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卿
女兒樂的努力獲得許多名校的青睞(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老師們對芝加哥大學的教育推崇備至,一致認為應該選擇芝大。但幾經考慮,她自己最后的選擇是賓夕法尼亞大學。
樂給各大學回復了感謝信,其他大學都以電子郵件回信,只有芝加哥大學使用航空信寄到。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樂:
我們已經接到你的回復。雖然很遺憾你決定不加入我們的行列,但我們仍然要祝你在你選擇的大學里一切順利。我們希望你在未來能極力發(fā)揮出我們在你身上看到的那些才華。盡管此刻你已決定不來芝加哥大學,不過請你在申請研究生學校時一定要想到我們。
請再次接受我們對你的祝福。
這封信讓我想起他們的錄取信,也與其他學校不同,是校長親筆簽名的。
親愛的樂:
很高興能通知你,我們邀請你進入芝加哥大學,恭喜!你應該為自己的成就與潛能感到驕傲,我們就是因為這種特質而選擇了你。
我們選擇你,是因為你了解學習所帶來的那種完全的喜悅。我們的決定不是以你的分數為標準,而是以你的成就和你所寫下的字句為依據。
你將有機會成為這個擁有光榮歷史與未來的學校的一分子,我們期待你與我們共同成長。
看完后,我不禁問樂,當時申請入學的文章題目是什么?她把題目找給我:
人們總認為語言是一種實現經驗共享、思想交流的橋梁,雖然如此,我們更感興趣的是:語言如何使一個人有所不同?從你自己使用語言的特點來談,比如,你用來與自己交談時的那種聲音、你被驚嚇時所使用的字眼,或是你那些沒有人會用的特殊詞句或肢體語言。告訴我們,你的語言如何使你與眾不同。在回答時,你也可以總結自己的語言韻律、口頭禪或其他特點。
一星期后,芝大又寄來一份問卷,希望樂能提供她決定放棄芝大的原因,好讓校方作為下一年度改善的參考。
放棄芝大的確是一種遺憾。
夕夢若林//摘自《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