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學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更加重視師生互動,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積極接觸學生,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師生之間關系融洽、和諧了,自然而然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便會增強,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學生學習更加主動,學習效率也會更好。而教師想要更好地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互動模式,就需要放下架子,將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了解學生內心想法,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想要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構建師生互動模式時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如互動形式單一,趣味性不足;互動對象面積狹窄,廣度不足;互動過程線性化,深度不足;師生角色定位偏差,效果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是制約學習效果最大的障礙,但是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實施師生互動的形式比較單一,導致師生互動的趣味性不足,學生大多不愿意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互動效果普遍不好。同時,大多數教師實施師生互動的時候,師生互動廣度不足,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想要更好地保證師生互動效果,師生互動形式也需要更加多樣化,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實施師生互動的時候過于線性化,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互動流于形式和表面,互動效果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推行新課程改革之后,師生之間的角色定位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進行師生互動的時候,就需要準確進行角色定位,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而當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對師生的角色定位不準確,導致師生互動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二、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的意義
在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加強師生互動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可以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當前情況下,教師想要更好地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還需要主動接近學生,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明確學生的需求與興趣愛好,然后增加更多會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并且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運用優(yōu)化的多樣性教學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學習氛圍更強,學生也就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很好的調動,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其次,加強師生互動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小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容易出現開小差的情況,從而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加強師生互動可以很好地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真正熱愛數學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參與課堂的時候會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主動探究學習,學習效率普遍更高,學習成績也能不斷提升。
再次,加強師生互動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以往教學中,很多學生對教師會有畏懼感,導致師生關系生疏。加強師生互動后,可以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從而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愿意信任教師,主動告知教師自身的想法,主動去表達自我,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會更高。而教師在加強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也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和愛護,更加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這樣教師的教學活動才會更具有針對性。最后,加強師生互動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采取單一的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也相對比較傳統,導致教學效果普遍不高。加強師生互動后,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效率更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隨之提升。
三、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近年來,全國范圍內都在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所以更需要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加強師生互動,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提升師生互動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氛圍直接決定學生是否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所以教師在加強師生互動的時候也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重視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時候,一方面主動去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情等,另一方面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學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效融合起來,保證教學情境的針對性和趣味性,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樣,在教學情境中,教師也需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注重師生互動,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為學生講授“三角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預習讓學生大概了解三角形的概念與性質,當學生對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認知時,再引入“猜一猜”的游戲,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個角,讓學生猜測這個圖形是什么三角形,并且給出自己的理由。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會有多種答案,教師再主動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
(二)創(chuàng)設多樣化教學活動,拓寬師生互動的廣度
在影響師生互動效果的因素中,師生互動對象單一、廣度不足屬于主要問題,而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地位,在課堂上沒有主動權,學習積極性也不高。而教師則習慣性采取“灌輸式”教學法,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所以,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下,想要構建高效課堂,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模式是非常關鍵的,教師還需要充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學生學習效率也會更高。而教師創(chuàng)設多樣化教學活動的時候,也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保證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更有利于師生之間更好地互動交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也會更好。例如,“厘米、毫米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然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再針對性地選擇相應教學活動,類似讓學生動手測量身邊物品的長度,包括書本的長度、課桌的長度、鉛筆的長度等,通過引入一些實踐性的活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厘米、毫米”相關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三)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加深師生互動的深度
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都比較死板和表面,很難通過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課堂問題也難以發(fā)揮出相應的效果。所以,想要更好地加強師生互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注意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通過開放性的問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擴大互動學習的空間,師生之間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能夠更加深入地交流,也就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不過,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學生的情況,確保設計的問題不會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參與探究的興趣,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例如,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相關知識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教室長9米,寬7米,現在學校要給教室重新鋪設地板,地板均為正方形,邊長分別為1米、2米和0.6米,同學們想一想,應該買哪一種類型的地板呢?”通過這種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的思考更有深度,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很好地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四)重視課后學習,加強課后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想要更好地加強師生互動,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將課后的時間也充分利用起來,重視學生課后學習,并且也重視課后師生互動,將數學學習滲透進學生的方方面面,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也會更近。而想要更好地加強師生之間的課后互動,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環(huán)境,將學生擺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適應角色身份的轉變,進一步提高師生互動效果。例如,完成教學后,教師在課間走近學生,主動關心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親近。此外,教師還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生的集體活動中,了解學生喜好,更好地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是非常關鍵的,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重視課后學習,從而進一步增強師生互動趣味性,拓寬師生互動的廣度,加深師生互動的深度,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