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
把藥“喂”入屁股
將藥物裝入一根竹管,將其伸入肛門,然后用另一根小竹管將藥物推入,這是中國漢朝時出現(xiàn)的藥物“注射”方式。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甚至取下動物的膀胱 (儲存尿液的器官),將其接上一根管子,將管子伸入肛門,再擠壓膀胱將里面的藥液擠入人體。
這種從屁股注射藥物的方式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在此之前,藥物一般是通過外用或口服的方式進入人體,起效較慢,口服藥物的藥效有時還會被胃酸等物質影響,于是人們開始嘗試繞過胃,讓藥物直接進入人體。
用鵝毛打針
一只小狗的靜脈被切開,然后被塞入了一支連接動物膀胱的鵝毛管,膀胱里盛裝的藥物通過鵝毛管緩緩流入小狗血液中。這是17世紀的英國科學家克里斯托弗·雷恩做的注射實驗,是歷史上第一次靜脈注射實驗。實驗證明,體內注射比口服藥物見效更快。
就這樣,靜脈注射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注射器的進化
如果你對注射器的針頭有著深深的恐懼,那么試著想象將它換成樹枝、鳥骨、木鉤子、手術刀,用這些器具沾上藥物刺穿你的皮膚,將藥物送進你的身體。19世紀中葉以前的醫(yī)生們就曾經(jīng)嘗試過這樣的治療。
直到1853年,由針筒和空心針頭組合的醫(yī)用注射器被開發(fā)出來,人們才進入了有針注射的年代。然而,注射器發(fā)明者之一的亞歷山大·伍德的妻子卻因注射藥物去世,因為最初的注射器沒有刻度,容易出現(xiàn)藥物注射過量的情況。幾年后,伍德為注射器的針筒加上了刻度。
因注射而病重
早期注射器雖然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許多人卻因注射工具得不到有效消毒而感染病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隨著消毒標準的提升以及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的發(fā)明,人們因注射而被感染的風險才大大降低。
無痛打針
解決了刻度和衛(wèi)生問題,打針的壞處似乎就只剩下“疼”了。
1992年,德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專門用于注射胰島素的無針高壓注射器。它借助高壓將超細的藥物直接噴出注射到皮膚下,幾乎沒有痛感。然而,現(xiàn)在市面上出現(xiàn)的無針注射器還存在著漏液、價格過高等問題,因此未能普及。
雖然有針注射器令人害怕,但其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后的較安全的醫(yī)療工具了。在無痛打針普及之前,面對打針,你還是勇敢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