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
(1.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課就要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特別是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盵1]黨史故事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講好黨史故事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將黨史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可以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啟發(fā)大學生的思考和感悟,使黨史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應該抓住黨史教育的重要契機,對黨史故事進行充分利用,理直氣壯講好黨史故事,以黨史故事引導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使大學生真正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自覺運用黨史的經驗和教訓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盵2]1921 年7 月,當時僅有50 多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從嘉興南湖紅船啟航,從此開始了偉大的世紀航程,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勇往直前,戰(zhàn)勝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為全人類解放而奮斗的遠大志向,在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進步而持續(xù)奮斗的過程中,演繹出無數(shù)感人肺腑、激動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是中國共產黨人高風亮節(jié)和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xiàn),也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天,面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深刻變化,當代大學生該從哪里去尋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盵3]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在黨的歷史中彰顯,在黨的未來中傳承。對大學生講好黨史故事,就是借助黨史故事向大學生闡明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政策和方針,就是讓大學生了解黨史上的英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明白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始終如一的堅守,從而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更加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從內心深處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當前,不良社會思潮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一刻也沒有放棄對中國共產黨的歪曲、丑化和攻擊。為了達到蠱惑人心、分化、西化的陰謀,煽動不明真相的人意圖推翻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黨史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往往成為歷史虛無主義者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攻擊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重要籌碼。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奮發(fā)有為、積極進取、思想活躍的00后,如果不能正確了解黨史,就很容易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旋渦中,成為歷史虛無主義者爭取和拉攏的對象。2021 年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首次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4],為深刻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加強黨史教育提供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根本遵循。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黨史故事,就是用課堂講好史實,用史實回應虛無,用故事說明道理,使大學生形成對黨史的正確認知,在此基礎上學會尊重黨史、敬畏黨史、捍衛(wèi)黨史。講好黨史故事,不僅僅是講述故事本身,更是在講故事的基礎上對黨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做出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大學生分清是非,自覺與歷史虛無主義劃清界限,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偉大事業(yè)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yè)?!盵5]中國共產黨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很多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是根植于黨的血脈深處的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挫折中不斷奮起、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苦難中創(chuàng)造輝煌的強大精神支撐。新時代如何彰顯紅色基因的力量?如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以高校思政課為例,講好黨史故事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一方面,講好黨史故事,使黨史教育內化于心。在講解黨史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聯(lián)系故事產生的時代背景,講清楚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同時可以借助黨史上的典型事件、革命文物對故事進行擴展,吸引、鼓舞和感召大學生。另一方面,講好黨史故事,使黨史教育外化于行。以黨史故事為重要抓手,講清楚故事蘊含的革命精神,使大學生感受紅色基因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力量,深刻體會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今天的偉大成就彌足珍貴。大學生應該將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與熱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實際行動續(xù)寫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將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做好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固本培元。
黨史故事是關于黨、國家形成和發(fā)展的真實記錄,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學素材。講好黨史故事對大學生正確認識世情、黨情、國情十分重要。但目前在高校的教學實踐中,存在思政課教師不重視黨史故事教學的現(xiàn)象。有的思政課教師主觀認為講黨史故事是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學方式,而大學思政課不同于中小學思政課,引入黨史故事會削弱思政課的理論性,甚至認為很多黨史故事學生以前都聽過,沒有必要再講一遍,因而較少融入黨史故事。思政課教師對黨史故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課堂上較少插入黨史故事,這就導致思政課陷入空有理論的尷尬之中。實際上,思政課本身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缺少史實作為支撐、缺少故事融入的高深理論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學生也難以真正信服。還有的思政課教師雖然擅長在課堂上講述黨史故事,但僅僅停留在講故事的層面,只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沒有考慮講黨史故事的效果好不好,講黨史故事是為了說明哪些道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忽視了黨史故事只是一種形式和手段,通過黨史故事育人才是真正目的。這樣的課堂,看似融入了故事,學生似乎聽得有滋有味,熱熱鬧鬧,但聽完了就如過眼云煙,沒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說受到啟發(fā)和感悟了。
大學生是當今社會最活躍、最富有朝氣的年輕一代,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但不可否認的是,遠離戰(zhàn)火和硝煙、過著豐衣足食生活的00 后大學生與黨史故事有相當大的距離。他們很難體會到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斗爭是多么殘酷無情,很難想象革命先輩經歷的崢嶸歲月是多么艱辛曲折。他們對于英雄人物、英雄事跡、革命精神、人生價值的認識更多停留在網絡媒體、影視作品、紅色歌曲和書本教材上。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為了真正發(fā)揮出黨史故事的育人實效,就不能僅僅簡單陳述故事,而是要特別講究講故事的方法和藝術。但從目前的課堂表現(xiàn)來看,有的思政課教師為了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喜歡將會議、文件的內容直接搬到教學中來,沒有關注學生的感受,反而給學生一種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感覺,既沒有走進學生,更缺乏真情實感,學生聽完之后不甚了解。有的思政課教師習慣于簡單敘述歷史事件,沒有組織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而是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結果是學生沒有深刻的感悟和思考,對重大問題仍然存在認識誤區(qū)。還有的思政課教師雖然出發(fā)點很好,希望用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情節(jié)講述黨史故事,用故事啟發(fā)學生,但因為自身基本功不扎實,缺乏黨史知識儲備和積累,當然不能很好地講述黨史故事,更難以解決學生的困惑。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和不斷涌現(xiàn),黨史故事的傳播和普及也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它們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其中不乏一些沒有經過篩選和甄別,甚至有一些污蔑黨史人物、詆毀英雄的虛假故事。有的思政課教師自身立場不夠堅定,沒有對故事進行精心篩選和甄別,導致學生很容易受到虛假故事的不良影響,對黨史人物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有所懷疑,甚至因為對黨史人物的片面認識而否定黨史。有的思政課教師在講述黨史故事時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片面看重故事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反而忽視了故事的真實性,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有的思政課老師一味追求故事的“高大上”,不重視接地氣的故事,缺乏問題分析,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更難以鼓舞和感召學生。從表面上看,黨史故事數(shù)量眾多,但從實質上來看,黨史故事質量不高,缺乏黨史故事精品力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史故事的育人效果。
(1)充分尊重歷史事實,以翔實的史料支撐講好黨史故事。黨史專家胡喬木認為:“黨史要多講史實,因為歷史就是由事實構成的。觀點要通過敘述事實來表達?!盵6]盡管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原因對歷史的認知不同,但絕不能不顧歷史事實,思政課教師尤其應該注重實事求是,將唯物史觀作為講好黨史故事的根本遵循,自覺尊重黨史,敬畏黨史,捍衛(wèi)黨史。首先,思政課教師應盡可能獲取真實的史料,這是講好黨史故事的前提條件。黨史故事不同于一般故事,真實性是黨史故事的第一要義。思政課要講述的黨史故事一定不能是野史,必須是客觀、真實的黨史。思政課教師在閱讀黨史書籍、人物傳記、年譜和回憶錄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故事,可以從新聞報道中提煉故事,從影視作品中挖掘故事,從日常生活中梳理故事,從紅色家書中凝練故事。其次,思政課教師要對搜集到的黨史故事進行求證,做到去偽存真。面對大量形形色色、良莠不齊的黨史故事,思政課教師一定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從紛繁復雜的黨史故事中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篩選出真實、可信,最有吸引力、最富感染力、最具感召力的黨史故事。最后,思政課教師應該積極帶頭參加紅色社會實踐,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在實踐中深化對黨史故事的理解和認同。通過深入革命老區(qū),走訪革命故里,查閱相關文獻,采訪革命老戰(zhàn)士及其子女,搜集黨史故事的相關素材,對當?shù)丶t色文化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和提煉,歸納出不同的教學主題,使之與教學內容進行無縫銜接。這樣思政課教師授課時才能充滿底氣和自信,做到言之有物、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在精準表述史實的基礎上,娓娓道來講好黨史故事。
(2)實事求是評價黨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黨史上的失誤和挫折。鄧小平指出:“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也才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盵7]思政課教師給學生講述不同年代的黨史故事,在對故事的闡述中使學生意識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是偉大而光榮的,但是也要讓學生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艱難、復雜,充滿曲折和坎坷,中國共產黨是在磨難中不斷奮起,在挫折中浴血奮戰(zhàn),在失敗中總結教訓,才不斷走向強大。思政課教師既要講通、講透黨史的輝煌成就、重要經驗、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應該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黨史上的問題和失誤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含糊其辭,要講清楚原因和教訓,回應學生對重大問題的困惑。在講解社會主義探索的經驗和教訓時,不能回避“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失誤。思政課教師既要指出這些錯誤,也要對這些失誤全面、深入、準確分析。例如在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分析時,要使學生認識到“文化大革命”是主客觀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能把錯誤全部歸咎于領導人。同時幫助學生區(qū)分“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時期這兩個概念,使學生明白不能因為否定“文化大革命”而對“文化大革命”時期進行否定。在這段歷史時期,黨和人民一直在努力糾正“左”的錯誤,我們仍然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兩彈一星的發(fā)射、青蒿素的提取、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要澄清重要史實,對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使學生正確認識“文化大革命”。
(3)對黨史上的重要人物進行全面分析,幫助學生形成辯證的歷史思維。一是要以理服人,評價黨史上重要人物時可以通過有據(jù)可查和官方公布的詳細史實科學闡釋歷史人物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自覺認同,避免單向灌輸和全部正面灌輸;二是要用矛盾分析法,評價黨史人物時要將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防止學生片面、孤立地看問題。例如在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進行評價時,既要通過對詳細的史實進行梳理和總結,講述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歷史貢獻,也要指出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8],將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和毛澤東思想分開。要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1)認真梳理黨史故事的來龍去脈,講清楚黨史故事的內在邏輯。思政課是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不能只講事實、講原理、講結論,還要擅長講故事。但是,如果單純講故事難免會陷入膚淺化和碎片化。因此,講黨史故事絕不是只講故事本身,而是要和講道理結合起來,以小見大、以史說理、以理服人。思政課教師應該對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深入分析,提高黨史故事的深度和厚度。思政課教師要意識到講好黨史故事是為了讓抽象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黨史故事不是思政課的全部內容,而是對思政課教學的一種輔助,是為了更好地說明道理,使學生加深對黨史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高校思政課要以講故事的形式講清楚黨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堅持、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歷史。例如思政課教師講解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可以采用比較分析法,將前四次反“圍剿”成功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進行對比分析。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當時國民黨力量的強大,敵強我弱的客觀條件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客觀原因;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意識到“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嚴重危害,讓學生明白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采用教條主義,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的嚴重后果,要告訴學生只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才能引領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引導大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2)堅持問題導向,講清楚黨史故事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習近平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9]歷史和現(xiàn)在、未來是相通的。思政課教師既不能脫離歷史來談論當下,也不能脫離未來而談論歷史?;仡櫄v史是為了啟迪現(xiàn)實,把握現(xiàn)在,更好地走向未來。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講好黨史故事,不能孤立地看待黨史故事,而是要緊密關注社會現(xiàn)實,從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挖掘黨史故事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實現(xiàn)黨史故事和社會現(xiàn)實有效銜接?!皬臍v史故事延伸到當下現(xiàn)實,將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盵10]例如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講解鄧小平三落三起的故事時,首先澄清鄧小平的經歷是先落后起而不是先起后落,使學生意識到鄧小平每一次都是在受到重大打擊后重新站起來,感悟鄧小平堅持真理、百折不撓、遇事冷靜、善于思考的崇高人格魅力。其次,思政課教師要與大學生實際情況緊密結合,用偉人成長經歷激發(fā)大學生成長成才。思政課教師可以從當下青年大學生存在的抗挫能力差、意志不夠堅定、做事急功近利、缺乏長遠規(guī)劃和獨立思考能力等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以鄧小平一次次受到打擊、一次又一次奮起、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的真實故事啟迪當代大學生要始終勇于堅持和追求真理,鼓勵大學生以樂觀積極、堅韌不拔、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失敗和挫折,增強大學生的抗挫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1)錘煉扎實的黨史基本功,以深厚的知識儲備講好黨史故事。毛澤東曾經說過:“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盵11]無論是黨史專業(yè)還是非黨史專業(yè)畢業(yè)的思政課教師,都要從自身做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史基礎知識的學習,練好扎實的專業(yè)基本功。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史重要文獻、人物傳記、書信、報紙、重要文件的深入閱讀和刻苦鉆研,熟悉基本理論和重要史實。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應該通過參加黨史前沿問題論壇和學術講座等方式,積極主動與同行、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形成對重大問題、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科學認識,不斷夯實黨史專業(yè)水平和理論素養(yǎng)。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深厚的黨史理論功底、扎實的黨史知識儲備,才能不偏不倚、理直氣壯講好黨史故事,通過故事將深刻的道理、晦澀的理論講明白、講透徹,才能理直氣壯、有理有據(jù)回應學生的疑問,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2)創(chuàng)新故事的敘述形式和語言風格,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故事中的語言要有波瀾起伏,不要像一潭死水;要生動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聲有色,讓人聽了以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盵12]相對于抽象的理論和概念,學生更容易被精彩犀利、風趣生動的語言所吸引。因此,思政課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語言歸納和概括能力,也可以用一些接地氣的語言特別是學生比較熟悉并且樂于接受的網絡語言,盡量做到貼近大學生的敘事方式和信息接受習慣,講大學生聽得懂、愿意聽、聽得進的故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和大學生的心理需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增強黨史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聲情并茂演繹黨史故事,以真信真情打動學生。真信才能有真情,真情才能打動人。思政課教師要使黨史故事有溫度,就要讓自己沉浸在黨史故事中,在講故事時飽含深情,以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愛國熱情。思政課教師在講述黨史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利用新媒體技術,插入音樂、圖片、視頻,借助VR設備,為大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營造濃厚的故事氛圍,通過情景再現(xiàn)還原故事情境,為學生走進歷史、拉近和歷史人物的距離、和革命先輩進行情感互動搭建合適的平臺。例如在講述長征時,要著重通過細節(jié)描述紅軍面臨的艱苦環(huán)境,使學生對久遠的歷史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用一系列數(shù)字將紅軍長征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告訴學生,如“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英雄的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13]。思政課教師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參加重走長征路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感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偉大遠征,用共產黨人堅強樂觀、團結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激勵自己。
(4)以學生為主體,切實照顧學生的感受。思政課講黨史故事是講給學生聽的,就要以學生為中心,不能讓教師唱獨角戲,陷入自說自話、自言自語的困境,更不能將道理強加于人。因此,思政課教師要事先做好調查研究工作,了解學生對哪些問題和哪些事件更感興趣,他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們知道的少講,他們不知道的盡量多講。比方說在講朱德天心圩整軍時,可以先描述一下南昌起義失敗后部隊士氣低落的事實,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這支軍心渙散的隊伍后來成為革命的重要力量?正是因為當時朱德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沉著鎮(zhèn)定地說了這樣一番話:“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盵14]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和思考,然后列舉事實,層層分析,一起討論,使學生明白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黨史故事意義重大,但是講好黨史故事,獲得學生的認可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講好黨史故事是一個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宏大工程。思政課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講好黨史故事的重要性,在講述黨史故事時不能只講故事本身,還應該講問題、講道理,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首先,在堅持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實事求是講好黨史故事;其次,在對黨史故事的深入剖析中講清楚黨史故事的深刻道理和時代價值;最后,不斷提升講故事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真正提升黨史故事育人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