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作為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比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吸收和消化,切勿盲目追趕教學進度致使學生囫圇吞棗.本文中以“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兩種模型為例,慢慢滲透這兩種模型的解決方法,以達到讓學生逐步吸收和消化的目的.
關鍵詞: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慢;教學;真;模型
根據(jù)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大量吸收知識尤其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對他們而言非常困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是初中幾何比較難的知識點,教師不能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放慢節(jié)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吸收.為此本文中嘗試討論兩個問題,其一是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如何向推論拓展,其二是它的兩種模型如何理解及應用.希望一方面讓一線教師明白放慢節(jié)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給予學生更充分的知識講解.
1 闡述“慢”教學的重要性
當人們步入了快節(jié)奏的社會后,似乎一切都在加速,致使“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等圣訓被拋擲腦后.從課堂實際教學出發(fā),絕大部分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某個知識點學生沒有理解,卻又立刻進入下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會使得其在學習中問題不斷出現(xiàn),繼而失去前進的動力.這說明,“快”教育并不是理想的教學方式,只有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適當?shù)胤怕?jié)奏,進行“慢”教學,學生才會對知識點產(chǎn)生更多的思考,才能將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
事實上,放眼國外一些教育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都在開始進行“慢”教育·[1·].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成長需要時間,教學應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他們無法在一節(jié)課中將數(shù)學家研究十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的成果理解透徹、運用靈活,必須要有一個吸收和消化的過程.
例如,對于初中生而言,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等尚未發(fā)展成熟,欲使他們在一節(jié)課上對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和推論產(chǎn)生很深刻的理解著實不易.如果此時教師在學生未完全吸收和消化這些知識點前就進行新知教學,那么勢必會導致學生不懂的問題不斷積累,繼而使得他們在學習上不斷出現(xiàn)新問題.因此,筆者嘗試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開展“慢”教學,讓學生學到“真”知.如先講清、講透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在利用一些練習將其鞏固之后,再進行推論的教學.如此一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學生的疑難之處才會越來越少,在學習的道路上才會有越來越扎實的基礎.
2 “慢”教學例析
下面,結合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中的兩大難點,說明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開展“慢”教學.
2.1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及推論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是基礎,推論是在其之上進行的拓展和延申.如此一來,就易使學生產(chǎn)生第一個疑問——由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如何推導得到其推論?接下來,筆者嘗試放“慢”鏡頭,讓學生充分“看”到從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向推論過渡的過程.
如圖1,就是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的直觀體現(xiàn).如果將圖1中的直線a向右平移(有時也可能是旋轉),使得點A與點D重合,那么就形成了圖2所示的內容,即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推論.整個平移過程速度盡可能放慢,利用相關軟件將之完整呈現(xiàn),讓學生對圖2的產(chǎn)生獲得更充分的理解.
3 結語
總之,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屬于初中幾何部分的難點,教師在講解與之有關的知識點時,節(jié)奏越“慢”,學生越有更多時間去深入思考,越能學到“真”知.當然,在教師放“慢”節(jié)奏的過程中,可能需要采用一定手段細化圖形的變化過程,如利用軟件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過程等,因此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方面教師應提高個人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蔡鳳玲. 利用“三同一不同”法巧記《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論》·[J·].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初中, 2002(7):16-17.
·[2·]陳建均. 微話題研討:尋找素材,追求和諧——以“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實”的探究為例·[J·]. 中學數(shù)學, 2016(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