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秋天夜晚的蟲鳴,可以大致勾勒出河流的走向和流勢。
成千上萬、數(shù)不清的小蟲子,在一條大河兩岸草叢土縫間激越歡鳴,蟲鳴的聲音越浩大,微閉上眼睛,河流的走向在你心中越明晰。
即便是來到一個(gè)陌生的地方,在夜晚貿(mào)然進(jìn)入,對周圍環(huán)境莫辨東西,但此時(shí)只要你傾耳諦聽,河流的走向還是能夠判別和察識的。
一條河與蟲鳴,關(guān)系是這樣的:兩岸芳草繽紛,小蟲子們躲藏其間,那是它們快樂的逍遙天地、美妙家園,而河流將兩岸蟲鳴聲隔開一段距離,這樣河流的走向就清晰了;特別是在河流拐彎的地方,蟲鳴聲劃一個(gè)大大的、彎彎的飽滿圓弧,蟲鳴聲是那樣飽滿,河岸亦是那樣飽滿。
可以用秋天小蟲子的長歌短吟來想象、揣度一條河的寬度。因?yàn)榇税断x鳴與彼岸蟲鳴是兩個(gè)測量點(diǎn),這樣,岸與岸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大概估算出來了。優(yōu)雅地開放散文花沉湎于期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沒有什么兩樣。
秋天的夜晚,看眼皮底下的河流,蟲鳴聲在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它們只在兩岸震顫空氣,而河之心,只有月影和偶爾躍起的驚魚。對河流寬度用耳朵測量,蟲鳴密集處,河岸狹窄;蟲鳴稀疏、寂寥處,則水域開闊。一條熟悉的河流可以這樣,陌生的河流同樣如此。
如果我們駐足在一些擁有歷史與文化的河流旁,那些蟲鳴聲,一樣可以領(lǐng)略它的流向和走勢。
想起那年秋天在紹興,我曾騎著單車沿河流走,水面上,一條小小的烏篷船在彎彎的河流上漂移,那些在歷史和文化中穿越的蟲鳴,一樣勾勒出江南河流的走勢。
如雨聲震顫草葉的蟲鳴,在秋天的河之兩岸,是可以映襯的,并勾勒出一條河流的走勢,還有那些沉淀的歷史。
阿建//摘自2022年9月20日《聯(lián)誼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