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新中國同齡。
母親年紀越來越大了,總愛嘮叨一些過去的事。提到以前的生活,母親不止一次地給我講到關于六尺碎花布的故事。
父親在兄弟五個中排行老四。因為沒有分家,父親買賣糧食掙了點錢,經常定期當著大伯父的面,向爺爺、奶奶交賬。一次父親交賬后,奶奶給父親返還了10塊錢,作為我們這個小家庭的日常開銷費用。娘的娘家窮,受過不少罪。父親疼娘,有了這10塊錢,便讓母親去買布做褂子。母親高高興興地到集市上買了6尺碎花布,4毛錢1尺,一共花了2塊4毛錢。當娘拿著新買的花布回到家的時候,正好撞上奶奶。奶奶說:“就那幾個錢,早晚得讓你敗光?!?/p>
那還是一個兒媳看婆婆臉色的年代。母親看奶奶都這么說了,哪還有心情做新衣裳。于是,母親便做出一個決定,把這塊花布送給大伯父家的大兒子文書做衣服,文書是奶奶的長孫,這樣安排奶奶肯定能接受。
母親經過一番思想斗爭,盡管心里有一萬個不舍,還是拿著這塊花布去了大伯父家。母親早就準備好了臺詞:趕集給文書買了塊碎花布,給文書做個襖吧。誰知道預先準備的臺詞還沒說完,娘的眼淚就不爭氣地涌了出來,泣不成聲。
大伯父、大伯母看到娘邊說邊哭,終于明白了怎么回事,連忙安慰母親。這時候,奶奶正好走了進來,說母親:“哭啥哭,快回家吧!”
后來,為了這件事,大伯父、大伯母還專門找到奶奶,為我娘“伸冤”,說奶奶說的話太過分了,說老四家的如何辛苦和不易。
一場“六尺碎花布”的家庭風波就這樣過去了。
對于這件事,其實奶奶一直在自責。
娘因為早早沒有了母親,老姥姥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給了母親無限的關愛。娘生下我坐月子的時候,老姥姥專門來我家照料我娘。老姥姥是比奶奶更高一輩兒的親家,奶奶主動提起當時的“花布事件”,深懷自責地給老姥姥解釋說:“有件事我對不住志明娘,一直想給您說……”
盡管母親和奶奶間有過不愉快,但絲毫沒有影響母親對奶奶的孝順。奶奶年紀大了之后,輪流到五個兒子家吃飯。母親養(yǎng)的雞下了蛋,她自己舍不得吃,總是攢著,等奶奶輪到我家吃飯,由奶奶獨享。母親總是專門去買點兒小米,用一個只做一碗飯的小鍋給奶奶熬小米粥喝。我和姐姐聞著小米的香味,饞得直流口水。奶奶也很是喜歡到我們家吃飯,總是對鄰居們說:“我最想吃俺志明娘做的飯!”
我母親就是這樣,她早年失去母愛,中年又失去我父親的陪伴,父親重病臥床也都是母親一個人在照顧。母親嘗盡了世間的苦。多年生活的磨難,使母親變得隱忍、堅強。遇到生活上的不公,母親總能淡然處之;遇到再大的困難,母親都能做到不向生活妥協(xié)。
如今,由于工作調整,我與母親相隔了近百公里的路程。母親年歲越來越大,我不能近前盡孝,心里自有說不出的難過。
編輯/李園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