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芳 許 淼 卜宵宵 李傳惠 魯志霞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較為嚴重的一種冠心病,在臨床較為多見,該病進展迅速,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危險。目前臨床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方式是冠狀動脈介入術,簡稱PCI,患者經(jīng)PCI治療后,可有效的、快速的改善患者不適癥狀,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所以PCI已被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療方法[1]。但是多數(shù)患者術后由于對相關知識的缺乏,不能堅持長期按時服藥、不能改變錯誤的生活習慣,進而導致PCI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再發(fā),所以,為提高PCI的治療效果,不僅需要給予有效的治療,同時還需要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改善患者長期服藥引起的不良情緒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問題,以促進患者術后效果的保證[2]。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研究對象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目的在于驗證延續(xù)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術后的影響效果,探究延續(xù)性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樣本采集時間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間,根據(jù)先后隨機原則,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0例,觀察組30例。
納入條件:(1)實驗室結果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患者心功能分級為Ⅰ-Ⅱ級,符合經(jīng)皮冠狀主動脈介入術的適應癥;(3)患者及家屬均同意進行PCI術;(4)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條件:(1)有合并其他嚴重的心血管疾??;(2)有凝血功能異常;(3)有惡性腫瘤;(4)有精神系統(tǒng)疾??;(5)存在交流、認知障礙;(6)有PCI術禁忌癥;(7)不能配合完成研究方案。
對照組:男:女=16:14;年齡:54-78(68.42±3.37)歲;文化程度:小學文化9例,初中文化11例,高中及以上文化10例。
觀察組:男:女=15:15;年齡:55-79(68.75±3.59)歲;文化程度:小學文化7例,初中文化12例,高中及以上文化11例。
組間的基本資料對比,p值>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按照醫(yī)囑要求實施護理項目,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服藥指導、注意事項告知等,對患者出院后進行常規(guī)電話隨訪。
觀察組:本組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方案,基于院內護理方案護理效果,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院外延續(xù)性護理方案,具體有:(1)組建延續(xù)性護理小組,在科室選取1名住院醫(yī)師,2-3名護理人員,其中住院醫(yī)師擔任組長。全員通過業(yè)務能力提升、溝通技巧、延續(xù)性護理研究等知識培訓學習后,評估所負責患者的情況,并在延續(xù)性護理方案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調整,進而保障護理方案執(zhí)行更順利,效果更佳。(2)延續(xù)性護理方案:在患者出院前進行延續(xù)性護理方案的告知,明確隨訪時間、內容、患者配合等等。具體內容:①家庭訪視:患者出院1個月后,進行家庭訪視,頻率為每月1次,持續(xù)6次,每次10-20分鐘,每次2-3名工作人員進行家庭訪視工作。訪視內容有了解患者飲食狀況,建議患者規(guī)律、營養(yǎng)均衡飲食,食用低脂、低鹽、容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油膩、辛辣刺激等食物,可多吃水果、蔬菜,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了解患者的運動狀況,指導患者適度運動,協(xié)助制定活動方案,運動時間可每次30分鐘左右,活動量以不產(chǎn)生勞累為主。建議家屬給予支持、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利于心態(tài)的調整,利于疾病的康復。②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隨著時間的延長,慢慢的減少電話隨訪的次數(shù)。電話隨訪的內容有詢問患者服藥情況、飲食情況、病情變化等,評估患者服藥后的病情進展,如有出現(xiàn)服藥后不良反應,及時給予干預,并及時記錄。針對患者及家屬的問題進行解答,給予患者鼓勵,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指導患者調整心態(tài),以利于疾病的康復。③最大程度的使用網(wǎng)絡平臺,如微信/QQ群、公眾號等,要求患者加入群聊,建議患者有疑問可隨時通過微信/QQ等群聊的方式發(fā)出來,屆時會由主治醫(yī)師給予專業(yè)的回答。如患者出現(xiàn)典型問題,可進行定期群會議、群直播等方式,集中解決疑慮,同時通過線上的方式不斷為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推送公眾號文章,隨時提醒患者按照醫(yī)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服藥等行為。④組織健康講座:要求患者定期復查,同時進行集中疾病知識宣教,可每月一次,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強調堅持服藥、堅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同時促進病友間的交流,形成有效的競爭力,促進患者行動力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分別采用SAS、SDS量表進行評價,其中分數(shù)越高,表明心理狀態(tài)越差,反之則越好。
②對比兩組服藥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種情況,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③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采用GQOL-74量表進行評價[3]。
④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
1.4 統(tǒng)計學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分)
2.2對比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
服藥依從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服藥依從性情況 [例(%)]
2.3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分)
2.4對比兩組滿意度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滿意度情況 [例(%)]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非常常見,是一種病情進展較快,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隨著心血管疾病逐年上升的發(fā)病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升高,目前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PCI),術后可以獲得較好的短期效果,但由于患者不能長期堅持服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甚至由于因需要長期服藥而引起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等等,導致部分患者進行了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血管再發(fā)的現(xiàn)象,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進行PCI術后,要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并能夠延續(xù)到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進而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保障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4]。
臨床常進行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只限于院內開展,不能延伸至院外、社區(qū)、家庭,導致患者僅在院內護理干預期間內嚴格遵守服藥、健康飲食等行為,出院后可能又回到“原樣”,而且PCI術后的患者必須長期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進而導致患者治療效果不佳,預后較差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延續(xù)性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孕育而生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夠獲得專業(yè)的護理指導和監(jiān)督[5]。延續(xù)性護理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在院內護理的基調下,把專業(yè)的、全面的護理工作應用于院外,通過循證護理基礎,把人文化護理理念貫穿于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通過持續(xù)的對患者服藥行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干預、指導,進而保障患者能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進術后的身體康復,促進疾病的預后[6]。而且延續(xù)性護理不單單應用于心血管科,還常常應用于慢性疾病、骨折性疾病中,均體現(xiàn)出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及優(yōu)勢。
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結果顯示,通過延續(xù)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改善,其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且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情況、生活質量提升情況、護理滿意度情況也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后采用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其效果顯著,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促進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護患關系的提升。
綜上所得,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的心理狀態(tài)及服藥依從性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