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郝岸華,胡欣欣,趙真真,周 林,辛永寧
1青島市城陽區(qū)人民醫(yī)院感染科,山東 青島 266109;2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市立醫(yī)院a.臨床研究中心,b.感染科,山東 青島 26607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肝病發(f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確定的NAFLD疾病進展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脂肪性肝炎、存在肝纖維化以及代謝綜合征的特征,如肥胖、胰島素抵抗和高血壓[1]。遺傳因素也被證明影響NAFLD的疾病進展,這種影響被認為是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結果。
脂肪量和肥胖相關基因(fat mass-and obesity-associated gene,F(xiàn)TO)位于染色體16q12.2。FTO多態(tài)性與代謝性疾病的關系已被廣泛研究。據(jù)報道[2-5],F(xiàn)TO多態(tài)性與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有關。肝細胞的脂質積累和免疫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是引起NAFLD發(fā)生發(fā)展的兩個重要的因素。作為代謝紊亂的預測因子,F(xiàn)TO在NAFLD患者和動物模型的肝臟中表達上調(diào)[6-8],F(xiàn)TO的肝臟信號通路異常活動與NAFLD代謝障礙有關[9]。NAFLD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如胰島素抵抗和肥胖[10],也與一些基因多態(tài)性(PNPLA3和TM6SF2)有關[11]。目前為止,F(xiàn)TO多態(tài)性與NAFLD易感性的相關性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青島地區(qū)漢族人群FTO多態(tài)性與NAFLD易感性的關系。
1.1 研究人群 納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診于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及城陽區(qū)人民醫(yī)院的NAFLD患者及體檢人群。NAFLD患者診斷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12],排除乙型、丙型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等其他可能導致脂肪肝的疾病,并除外每周飲酒量>140 g者。健康對照為隨機收集同期體檢中心健康者。兩組均為青島地區(qū)長期的漢族人群,無血緣關系。
1.2 數(shù)據(jù)采集 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收集了參與者的年齡、性別、飲酒、病史等。測量身高、體質量并計算BMI。所有受試者,抽取空腹靜脈血4 mL。取其中2 mL置于EP管保存于-80℃冰箱,用作DNA的提取和檢測。另外2 mL血液送至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檢驗科,進行血液相關指標的化驗,包括血脂及生化指標的檢測。
1.3 基因分型 采用全血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對3個FTO多態(tài)性位點進行檢測(rs1421085、rs9939609、rs8050136)?;蚍中筒捎肞CR結合測序的方法,流程參見參考文獻[13],引物見表1。
表1 FTO基因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 of FTO gene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統(tǒng)計分析均使用SPSS 23.0進行。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shù)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并計算等位基因頻率風險系數(shù)比值比(OR)和95%CI,評估等位基因與NAFLD風險的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文共納入NAFLD患者及健康對照共計306例(其中NAFLD組119例,對照組187例),兩組基本信息的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兩組間年齡、BMI、ALT、GGT、TG、FPG及膽紅素(Bi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表2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及相關實驗室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and related labor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NAFLD and control group
2.2 FTO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頻率分布 本研究結果顯示,rs1421085具有TT、CT、CC 3種基因型,rs8050136具有TT、CT、CC 3種基因型,rs9939609具有TT、AT、AA 3種基因型。NAFLD和對照組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比較,分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3)。
表3 FTO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頻率分布Table 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FTO genotypes and alleles
2.3 FTO不同等位基因患者攜帶者生化指標比較 對FTO rs1421085、rs8050136、rs9939609不同等位基因攜帶者生化指標進行了分析,結果未發(fā)現(xiàn)rs1421085 C等位基因、rs8050136 A等位基因、rs9939609 A等位基因攜帶與否與BMI及生化指標水平有關系(P值均>0.05)(表4)。
表4 rs1421085、rs9939609、rs8050136不同等位基因攜帶生化指標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es of different alleles of rs1421085、rs9939609、rs8050136
目前研究已證實NAFLD的數(shù)個基因易感因素[14-15],而新的遺傳標記的發(fā)現(xiàn)可提高對該病易患個體的識別能力。先前研究[16]表明,F(xiàn)TO多態(tài)性通常與代謝紊亂相關,尤其是與NAFLD密切相關的中心性肥胖、LDL、胰島素抵抗和高甘油三酯血癥。因此,F(xiàn)TO多態(tài)性可能對NAFLD的易感性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對3個FTO多態(tài)性與NAFLD易感性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FTO rs1421085、rs9939609、rs8050136多態(tài)性與NAFLD易感性并無顯著相關性(P值均>0.05)。
Inandikliogˇlu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rs1421085(CC/CT)和rs9939609(AA/AT)多態(tài)性與兒童肥胖有關,且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TG水平相關。我國相關研究[18]亦發(fā)現(xiàn)FTO rs1421085與兒童肥胖風險有關。而本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該位點與BMI以及脂質水平的相關性,考慮可能與成年人代謝水平及BMI影響因素較多有關,尚需更大樣本分層研究來進行驗證。近期研究[19]發(fā)現(xiàn),rs1421085位點與代謝相關脂肪性肝?。╩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人群的易感性相關,尚無與NAFLD相關性的報道,本研究亦未發(fā)現(xiàn)rs1421085與NAFLD相關性,可能是由于NAFLD和MAFLD概念及診斷標準的差異導致納入的人群并不完全一致。
研究[20]發(fā)現(xiàn),我國上海NAFLD男性人群中多個與NAFLD有關的FTO多態(tài)性位點,但并未發(fā)現(xiàn)FTO rs9939609、rs8050136多態(tài)性與NAFLD易感性有關系,結果與本研究相一致。本研究對不同基因型攜帶者的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NAFLD作為一個多因素相關代謝性疾病,遺傳因素僅為其中一個可能的易感因素。盡管FTO其他位點被證實與NAFLD易感性相關,而本研究中FTO rs1421085、rs9939609、rs8050136多態(tài)性與青島地區(qū)NAFLD易感性并無關系。
通過基因多態(tài)性對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的高風險群進行篩查和適當干預可能有助于減輕NAFLD對個人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盡管尚未發(fā)現(xiàn)新的NAFLD易感性位點,本研究仍對NAFLD易感基因的篩選工作做出了一定貢獻。此外,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這項研究僅青島地區(qū)漢族人群,將該結果應用于其他地區(qū)時應注意地域種族等差異。其次,本研究的樣本量限制了后續(xù)的分層分析,例如按NAFLD的嚴重程度及肥胖等因素進行分析,使研究更細致。
倫理學聲明:本研究遵守國家所有相關法規(guī)、機構政策和赫爾辛基宣言,并于2017年10月11日經(jīng)由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17臨審字第20號(快)。所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利益沖突聲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倫理委員會成員、受試者監(jiān)護人以及與公開研究成果有關的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馬磊、辛永寧負責課題設計,資料分析,撰寫論文;郝岸華、胡欣欣、趙真真、周林參與收集數(shù)據(jù),修改論文;馬磊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