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智華,馮玫,王海玲
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合并存在,好發(fā)于老年人群中,且二者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予以密切關注[1,2],其治療過程漫長,需長期口服藥物,且患者年齡較高,受教育水平低、對疾病的認知情況較差,導致總體服藥依從性較差,不利于病情的控制[3]。知信行模式是一種改變患者健康相關行為的管理模式,在幫助患者樹立健康行為方面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該模式分別在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的干預過程中起到滿意效果[4,5],但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作用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將知信行模式應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旨在觀察其應用效果及對飲食行為管理的作用,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擇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與大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型糖尿病、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其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1.1 mmol/L;高血壓診斷標準為: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6,7](1 mmHg=0.133kPa);②病程>6個月;③患者認知功能正常,可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同時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②生活無法自理者;③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嚴重并發(fā)癥者(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壓腦出血等);④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齡44~82歲,平均年齡(64.36±7.16)歲;對照組中男性134例,女性66例,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65.44±6.21)歲;兩組的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治療,甘精胰島素(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60009,規(guī)格3 ml:300U),初始劑量0.2 U/kg,1/d,睡前皮下注射;口服氨氯地平(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24,規(guī)格5 mg),5 mg,1/d;口服厄貝沙坦片(杭州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9,規(guī)格0.15 g),劑量0.15 g,1/d。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管理模式,包括向患者發(fā)放宣傳手冊,介紹2型糖尿病、高血壓的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常規(guī)合理飲食、按時服藥,保證規(guī)律作息、適當運動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知信行管理模式,具體方式為:①成立知信行管理小組:主要成員包括心內科主治醫(yī)師1名、主管護士3名、責任護士6名,均經過知信行管理模式的相關內容培訓且成績合格。②知識管理:一對一評估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其文化程度、心理特點、認知功能情況進行針對性疾病宣教,講解規(guī)律服藥的重要性。對于年齡較高的患者,可采用多種形式的講解,如視頻、圖片等。③信念態(tài)度管理:管理期間需對患者的自我飲食行為管理的態(tài)度進行正向引導,給予積極鼓勵,提高其及對抗疾病的信心,并建議家屬參與其中,共同協(xié)助患者的日常管理。④行為管理:除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外,日常生活管理同樣重要,包括:a.飲食管理:嚴格遵循糖尿病及高血壓的飲食管理需求,飲食以低糖、低鹽為主,控制每日進食的熱量,多進食高蛋白質物質;b.禁煙酒;c.運動管理: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每日適當強度的運動鍛煉(如散步、廣播操、太極拳等),可佩戴運動手環(huán)監(jiān)測日常心率情況;d.情緒管理: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避免情緒過度波動所致的血壓過高,家屬對于患者的不良情緒應進行及時疏導。⑤管理周期:每周電話或隨訪,組織家屬共同參加,了解患者上周各項情況的完成情況,發(fā)現不良現象則給予及時糾正,并在下周密切關注。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接受4周的管理。
1.3 觀察指標①服藥依從性:使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8]進行評價,量表包括8個條目,滿分為8分,8分為優(yōu),≥6分且<8分為良,<6分為差。②血糖、血壓控制情況:分別測定患者管理前及管理4周后的FBG、2 hPG、SBP、DBP情況。③飲食行為管理: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管理量表進行評價[9],量表共包括3個維度(知識維度、態(tài)度維度及行為維度),共計15個條目內容,量表滿分7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飲食行為管理情況越好。④滿意度:記錄患者對管理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6.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比較觀察組中服藥依從性優(yōu)85例、良101例、差14例,優(yōu)良率為93.00%,對照組中服藥依從性優(yōu)50例、良115例、差35例,優(yōu)良率為82.50%,觀察組服藥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血糖、血壓控制情況比較管理后,兩組患者FBG、2 hPG、SBP、DBP均低于管理前,且觀察組FBG、2 hPG、SBP、DBP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的飲食行為管理情況比較經過管理后,兩組患者的知識維度、態(tài)度維度、行為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飲食行為管理情況比較(分)
2.4 兩組患者對管理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中非常滿意105例、滿意84例、不滿意11例,總滿意率為94.50%;對照組中非常滿意79例、滿意91例、不滿意30例,總滿意率為85.00%,觀察組管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多種慢性疾病合并的發(fā)生率在臨床上日益增加,相關文獻[10]顯示,日本及西方國家中約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約20%的高血壓患者合并糖尿病,上述兩種疾病共患時,不僅加重機體負擔,同時可提升微血管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增加臨床死亡率。在有關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中,最常見的是“內皮損傷反應”假說,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長時間糖代謝紊亂,在高血糖的刺激下可加重氧化應激反應,損傷血管內皮功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加之血管順應性降低、血管張力變化等因素,進一步誘發(fā)血壓升高,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生率,而血壓的升高,可削弱血管內皮的保護作用,從而損傷內皮功能,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11,12]。
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不僅需同時控制血糖及血壓,更重要的積極預防并發(fā)癥,降低不良復合事件的發(fā)生情況。但在臨床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遵醫(yī)能力均存在一定欠缺,易影響總體治療結局,給予有效的規(guī)范化行為管理措施十分重要[13,14]。知信行模式中認為,知識、信念及行為之間存在相互遞進關系,有效的知識信息可提高患者的自身信念,而信念的積極產生可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為。研究顯示[15],知信行模式能積極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飲食管理、藥物管理及情緒管理,加強對健康知識水平的認知及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改善總體治療結局。有報道[16]指出,知信行模式可有效幫助特需病房患者建立健康行為,提高治療依從性及遵醫(yī)行為,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與常規(guī)管理模式相比,使用知信行管理模式的患者服藥依從性優(yōu)良率達93.00%,且血糖、血壓控制情況及飲食行為管理結果均更好,患者對管理的滿意度更高,體現出優(yōu)異的營養(yǎng)效果。主要原因:首先,常規(guī)模式對患者的管理內容缺乏針對性,未能詳細了解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在知信行管理模式中,是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評估及指導,能有針對性的制定管理方案。同時,在知信行管理模式的具體內容中,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日常的注意事項,積極配合治療,建立健康的行為提升對于血糖和血壓的管理控制能力,保證規(guī)范服藥、建立良好的飲食健康行為,提高整體療效;最后,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促進醫(yī)患和諧,提高患者對管理的滿意度。張軍等[17]研究中顯示,知信行模式的干預有助于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總體管理效果滿意,與本研究具有一定相似性。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未能研究患者更長期的管理效果及對遠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預防作用,樣本來源相對單一,今后有待開展更高質量的研究進行補充說明。
綜上所述,知信行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可改善患者飲食行為管理,提高服藥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