的逆溫為湍流逆溫,其中,T為氣溫,θ為位溫,0和1分布代表逆溫層以下探空最低一層和最高一層; (5)排除輻射逆溫、平流逆溫、鋒面逆溫和湍流逆溫以外的逆溫為下沉逆溫。

      對于每條廓線所包含的逆溫層,計算了以下4個參數(shù):逆溫底高、逆溫厚度、逆溫溫差(即每層逆溫層頂部和底部之間的溫差)、逆溫強度(逆溫溫差/逆溫厚度)。

      2 濟南市低空逆溫特征

      2.1 低空逆溫頻率特征

      通過統(tǒng)計分析2010—2018年探空資料,結果表明:2010—2018年濟南市低空逆溫發(fā)生頻率為74.4%,其中,08:00發(fā) 生 頻 率 為73.9%,20:00發(fā) 生頻率為74.9%,20:00發(fā)生頻率略高于08:00。從逆溫頻率的年變化可以看出,20:00發(fā)生頻率最高出現(xiàn)在2013年,為83%,最低出現(xiàn)在2014年,為64%;08:00發(fā)生頻率最高出現(xiàn)在2013年,為83%,最低出現(xiàn)在2010年,為70%(圖1a)。從逆溫頻率的月變化可以看出,夏季發(fā)生頻率最低,冬季最高;7—10月20:00逆溫發(fā)生頻率比08:00高,其他月份則相反(圖1b)。輻射逆溫、平流逆溫、鋒面逆溫、湍流逆溫和下沉逆溫的發(fā)生頻率分別為44%、5%、15%、2%和33%。濟南市低空往往呈現(xiàn)多層逆溫共存的廓線形態(tài),出現(xiàn)1~3層逆溫較多,出現(xiàn)4~5層逆溫極少。其中單層逆溫占比63.6%、2層逆溫占比28.0%、3層逆溫占比7.3%。

      圖1 逆溫發(fā)生頻率年變化(a)和月變化(b)

      2.2 逆溫底高特征

      分析逆溫底高發(fā)現(xiàn),底高為0 m的占比36.8%,底高為10 m的占比6.1%,其他高度的占比均小于0.7%(圖2a)。對逆溫底高進行100 m滑動平均后可以發(fā)現(xiàn),低空存在3個相對多發(fā)高度,分別位于100 m以下、1 150~1 750 m和1 900~2 350 m。

      從逐月逆溫底高的箱線圖可以看出,20:00逆溫底高均高于08:00(圖3a)。08:00逆溫底高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20:00的逆溫底高季節(jié)變化不明顯。

      2.3 逆溫厚度特征

      逆溫厚度平均為147.4 m,08:00平均厚度為159.6 m,20:00平均厚度為135.0 m。分析逆溫厚度分布頻率發(fā)現(xiàn),逆溫厚度主要分布在40~290 m,累積發(fā)生頻率為90.9%,發(fā)生頻率峰值在90 m(圖2b)。

      圖2 逆溫底高(a)、逆溫厚度(b)、逆溫溫差(c)和逆溫強度(d)分布頻率

      從逐月逆溫厚度的箱線圖可以看出,08:00逆溫厚度2月最大為177 m,8月最小為122 m;20:00逆溫厚度2月最大為164 m,8月最小為106 m(圖3b)。各月08:00的逆溫厚度均大于20:00的逆溫厚度,最大差值為37 m。

      圖3 逆溫底高(a)、逆溫厚度(b)、逆溫溫差(c)和逆溫強度(d)月變化

      2.4 逆溫溫差特征

      逆溫溫差平均為2.2℃,08:00平均為2.3℃,20:00平均為2.0℃。分析逆溫溫差分布頻率發(fā)現(xiàn),逆溫溫差主要分布在4.5℃以下,累積發(fā)生頻率為91.2%,發(fā)生頻率峰值在1℃(圖2c)。

      從逐月逆溫溫差的箱線圖可以看出,08:00逆溫溫差11月最大為2.8℃,7—8月最小為1.4℃,20:00逆溫溫差10月最大為2.3℃,5—8月最小為1.5℃(圖3c)。08:00和20:00逆溫溫差在5—9月接近,其他月份08:00的大于20:00的,最大差值為0.6℃。

      2.5 逆溫強度特征

      逆溫強度平均為1.8℃/100 m,08:00和20:00均為1.8℃。分析逆溫強度發(fā)生發(fā)現(xiàn),逆溫強度主要分布在0.4~4.3℃/100 m,累積發(fā)生頻率為93.3%,發(fā)生頻率峰值為0.8℃/100 m(圖2d)。

      從逐月逆溫強度的箱線圖可以看出,08:00逆溫強度10—11月最大為2.0℃/100 m,5月和7月最小為1.4℃/100 m;20:00逆溫強度10月最大為2.3℃/100 m,7月 最 小 為1.5℃/100 m(圖3d)。各月逆溫強度整體上08:00小于20:00,以9月和10月最為明顯,最大差值為0.4℃/100 m。

      2.6 不同類型逆溫的對比

      從圖4可以看出,下沉逆溫和鋒面逆溫的平均高度均在1 500 m附近,同時兩者可以發(fā)生在3 km以下的任何高度,湍流逆溫的平均高度為931 m。不同類型逆溫的平均厚度在80~190 m之間,鋒面逆溫的厚度最大,平流逆溫的厚度最小。不同類型逆溫的平均溫差分布在1.1℃~2.5℃,輻射逆溫的溫差最大,平流逆溫的溫差最小。輻射逆溫的溫差分布范圍明顯大于其他類型的逆溫。不同類型逆溫的平均強度分布在1.2℃~2.6℃,輻射逆溫的強度最大,鋒面逆溫和下沉逆溫的強度最小。

      圖4 不同類型逆溫底高(a)、厚度(b)、溫差(c)和強度(d)對比

      3 逆溫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利用2010—2018年濟南市逐日AQI和上文統(tǒng)計出的濟南低空逆溫數(shù)據(jù),初步統(tǒng)計了發(fā)生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的逆溫要素。

      從不同污染等級的逆溫層數(shù)箱線圖可以看出,隨著污染的加重,逆溫層數(shù)增加,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的平均逆溫層數(shù)分別為1.1、1.4和1.6(圖5a)。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天氣中,底高為0 m的占比分別為63%、73%和73%,為更清楚地研究不同污染等級逆溫底高的差異,只統(tǒng)計分析底高10 m以上的底高特征。隨著污染的加重,平均逆溫底高越低,同時隨著污染的加重,首層逆溫出現(xiàn)的高度范圍越小,高度越低(圖5b)。隨著污染的加重,逆溫厚度增加,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的平均逆溫厚度分別為180、219和261 m(圖5c)。隨著污染的加重,逆溫溫差增加,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的平均逆溫溫差分別為2.9℃、3.6℃和4.4℃(圖5d)。隨著污染的加重,逆溫強度沒有顯著的增強趨勢,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的平均逆溫強度分別為2.5、2.8和2.8℃/100 m。綜上可以看出,逆溫層數(shù)、逆溫底高、逆溫厚度和逆溫溫差與空氣質量關系密切,逆溫強度與空氣質量的關系不顯著。

      圖5 不同污染等級逆溫層數(shù)(a)、底高(b)、厚度(c)、溫差(d)對比

      4 結論

      基于章丘站每日2次的探空資料,采用客觀識別方法統(tǒng)計分析了濟南低空逆溫特征及其與空氣質量的關系。主要得出了以下結論:

      (1)2010—2018年濟南市低空逆溫發(fā)生頻率為74.4%,20:00發(fā)生頻率略高于08:00,夏季發(fā)生頻率最低,冬季最高。濟南市低空往往呈現(xiàn)多層逆溫共存的廓線形態(tài),多出現(xiàn)1~3層逆溫,極少出現(xiàn)4~5層逆溫。

      (2)低空存在3個相對多發(fā)高度,分別位于100 m以下、1 150~1 750 m和1 900~2 350 m;逆溫厚度平均為147.4 m,主要分布在40~290 m;逆溫溫差平均為2.2℃,主要分布在4.5℃以下;逆溫強度平均為1.8℃/100 m,主要分布在0.4~3.0℃/100 m;

      (3)污染越嚴重,逆溫層數(shù)越多,逆溫層越低,逆溫越厚,逆溫溫差越大,逆溫強度沒有顯著增強。

      猜你喜歡
      逆溫層逆溫鋒面
      小諸葛漫“話”天氣之逆溫
      科學24小時(2025年2期)2025-02-28 00:00:00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逆溫層特征及對空氣污染物濃度的影響
      熱聲耦合燃燒振蕩中火焰鋒面識別分析
      煤氣與熱力(2022年2期)2022-03-09 06:29:20
      2019年夏季長江口及鄰近海域鋒面控制下葉綠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環(huán)境影響因素分析
      海洋通報(2021年5期)2021-12-21 06:19:52
      酒泉市大氣邊界層逆溫特征及其與沙塵天氣的關系
      黃河源地區(qū)近地面逆溫層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以“鋒面氣旋”為例
      四川盆地逆溫層特征對空氣污染的影響
      2011—2013年長春市逆溫特征分析
      加味四逆溫膽湯治療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永济市| 新晃| 凭祥市| 金塔县| SHOW| 长垣县| 吴桥县| 尖扎县| 奉节县| 全椒县| 上蔡县| 林口县| 千阳县| 紫金县| 霸州市| 元氏县| 罗江县| 祥云县| 全椒县| 大港区| 长垣县| 会理县| 区。| 泉州市| 朝阳市| 通榆县| 阳东县| 儋州市| 庄浪县| 得荣县| 招远市| 赤峰市| 思南县| 沙坪坝区| 循化| 盖州市| 青川县| 清苑县| 五莲县| 宝应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