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座談會,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與建議。在電視劇《狂飆》中扮演“安欣”一角的張譯,現(xiàn)身座談會現(xiàn)場。身著樸素的他不僅作了發(fā)言,還認真做著會議記錄,盡顯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的風范。
陰差陽錯“演員夢”
1978年,張譯出生在哈爾濱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父親年輕時是一名文藝青年,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耳濡目染,一顆文藝的種子根植于張譯幼小的心田。小時候,張譯家住在哈爾濱的老廠區(qū),每天早上都能從大喇叭中聽到《新聞聯(lián)播》。他覺得,播音員這份職業(yè)很神圣。小學五年級時,張譯第一次參加學校的廣播比賽,聽到自己的聲音從麥克風中傳出,他無比激動,從此有了當一名播音員的夢想。
1994年,北京廣播學院在哈爾濱招生,讀高二的張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參加了考試,沒想到卻意外通過了專業(yè)課??上Р荒軈⒓痈呖?,只好作罷。第二年高考,張譯正式報考北京廣播學院,專業(yè)課順利通過,沒想到文化課卻以一分之差落榜,再次與北京廣播學院失之交臂。幾個月后,恰逢哈爾濱話劇院招生,在父親的建議和鼓勵下,張譯報名參加了考試。最終,他以自費生的身份被錄取。
在哈爾濱劇團學習期間,張譯被兩臺話劇深深感動。由此,他對話劇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每天在宿舍里如饑似渴地讀劇本。一位老師告訴他,若真想學話劇,就得去北京。1996年,18歲的張譯離開哈爾濱,開啟了“北漂”之路。他先在北京西直門人民醫(yī)院附近,租了一間10平方米的小閣樓安頓下來。之后,張譯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卻因體檢不合格,未獲得面試機會。接著,他又報考中央戲劇學院,卻被老師判定為“外貌不太適合做演員”。
后來,張譯聽說原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文工團正在招演員,立馬報名參加了考試。半年后,張譯接到通知:考試通過了,但因為成績靠后,只能以自費生的身份進入文工團。就這樣,1997年,張譯以自費生的身份,正式進入軍區(qū)戰(zhàn)友文工團。
十年磨一劍
在戰(zhàn)友文工團當演員期間,張譯四處找劇組薦戲,但接待他的導演都嫌他性格內向,“形象不好”。那兩年,張譯跑了上百個劇組,簡歷撒出去上千份,卻始終得不到一個真正的角色。他在各種劇組身兼數(shù)職——當“活道具”、群眾演員,負責畫外音、場記,還扮演不同主角的替身B角。沒戲可拍的他,讀了不下2000個劇本,硬是把一本《論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翻得卷出了毛邊。2003年,張譯試著轉行做編劇,寫了多個劇本。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他寫的一個劇本差點要被投拍,卻最終因為種種原因終止協(xié)議。
歷經(jīng)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之后,張譯終于贏得了幸運之神的垂青。
2004年,導演康洪磊正在籌拍電視劇《民工》,他覺得張譯適合劇中的角色,便打電話邀請他出演。在這次拍攝中,張譯漸漸找回對表演的自信。1年后,康洪雷籌拍電視劇《士兵突擊》,張譯寫下一封洋洋灑灑3000多字的自薦信,列舉了自己適合劇中主角“許三多”的16點理由,雖最終未能如愿,但他意外獲得班長史今一角。28歲的他,終于有機會成為一名“有戲份”的演員。拍攝當天,張譯接到單位電話,告訴他轉業(yè)報告批下來了,這意味著他不再是軍人了。拍完戲,張譯蹲在地上痛哭。從19歲到28歲,軍人是張譯最大的標簽,當屏幕和現(xiàn)實中的軍人身份同時結束,他感覺很失落。
《士兵突擊》讓更多人認識了張譯。之后幾年,他接連出演《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以及幾部都市愛情劇。2015年,張譯憑借電影《親愛的》獲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頒獎典禮上,他激動得連說了17個感謝,且謙虛地表示:“我就是撿了個漏?!?/p>
40歲時,張譯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紅海行動》,收獲36億票房。接著,他又憑借電影《懸崖之上》中張憲臣一角,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領獎時,他又緊張又激動,毫不掩飾對這份“重量級”獎杯的珍視。從在哈爾濱電影院看到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到走進這個知名導演的鏡頭,他花了整整30年時間。張藝謀說,角色交給張譯很放心,因為知道這個人愿意為電影下很大功夫。另一位著名導演陳凱歌則說,在張譯心中,戲比天大。
張譯確實是個“戲比天大”的人。在電影《一秒鐘》里,只因張藝謀的一句“需要看到顴骨”,他一個月便減重20斤,形銷骨立,變成了另一個人。在電影《懸崖之上》中,他扮演的張憲臣在經(jīng)受酷刑、遭受電擊之后,渾身是血,口吐白沫,肌肉顫抖,觀眾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極度的痛苦和隱忍。正因為豁出命式地演戲和磨煉演技,張譯終于從“無戲可拍”到“片約不斷”,成為中國第五個突破百億票房大關的男演員。
做一名純粹的演員
2022年3月28日,張譯獲得“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23年伊始,張譯有兩個影視角色在同期破圈,一個是電影《滿江紅》里陰險狡詐的何立,一個是電視劇《狂飆》里的理想主義小天使安欣。這兩個角色,反差極大,而張譯卻拿捏精準。
出道至今,張譯身上始終縈繞著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過去4年,這位演藝圈“勞?!币还才牧?6部戲。成名后的張譯十分低調,他說:“我不是一個能娛樂大眾的演員,因為自身不夠厚,經(jīng)不起太久消費”。經(jīng)歷過太多坎坷的他,無比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成為演員,也只成為一名演員。
歷經(jīng)風雨的人,更懂得為他人撐傘。張譯非常樂于將自己的演技傳承給年輕演員,有什么表演經(jīng)驗,有什么掏心窩子的建議,他都毫不吝嗇地分享給新人。在平遙國際電影節(jié)上,張譯甚至自費20萬元獎勵給華語新銳影人,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
編輯/徐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