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霞
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頸肩腰腿痛科所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復雜、多樣化等特點,護士工作壓力相對較大、負荷較重,是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人群,高負荷、高壓力的護理工作可能會對護士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還可能影響其工作質量水平,甚至增加不良護理事件的發(fā)生風險[1-2]。主觀幸福感主要包括個體生活滿意度、積極和消極情緒的體驗評價,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有效指標。自我效能感則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某項行為作出的判斷和推測。自我效能感對于主觀幸福感具有較為顯著的預測作用,二者間也存在正相關關系。情緒管理是針對護士所開展的有效管理措施,更加正確認識到了情緒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強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感,對于提升其情緒管理能力有著重要意義[3-4]。對此,本次選取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頸肩腰腿痛科2021年2月—2022年4月的12名護士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頸肩腰腿痛科12名在職護士參與情緒管理。護士均為女性;大專6名,中專2名,本科4名;年齡21~45歲,平均(30.69±1.42)歲;主管護師3名,護士6名,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1名;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5名,3~4年5名,1~2年2名。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護士,研究期間請假時間超過10 d護士,外出進修或學習的護士。
2021年2月前在頸肩腰腿痛科管理中開展傳統(tǒng)管理措施。常規(guī)開展各項管理措施,加強針對護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增加考核內容,營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在管理期間明確護士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嚴格根據科室各項要求加強對護士的動態(tài)化管理。
2021年2月—2022年4月在頸肩腰腿痛科管理中采取情緒管理。①人文關懷:加強針對護士心理、健康、情緒等方面的關注度,了解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受以及主觀幸福感受,明確護士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最大限度減輕護士的不良情緒,根據護士實際情況,提供個體化的人文關懷措施。間隔兩個月組織護士開展情感沙龍1次,主要內容涉及到培訓、情景模擬、心理支持、專題討論4個項目,保證情感沙龍開展的時間維持在30~60 min。②加強培訓:邀請具備護師職稱以上的??谱o士,通過實物表演和幻燈片等方式,充分結合自身的專科能力,對各個護士開展綜合性培訓,主要內容以新技術、護理小技巧等為主,保證講解時間控制在5~10 min,共實施3次。將培訓的內容重點放在新型精密輸液器的使用、新型治療儀器、體位護理等前沿知識上。③情景模擬:制訂頸肩腰腿痛科典型案例,并根據案例內容設置對應的情景人物,選取若干名護士完成對案例的情景模擬表演,控制模擬表演時間在10~15 min,其他護士可進行觀摩并適當提出意見建議,主要內容針對護理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各項沖突進行情景模擬,如在護士對醫(yī)師醫(yī)囑存在問題時應如何提出、護士在與患者或家屬出現爭執(zhí)后需如何應變處理等。邀請參與者完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通過討論和分析總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并做好詳細記錄。④心理支持:在情感沙龍中提出護士近期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幫助其共同探討,并邀請專業(yè)的心理專家完成各項講解,通過自我效能表和總體幸福感量表開展個體化心理測試,由專家教授各項情緒管理的小技巧,可以通過自我安慰法、環(huán)境調節(jié)法、認知調整方法、情緒宣泄方法以及情緒轉移方法等有效減輕不良情緒,加強護士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根據量表測定結果邀請專業(yè)的咨詢師對護士開展情緒宣泄和心理支持指導,進一步促進其改善心理健康情況。⑤開展專題討論:每兩周開展1次專題討論,主要內容包括護士工作壓力影響因素、優(yōu)質護理措施如何開展、護士媽媽如何正確地平衡生活與工作等內容為主,圍繞護理日常工作內容以及家庭生活,對于生活困擾問題和熱門主題內容進行集思廣益,并將探討的結果匯總到表單中,加強針對性分析,并在后續(xù)集中會議上進行綜合性討論,做好各項記錄。
情緒管理實施前后對兩組護士主觀幸福感、工作質量、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滿意度進行對比。①對護士的主觀幸福感采取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進行評價,主要評估內容包括33個條目,共計6個方面,即對生活的興趣和滿足、緊張與松弛、對行為和情感的控制、愉快或憂郁的心境、精力及對健康的擔憂,評價護士主觀陳述的幸福感,其中第1、3、6、7、9、11、13、15、16項均為反向計分,各項評分越高表示幸福度就越高。②對護士管理前后工作質量的評價主要從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能、應急處理、護理文書、執(zhí)行規(guī)范6個方面進行評估,各項均采取百分制方法評分,得分越高即工作質量就越高。③對護士管理前后的自我效能感進行評估,主要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完成評價,共包括10個條目,各項均采取4級評分法進行評分,分值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④護士對管理的滿意度主要從管理前和管理后分別評價,發(fā)放自制的滿意程度評價表,包括管理形式、管理內容、管理方法等內容,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根據得分結果劃定為尤其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倽M意度=(尤其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0%。
采用SPSS 2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情緒管理實施前后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情緒管理實施前后差異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情緒管理后,護士對生活的興趣和滿足評分為(13.72±0.68)分、緊張與松弛評分為(18.28±0.45)分、對行為和情感的控制評分為(20.62±0.48)分、愉快或憂郁的心境評分為(9.35±0.17)分、精力評分為(16.46±0.35)分、對健康的擔憂評分為(11.08±0.24)分。
情緒管理前,對生活的興趣和滿足評分為(12.62±1.04)分、緊張與松弛評分為(16.89±1.57)分、對行為和情感的控制評分為(18.42±1.06)分、愉快或憂郁的心境評分為(8.02±0.75)分、精力評分為(14.87±1.42)分、對健康的擔憂評分為(10.01±2.14)分。情緒管理實施后主觀幸福感各項評分均高于情緒管理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66、2.948、6.549、4.017、3.467、4.738,P<0.05)。
情緒管理實施后的工作質量為:基礎護理(96.37±2.12)分、服務態(tài)度(96.19±2.45)分、操作技能(96.45±2.58)分、執(zhí)行規(guī)范(95.42±2.38)分、護理文書(97.42±2.21)分、應急處理(96.18±1.57)分。
情緒管理實施前的工作質量為:基礎護理(90.12±2.14)分、服務態(tài)度(90.26±1.87)分、操作技能(89.63±3.12)分、執(zhí)行規(guī)范(88.69±2.48)分、護理文書(87.54±2.51)分、應急處理(87.45±2.51)分。情緒管理實施后護士工作質量得分明顯高于情緒管理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87、6.664、5.872、12.367、6.651、9.751,P<0.05)。
經過情緒管理后,護士自我效能感評分為(27.84±4.01)分。情緒管理實施前,護士自我效能感評分為(22.12±3.87)分。情緒管理實施后護士的自我效能感評分明顯高于情緒管理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55,P<0.05)。
情緒管理實施后有7名尤其滿意的護士,5名基本滿意的護士,總滿意度為100.00%(12/12),無不滿意的護士。情緒管理實施前有4名尤其滿意的護士,4名基本滿意的護士,總滿意度為66.67%(8/12),不滿意護士共4名。護士對情緒管理措施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情緒管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8)。
護士的心理素質主要是指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意志對于其情緒的控制具有顯著作用,意志能夠執(zhí)行情緒控制質量,進而有效及時地制止沖動、盲目等不良情緒[5-6]。在長時間不確定性護理疾病治療的過程中,護士和患者都可能由于疾病反復發(fā)作、治療方案的無效而出現壓抑情緒[7]。因此,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護士管理自身情緒,從而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自我效能的核心問題是對自身能力的有效評價,自我效能感較低的群體,在面對問題的過程中易采取消極的應對措施,而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人則傾向于運用問題定向應對策略,采用更加積極的應對態(tài)度,有利于緩解壓力對個體造成的不良影響,成功完成各項任務[8-9]。
情緒管理能通過加強針對護士護理專業(yè)前沿知識的指導和培訓,幫助護士在實際臨床過程中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憑借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有效提高其職業(yè)榮譽感,提升其自信心[10-11]。采取合理的情景模擬訓練,能夠幫助護士在應急情況或突發(fā)情況下,以最恰當和合理的方式解決各項問題,并保護自身不受傷害,由護士將所學的心理調適技巧和相關技能知識均轉變成為自身的氣質和性格,使其具備更加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能夠主動采取積極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升和強化,從而使護士感知自身情緒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并促進其應變力、耐受力得到提升,開展情緒管理還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正性情緒體驗,有效減輕護士的負面心理情緒[12-13]。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經過情緒管理后,護士對生活的興趣和滿足、緊張與松弛、對行為和情感的控制、對健康的擔憂、愉快或憂郁的心境、精力得分均高于情緒管理實施前(P<0.05);情緒管理實施后護士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能、應急處理、護理文書、執(zhí)行規(guī)范等得分均高于情緒管理實施前(P<0.05),兩組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且情緒管理實施后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及對管理措施的滿意程度均高于情緒管理實施前(P<0.05)。這是由于開展情緒管理能夠為護士提供情景模擬、心理支持等管理措施,幫助護士提高其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有效改變護士面對問題的應對態(tài)度,幫助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更具有職業(yè)認同感,提高各項工作質量水平,并有效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成就感,讓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度得到明顯提高,護士對管理措施也就更滿意[14-15]。
綜上所述,在頸肩腰腿痛科護士工作期間應用情緒管理能有效提高護士的主觀幸福感,使護士的工作質量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并提升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受,讓護士對管理措施更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