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陽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四平 136000]
文化差異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不同的歷史背景、自然環(huán)境、宗教信仰等都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吧摺笔侨藗兎浅J煜さ膭游?,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蛇”是“龍”的前身,有著古老的傳說;在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中,“蛇”又有著怎樣的由來呢?與中國的“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在這里我們通過中俄兩國“蛇”的文化伴隨意義對比與翻譯來進行解析和研究。
在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中,蛇是左右結(jié)構(gòu),由“蟲”和“它”字構(gòu)成。蟲字旁表示蛇是一種蟲類,而“它”字像蛇盤旋而立,昂首挺胸。寶字蓋代表蛇的頭部,“匕”代表它的柔軟身體。據(jù)傳說可知,龍和蛇關(guān)系非常密切,如果蛇能夠活五百年,就能變成龍的初級形態(tài)“蛟”,再過一千年才能成為真正的“龍”。古書記載女媧是人首蛇身,而伏羲最早也是人首蛇身,與女媧連理之后才變成人類。我國最早以蛇為圖騰,蛇亦是小龍,之后才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在的龍圖騰。最早把蛇信為神明,是因為有蛇出現(xiàn)的地方都能逢兇化吉,風調(diào)雨順。有些古代平民甚至把蛇養(yǎng)在家里,并認為家中進蛇是好事,因此蛇被看得很神圣、很高貴,是受人尊敬的動物。
俄羅斯被稱為戰(zhàn)斗民族,蛇在俄羅斯的文化中有非凡的意義。蛇動作靈敏,反應(yīng)迅速,在俄羅斯文化中是聰明、機智的象征。俄語中的蛇寫作 Змея,轉(zhuǎn)譯成漢語的讀音有消滅一切的意思。俄羅斯民間故事中有很多關(guān)于蛇的記載,有的蛇被注入魔法,具有強大的力量;有的蛇被妖魔化,變成蛇妖;有的蛇變異,長出翅膀。但無論怎樣把蛇進行擬人化,蛇代表的大多是黑暗力量,最終將被消滅。俄語中的蛇僅由四個字母構(gòu)成,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前兩個字母在書寫時曲折復雜,正代表了蛇的形態(tài)和運動方式。
中俄兩國對蛇的定義與理解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形象亦正亦邪、亦真亦幻,呈現(xiàn)出多重性特征,諸多因素使兩國人民對蛇的象征意義的理解具有較大的差異,根據(jù)文化色彩和語言文化的不同,我們將其分為兩大類:相同點和不同點。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蛇有著幸運、吉祥和神圣的寓意,但在生活中人們對蛇的認識卻與之不同。蛇可以說是森林中為數(shù)不多的強者,雖小卻蘊含著強大的能量。甲骨文、金文中有描繪“能吞象”的蛇,展現(xiàn)出蛇的可怕性、兇惡性和貪婪性。兩國文化中對蛇也都有一些共同的理解,如象征意義,都表示陰險狡詐、兇惡歹毒、忘恩負義的人,而這些詞經(jīng)常在成語當中出現(xiàn),如蛇蝎心腸(形容人心狠毒辣)、佛口蛇心(說好話卻做狠事,像蛇一樣歹毒),蛇口蜂針(比喻說話惡毒,手段卑鄙)、蛇頭鼠眼(形容人鬼鬼祟祟,心術(shù)不正)。很多關(guān)于蛇的四字成語都表達了人的性格特點,對我們評價人物品性、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我們以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農(nóng)夫與蛇》為例進行分析。在我國《農(nóng)夫與蛇》 故事中,雖然農(nóng)夫救了蛇,但是蛇忘恩負義,把農(nóng)夫咬死了。克雷洛夫所寫的《農(nóng)夫與蛇》與我國的《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寓意是截然相反的,可以說是事物發(fā)展的兩種方向。俄寓言故事中蛇本心是想好意照顧農(nóng)夫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動作、肢體語言等獲得農(nóng)夫的好感和認同。但人們潛意識認為蛇會殺死農(nóng)夫,殺死他的孩子。但在此則寓言中它卻傳達著柔情善良、母親般關(guān)懷與疼愛的一面。然而人們對事物的發(fā)展認知總是有著固定的思維模式,農(nóng)夫始終認為留蛇必有后患,任何言語、行為都改變不了他殺蛇的決心。留著蛇將來必有一天受到它們的傷害,為了避免這樣的結(jié)果,農(nóng)夫殺死了蛇,因此就有諺語:蛇雖脫皮,本性不移。
蛇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比較特別的認知,或害怕或丑陋,或歹毒或憎恨,當然也有對蛇的崇拜以及敬仰和敬畏,這些都來源于“社會性感知”,即社會成員對蛇所共有的一個普遍性認知。蛇本身形態(tài)給人帶來的印象感就是嚇人、可怕、丑陋無比,產(chǎn)生一種不舒適感,故而一些貶義詞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蛇的代名詞,比如陰險、奸猾、兇惡、狠毒等。
在中國文化中,“蛇”正面的象征意義是幸運、吉祥和神圣?!吧摺痹诠糯?、現(xiàn)代作為稀有物種能向醫(yī)學界提供藥材而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蛇也有非常敏銳的嗅覺,民間認為蛇具有識別草藥的能力,蛇毒也是很好的藥材,隨著科技的進步,環(huán)境受到污染,很多中老年患者血栓患病概率顯著升高,蛇毒能很好地抑制血栓,幫助病人康復。蛇油也是一種藥物,某些特殊的蛇所生產(chǎn)出的蛇油有非凡的藥效;蛇的風干肉體對有風濕病和皮膚病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有的蛇的某些部位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可以通過泡酒釀造養(yǎng)生酒,驅(qū)散風寒疼痛、強身健體、活血化瘀,等等。而在俄羅斯文化中,蛇作為藥物使用并不廣泛,歷史資料顯示,俄羅斯人幾乎不采用蛇來作為藥物。
在俄羅斯的古文化中,有一座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塑(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是圣彼得堡市標志性建筑之一,雕像被刻在一塊巨石上,英姿颯爽的駿馬兩只前腿騰空而起,后腿穩(wěn)穩(wěn)地落在巨石上,彼得大帝坐在馬上,目光炯炯有神,堅定不移地目視前方,駿馬象征著俄羅斯。駿馬下方是一條蛇,被駿馬踐踏著,無力生還,它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力量,代表著重重阻力和磨難以及反抗改革的人,蛇在這里具有一定的負面形象。而“蛇”在《圣經(jīng)》中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代表邪惡,因此,蛇與邪惡、惡毒、陰險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蛇”的負面影響代替了正面評價,俄羅斯人對“蛇”的好感也漸漸消失。
我國古代還有很多表示蛇的詞語,如靈珠,自身有很大的魔力,多來源于龍蛇,而龍蛇又是靈珠的守護者,靈蛇寶珠亦是無價之寶。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大家,他們的筆法剛中帶柔,柔中帶勁,勁中帶情,好似龍蛇穿梭于筆墨紙硯當中,奔放自由。在現(xiàn)代也有一些帶蛇的對聯(lián),表達對蛇年的美好祝福,比如“豐年盛景龍蛇舞,新歲春光彩蝶飛”“歡笑普天樂,龍去蛇來遍地春” 。在“蛇”年中,珠寶店也有各種蛇的首飾,寓意吉利,萬事順遂。
蛇不光有象征意義,也有比擬意義。蛇柔軟的身體,靈活自如地擺動,因此也用來表達時間或歲月綿延流長、亙古不變,蛇的行走姿態(tài)又可以比擬為道路曲折蜿蜒(山路十八彎)。在俄羅斯文化中,“蛇”代表著智慧,是睿智的象征。
蛇不僅有文化伴隨意義,也有修辭伴隨意義,文化中不同交際間的運用使得有些詞也了相同的附屬意義,比如:змеиный——惡毒的(蛇的、蛇),змейка——蛇形隊(蛇),козюля——蛇、蝰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情感的表達工具,諺語起于民間,源于人類,中俄兩國有許多關(guān)于蛇的諺語、俗語和歇后語。
例1:諺語:
俄:Пригрели змейку,а она тебя за шейку.
你好心照看了蛇,它卻咬了你的脖子
中:蛇咬一口,入骨三分。
蛇不分粗細,壞人不分大小。
這些諺語都表達了蛇的忘恩負義、陰險狠毒和無情狠絕。
例2:歇后語:
中: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漢高祖斬白蛇——一刀兩斷
蛇吞蝎子——以毒攻毒
俄:зимний удав——слабый
冬天的蟒蛇——有氣無力
Змея меняет кожу,но не меняет своей природы
蛇換蛇皮,不改蛇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正是由于兩國的文化差異,很多時候我們在翻譯文本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疑問,因此如何讓讀者們體會到文本的真實性,需要譯者思維的聚合和發(fā)散,下面以段落為例來解答如何進行中俄兩國蛇文化伴隨意義的翻譯。
例3:Этот полевой командир увёртлив и коварен,как змея …И сейчас успел подготовить молниеносный разящий удар.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位戰(zhàn)地指揮員像作一樣精明、狡詐,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好了毀滅性的閃電突擊準備。
這里面出現(xiàn)了蛇,我們要注意的是前面有一個副詞,譯為像蛇一樣,文章中的主體是人,把人比做蛇,通常我們會想到敏銳、狡詐,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有很強的指代性。因此我們在翻譯過程中不要直接翻譯為像蛇,而是要譯為像蛇一樣陰險狡詐。
例4:Из-за тебя,болван,мы провалили важнейшую часть моего плана,шипела,как змея злая Манефа.У тебя есть шанс оправдать оказанное тебе доверие.
這里面出現(xiàn)的蛇如果被理解為邪惡之人或像蛇一樣邪惡,就是錯誤的,蛇在這里比喻說語的惡言相向。
很多的句子并不一定采用直譯法就能準確傳達原文本的意思,需要通過加詞、減詞、縮詞、轉(zhuǎn)譯等達到句子意思的準確表達,有時也可以結(jié)合一些助動詞來表達蛇背后的象征意義。
通過對以上在童話故事、民間故事或者文學作品中找出的相關(guān)例子的分析,我們知道翻譯要結(jié)合文本,既要傳達原作者的意思,又要讓讀者體會到文章的內(nèi)涵,做到信、達、雅,所以在翻譯中不能隨意。另外中俄文化的差異,對蛇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們查閱大量的資料,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來對比分析中俄文化之異同。
通過對中俄兩國蛇文化進行對比與翻譯,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蛇也如此。雙面性是萬事萬物所共有的,人們對蛇既有恐懼,也有敬畏和崇拜,也有將蛇幻化作人的情感。在本文中我們通過幾個角度對蛇進行了講解和分析,并對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解答做了回答。
蛇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nèi)ヌ剿骱屯诰?,相信通過本篇文章的解讀,讀者也對蛇有了進一步的興趣和了解,文化不僅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延伸,更是一種交融。民族文化又有特殊的文化歷史聯(lián)想性,這也使得文化伴隨意義在共識性和歷時性的研究中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