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波
看小說《仙境之橋》的時候,許多人讀到活潑可愛的女孩萊斯莉死去的那一段,都會跟主人公杰西一樣拒絕接受這一事實,認為這一定是萊斯莉跟杰西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是啊,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生就那樣突然之間沒了,怎能叫人相信!又怎能不讓人嘆息!然而生命就是這樣,有時候顯得很堅強,有時候又異常脆弱。
美國作家凱瑟琳·佩特森的兒童小說《仙境之橋》因其對少年兒童純真友誼和成長經(jīng)歷的生動刻畫,長期以來深受小讀者的喜愛。然而,這部作品之所以備受關注并先后兩次被搬上大銀幕,卻主要是因為小說直面了少年兒童的死亡和如何對待死亡的問題。
近年來,不管是中小學還是大學,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都越來越重視。然而長期以來,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卻是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至今沒有找到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
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死亡雖然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發(fā)生,對家庭、社會乃至周圍人群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卻是不容小覷的。曾經(jīng)做過鄉(xiāng)村學校教師的凱瑟琳·佩特森對此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佩特森的兒子大衛(wèi)在童年時有一位非常要好的伙伴,然而這個叫麗薩·希爾的女孩子在8歲那年卻在一個雨天意外地被困野外,不幸被雷電劈死了。佩特森和兒子大衛(wèi)的心情很久都不能從這個事件中恢復過來。于是,佩特森決定把這件事改編成一個故事,來治愈自己和兒子受傷的心靈?!断删持畼颉吠旮搴?,大衛(wèi)作為第一個讀者非常感動,他請求媽媽在這本小說的出版獻詞中把麗薩·希爾的名字也加上。細心的讀者一定會在小說正文前面看到這樣一段獻詞:“這本書是寫給我的兒子大衛(wèi)·勞德·佩特森的,他讀完了之后,請求我把麗薩的名字也寫上。因此,這本書就是寫給大衛(wèi)·佩特森和麗薩·希爾的。萬歲!”
由《仙境之橋》的成書可見,死亡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刻意的回避只會在他們身邊發(fā)生死亡事件時,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和影響。因此,國內(nèi)外越來越多的兒童文學作品開始涉及死亡這一主題,甚至在兒童圖畫書中也不乏對死亡故事的描寫。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就是最有名的給兒童看的以死亡為主題的圖畫書之一。故事通過描繪幼兒布魯諾參加爺爺?shù)脑岫Y,探討了如何讓兒童認知死亡這一沉重的話題。故事一開始,布魯諾就擠在參加葬禮的人群當中,踮起腳尖一心想看看躺在棺材中的爺爺有沒有穿西裝。有人把小布魯諾舉了起來,他看見爺爺果然穿著一身西裝,雙手交叉在胸前,閉著眼睛。于是,布魯諾大聲說:“爺爺根本沒有死,只不過是睡著了!”布魯諾無法想象人死了是怎么回事兒,在葬禮現(xiàn)場的他甚至大笑了起來??墒菐滋旌笏l(fā)現(xiàn),爺爺再也不會回來陪他玩——爺爺死后,他第一次哭了,此后,他的胸口整整隱隱作痛了一年。
就像小布魯諾一樣,幼兒可能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死亡的問題。《爺爺有沒有穿西裝》直面生命的自然,以一種簡單甚至溫暖的方式講述死亡,告訴孩子們在親友離世時所需要的一切——儀式、回憶、紀念、感恩……圖畫書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讓成人與孩子一起,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學會如何珍惜時光,如何關愛他人。
一個小男孩領養(yǎng)了一只小狗,他每天都對小狗說:“我永遠愛你?!泵绹嫾覞h思·威爾罕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我永遠愛你》讓孩子們知道,動物也是有生命的。故事里,那只叫阿雅的小狗陪伴男孩度過了童年和少年的美好時光??墒牵S著男孩長大,他發(fā)現(xiàn)陪伴了自己十多年的小狗竟然越來越老了,有一天早上男孩醒來,發(fā)現(xiàn)狗竟然已經(jīng)在夜里死掉了。于是,男孩和家人一起把狗埋在院子里,大家難過地抱在一起哭了起來。
《我永遠愛你》不僅是一個描寫人類與動物之間情感的故事,也是一個生動的生命教育故事。故事里的男孩通過自己心愛的小狗的死亡,經(jīng)歷了一次對生命的認知。雖然阿雅只是一只小狗,但當這只狗死亡后,男孩的心理遭受了很大的創(chuàng)傷,很長時間都不能忘卻傷痛。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故事最后,鄰居要送一只小狗給男孩,但男孩拒絕了。而孩子們總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像故事中的男孩說的:“也許有一天,我還會有另一只狗、一只貓或一條金魚。無論他是什么,每晚我都會跟他說:‘我永遠愛你?!?/p>
以前很多人認為,兒童教育應該回避死亡這一話題,但是圖畫書告訴我們,只有讓孩子通過閱讀直面生命問題,才會讓他們真正理解什么是生命,理解生命的可貴在哪里,當他們有一天真的面對死亡問題時,才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或問題。
在《仙境之橋》出版以后,有些人認為書中描寫的死亡對于小讀者來說太過于沉重了。面對質疑,作者佩特森沒有妥協(xié),她認為,兒童小說不應回避人情冷漠、校園暴力和死亡,因為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模樣。孩子同樣也會經(jīng)歷痛苦磨難,孩子也必須學會如何以坦然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這些。
我國臺灣著名作家蔣勛說,好的文學里一定存在過生命,無論是那個渡河而死的人,還是采蓮的女子,也不管是秦羅敷,還是因為丈夫到遠方打仗而在床上輾轉不能成眠的婦人,都讓我們感覺到有尊嚴的生命形態(tài),讓我們有剎那間的動情,感到生命的真實。兒童通過閱讀好的文學作品,一定能夠更好地認識生命、感知生命,更加理解和尊重生命。
在小說《仙境之橋》的最后,男孩杰西自己動手,用木板在好朋友萊斯莉掉下去淹死的河溝上搭起了一座橋。正是這座橋,讓因失去好友變得悲傷和封閉的杰西重新變得開朗起來,而且從一個自卑、膽小、孤獨的小男孩,迅速成長為一個開朗、堅毅、勇敢的少年。迪士尼據(jù)此拍攝的電影很好地演繹了這一神奇的時刻:那座橋突然變成了金光閃閃的仙境之橋,特雷比西亞王國的巨人們一個個走出森林,夾道歡迎杰西和他的妹妹。而青少年讀者們,也在閱讀《仙境之橋》后,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更加理解和尊重生命,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