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1 例原發(fā)性腎性糖尿患兒SLC5A2 基因變異分析

    2022-12-28 08:28:40萬靈陳朝英涂娟李華榮
    臨床兒科雜志 2022年12期
    關鍵詞:糖尿錯義雜合

    萬靈 陳朝英 涂娟 李華榮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北京 100020)

    原發(fā)性腎性糖尿(primary renal glucosuria,PRG)是由于近段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糖尿,臨床特點是血糖濃度正常,不伴有腎小管的其他功能異常,發(fā)病率為1/20000[1]。其又稱為家族性腎性糖尿(familial renal glucosuria,FRG),是一種常染色體不完全外顯的共顯性遺傳病。絕大多數的PRG患者與Na+-葡萄糖協(xié)同轉運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 2)的編碼基因SLC 5 A 2變異有關(OMIM 182381)[2-4]。為研究PRG 患兒SLC 5 A 2基因變異情況及基因型與表型的關系,本文對11例臨床符合腎性糖尿的患兒進行SLC5A2基因分析。

    1 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3—2021年確診于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的PRG患兒。納入標準:①發(fā)病年齡0~16歲;②臨床符合PRG診斷標準[2,5];③有基因檢測結果。

    本研究經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根據病歷資料收集PRG患兒的人口學信息、臨床資料及基因檢測結果。

    1.2.2 診斷標準 PRG診斷參照文獻[2,5]:①24 h尿葡萄糖>0.3 g/1.73 m2;②葡萄糖代謝正常;③無其他腎臟病證據,血尿、蛋白尿、氨基酸尿或磷酸鹽尿等,腎功能正常。

    糖尿定義:24h尿糖≥0.3 g/1.73m2,<10 g/1.73m2定義為輕度糖尿,≥10 g/1.73m2為重度糖尿。但由于小嬰幼兒留取24 h尿標本困難,故本研究將3次以上晨尿常規(guī)發(fā)現尿葡萄糖+~++者定義為輕度糖尿,尿葡萄糖+++~++++者定義為重度糖尿。

    1.2.3 基因檢測 取患兒及其父母的外周靜脈血,提取基因組DNA,送金準基因公司進行高通量測序。測序結果與人類基因變異數據庫(Human Gene Mutaion Database,HGMD)、千人基因組數據庫、gnomAD 數據庫、本地人頻率數據庫對比,將在HGMD 數據庫中未查到,且千人基因組變異頻率<5%、本地人群頻率<2%的基因變異確定為新發(fā)現的變異。變異蛋白根據ACMG 指南進行變異蛋白的致病性預測,采用在線軟件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 評估和分析錯義變異的致病性,Clustal X軟件進行同源序列比較,以區(qū)分保守序列和非保守序列,Human Splicing Finder軟件預測剪接變異意義,PyMOL軟件(http://www.pymol.org)生成SGLT2蛋白野生型及變異型的三維結構圖。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符合納入標準共11例患兒,其中男5例,女6例,男/女比例為1:1.2。診斷年齡為生后1 天~13 歲,中位年齡29 月齡,隨訪病程時長中位數為40 個月(5~105個月)。

    11例患兒均無糖尿病家族史,5例有尿糖陽性家族史。2例因尿頻、2例因尿色渾濁黏稠起病就診,其余均為體檢或因其他疾病住院意外發(fā)現尿糖陽性。輕度糖尿2例,重度糖尿9例,均無多飲、多尿、消瘦、出汗、心悸等表現,生長發(fā)育無異常。除例8、例11尿鈣略高[分別為0.11mmol/(kg·d)、0.1mmol/(kg·d)]外,所有患兒血生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島素、C肽、尿電解質、泌尿系超聲等結果均正常,其他基線信息見表1。

    2.2 SLC5A2基因測序結果

    11 例患兒未發(fā)現純合變異,雜合變異比例為36%(4/11例),復合雜合變異比例為64%(7/11例),共發(fā)現14種變異,其中有10種錯義變異、1種缺失變異、3種剪接變異(表1)。ACMG指南進行變異蛋白的致病性預測,結果均為VVS(臨床意義未明)。見表2。

    表1 11例PRG患兒臨床資料及SLC5A2基因變異分析

    表2 ACMG指南進行變異蛋白的致病性預測

    錯義變異中,c.655G>A(p.A219T)、c.736C>T(p.P246S)、c.1540C>T(p.P514S)為前期文獻已報道的致病變異,其余c.482C>T(p.S161F)、c.505G>A(p.A 169 T)、c.824 C>T(p.P 275 L)、c.934 G>C(p.A 312 P)、c.1093 G>A(p.A 365 T)、c.1229 A>G(p.Y 410 C)、c.1413 C>G(p.F 471 L)7 種均為新發(fā)現變異。3 種在線軟件SIFT、PolyPhen 2和Mutation Taster預測p.S161F、p.P275L、p.A312P、p.A365T、p.Y410C、p.F471L 6種變異均存在高度致病可能;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預測p.A169T為致病性變異,但SIFT軟件預測為良性變異。用Clustal X軟件對所有錯義變異位點進行不同物種同源序列分析,均顯示為高度保守序列(圖1)。用PyMOL軟件生成SGLT2蛋白野生型及變異型的三維結構圖(圖2),發(fā)現新發(fā)現的7種錯義變異均可破壞SGLT2蛋白的局部二級結構、影響蛋白的正常功能。

    圖1 10 種SGLT2 錯義變異在8 種生物中的同源保守序列分析圖

    圖2 SGLT2 蛋白野生型及7 種新發(fā)現的錯義變異型的三維結構圖(WT:野生型)

    缺失變異c.1889_1891del為新發(fā)現的變異,該變異導致第631號氨基酸缺失(p.631del)。

    剪接變異為IVS 1-16 C>A、c.1665+5 G>C、c.1449+1G>C。其中c.1665+5G>C為新發(fā)現的變異,生物信息分析軟件Human Splicing Finder預測可能會影響mRNA的正常剪接,該變異臨床意義未明;IVS1-16C>A、c.1449+1G>C為前期文獻報道變異,為致病性變異。

    3 討論

    腎性糖尿是由于血漿葡萄糖濃度超過腎糖閾值,導致尿中葡萄糖濃度增高所致的臨床綜合征。腎臟對葡萄糖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主要包括糖異生、腎小球對葡萄糖濾過和近曲小管對葡萄糖重吸收。因此尿液中葡萄糖應為陰性。當血漿葡萄糖濃度達到近10 mmol/L時,將超過腎糖閾值,導致尿中可檢測到葡萄糖[6]。研究表明,主要有兩種鈉-葡萄糖協(xié)同轉運蛋白,即SGLT1和SGLT2,參與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7]。SGLT2特異性地表達于腎臟近曲小管的S 1 段,具有低親和力、高容量的特點,是腎臟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關鍵,80%~90%的葡萄糖由SGLT2轉運蛋白重吸收,鈉離子與葡萄糖的偶聯(lián)比例為1:1[8]。SGLT1主要表達于腸黏膜上皮細胞的刷狀緣,在腎臟近髓質的近端小管S 3 段也有表達,具有高親和力、低容量的特點,未被SGLT 2 轉運的10%~20%的葡萄糖到達S3段被SGLT1重吸收,鈉離子與葡萄糖的偶聯(lián)比例為1:2。SGLT 1 和SGLT 2二者協(xié)同合作以完成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2,4,9]。

    2000 年,Santer 等[10]首次報道在PRG 患者中發(fā)現SGLT2蛋白的編碼基因SLC5A2變異,此后一系列研究證實SLC 5 A 2變異是導致FRG 的主要原因[3-4,7-8,11]。SLC5A2基因位于染色體16p11.2,全長7.7kb,包含14個外顯子,編碼672個氨基酸組成的肽鏈[12]。目前國內外報道的SLC5A2基因變異有90多種(人類基因變異數據庫,HGMD professional 2021),包括錯義變異、無義變異、剪接變異、小片段缺失/插入變異等,其中IVS 7+5G>A是熱點變異[13]。邵樂平課題組對7個中國FRG家系進行SLC5A2基因檢測,發(fā)現其中5個家系共11例患者均存在c.886(-10--31)del變異,等位基因變異頻率高達43%,據此推測SLC5A2基因c.886(-10--31)del變異可能是中國人群的高頻變異[14,15]。Yu等[8]對10個FRG家系研究,發(fā)現IVS1-16C>A和c.886(-10--31)del可能是高頻剪接位點變異,當在SLC5A2外顯子中找不到變異時可以優(yōu)先篩選。Dorum 等[11]對16例FRG 患者進行SLC 5 A 2基因檢測,發(fā)現最常見的變異為c.655G>A。

    本研究發(fā)現的10種錯義變異中,p.A219T[16-17]、p.P246S[8,18]、p.P514S[8,18-21]為前期文獻報道的已知致病變異,p.S161F、p.A169T、p.P275L、p.A312P、p.A365T、p.Y410C、p.F471L共7種變異為新發(fā)現的變異。ACMG指南預測其變異臨床意義未明,但3種在線軟件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對變異位點進行致病性預測,除SIFT軟件預測p.A169T為良性變異,其余均為致病性變異或可能致病性變異,ClustalX軟件進行不同物種同源序列分析,顯示所有錯義變異位點均為高度保守序列。利用PyMOL軟件生成SGLT 2 蛋白野生型及變異型的三維結構圖發(fā)現:①在野生型蛋白中,161位絲氨酸與165位苯丙氨酸、157 位纈氨酸之間存在極性相互作用,p.S 161 F 破壞了與纈氨酸之間的極性相互作用,并對周圍的G79、V82、V157及F453之間產生巨大的斥力;②p.A 169 T 可引起第169 位丙氨酸變異為蘇氨酸,破壞了其與165位苯丙氨酸的極性相互作用;③p.P275L可引起第275位脯氨酸變異為亮氨酸,可對周圍的P269、P277、Y528產生巨大斥力;④在野生型蛋白中,A312與T308、I315及L316之間存在極性作用,p.A312P可導致312位丙氨酸變異為脯氨酸,破壞與T308之間的極性,且P312與H309之間可產生一個新的相互作用,對周圍的T 308、H 309、K311之間產生巨大的斥力、破壞氨基酸的二級結構;⑤在野生型蛋白中,A 365 與S 336、Y 366、R 368 及L 369 之間存在極性相互作用,p.A 365 T 可引起365位丙氨酸變異為蘇氨酸,T 365 與Y 366 之間產生了新的極性相互作用,且T365與A89、S362之間產生斥力、破壞這些氨基酸所在的二級結構;⑥野生型蛋白中,Y410與F405、T406、R414及E421之間存在極性作用,p.Y410C可破壞與E421之間的極性作用,且變異后的C 410與T406 之間可產生排斥力、破壞二級結構;⑦p.F471L引起第471位苯丙氨酸變異為亮氨酸,對周圍的F113、Y117、S293及L475產生斥力,破壞了這些氨基酸所在的二級結構。故推測新發(fā)現的7種錯義變異均有致病性。缺失變異c.1889_1891del為新發(fā)變異,導致第631 號氨基酸缺失。剪接變異IVS1-16C>A[8,22]、c.1449+1G>C[18,22]為前期文獻報道的已知致病變異,c.1665+5G>C為新發(fā)變異,生物信息分析軟件Human Splicing Finder預測可能會影響mRNA的正常剪接。

    多項研究表明,在PRG患者中,無論何種變異(如錯義變異、無義變異或剪接位點變異),雜合變異個體多表現為輕度糖尿,而純合變異或復合雜合變異患者通常表現為重度糖尿[23-24]。本研究中例1、2、8、11以及例3、4、5、9的父親和例10的母親均為雜合變異,其中僅例1、8表現為重度糖尿,其余均為輕度糖尿,而例3、4、5、6、7、9、10均攜帶復合雜合變異,都表現為重度糖尿,與前期文獻報道相符。這可能是由于雜合變異導致單倍劑量不足,腎小管上皮細胞正常表達的SGLT2數量減少,導致葡萄糖重吸收減少而呈現少量糖尿;而復合雜合變異可導致更嚴重的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障礙。

    本研究中除例1的父母外,其余父母均進行基因檢測。例2、8、11基因變異均來源于父母其中一方,但攜帶相同變異的父親或母親多次尿檢葡萄糖均為陰性,說明SLC5A2相同的基因型可以有不同的表型。攜帶復合雜合變異的例3、4、5、6、7、9、10,其攜帶的2個變異位點均分別來源于父母,但僅例3、4、5、9的父親和例10的母親有輕度糖尿表現,其余攜帶雜合變異的父母多次尿檢均無尿糖,符合既往學者提出的SLC5A2基因存在不完全外顯的共顯性特征[24-25]。

    此外,例1、11雖然都為雜合錯義變異,但例1表現為重度糖尿,例11為輕度糖尿。分析發(fā)現,例1攜帶的變異c.655G>A 為已報道的常見致病變異[11],可引起第219 位氨基酸由丙氨酸變異為蘇氨酸,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等3種軟件預測致病性均考慮高度致病。而例11攜帶的變異c.505G>A為新發(fā)現的變異,僅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軟件預測為致病性變異,SIFT軟件預測為良性變異,且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圖顯示,變異引起第169位丙氨酸變異為蘇氨酸,僅可破壞與165位苯丙氨酸的極性作用,破壞范圍較小。由此說明,雖然變異類型相同,但不同位點的變異,表型可有明顯差異。

    例2 為缺失變異,臨床表現為輕度糖尿,而其攜帶相同變異的父親則臨床無尿糖表現,分析發(fā)現c.1889_1891 del 可導致第631 號氨基酸缺失(p.631del),該位點位于氨基酸序列的末端,考慮可能對編碼的SGLT2蛋白功能影響較小,或者其正常的等位基因可代償一部分葡萄糖重吸收功能,故患兒與其父親表型不同。

    本研究共發(fā)現了2 例患兒攜帶了文獻報道的高頻剪接位點變異IVS 1-16 C>A,1 例患兒攜帶c.655G>A,其余絕大多數變異仍然是某個PRG家族特有和專屬的,與既往研究一致[2,8,11],未發(fā)現變異熱點IVS 7+5G>A和c.886(-10--31)del,考慮可能與本研究的病例數較少有關,需要后期擴大樣本量分析。前期國內外的研究大多數均基于成人PRG,發(fā)現其預后較好,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只需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而關于兒童期發(fā)病的PRG的研究極少。本研究對所有患兒進行了隨訪,最長隨訪時間為105個月,臨床均無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或全身乏力表現,生長發(fā)育正常,無嚴重并發(fā)癥。但也有文獻報道,PRG患者在妊娠期間出現尿糖增多,可出現滲透性利尿而導致多尿、脫水甚至意識喪失[26],在極度饑餓時可出現酮癥[27],因此仍需定期隨訪。

    猜你喜歡
    糖尿錯義雜合
    利用AlphaMissense準確預測蛋白質組的錯義突變
    初雪
    GJA8基因錯義突變致先天性白內障一家系遺傳分析
    成都市60歲以上糖尿患者居家養(yǎng)老護理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
    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統(tǒng)不育系材料選育中常見的育性分離及基因型判斷
    種子(2021年3期)2021-04-12 01:42:22
    警惕糖尿“假陽”現象
    華聲文萃(2019年8期)2019-09-10 07:22:44
    警惕糖尿“假陽”現象
    從翻譯到文化雜合——“譯創(chuàng)”理論的虛涵數意
    CYP2A13基因8種錯義突變與肺癌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
    雄激素可調節(jié)的腎臟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靶向雜合啟動子的優(yōu)化
    乌审旗| 修文县| 盈江县| 衡阳县| 贞丰县| 阿图什市| 宣威市| 盐亭县| 上杭县| 马龙县| 阿拉善左旗| 南华县| 建德市| 巢湖市| 土默特左旗| 甘孜| 正镶白旗| 平武县| 江安县| 温泉县| 冀州市| 中超| 米林县| 雅江县| 沅陵县| 小金县| 东乡县| 怀宁县| 和龙市| 仁化县| 凌云县| 天水市| 金寨县| 甘谷县| 工布江达县| 夹江县| 刚察县| 抚州市| 天长市| 连州市|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