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科學研究推動社會進步。早在2018年全球科研投入就已超過了2.1萬億美元并逐年攀升,然而有研究報道稱每年有100多萬篇SCI研究論文正式出版,其中卻有超過50%的文章從來沒有被閱讀過[1-2];即便是Nature這樣的頂尖學術期刊,也有30%的文章在過去7年里從未被引用過[3]。由此可見,論文的發(fā)表已不再是學術研究的終點,只有使學術成果更好地為人所知、所見,并繼續(xù)服務于研究和應用,充分發(fā)揮出其由此可能帶來的對經濟收益、政策變化、環(huán)境效益、公共衛(wèi)生效益、技術發(fā)展、公眾科學意識和教學創(chuàng)新等眾多領域的影響,學術研究才是完整的,研究成果的價值才可謂最終實現(xiàn)。
當前研究成果傳播的渠道除了學術出版物外,還主要包括面向專業(yè)人士的學術會議與活動、面向相關領域學者在線分享的學術社群、面向其他領域專業(yè)人士和潛在合作者的社交媒體以及面向社會公眾的新聞媒體。盡管學術傳播的渠道拓寬了、方式更加靈活,學術傳播的效力卻仍處于低水平[4]。由于付費墻、專業(yè)知識壁壘等原因,學術成果并不總是以受眾可獲得和可參與的形式呈現(xiàn);并且傳播渠道豐富以后隨之帶來了新的問題,受眾廣泛地、離散地分布在各個渠道和媒介中,而沒有任何一個渠道或媒介可以到達全部受眾。如何在避免耗費過多時間和人力的前提下,更為快捷、多維地覆蓋受眾群體,滿足學術界內外受眾不論在何時、何處、以何種偏好的形式獲取最新研究成果信息的期待,并進一步提升學術成果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已成為學術傳播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致力于學術傳播的新工具應運而生。這其中,又以Kudos和Iestory這兩個功能強大、特色鮮明的研究成果國際化整合式推廣平臺最為矚目。筆者從功能亮點、服務特色、運作模式、用戶體驗、推廣效能5個方面對二者展開對比介紹,以期為國內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提供啟發(fā)和幫助。
Kudos是由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泰勒&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 Group)和美國物理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3家出版社于2013年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建的研究成果推廣服務平臺[5],它幫助研究人員向全球讀者——包括學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行業(yè)和媒體等更廣泛的受眾展示研究成果,并為研究人員、學術機構和出版商提供最有效接觸和吸引目標受眾的渠道和活動指導。
它推行科普摘要(Plain Language Summary,PLS),通過設置解釋(Explain)功能,要求研究者避開艱澀的專業(yè)術語,以簡單明了的語言重新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從而將學術研究濃縮和轉化成更適合大眾接受的形式,使不同領域的學者乃至普通公民都能讀懂成果背后的研究內容。通過分享(Share)功能,它為全球70多家出版商提供了一個整合化平臺來管理任一路徑的成果推廣(從電子郵件、學術社群到微博、微信,乃至會議)。
截至2022年5月,Kudos共吸引了全球40多萬名研究者和190多個國家的1000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使用。國內深圳大學的王建南博士就在Kudos上持續(xù)地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PLS語言推廣(見圖1),他以 “為什么在相同的質量和冷卻條件下,熱水比冷水先結冰” 這樣結合生活場景的發(fā)問來導入自己對于姆彭巴現(xiàn)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Mpemba Effect-the EffectofTime” 的推介(見圖2)。
圖1 深圳大學王建南博士Kudos主頁[6]
圖2 王建南博士PLS語言介紹最新研究成果的Kudos英譯中頁面[7]
Iestory是iGroup亞太區(qū)創(chuàng)新教育服務研究子公司(Innovative Education Services Research)于2020年新推出的一個學術成果交流和發(fā)現(xiàn)平臺。它認為 “學術出版物就像粗糙的鉆石,需要通過有影響力的寫作來雕琢使其閃耀” 。通過使用其獨創(chuàng)的BigWhy-Why-What模板,Iestory引導研究人員將研究內容用PLS語言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研究故事,吸引受眾的關注;以簡潔的圖形摘要來增強研究闡釋,突出研究成果的新穎性,幫助受眾一目了然地理解研究內容;以類似電影預告片的形式,用3~5分鐘的動畫或者視頻來生動演繹科研發(fā)現(xiàn)。以播客摘要的形式為研究添加10~15分鐘的精心敘述,有效傳達研究的相關性、及時性和影響力,提高決策者、實踐者和資助者對研究的接受度。之后再分發(fā)至Google Scholar,ResearchGate,F(xiàn)acebook,微信、微博等各種傳播路徑,全面聯(lián)結各學術傳播通道上的受眾群體,吸引大眾對研究成果的點擊、下載和評論,以期達到 “幫助科研在批評和合作中茁壯成長” 的目的,同時也為研究人員進一步建立連結網絡和開展合作打開機遇之門。
目前已有包括日本東京大學、臺灣大學、馬來亞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等50多所大學和學術機構共2000多名研究人員加入使用。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多個研究所(見圖3)以及北京大學、四川大學(見圖4)、上??萍即髮W等高校的研究人員都已開始嘗試通過Iestory全方位展示和推介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圖3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者沙鵬等Iestory成果頁面[8]
圖4 四川大學學者羅圓等Iestory成果頁面[9]
作為研究成果整合式推廣平臺,Kudos和Iestory都發(fā)端于著名的學術團體和學術信息服務商,合作的伙伴也都是全球知名的學術出版機構,二者的理念和目標也是一致的,都致力于促進學術研究走出高塔,提升研究人員的能見度,加強跨領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為研究人員乃至所屬機構或高校帶來學術聲譽、贏得更多和更高級別科研資助的機會。它們的共性功能包括:都推行研究成果內容的多維度科普化解讀,使公眾能更輕松地閱讀、理解、分享和討論最新的研究成果;都對學術傳播路徑進行了廣泛整合,通過高效的多渠道一站式分發(fā),有效擴大受眾覆蓋面,增加研究成果獲得關注和分享的可能性。但同時二者在功能亮點、服務特色、運作模式、用戶體驗和推廣效能等方面又有所不同(見表1)。
表1 Kudos與Iestory的比較分析
續(xù)表
2.3.1 功能亮點
Kudos擁有目前市面上最為全面的學術成果推廣影響證據管理功能,能將各種路徑推廣行為與成果評價的相關指標作一一映射(見表2),進行影響力跟蹤和統(tǒng)計(Measure),方便研究人員通過Kudos儀表盤跟蹤各項指標,衡量成果的推廣效果。
表2 Kudos提供的出版物相關指標[11]
Iestory的功能亮點在于它是基于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DG)的跨領域科普創(chuàng)作,它強調學術研究要與SDG的17項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保持一致,將學術發(fā)現(xiàn)與社會進步、經濟成長、環(huán)境保護等全球共同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密切聯(lián)系起來(見圖5),以便有效地向受眾傳達他們學術工作的意義,增強研究的社會影響力。這一設定與著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THE)是一致的。2019年開始,THE不再采用傳統(tǒng)的學術標準來評價一所大學的影響力,而是以在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方面的工作表現(xiàn)來評估全球大學的社會貢獻和社會價值。
圖5 Iestory研究成果封面顯著標注其關聯(lián)的SDG主題[12]
2.3.2 服務特色
Kudos與科研服務細分領域的多家權威組織和機構合作,集成了學術成果推廣所涉及的眾多輔助功能(見表3),為研究人員簡化研究成果的推廣流程,提升推廣工作實效提供了支撐,但平臺本身并不提供直接指導;而Iestory則更重視用戶在學術成果內容改寫詮釋方面的直接幫助,他們提供科普語言摘要撰寫、圖形摘要制作等與之相配套的培訓指導和輔助資源,定期舉辦在線研討會和工作坊,幫助研究人員更快地掌握學術成果推廣的技巧。
表3 Kudos的合作伙伴及其整合的成果推廣輔助功能[13]
2.3.3 運作模式
Kudos采取商業(yè)運作模式,其運作經費主要來源于合作出版商,對研究人員則是免費。因為研究成果的推廣將為出版商引入更多的用戶流量,增加對付費墻背后完整研究的下載,為其帶來經濟效益,由此形成運作閉環(huán);Iestory則多是與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xié)議,由機構付費,甄選機構內研究人員的優(yōu)質學術成果進行多媒體推廣內容的專業(yè)化制作和推廣托管,對個體而言是免費的。除此之外,它們也為非付費合作單位自制多媒體推廣內容的研究個人免費開放平臺推廣。
2.3.4 用戶體驗
Kudos采用國際通行的全英文界面,Iestory則可以在英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這三者間自由切換。對于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專業(yè)研究人員而言,使用體驗區(qū)別或許不大,但是對于全球人數龐大的母語為漢語的普通受眾,Iestory顯然更為友好。這一點也是其 “更為強調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 這一宗旨一以貫之的體現(xiàn)。
2.3.5 推廣效能
Kudos發(fā)展至今已有8年多的時間,在用戶體量上遠勝于剛起步不久的Iestory,同時也使業(yè)內人士有時間對其推廣效能展開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莫吉索拉爾特(Mojisola Erdt)等學者就對此展開探討,其發(fā)表的研究結果表明 “通過Kudos進行研究成果的解釋和分享平均只需要10分鐘,卻可促進全文下載量增長23%[10]?!?而Iestory因為上線時間較短,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報道。
不論是Kudos還是Iestory,使用其中任何一個其實都已能達成研究成果國際化整合式推廣所要求的 “將研究成果以更為易懂的方式、更快捷、多維地傳達給更廣泛受眾” 的目的。但是從專注影響證據、強調基于文獻計量學與替代計量學的更完整引用計數的Kudos,到將專業(yè)研究內容透過SDG與公眾連結的Iestory,呈現(xiàn)出的是國際社會對于研究成果影響力評價認知思維的新突破。幾十年來,人們對于科研影響力的評價都在隨著學術傳播生態(tài)的改變、評價認知思維的改善以及評價方法工具的升級而持續(xù)發(fā)展。在當今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社會背景下,政府和社會公眾對科研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以發(fā)表刊物的影響因子、核心期刊收錄、下載和引用次數為代表的學術影響力;與專利轉化程度、研究被審批通過轉化為藥品、器械、改變臨床實踐的方法為代表的轉化影響力;以及被新聞媒介報道、科普活動專題講述、學術社群分享所代表的社會影響力[14],正共同構成全新的科研影響力評價維度。因此在進行研究成果的國際化整合式推廣時,可以使用 “Kudos+Iestory” 的進階推廣方案,來順應這一趨勢的轉變,更加全面地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廣效度。
通過充分結合和利用這二者的功能亮點與特色服務,可以考慮以下3種途徑來實現(xiàn)研究成果的進階式推廣:其一,所屬科研機構與Iestory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借助Iestory強大的服務團隊,研究人員可免費獲得研究成果的PLS語言摘要、研究亮點視頻、播客摘要以及圖像摘要的全套定制,將此專業(yè)化內容分別投放至Iestory和Kudos平臺進行推廣,之后研究人員通過Kudos平臺來追蹤影響力指標。其二,所屬科研機構雖未與Iestory簽訂合作協(xié)議,但是研究人員可以通過Iestory網站提供的研究成果推廣技能學習支架,參與其組織的在線研討會和學習工作坊來積極發(fā)展出個人研究成果推廣的技能,從而能夠自主完成Iestory多媒體研究成果推廣內容的制作,再免費推廣于Iestory和Kudos兩個平臺,實現(xiàn)學術影響力追蹤的同時兼顧社會影響的提升。其三,通過Kudos平臺合作的Editorial Manager、Scholar One Manuscripts、Editage等網站學習,自主完成Kudos平臺推廣內容的制作,再投放至Iestory平臺,從而將個人研究與SDG指標密切關聯(lián)起來,去爭取獲得更多社會關注和成果轉化機遇。這3種途徑比較而言,途徑一對研究人員來說沒有推廣技能要求,最為省時省力;途徑二和途徑三都需要一定的技術 “門檻” ,即需要個人通過學習,自主完成研究成果多媒體推廣內容的制作,從而實現(xiàn)借助平臺整合式推廣的目的。對于本身具有出色學習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來說,這只能說是一個新挑戰(zhàn),而不會是一個新障礙。并且,在學術成果推廣的道路上他們也并不是在孑孓獨行,圖書館科研支持服務可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
快速更迭的數字時代,學術傳播生態(tài)的變革給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對圖書館為科學研究支持服務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會。當前國內正大力推行 “科研代表作” 評價制度,強調個人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新的考核評價政策使研究人員有需要去了解、有意愿去學習、有動力去經營研究成果的推廣?;贙udos和Iestory的研究成果國際化整合式推廣乃至二者組合的進階式推廣,無疑將極大助力國內優(yōu)秀的 “代表作” 更快地走上國際舞臺,獲得更高曝光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力,帶來更多發(fā)展機遇。在此背景下,國內圖書館的科研支持服務也就不能再止步于幫助研究人員促進學術成果的產生,而必須要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切實關注和幫助學術成果去產生和提升研究影響力。
圖書館科研服務的內涵也必然要有新的延伸——國際主流研究影響力評價標準的普及、Kudos與Iestory這樣國際化整合化推廣工具的輔助使用、研究人員與成果信息規(guī)范化的引導、開放獲取及相關版權知識的支持等,均是圖書館科研支持服務新的增長點。事實上,國內圖書館界的先行者也已敏銳地感知到這一點并積極行動起來。2020年開始,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Iestory團隊合作在其 “科研信息素養(yǎng)大講堂” 中增設了 “高效傳播科研成果的路線圖”[15]以及 “如何為研究論文創(chuàng)建引人入勝的圖形或視頻摘要的實用技巧”[16]等聚焦研究成果推廣實務的專題培訓;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在研究支持服務中開辟了 “學術交流” 專項[17],制作短視頻和文本專業(yè)普及科研計量與版權許可相關知識;臺北醫(yī)學大學圖書館調整組織架構、設置學術傳播專職館員,策劃開展了 “提升教師國際能見度” “開放獲取推廣周” “學術傳播與研究影響力研討會” 等系列專題活動[18]。
可以說,一些圖書館已經燃起了國內圖書館服務支持研究成果影響力提升的 “星星之火” ,需要更多的圖書館有所意識、有所觸動、有所行動,以積極作為的姿態(tài)成為引領和支持研究者與母體機構提升科研顯示度與影響力的 “火炬手” 。這其中離不開圖書館科研支持服務團隊以及圖書館員服務能力的支撐,需要館員與時俱進地學習相關知識,不懈努力地發(fā)展專業(yè)技能,成為能獨當一面的科研數據支持館員、開放存取館員、版權與授權支持館員、成果影響力支持館員,在精細化分工的同時形成團隊合力,相互協(xié)作、相互賦能,從而為用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貫穿研究生命周期的全流程科研支持服務。
總之,學術大爆炸的今天,對研究成果有效生命周期內進行積極推廣和有效傳播已是研究人員、科研院所以及圖書館共同的責任。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競爭的趨勢下,這項工作不但愈加必要,而且越來越緊迫。借助Kudos和Iestory這樣的國際化整合式推廣平臺,采用創(chuàng)新的成果詮釋理念,經由多渠道傳播途徑的一站式分發(fā)來便捷實現(xiàn) “接觸更廣泛受眾,產生更遠大影響” 的目標,進而采用二者組合的進階推廣方案,獲得更為全面的高影響力,帶動跨域合作,促進新一輪的科研創(chuàng)新,服務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