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益陽供電分公司 鄧超敏 龍艷琪 龍 妮
2021年,國網湖南電力提出了“六大攻堅工程”,促進公司實現跨越式趕超的高質量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對各項經營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益陽供電分公司對標工作承擔了橫向對比找不足的作用,但如何促進改進提升,缺乏統(tǒng)一方法和工具,亟待構建系統(tǒng)化的診斷改進提升模型,為指標改進提升和業(yè)務改進提升提供科學的方法支撐。為助力公司實現戰(zhàn)略目標,有必要開展指標診斷改進提升,聚焦短板指標,研究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論,促進指標和管理水平雙提升,支撐戰(zhàn)略落地。
2007年,國家電網公司將“精益化管理”列入實現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重要管理手段。實踐證明,精益生產在降低管理成本、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等方面頗有成效。通過全面推廣精益生產,將精益生產的方法和理論延伸到公司所有管理領域,實現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高效、協(xié)同、持續(xù)改進,從根本上解決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指標改進提升水平,益陽公司聚焦當前管理短板,以對標管理理論、項目化管理理論為指導,以根因分析法(RCA)為基礎,應用邏輯樹、頭腦風暴法、魚骨圖、5WHY分析法等精益工具,結合供電企業(yè)自身實際和戴明的PDCA法,并結合麥肯錫的七步成詩法,構建了精益五步法,通過前期準備、問題診斷、方案設計、改進實施、固化完善等階段系統(tǒng)診斷指標問題,解決管理短板,尋找指標改進點,促進管理水平提升。
準備階段。主要是針對改進工作實施各種資源的前期準備。包括組建工作小組、收集數據資料、制定改進目標等功能工作。
成立組織。按照“橫向協(xié)同、縱向貫通”原則,打破橫向部門壁壘并疏通縱向層級溝通,成立指標精益改進領導小組、指標精益改進辦公室、指標精益改進推進小組和指標精益改進專家組,形成橫縱一體化格局,明確管理職責、工作范圍和管理界面,為指標精益改進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
數據分析。收集數據資料,主要包括與對標指標相關的基礎資料和歷史數據,如指標相關制度流程等文件、內外部指標對標數據等。通過對標數據,篩選出短板指標及重點提升指標。專業(yè)部門首先排除明顯受地區(qū)經濟、地域環(huán)境、政治、人口等客觀因素影響的指標,再從指標提升空間和指標提升難度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判斷各指標提升潛力,篩選出對本單位經營效益效率及管理水平影響較大且相對易于改進的指標,確定為重點提升指標。
制定目標。明確指標改進目標制定原則,組織各專業(yè)部門充分考慮各指標基礎水平差異,合理制定指標提升目標,將壓力進一步傳遞到指標責任崗位。
指標診斷分析模型參照根本原因分析(RCA)的結構性問題處理方法,結合同業(yè)對標工作實際,聚焦地縣公司關鍵指標,按照“分解指標—關聯(lián)業(yè)務—識別要素—分析根因”的四步診斷模型,對指標相關專業(yè)業(yè)務的流程和管理現狀的診斷分析,識別問題本質,尋找問題改善空間。
第一個步驟是分解指標,將同業(yè)對標短板指標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分解至指標因子,組織各部門以指標計算公式為依據,將指標分解為二、三級指標,明確指標末端因子和相關關系因子是否可控。第二步是將指標因子與具體業(yè)務事項相關聯(lián),通過分解指標影響因子將指標細化至末端,依據指標的末端因子梳理相應的專業(yè)工作事項,實現通過末端因子與工作事項的勾稽,建立指標與工作事項、部門、責任人的關聯(lián)關系。第三步是按照業(yè)務流程、影響因素等分析邏輯,分析業(yè)務事項的關鍵驅動因素,細分為關鍵驅動要素。業(yè)務的關鍵驅動因素,也就是關鍵成功因素,可以根據業(yè)務不同差異選擇硬件和軟件維度、內外部因素、工作流程維度等分析維度進行關鍵驅動因素分析,將關聯(lián)業(yè)務拆分為若干關鍵驅動因素,進一步細化關鍵驅動要素,在識別要素時,應遵循MECE(麥肯錫)原則,就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即關鍵驅動因素,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借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并解決問題。第四步是應用邏輯樹、魚骨圖、5WHY等分析工具,深入分析業(yè)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制定改進提升措施。
制定計劃。方案設計階段是在前期診斷基礎上對指標系統(tǒng)改進提升過程的設計,是指標精益改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方案設計分為創(chuàng)新型和改善型兩類,其中創(chuàng)新型是指通過診斷發(fā)現問題的有效解決,需要從無到有設計和建立新的流程、體系、制度等形成的方案;改善型是指在原有的管理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優(yōu)化便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標準化作業(yè)、可視化管理等工具方法提升指標相關的企業(yè)基礎管理工作;通過流程分析,梳理指標相關工作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流程設計,提升指標結果;通過優(yōu)化指標相關管理支撐體系,有效支撐指標改進提升。
制定計劃。由責任部門根據前期梳理的短板指標以及形成的問題清單,結合企業(yè)現狀,借鑒典型經驗、最佳實踐,制定短板指標的改進措施。以5WHY和SMART為原則,制定改進提升計劃模板,明確改進內容、交付標志、開始時間、結束時間、責任部門、責任人。指標改進措施和計劃應側重于改進差距大、易提升的指標,對于較難提升的指標應該制定長期改進計劃。
改進實施階段是在前期診斷和方案設計的基礎上,對指標的改進方案的具體實施和推進全過程的管控,包括實施的舉措制定、資源協(xié)調及跟蹤反饋等。在指標精益改進方案實施過程中,通過例會制度等方式做好過程的溝通協(xié)調,確保方案順利實施。通過匯總數據分析、現場跟蹤等形式及時了解指標改進提升情況。
固化完善階段是對指標精益改進提升的成果的匯總、固化與提升,是指標精益改進的收尾階段。
經驗總結。專項小組在精益改進過程中不定期總結先進的管理工具、方法和理念,根據自身短板及工作實際情況總結實踐經驗做法,辦公室根據各專項小組提交的材料進行整理匯編、提煉升華,形成可推廣、可復制、可應用的典型經驗。
固化成果。益陽公司梳理和優(yōu)化相關核心業(yè)務流程,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各種管理辦法、措施以文件的形式形成正式文檔,從制度上確保持續(xù)執(zhí)行。這些制度和流程在實際生產中得以執(zhí)行,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為業(yè)務的持續(xù)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7—12月,通過開展指標改進提升工作,益陽公司短板指標明顯改善,綜合對標成績名次第4,較二季度提升7個名次。三季度新興業(yè)務拓展指數指標段位由D段提升至B段;獲得電力由二季度指標段位由E段提升至A段。
一是建立了一套系統(tǒng)的指標改進提升模式,通過應用精益管理等管理理論,在診斷分析的基礎上,科學制定改進提升措施,優(yōu)化考核機制,有效實施過程管控,形成益陽公司特色的精益化指標改進提升模式,促進關鍵指標的改進提升工作高效組織、確保成效。
二是具有較高推廣價值,通過開展指標改進提升,促進公司指標改進提升,充分驗證了該成果具有“普遍的通用性和復制性”,其實用性佳、實踐效果好,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在地市、縣公司中均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