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421300) 王桂芳
“綠肥+配方肥+稻草還田”技術是衡山縣在雙季稻主產區(qū)多年摸索得出的高產施肥技術模式,該技術能顯著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用量,是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和提升耕地質量的重要途徑,適合水稻種植丘陵區(qū)、河谷平原區(qū)內機械化程度高的雙季稻區(qū)域。
采用“綠肥+配方肥+稻草還田”施肥技術,每667平方米可減少化肥用量8~10千克、水稻產量增加15~20千克、經濟效益增加70~80元、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10%,耕地質量提升0.5個等級。
1.施肥原則總的施肥原則是降氮、穩(wěn)磷、增鉀,重視秸稈還田,大力發(fā)展綠肥種植。結合早稻、晚稻的需肥規(guī)律,合理配比施用配方肥。利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時打碎的早稻稻草直接還田;晚稻收獲時留高樁(40厘米以上),以利于草籽發(fā)芽生長,防收割機碾壓。肥料以基肥為主,全田撒施,將稻草與肥料一起翻壓,旋耕整地搶抓栽植時間。
2.肥料品種與用量①有機肥。綠肥種植湘紫1號,每667平方米產鮮草1200千克以上,作早稻有機肥。每667平方米用早稻鮮稻草300~500千克打碎還田作晚稻的有機肥。②配方肥。選擇45%的復合肥或配方相近的復合肥,每667平方米施用25千克。③追肥。視作物長勢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3~5千克。
3.施肥時期與方法①綠肥。紫云英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種,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為2~2.5千克,紫云英與晚稻共生時間控制在25天左右。若大田第一年種植紫云英,則需將紫云英種子拌根瘤菌后再播種,提高紫云英的固氮能力。紫云英生長發(fā)芽時重點需調節(jié)水分管理,田間挖好圍溝、腰溝,利于排灌促齊苗。晚稻收獲后,及時清理稻草,加深“三溝”管理,做到雨停田干??疵缡┓?,在12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施土雜肥400~5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增強紫云英的抗寒能力;開春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4千克,促平衡生產;葉面噴施0.2%硼砂溶液1~2次,可提高鮮草產量。第二年4月上旬(一般是早稻插秧前15~20天)進行翻壓,以利于漚制有機肥料。②早稻施肥。采用配方施肥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施用45%均衡型配方肥25千克。配方肥結合壓耕紫云英時作基肥一起施入稻田。早稻返青期看苗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5千克左右。③稻草還田。每667平方米還田的稻草用量一般是300~500千克。7月份早稻成熟季節(jié),使用水稻聯合收割機一邊收割早稻稻谷,一邊粉碎稻草均勻撒于田間,再進行機耕翻埋。稻草直接還田將引起土壤缺氮,因此在還田的同時,每667平方米施入5千克尿素,漚制3~5天,再栽植晚稻。稻草還田可能會增加病蟲草基數,注意加強晚稻田草害和病蟲害的防治。④晚稻施肥。重視底肥和早期施肥,提倡全層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每667平方米施用45%復合肥25千克、尿素5千克作底肥,結合稻草還田時一起翻壓入田。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5千克拌除草劑作返青分蘗肥施用,穗粒期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微量元素等,注意病蟲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