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個4 歲萌娃的對話,碎了我的認知。
我奉命給一個4 歲孩子講故事,故事書是孩子自帶的,里面的故事也都是新的,還沒有人講過。我信心滿滿,帶著全部的柔情和認真,開講。
“……小熊做了一個夢,他撕下一朵云彩,放進嘴里,他說云彩是甜的……”
“小熊為什么說云彩是甜的呢?”
“因為云彩像棉花糖。”“因為小熊是快樂的,所以覺得什么都是甜的?!币晕覄倓偮暻椴⒚⒅黝}明確的講述,怎么也會得到幾個類似“生活真美好”和“小熊很快樂”之類的答案,但萬萬沒想到,這個4 歲孩子給了我一個超現(xiàn)實的回答,讓我一下子從童話世界里清醒過來,“故事里不是說了嗎,小熊是在做夢,夢哪有真的!”
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如此有邏輯且實際!
對于童話故事,我小時候可是深信不疑的,我相信灰姑娘和王子此后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我相信漁夫的貪婪讓他最后一無所有,我相信午夜的南瓜馬車,也相信仙女的魔法棒……
嘆服,曾經(jīng)讓我深信的童話卻經(jīng)不起現(xiàn)在孩子的置疑!
在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句經(jīng)典的提問,“如果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最想畫的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門,“70 后”想畫房子,“80 后”想畫鈔票,“90 后”想畫香車美女,而“00 后”想畫的是另外一支馬良的神筆,理由是“以防我手里的這支筆丟了”!
一代人比一代人更為現(xiàn)實,一代人比一代人更為真實。
有人說,“70 后”一輩子都在證明自己比別人有錢,所以他們有錢之后干得最多的就是“衣錦還鄉(xiāng)”;“80 后”一直在證明我比別人成功,所以他們成功之后拼命跟父母PK“我是對的”;“90 后”認為自己的感受最重要,所以他們敢于去追求夢想,敢跟老板說“世界很大,我要去看一看”?!?0 后”說“80 后”是毀掉的一代,“80 后”說“90 后”沒有責任感,“90 后”說“00后”啥也不會……當中國用40年的改革開放走完了西方國家200年的工業(yè)化進程之后,當人們對物質(zhì)的理解、對消費的理解、對教育的理解在平淡日子中悄悄改變之后,誰還能說下一代不如我們!
當一個4 歲的孩子清醒地告訴你“夢哪有真的”的時候,你還會把你的認知生硬地灌輸在孩子頭腦中,以及規(guī)定孩子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嗎!
未來不是說教,而是引導;未來不是必須,而是探討;未來不是管理,而是激發(fā);未來不是考核,而是賦能……
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