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梓言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近日收官,該劇以單元劇形式講述“我們”的故事,以點帶面呈現十八大以來國家的富強歷程和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口碑與收視雙豐收。用該劇總編審程蔚東的話來說,電視單元劇這種樣式,至《我們這十年》已經相對成型了。
近兩年,主旋律單元劇佳作迭出,《功勛》《我們這十年》《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理想照耀中國》等一批作品取得了良好口碑和傳播效果?;仡櫛P點這些劇集,總結它們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成功經驗,無疑將為日后的單元劇創(chuàng)作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單元劇“長短板”
相較其他劇集,單元劇是用一集或幾集篇幅講述獨立故事,不管是劇本創(chuàng)作,還是拍攝制作,都更短小靈活。通過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這幾年的主旋律劇紛紛將目光聚焦單元劇。
2020年播出的《在一起》,用20集篇幅講述了10個獨立故事。該劇采取邊策劃邊創(chuàng)作邊拍攝的創(chuàng)制模式,從創(chuàng)作到播出僅用時7個月。對此,該劇制片人孫昊表示,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通過一個大主題貫穿社會的不同面,是最合理的方法。
豆瓣評分9.0的《功勛》,展現首批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華章,這8個人時代、領域、故事各不相同,可以說是自帶“單元劇”屬性?!笆欠襁x擇單元劇,要看劇集的題材和內容需要。”該劇總制片人曹平說。
《我們這十年》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等方面主題,分《唐宮夜宴》《熱愛》《前?!贰兑蝗杖汀贰缎闹颉贰独硐肷睢贰渡衬狻贰段鬣l(xiāng)明月》《礪劍》《未來已來》《堅持》11個單元故事,每4集構成一個單元。該劇總策劃張曉東認為,呈現十年的主題太多、范圍太廣、內容太豐富,用長篇連續(xù)劇的形式很難清晰、透徹、全面地反映十年來的成就;采用單元劇的形式,以“輕騎兵”的姿態(tài)完成任務,在一年之內實現了“連寫帶拍還順利播出”。
相較長篇電視劇,單元劇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相對獨立的故事可以表現更廣泛的領域、更宏大的主題;各單元制作可以同步進行,提高效率。不過,也正是由于單元劇較為“獨立”的特點,其短板也十分明顯:觀眾黏性不足,隨時可能棄劇。
《功勛》中《能文能武李延年》單元的編劇劉戈建認為,如果有兩個連續(xù)單元的播出效果低于觀眾預期,那么之前單元吸引來的觀眾就有可能流失??梢?,確保每個單元制作水準一致是創(chuàng)作團隊面對的挑戰(zhàn),這種整體把控自然也離不開成本投入?!豆住窂幕I備至播出用時2年,創(chuàng)作團隊超過2600人。曹平表示,雖然每個單元故事只有6集,但從劇本到制作,單元劇的制作流程和三四十集的電視劇并無區(qū)別,成本投入較高。
單元劇對故事的品質要求也很高。業(yè)內人士分析,針對單元劇受眾黏性不足的問題,劇集各單元情節(jié)在緊湊之余需要留有伏線,這對內容創(chuàng)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單元劇靠什么吸引觀眾?
在社交平臺上,一些精彩片段剪輯會把觀眾“引流”至劇集的完整版。對單元劇而言,某個單元的“出圈”往往能帶動整部劇集的點擊率。
“單元劇以一個單元的成功,能夠吸引更多觀眾關注該劇,同時因為這個單元的成功,讓其他單元對觀眾形成審美預期和吸引力。一個單元有了好口碑后,可以逐漸擴大整部劇的影響力?!敝袊鴤髅酱髮W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說。
《功勛》之《能文能武李延年》以過硬的劇本、令人震撼的戰(zhàn)爭場面迅速讓該劇出圈,拿到了豆瓣9.0的開分,同時帶動了劇集的整體收視?!短茖m夜宴》以登上熱搜的同名舞蹈為由頭,抓住觀眾眼球,也讓更多觀眾注意到了《我們這十年》。
張曉東認為,單元劇打開主題要快,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緊緊抓住觀眾,言簡意賅、主題突出、藝術形象動人。相較長篇電視劇而言,單元劇必須做到短小精悍。劉戈建認同,單元劇的“小而精”若得到充分發(fā)揮,會比長篇連續(xù)劇更吸引觀眾。
由此可見,單元劇和當下盛行的短劇有諸多相似之處。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表示,可以看出《我們這十年》的創(chuàng)作者借鑒了精品網絡劇的體例和類似電影化的劇本構思。這種剖石取玉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以短博長的創(chuàng)新追求,對克服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內容注水的陋習和藝術上粗疏草率的弊端,起到匡正作用。
除了快速切入,增強代入感,用“直給”的方式摒棄水分,單元劇想要吸引觀眾,還應該注意什么?
“單元劇是由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沒有貫穿始終的核心人物,這和用主人公命運來吸引觀眾的長篇劇集不同,單元劇要想增強魅力,還需要建構一種整體感?!贝髑逭f。她提到的整體感,體現在整部劇的各單元之間,情感、情懷和風格氣質應保持相對統一。以《理想照耀中國》為例,盡管不同單元展現的是不同歷史階段各行各業(yè)的鮮活人物,但都圍繞“美好理想、青春奮斗”的共同主題。這樣的整體感是單元劇“形散神不散”的具體體現?!罢w感有助于在劇集和觀眾之間建立起審美默契,觀眾看完一個單元還想看下一個,這種整體感的塑造依賴導演的整體把控?!?/p>
曹平提到了另一個詞——連貫性。據她回憶,在《功勛》的單元與單元之間,起初是想設計一些“鉤子”,吸引觀眾繼續(xù)觀看新單元,但由于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所處的時代、領域各不相同,承上啟下的“鉤子”難以放置其中。最后,主創(chuàng)團隊選擇在片頭體現——在巨大的“共和國勛章”背景下,每個單元的主演分別以劇中形象緩緩走來,逐漸變成功勛人物現實生活中的模樣。不過,在曹平看來,“‘鉤子串起的連貫性可以成為未來單元劇創(chuàng)作者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方向?!?/p>
所有受訪對象均表示,雖然劇集的組織形式不同,但在吸引觀眾上,單元劇與長篇電視劇并無本質差別。正如《我們這十年》之《唐宮夜宴》的編劇高璇所說,想吸引觀眾,所有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都一樣,一是發(fā)現最契合當下時代的主題表達,二是實現觀眾的最大共情。
“要想吸引觀眾,其根本還是要在內容上下功夫,把人物、故事做好,這和長篇電視劇一樣?!辈芷秸f,“為避免不同單元水準參差不齊,單元劇在整體制作上比長篇電視劇更難。”
小切口 以短博長
《綜藝報》梳理分析,已播的單元劇中,一個單元的體量有1集的,也有4集、6集、8集的,如何在有限篇幅內完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戴清提到一個詞——微宏敘事。
以《我們這十年》為例,該劇通過11個單元的不同視角,展現多個方面的中國,實現了用小故事串起大時代的全景呈現效果,戴清將這種視角稱為“微宏敘事”,既宏大又親切,既細小又切近。
“再比如,在《理想照耀中國》中,通過一個紐扣、一家個體戶的故事來展現改革開放,這也是小切口,足見單元劇可以從小處來實現藝術突破。”戴清說。
《我們這十年》中的《前海》單元導演劉雪松同樣提到了“小切口”。開機前,編劇開展了近4個月的采訪與采風工作,整理了近5萬字的文字資料。采風結束后,主創(chuàng)團隊決定調整原有劇本,只截取其中一個點。“就像《我們這十年》所有單元的戲,都不可能用4集講述十年,只能找一個小切口作為落腳點?!?/p>
除了小切口,想要在有限的單元篇幅內,容納大體量的內容,還有哪些解決辦法?
《功勛》每個單元用6集篇幅呈現一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詮釋他們崇高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服務人民的無私境界,難度可想而知。該劇總導演鄭曉龍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不追求把每個功勛人物寫成長篇傳記,而是截取他們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題突出、結構精致、人物性格鮮明、情節(jié)緊湊。
這一要求解決了劉戈建的困擾。劉戈建介紹,為充分展現李延年的光輝事跡,首稿劇本涵蓋了從解放戰(zhàn)爭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間跨度較長,但受篇幅所限,對人物的表現不夠集中。后來,劉戈建把李延年的故事“聚焦”抗美援朝戰(zhàn)場,用6集呈現一場戰(zhàn)斗,真實還原了李延年和戰(zhàn)友們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頂住敵人數次反撲、奪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英雄事跡。觀眾紛紛表示,“《功勛》前6集把一個能文能武的抗美援朝戰(zhàn)斗英雄演活了”,甚至出現“把李延年拍成長篇電視劇”的呼聲。
單元劇的創(chuàng)作與長篇電視劇相比,究竟是更容易還是更難?劉戈建覺得,確定了“橫切面”的目標,單元劇的創(chuàng)作相對而言更容易。高璇則認為,“相較長篇電視劇,單元劇的創(chuàng)作更難。在有限的體量里,完成與長劇同長度的起承轉合、同濃度的情感表達、同完整的主題表達,這就需要高度濃縮精練的情節(jié)取舍和點墨成金的人物刻畫,對劇本創(chuàng)作和編劇功力要求更高?!?/p>
單元劇的更多可能
主旋律單元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未來,故事兼具獨立性和豐富性的單元劇還有沒有更多打開方式?
日前,《金庸武俠世界》開機。該劇選擇單元劇形式,分為五個單元——《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華山論劍》《九陰真經》《鐵血丹心》,分別由徐兵、鄧科、曹盾、蔡岳勛、楊磊執(zhí)導。這也讓觀眾看到了單元劇的更多可能。單元劇篇幅精悍、劇情緊湊,每個單元都可以獨立成故事,觀眾不需要連續(xù)投入較長觀看時間,可以靈活地享受密集的優(yōu)質內容。
在張曉東看來,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只要內容合適就可以采用單元劇形式。如探案劇,幾集講一個案子,案子之間不用連續(xù);又如古代神話劇、寓言劇,幾集講一個神話或寓言。
“從成本和觀劇習慣來看,單元劇不會是市場的主動選擇?!辈芷秸f。不過,她近來也注意到,單元劇開始向古裝、懸疑、探案等題材延伸。以探案為例,相同的主要人物與不同的故事相結合,可以解決單元劇觀眾黏性不高的問題?!皢卧獎『拖盗袆〉慕缦揲_始模糊,這些都是可以融合嘗試的方向,也是可喜的發(fā)展趨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