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峰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內蒙古 烏蘭察布,010010)
在惡性腫瘤疾病中,肺癌的發(fā)病率較高,具有發(fā)病隱匿、進展較快等特點[1]。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經(jīng)進展至晚期[2]。目前,臨床上治療晚期肺癌以藥物治療、放射治療為主,常用藥物為分子靶向藥物,包括吉非替尼、貝伐珠單抗等[3]。靶向藥物治療能夠起到阻止患者疾病進展的作用。靶向藥物是非細胞毒性抗腫瘤藥物,需要持續(xù)性服用,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包括皮膚嚴重干燥、皮疹、指甲裂開等,對預后有一定影響[4]。同時,部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容易因靶向藥物治療導致皮損,出現(xiàn)嚴重的負性心理,降低自身治療依從性,對治療效果及患者生活質量會造成消極影響[5]。因此,為預防或減輕皮損程度,在患者行靶向治療的過程中,實施高質量、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尤為重要[6]。本研究觀察和分析對行靶向藥治療致皮損的晚期肺癌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2021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2例行靶向藥治療致皮損的晚期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盲選抽簽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研究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61.35±5.74)歲;肺癌類型:腺癌25例,鱗癌11例;肺癌分期:Ⅲa期29例,Ⅲb期7例;皮損類型:皮膚瘙癢16例,皮膚干燥10例,皮疹1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7~82歲,平均年齡(62.51±6.05)歲;肺癌類型:腺癌23例,鱗癌13例;肺癌分期:Ⅲa期28例,Ⅲb期8例;皮損類型:皮膚瘙癢14例,皮膚干燥11例,皮疹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賹Ρ狙芯績热葜橥猓栽负炇鹬橥鈺?,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晚期肺癌診斷標準[7],且能夠行靶向藥物治療者;②具有較高配合度者;③靶向藥治療所致皮損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肺功能不全者;②患有認知障礙、精神類疾病者;③皮膚疾病導致的皮損患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觀察患者皮損情況、病情進展,給予患者靜脈輸液護理、疼痛護理,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指導患者生活、飲食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等。
研究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1)組建護理小組。選取操作技能、責任心強的護理人員組成針對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需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皮損程度進行評估,并對患者皮損程度進行分級,針對不同皮損程度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及皮損程度,結合患者的行為表現(xiàn)對其心理狀態(tài)、心理實際需求、疼痛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并制訂相應的護理干預策略。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與考核。(2)皮膚護理。根據(jù)護理前患者皮損分級情況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①輕度皮損。針對皮損范圍較小的患者,使用0.9%氯化鈉溶液清潔皮損處,并在周圍涂抹保濕霜。每天定時清潔患者皮膚,使用溫開水清潔皮膚,用柔軟的毛巾蘸干水分。在進行皮膚清潔時護理人員應注意禁止揉搓患者皮膚,避免使用肥皂水等刺激性清潔品清潔患者肌膚。在完成皮膚清潔后應涂抹維生素E軟膏。此外,定期協(xié)助患者轉變體位,為避免患者抓撓皮膚,可建議患者戴手套入睡。②中度皮損。在輕度皮損護理的基礎上,可選擇尿素軟膏涂抹在無破損的皮膚處,預防皮損加重,并遵循醫(yī)囑給予患者相應的藥物治療。③重度皮損。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遵循醫(yī)囑減少靶向藥物用量,當患者出現(xiàn)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治療。(3)健康宣教。根據(jù)不同患者認知水平、年齡采取一對一、集體性方式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疾病發(fā)生原因、靶向藥物治療機制、皮損發(fā)生原因、日常護理方法等。同時可將視頻、圖片等信息技術應用在健康宣教中,使患者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在進行健康宣教時護理人員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方式,叮囑患者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盡量穿柔軟、寬松、棉質的衣物,加強個人衛(wèi)生清潔,定時涂抹護膚用品,禁止揉搓、抓撓肌膚等,提高患者的個人護理能力及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同時,向患者講解遵循醫(yī)囑正確服用藥物對疾病控制的積極影響與隨意服用藥物的不良影響等。(4)心理護理。根據(jù)護理前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結果實施心理護理,在與患者交流中安撫、鼓勵患者,并向患者講解減輕皮損與疾病控制呈正相關,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對減輕皮損程度的重要性,促進消除患者負性心理,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感與認同感。同時,護理人員可教授患者自我心理調節(jié)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5)疼痛護理。當患者出現(xiàn)皮疹破潰時應采取0.1%苯扎氯銨清洗皮膚糜爛面,再使用聚維酮碘軟膏外涂。此外,護理人員可采用播放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減輕患者疼痛感。
①比較兩組皮損程度。采用EGFRIs相關皮膚不良反應分級進行皮損程度評測,輕度皮損:不存在主觀癥狀(皮膚瘙癢、干燥、皮疹等),皮膚破損范圍較小,沒有發(fā)生感染;中度皮損:存在輕度主觀癥狀(皮膚瘙癢、干燥、皮疹等),皮膚破損范圍較廣,但沒有發(fā)生感染;重度皮損:存在嚴重主觀癥狀(皮膚瘙癢、干燥、皮疹等),皮膚破損范圍較廣且發(fā)生感染[8]。
②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抑郁程度,評測納入項共有20項,以1~5分為每項評分閾值,重度抑郁評分閾值>72分,中度抑郁評分閾值63~72分,輕度抑郁評分閾在53~62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焦慮程度,評測納入項共有20項,以1~5分為每項評分閾值,重度焦慮評分閾值>69分,中度焦慮評分閾值60~69分,輕度焦慮評分閾值50~59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反之則表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較好[9]。
③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量表評估生活質量,以100分為每個項目的評估總分,對情感職能、生理機能、精力、心理狀態(tài)、社會功能5個維度進行評測,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10]。
④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采用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自制量表評價患者治療依從性,以100分為評估總分,評測維度包括患者的飲食、用藥、改良生活方式行為符合醫(yī)囑的程度。不依從評分閾值為0~59分,部分依從評分閾值為60~89分,完全依從評分閾值為9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治療依從性越高。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應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重度皮損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輕度、中度皮損發(fā)生率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皮損程度比較 [n(%)]
護理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SDS SA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6 63.67±2.32 43.15±1.12*65.74±2.36 44.58±1.96*對照組 36 63.88±2.24 46.85±1.47*65.62±2.41 48.97±2.35*t 0.390 12.012 0.213 8.607 P 0.697 <0.001 0.832 <0.001
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shù) 情感職能 生理機能 精力 心理狀態(tài) 社會功能研究組 36 77.64±3.25 77.36±2.22 65.58±2.08 75.88±3.36 79.48±2.32對照組 36 64.14±2.06 69.87±2.57 53.69±3.13 63.17±2.58 70.86±2.48 t 21.050 13.232 18.983 18.001 15.229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n(%)]
目前,肺癌的發(fā)病機制并不完全明確,職業(yè)、致癌因子、空氣污染、吸煙、肺部慢性感染、遺傳等因素均為引發(fā)肺癌的主要原因[11]。因此,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加深,肺癌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12]。肺癌在早期階段會出現(xiàn)刺激性咳嗽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隨著病情進一步的發(fā)展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胸悶、喘鳴、咯血、呼吸困難等癥狀[13]。以肺癌的形態(tài)特征、分化程度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大類[14]。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包括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等,不同類型、階段的肺癌所使用的藥物均不同[15]。隨著生物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分子靶向藥物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16]。分子靶向藥物是一種抗癌藥物,其能夠結合腫瘤組織或細胞特有的異常靶點,對腫瘤細胞進行滅殺或阻止其生長[17]。并且分子靶向藥物不會傷害良性細胞,有確切的療效[18]。但所有靶向藥物均存在不良反應,多數(shù)靶向藥物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皮損,主要原因在于分子靶向藥物作用的靶點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內皮生長因子受體,屬于一種結合受體,會產(chǎn)生抗原抗體,在阻斷癌細胞繁殖的過程中會引發(fā)皮膚強烈反應,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皮損等皮膚不良反應,常見癥狀表現(xiàn)為皮疹、皮膚瘙癢、皮膚干燥以及甲溝炎等,對預后及患者治療依從性有一定影響。因此,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有效性較高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預后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皮損程度比較,研究組重度皮損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對照組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臨床上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但其缺乏預見性、針對性,呈現(xiàn)固定化的狀態(tài),不能針對不同患者的皮損程度實施護理措施[19]。同時,常規(guī)護理缺乏人文關懷,對患者的心態(tài)及護理能力并不重視,導致患者容易出現(xiàn)不良情緒,降低用藥依從性[20]。針對性護理干預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并且其以循證理念為指導,在護理前對引發(fā)皮損的原因進行分析,對不同患者皮損程度進行分級,并對不同皮損程度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及預防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皮損程度。同時,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組建護理小組,并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操作技術,對提高護理整體效果有積極影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對其自身配合度有直接影響,部分患者因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全面,在出現(xiàn)皮損時會產(chǎn)生負性情緒,容易引發(fā)護患糾紛,并且會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出現(xiàn)抗拒治療等情況。對此,針對性護理干預將健康宣教貫穿在患者治療期間,采用多樣性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并將多種輔助手段應用在健康宣教中,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生命體征、病情進展有直接影響,患者在發(fā)生皮損后容易因疾病、疼痛、治療等多種因素產(chǎn)生焦躁、悲觀等負性心理,容易對預后造成影響。對此,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加強疼痛護理與心理護理,觀察患者行為表現(xiàn),加強與患者溝通,并針對不同患者負性心理的成因采取相應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使其積極且主動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對提高護理效果及改善皮損程度有積極作用。
綜上,對行靶向藥治療致皮損的晚期肺癌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可獲得理想效果,可減輕皮損程度,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治療依從性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應用。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選取有限,研究時間相對較短,沒有對患者進行遠期隨訪,研究結果存在局限性,希望臨床繼續(xù)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