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晚,“長征姊妹花”中的妹妹、開國上將蕭克將軍的夫人蹇先佛因病逝世,她108歲人生畫上了完美句號。
志同道合,
賀帥牽線結(jié)連理
1934年10月,蕭克、王震等人帶領(lǐng)著紅六軍團將士們在歷經(jīng)艱辛后,順利與賀龍率領(lǐng)的紅三軍匯合。也正是這次匯合,讓蕭克攜手了此生摯愛——蹇先佛。
蹇先佛是賀龍妻子蹇先任的胞妹,18歲參加紅軍。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才女,平時對詩詞書畫頗有研究,寫得一手好字。加入紅軍后,組織上將她分配到紅六軍政治部宣傳隊當宣傳干事,負責刷標語、刻蠟版、畫宣傳畫,宣傳紅軍的宗旨和共產(chǎn)黨的主張。蹇先佛口才很好,擅長演講,曾主持過一次“擴紅”動員會,一下子就鼓動了20多名小伙子參加紅軍,創(chuàng)造了紅六軍團一次“擴紅”的最高紀錄。蹇先佛出色的宣傳工作,讓年輕帥氣的蕭克團長注意到了這位才華出眾的少女。
雖然他們彼此之間都有好感,但兩個讀書人誰也沒有先邁出那一步。直到賀龍與他們見面后,一眼就看出了他們的暗戀情愫。
一天晚上,賀龍和妻子蹇先任聊起此事,詢問是否要為他們牽線搭橋。蹇先任也覺得兩個人郎才女貌。第二天下午,蹇先佛被姐姐拉到角落里問蕭克的事。她紅著臉說:“蕭克不訓(xùn)人,很容易接觸。”看到妹妹春心萌動的樣子,蹇先任勝券在握!在她看來,蕭克不僅長得英俊儒雅,更是個有大才的人,與她才華出眾的妹妹很般配。
日后,賀龍旁敲側(cè)擊詢問蕭克的想法,原來蕭克早已把蹇先佛當作知音,得知賀龍有意為他們牽線做媒,喜不自禁,當著賀龍的面許下了自己會善待蹇先佛一生一世的承諾。
1935年6月,在任弼時和陳琮英夫婦的主持下,19歲的蹇先佛和28歲的蕭克在湖南大庸(今張家界)舉辦了簡樸的婚禮,結(jié)為連理。
炮火連天,
孩子寄養(yǎng)百姓家
1936年7月,在部隊長征過草地途中,身懷六甲的蹇先佛突然覺得肚子陣痛,腹中的孩子有早產(chǎn)的跡象。蹇先任見狀,一邊讓人給蕭克帶信,一邊攙扶著她向草地深處走去,尋找能夠為她接生的地方。幸運的是,她們找到了一個有些破敗的土圍子。得知消息后,蕭克連忙帶領(lǐng)警衛(wèi)趕來,就地挖些草皮,剝些樹皮,修整成一個小土堡。行軍途中找不到接生婆和醫(yī)護人員,有過兩次生育經(jīng)驗的蹇先任便成了為妹妹接生的穩(wěn)婆。那一天,蹇先任從清早等到日落,一直伺候在妹妹身邊,直到嬰兒出生,蹇先佛度過危機。
蕭克看著剛出世的兒子,高興地跟妻子說:“孩子在土堡里出生,就叫他‘堡生’吧!”蹇先佛微笑默認。次日,在喂堡生吃飽奶后,蹇先佛掙扎著起身要繼續(xù)前進,說不能因為她一個人耽誤部隊的行程。于是,騎上戰(zhàn)馬,隨部隊前行。賀龍忙勸阻她:“哪能讓才生孩子的產(chǎn)婦騎馬行軍呢?”他找來了幾個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和擔架,抬著她行軍。不過,她只在擔架上躺了兩天就自己下地行走了。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為了革命需要,蹇先佛把兒子送回湖南慈利老家寄養(yǎng)。不久,小堡生在日軍的一次空襲中喪生,這成了他們夫妻一生的痛。
1939年5月1日,再次懷孕的蹇先佛路過河北阜平的一個小山村時,突然臨盆。在村中一間廢棄的屋子里,她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蕭星華。因當時環(huán)境險惡,生下兒子后,虛弱的蹇先佛不敢久作停留,立馬趁著夜色,獨自一人抱著孩子,蹚過冰冷刺骨的河水回到根據(jù)地。為此,她在月子中落下了病根,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孩子生下來不到20天的時候,日軍對晉察冀根據(jù)地發(fā)起瘋狂的“大掃蕩”,八路軍不得不頻繁轉(zhuǎn)移。蹇先佛只得把小星華寄養(yǎng)在河北阜平老鄉(xiāng)王金生家中喂養(yǎng)。臨行前,蹇先佛看著懷里的孩子,眼淚刷刷地往下流。
王金生一家為了保證蕭星華的口糧,經(jīng)常厚著臉皮去親戚家四處借糧食。小星華在王家一住就是三年。蹇先佛再次見到兒子時,無法想象蕭星華是如何在日軍層層封鎖、極度惡劣的環(huán)境里,奇跡般活下來的。
《浴血羅霄》,
成為第三個“兒子”
藝術(shù)專業(yè)出身的蹇先佛,對丈夫蕭克在戰(zhàn)斗間隙讀書、寫詩特別欣賞,為丈夫的才華感到驕傲。聽到蕭克想寫戰(zhàn)爭小說,她每次都是鼓勵說:“你寫啊,我負責為你抄,為你整理?!?/p>
蹇先佛把蕭克初寫的小說《羅霄軍》當成兩人所生的第三個“兒子”。蕭克每寫完一個章節(jié),她就整整齊齊疊好,裝在一個從日本人手里繳獲的皮包里。1939年10月,在平西抗日根據(jù)地的宛平縣馬欄村,蕭克寫的小說終于脫稿。這部于1937年5月動筆、長達40多萬字的小說,在隨后的四五年中,夫妻倆先后做了三次大修改,多次小修改。密密麻麻,涂涂改改,各種大小不一的紙張,把皮包塞得滿滿的,沉沉的,足有十幾斤重。手稿一直由蹇先佛保管,她知道,這是丈夫多年心血的結(jié)晶。為此,她走到哪里就背到哪里,視若珍寶。
有一天,在河北灤平附近一個部隊駐地休息時,裝書稿的皮包被小偷盜走了。當?shù)伛v軍馬上發(fā)動官兵幫蹇先佛找皮包,可找了一天都沒找到。到了晚上,小偷把這個皮包扔回了部隊駐地的一個汽油桶上。
1988年,這部由蕭克在戰(zhàn)爭年代焚膏繼晷、殫精竭慮寫作,浸透著蹇先佛生命氣息的心血之作,終于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易名為《浴血羅霄》正式出版。1991年3月,《浴血羅霄》榮獲中國文學(xué)最高獎項——茅盾文學(xué)獎榮譽獎。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
有口皆碑,
她是現(xiàn)代花木蘭
參加長征的女紅軍共2000多人,到達陜北的只有350余人,蹇先佛和姐姐蹇先任是其中唯一一對親姐妹,周恩來夸獎她們倆說:“你們是長征中的姊妹花!”
抗戰(zhàn)期間,蹇先佛被派往西安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國統(tǒng)區(qū),蹇先佛機智巧妙地與國民黨斗智斗勇,為我軍收集情報,冒著生命危險將情報送出。每當遇到險境,蹇先佛都沉著穩(wěn)定,機智化解,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巾幗英雄的革命斗志。為此,西方第一個采訪紅區(qū)并寫出《紅星照耀中國》(曾易名《西行漫記》)的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稱年輕漂亮的“紅色特工”蹇先佛為“神秘小夫人”。
蹇先佛不僅能文,也能武,每次“擴紅”、打仗,從不落后。只要有機會就練習槍法,雖說不上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但一般也是彈無虛發(fā)。軍中都稱她與她姐姐是“現(xiàn)代的花木蘭”。
“文化大革命”期間,蕭克受到?jīng)_擊,一家人分散到各地。夫妻倆雖然分居兩地,但始終牽掛著對方,用書信傳遞思念。1971年端午節(jié),蕭克在云山寫下一首《思親》寄給妻子:“我家在京畿,寄身彭蠡間。銀婚過數(shù)載,鏡圓月不圓。兒孫離膝下,分散在湘燕。一家才五口,各在天一邊。獨飲雄黃酒,忍讀《離騷》篇。但愿身心健,任爾風雨顛?!卞肯确鹱x后,淚眼婆娑。
相夫教子,
大愛綿綿無盡時
蕭星華是蹇先佛和蕭克唯一的孩子。他們很疼愛這個孩子,但并不溺愛他,從小就嚴格要求他,對他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大家都是一樣的。”不管蕭星華是在學(xué)校還是畢業(yè)后參加工作,蹇先佛都不允許他提到父母的身份。
勤儉節(jié)約一直是蕭家的家風。蹇先佛和蕭克都愛吃紅燒肉,但蹇先佛規(guī)定只有節(jié)假日才能吃,平日里一家人吃的都是清淡的五谷雜糧。蹇先佛在家中常說:“北京是缺水的城市,要節(jié)約水資源?!币虼?,家里的浴缸旁會放著兩只大桶,一家人洗完澡把水倒進桶里,用來沖廁所,二次利用。
有一次,中央軍委領(lǐng)導(dǎo)來看望蕭克和蹇先佛夫婦,見他們家的房子破破爛爛,想撥錢給他們修繕住房,蹇先佛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說應(yīng)當把錢留給真正困難的群眾。在蹇先佛的教誨下,她的兩個孫子蕭云松和蕭云志,也都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zhì)。蕭家兩兄弟在讀大學(xué)時,衣服不穿爛就絕不換新。春游時,同學(xué)們從家里帶的午餐都是面包、餅干,他們帶的則是窩窩頭。
蹇先佛對自己和家人很“小氣”,但對群眾卻很大方。1985年,蹇先佛得知蕭克老家湖南嘉禾縣小街田要架設(shè)高壓電線,便慷慨解囊相助。1997年,蹇先佛動員社會有識之士資助小街田,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學(xué),并從自己的工資和稿費中拿出部分資金,在湖南郴州市設(shè)立“蕭克教育獎”,獎勵優(yōu)秀教師和品學(xué)兼優(yōu)的學(xué)生。
蹇先佛為人低調(diào)。她從不公開宣傳自己,更不以黨的高級將領(lǐng)夫人身份居功自傲。退休后,她和蕭克居住在北京大乘胡同一所四合院里,過著安寧幸福的晚年生活。蹇先佛經(jīng)常對身邊的人說:“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在她去世前夕,依然聲音洪亮地唱著歌曲《東方紅》。
2023年1月5日,遵照蹇先佛的遺囑,她的遺體火化后,與蕭克將軍合葬一墓,延續(xù)了生死永不分離的曠世情緣。
編輯/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