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功李志和
1、諸城市林家村鎮(zhèn)三區(qū)共建服務中心 2、諸城市林家村鎮(zhèn)黨群服務中心
干椒營養(yǎng)十分豐富,也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佐料食品,另外,干椒還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農產品,現在,國內的干椒種植面積一直在增加,尤其在北方,種植面積增加十分迅速。但是,在干椒種植過程中,一直存在病蟲害嚴重、品種落后、種植技術不夠先進、產品品質較差等各種問題,就上述問題而言,我們應該及時總結一些干椒優(yōu)質、高產的栽植技術,從而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干椒栽培管理實踐中,廣泛普及應用地膜下灌溉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以前壟側和溝底育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將灌水時產生的水溝低、水分進入到辣椒的莖部、根部等問題很好地解決掉,這樣就能極好地控制住濕度,極大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另外,在栽培時,應積極使用膜下壟溝、膜下灌溉等方式,避免壟溝水分蒸發(fā)的問題,科學控制室內濕度,避免因沒有有效覆蓋致使細菌滋生抑或是出現相關疾病的狀況。
辣椒種植和栽培條件一致的前提下,借助高產技術,可讓辣椒的縱向生長空間得以有效拓展,很好地避免辣椒快速生長的狀況,要科學縮短辣椒生長期,讓辣椒的數量、質量均得到極大提升。
優(yōu)先選用質優(yōu)、產量高、抗病能力強、商品性好且與市場環(huán)境相適應的優(yōu)良品種,常見的有天鷹椒、8819 等。
用清水浸泡種子 5(±1)小時,再用 50~55°C 的水浸泡15 分鐘后撈出(主要作用就是將種皮表層的病毒、病菌殺死),然后用1%的CuSO4溶液浸泡5 分鐘,主要的作用是防治細菌性斑點病。如果種植干椒的地塊上年的病毒病十分明顯,可以先將40%的Na3PO4進行10 倍稀釋,將種子浸泡20 分鐘,然后將種子表面的藥液用清水沖洗干凈,再浸泡7(±1)小時,讓種子充分吸收水分。
催芽時間大約5 天,溫度26(±4)攝氏度,當有六成種子露白的時候,就可以播種了,催芽時,氣溫一定要均勻,同時,要用溫水對種子進行淋洗,以讓種子濕度得到保證。有研究指出,干籽出苗也可能會很整齊,但是要在苗床上進行撒藥,以起到預防苗期病蟲害的作用,總之,各地方法相差較大。
床土:必須要肥沃,對于老床土而言,先用福爾馬林消毒,以起到預防苗期猝倒病的作用。腐熟有機肥在床土中的比例應為30~40%,與此同時,將適量的復合肥拌入床土中,讓苗期的營養(yǎng)得到保證。
育苗方法:通常情況下,使用陽畦育苗和小拱棚的育苗方法,播種之前的15 天,蓋膜烤棚。
采用SPSS l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播種:通常是在二月下旬進行播種,具體的用種量,要結合具體的品種而定,通常情況下,是每畝125(±25)克。先在苗床上澆水,然后合墑的時候進行撒播,在種子里,摻加(分兩次均勻撒入)米糠或者是細沙,然后覆蓋上厚度為1 厘米的土。
對于壯苗培育而言,育苗床的溫濕度是十分關鍵的,在出苗之前,要保持棚內的溫度較高,這樣對整齊、迅速出苗有很大的幫助,將棚子全天密閉,可以讓棚內的溫濕度得到保證,通常情況下,白天棚內溫度保持在27(±2)攝氏度,晚上棚內溫度保持在19(±1)攝氏度,當多數子葉展開之后,可將白天的棚內溫度降低5 攝氏度左右,晚上棚內的溫度降低3 攝氏度左右,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預防高腳苗的形成,致使幼苗徒長,避免產量受到影響。在這一階段,需要尤其注意的是預防發(fā)生猝倒病,要在溫度能夠保證的前提下,進行適當通風,適當增加見光時間,降低棚內濕度,降低幼苗發(fā)病率。待幼苗的真葉展開以后,一定要注意要及時間苗,保證幼苗密度為3.5(±0.5)厘米1 株。
溫度在不斷上升,放風的時間也會漸漸增加,同時應為幼苗及時、適量地補充水分,以防出現小老苗,甚至嚴重的時候,還會對花芽分化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在平時的時候,要注意將雜草及時拔掉,以免其和幼苗搶奪營養(yǎng),辣椒的幼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溫度,如果溫度達不到,會就對辣椒幼苗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致使幼苗生長受限,但是如果溫度過高,也會對花芽分化產生不利影響。在這一階段,白天的溫度控制在22(±2)攝氏度最好,夜間的溫度控制在15 攝氏度上下最好。在定植之前的10 天前后,開始低溫鍛煉,以讓幼苗更好地適應定植之后的氣候變化狀況,要在確保幼苗不被凍壞的基礎上,將夜溫盡量降低。定植前3天,要確保夜間氣溫和露天環(huán)境一樣。定植前1 天,給幼苗噴施葉面肥和廣譜型農藥,以起到非常好的防病效果。
選擇定植地塊時,應選地勢較高、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都較高、排水性能好且不和茄果類作物連茬的地塊。施肥標準是每畝施加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5 噸,復合肥40kg,定植前1d 噴施病毒A500 倍液、蚜螨凈滅蚜藥劑,以起到非常好的防病毒效果。
通常情況下,北方地區(qū)定植時間為5 月下旬,白天氣溫可達15~18 攝氏度,盡可能地進行辣椒封壟。苗齡大約30 天,植株長出8~10 個真葉,如果苗齡太小的話,莖葉就會太過旺盛,容易出現徒長的狀況。
雙行、高畦栽植,然后進行科學密植,行距保持在60cm 左右,株距一般保持在22(±2)cm,每畝栽植5000(±500)株。就朝天椒而言,其株型緊湊且直立,可雙株栽植,每畝9500(±500)株。定植盡量選在下午3點以后或者是陰天的時候進行,起苗的時候,多帶些宿根土,避免傷根。邊栽植邊澆水,栽植之后的第三天,再澆一次水。
干椒喜水、喜肥,不容易出現徒長的狀況,栽后不易出現蹲苗的狀況,力爭在高溫前封壟,借助葉片遮陰,以降低地表的溫度,有助于保持水分,降低病蟲害發(fā)生幾率。定植后,通常6 天左右澆水一次。封壟后,地面水分蒸發(fā)量會降低,這時約8 天澆水一次即可,切忌大水漫灌,結合天氣狀況進行澆水,以防澆水后遇雨引發(fā)田間積水。
開花前期,要和澆水一起追肥1 次,確保植株養(yǎng)分,促進植株生長。結果初期進行第2、3 次施肥,建議配方施肥,追施三元復合肥(N、P、K)、葉面追施兩三次0.2%磷酸二氫胛,可起到減少落果量的作用。結果后期要科學控制施肥狀況,防止出現植株貪青的狀況,進而預防會對果實的成熟產生不利影響。
緩苗水澆過后,地面發(fā)干后進行中耕,以更好地促進根系生長。雨后、澆水后進行中耕,除雜草、培土,將土壤板結破除,一直到封壟后不再中耕。
應在果實紅熟且未變軟時采收,假設果實沒有紅熟,晾后果實發(fā)黃,影響品質。假設果實紅熟后未采收,遇到連雨的狀況,會出現炸皮腐爛的狀況,也會影響品質,采收的原則是紅熟一批接著采收,盡量在晴天采收,這樣可以方便及時晾曬。
秋霜前十天到半月,在全株噴施40%乙烯利水劑700~800 倍液進行催熟。
采后及時晾曬,以防霉變。采收后馬上挑選,清除掉腐爛和有病蟲害的果實,盡量晴天在水泥地面上鋪上草簾然后進行晾曬,鋪平的厚度要適中且均勻,晾曬四五天后,再掛在草簾上晾1 天,確保晾曬充分,經過晾曬,水分下降約14%,晾曬后顏色光亮鮮艷,形狀扁平,搖起來聲音清脆,這種狀態(tài)的辣椒商品質量是最好的。
8.1.1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非常常見的,病原大多在土壤中,氣溫25 攝氏度上下時,傳播速度加快,假設空氣含水量大于80%,而溫度、水分又較為適宜時,該病蔓延速度就會激增。在辣椒幼苗期、成熟期此病均有發(fā)生的可能,對植株的根、莖、葉均會造成損害。此病發(fā)病特征:一是,植株根部有水漬狀暗綠色斑點。二是,植株出現倒伏,同時葉片腐爛、脫落,假設防治不及時,根部會徹底腐爛。三是,在花蕾、果實上表現出來的特征就是花蕾迅速枯萎,果實上有暗綠色水漬狀斑點,最后也會腐爛。
辣椒疫病防治方法:一是科學防治,將種植時間、規(guī)模控制好,不可連茬,輪休輪作,土壤要進行冬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施加適量氮肥。二是,選種、培育時,進行種子消殺,建議用10%的Na3PO4溶液泡15 分鐘,將種子上的病菌全部消滅掉。三是,幼苗期噴施保護劑,將感染率降低至最低。四是,及時將老葉清除掉,并摘芽、整枝,要保證好的通風環(huán)境。五是,發(fā)病前做好預防,建議用50%烯酰嗎啉1500 倍液、72%普力克800倍液等。輪換使用多種農藥,通常情況下,每六天左右噴施一次。
8.1.2 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主要在細菌性的土壤傳播疾病,通常情況下是從植株的破損或是傷口入侵植株,主要發(fā)病特征是剛開始發(fā)病時,植株頂部白天枯萎夜間恢復,兩三天后,因細菌入侵程度越來越深,盡管葉片是綠色的,但根莖已經枯萎,根莖內導管變成了褐色。此病發(fā)病和含水量、溫度關系很大,當土壤的溫度在25 攝氏度上下,空氣的溫度高于30 攝氏度且濕度較大的時候,此病會迅速蔓延,致使植株大面積感染,這對辣椒的品種、產量都非常不利。
防治該病癥,主要是以預防為主:一是,確保輪作。水旱輪作是預防此病癥效果最好的措施。二是在培育辣椒幼苗時,可用營養(yǎng)液培育方法,這樣就能培育出無菌幼苗,然后進行移植,如此一來,辣椒抵抗力會大大提升。三是要合理調整種植辣椒土壤的酸堿度,建議每畝地施加75(±25)公斤的草木灰或者是石灰,讓土壤保持弱堿性,這對于防治細菌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四是,防治青枯病時,要及時觀察植株生長狀況,如發(fā)現上述癥狀,應將植株迅速清除掉,同時,要將病株燒毀,徹底消毒周邊土壤,以防細菌擴散。生產方面,增加鉀肥、磷肥的施加量,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剛剛發(fā)病的時候,建議噴施14%絡氨銅水劑量300 倍液。八九天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三四次。
8.2.1 斑潛蠅
斑潛蠅是辣椒常見蟲害,它的幼蟲、成蟲都會吸食植株汁液,給辣椒帶來極大的危害,另外,它們會在破口處產卵繁殖,這對于辣椒植株的生長而言,危害是極大的。此類蟲害的主要特征是在植株上有不規(guī)則蟲道出現,植株傷口數量大大增加,這樣會讓植株感染真菌、細菌的可能性都大大提升,與此同時,還會極大地破壞葉片中的葉綠素,因此植株極易枯萎甚至是死亡,防治此蟲害的主要方法:一是,全面消殺辣椒種植區(qū)域,不可讓辣椒和其他種類的果蔬進行混種。二是,將植株間的間距適當增加,以保持好的通風性能。三是,設置捕蠅板、防蠅網等捕殺斑潛蠅。四是,借助藥物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措施,更加有效地防治斑潛蠅生物防治可釋放寄生蜂或是借助黃板,還可對潛蠅科成蟲用昆蟲生長調查節(jié)劑5%抑太保(氟啶脲)2000 倍液進行噴施,成蟲被噴施了此類藥物后,其產卵孵化率會大大降低,孵化出來的幼蟲死亡率極高?;瘜W防治方法是在蟲害發(fā)生高峰時期,噴施75%滅蠅胺可濕粉劑,煙堿等藥劑。
8.2.2 蚜蟲
種植辣椒的時候,蚜蟲是非常常見的,此種蟲害的主要特征是海量蚜蟲聚集,啃食辣椒的果實、葉子等,導致出現非常密集的斑點,嚴重的時候,會致使植株死亡。
蚜蟲防治的主要措施:一是,將蚜蟲寄生地(比如說植株邊上的雜草等)徹底清除。二是,用銀灰色地膜覆蓋辣椒幼苗,這一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蚜蟲的侵蝕。三是,蚜蟲成蟲對黃色有很強的趨性,因此,發(fā)現有蚜蟲時,可借助物理防治措施,也就是掛一些黃色誘蟲板,以達到誘殺蚜蟲的目的。四是,使用化學防治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藥劑,比如說,在蚜蟲蟲害發(fā)生初期,噴施70%艾美樂20000 倍液等,噴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盡量把藥液噴施到蟲體上。
在我國,干辣椒是十分常見也是非常重要的經濟型農作物,提升辣椒產量、質量對于切實增加辣椒種植戶收入、優(yōu)化種植戶生活質量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干辣椒栽培種植是實現辣椒高產、優(yōu)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必須要對其高度重視,尤其是要重點重視栽植技術、日常田間管理、病蟲害預防整治等幾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深入研究干辣椒高產技術,為更好地實現干辣椒高產、優(yōu)產做好充足的技術保障,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