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藝馨,曹靜,季為,陳祥龍,徐鵬,郭琪,沈新蓮,徐珍珍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 農業(yè)農村部長江下游棉花與油菜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14)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是紡織工業(yè)原料、食用油和飼料蛋白的重要來源。 我國既是棉花生產(chǎn)大國,也是原棉消費大國,還是棉紗、棉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大國。2001—2019 年,我國棉花年均消費量在800 萬t 左右, 而年均產(chǎn)量約600 萬t,缺口量大[1]。 隨著糧棉爭地矛盾加劇,我國棉花生產(chǎn)區(qū)域化更加明顯,由原來的以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西北內陸三大棉區(qū)為主逐步向西北內陸和濱海鹽堿地轉移。2021 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和總產(chǎn)均達到全國的80%以上[2]。 但新疆地區(qū)氣候干燥、蒸發(fā)強烈、年降水量少且時空分布不均,干旱問題十分突出,制約了新疆棉花生產(chǎ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另外,新疆地區(qū)受不同程度鹽漬化危害的耕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30.12%,占低產(chǎn)田面積的63.2%,其中受到中度、重度鹽漬化威脅的低產(chǎn)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22.06%[4]。因此,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水資源并發(fā)展鹽堿地植棉是新疆乃至我國棉花生產(chǎn)的發(fā)展方向。
現(xiàn)有的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品種均是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選育, 抗旱耐鹽性有限,抗逆種質資源缺乏。劉國強等[5]鑒定了3 000 多份陸地棉材料的耐鹽性,發(fā)現(xiàn)只有3 份材料在0.4%NaCl 條件下表現(xiàn)為耐鹽;Ashraf 等[6]考察了6 個不同來源陸地棉雜交種的耐鹽性,5 000 株F2幼苗中,僅有20 株具有較強的耐鹽性;楊淑萍等[7]鑒定了新疆30 個棉花品種萌發(fā)期和苗期的耐鹽性,發(fā)現(xiàn)僅有8 個品種的耐鹽級別為2 級,無高耐鹽材料;王寧等[8]研究了甘肅河西走廊棉區(qū)19個主栽棉花品種(系),表現(xiàn)穩(wěn)定的強耐鹽品種僅有3 個,其他材料的耐鹽性中等或較弱。
棉花野生種(近緣種)大多生長于半干旱、亞熱帶的沿海和島嶼,不但對干旱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而且能忍受潮汐的侵襲。 如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旱地棉(G.aridum)利用發(fā)達的根系、較小的葉片和較高的葉片蠟質含量提高對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并減少蒸騰失水;生長于墨西哥西南部的棉花野生種可通過脫落葉片應對干旱脅迫[9];早期馴化的陸地棉野生種系尖斑棉(G.punctatum)通過降低角質層蒸騰作用來提高水分利用率[10]。長距離漂移在棉屬種進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野生種種子對海水的耐受性使得長距離漂移成為可能[9]。 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野生種達爾文氏棉(G.darwinii) 和克勞茨基棉 (G.klotzschianum)可以生長在潮汐帶標志3 m 之內;戴維遜氏棉(G.davidsonii)種子在海水中浸泡8 周后,依然有100%的發(fā)芽率。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一些棉屬種形成了沿海物種獨特的結構與生理特點,如辣根棉(G.armourianum)和哈克尼西棉(G.harknessii)葉片的皮質結構可以抵抗海水的浸泡[11]。棉屬野生種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及分子機制等抵御惡劣的外部環(huán)境,可能存在可用于改良陸地棉抗旱耐鹽性的優(yōu)異基因或位點。 因此,通過種間雜交將野生種的優(yōu)良基因漸滲到陸地棉中是棉花遺傳改良的有效方法。
棉屬二倍體野生種異常棉(G.anomalum)生長于非洲的西南部和撒哈拉沙漠的邊緣[12]。 與陸地棉栽培種相比,異常棉具有植株較矮且密被茸毛、 葉色淺等與抗旱或耐鹽相關的性狀特點,可能具有可用于改良陸地棉抗旱耐鹽性的遺傳多樣性。 由于染色體倍性水平和遺傳結構的差異,二倍體野生棉和陸地棉之間存在嚴重的種間重組抑制以及低重組率導致的連鎖累贅等問題,導致異常棉在陸地棉遺傳改良中的利用十分有限,大量優(yōu)異基因尚未被挖掘。 前期研究中,我們以陸地棉86-1 為母本,異常棉為父本,雜交獲得了三倍體F1,并通過秋水仙素加倍獲得了六倍體F1雜種[13]。 以六倍體F1為母本,陸地棉蘇棉8289(Su8289)為輪回親本,連續(xù)回交4 次、自交3 次,每一世代利用覆蓋異常棉基因組的特異的簡單重復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標記[14]進行輔助選擇, 獲得了一套完整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材料[15]。 本研究通過對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進行苗期抗旱和耐鹽性鑒定,篩選出具有抗旱或耐鹽潛力的異附加系,旨在為棉花抗旱耐鹽育種提供理論與材料基礎。
供試材料包括輪回親本陸地棉蘇棉8289 和一套由本實驗室保存的完整的陸地棉- 異常棉單體異附加系 (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MAAL)[15]。 異常棉基因組屬于B1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命名以MAAL 開頭, 按照異常棉13 條染色體的順序編號,B 代表附加的外源異 常 棉 染 色 體, 即MAAL_1B、MAAL_2B、MAAL_3B、MAAL_4B、MAAL_5B、MAAL_6B、MAAL_7B、MAAL_8B、MAAL_9B、MAAL_10B、MAAL_11B、MAAL_12B 和MAAL_13B。
Su8289 和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的棉籽經(jīng)工業(yè)硫酸脫絨后,在曬場上自然晾曬風干。 種子完全干燥后, 每份材料選擇約200 粒種子在28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催芽。 基質和蛭石按5∶1 的體積比充分混勻,等量稱取60 g 分裝于一次性紙杯中(直徑7 cm,高8 cm)。 將發(fā)芽的種子播于紙杯中,每紙杯1 粒,澆水70 mL;置于光照/ 黑暗時間為16 h (28 ℃)/8 h (25 ℃), 相對濕度為60%培養(yǎng)箱中生長。待棉苗生長至一葉一心期,掐取少量葉片,采用改良的CTAB 法提取DNA[16]。分別利用異常棉1~13 號染色體上的20、16、13、12、24、18、19、18、15、16、27、15、17 對 特 異SSR引物(附表1)[14,17]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鑒定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1B~MAAL_13B。 PCR反應體系為10.0 μL, 包括DNA 模板2.0 μL、10×緩沖液(Mg2+)1.0 μL、dNTP 0.2 μL、Taq DNA 聚合酶(寶日醫(y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0.1 μL、正反向引物各0.5 μL 和dd H2O 5.7 μL。PCR 程序共六步,第一步:95 ℃預變性5 min,第二步:94 ℃變性30 s,第三步:55 ℃退火45 s,第四步:72 ℃延伸1 min, 第二步到第四步重復30 個循環(huán),第五步:72 ℃延伸10 min,第六步:10 ℃保存。 將PCR 產(chǎn)物在8%(質量分數(shù))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上進行電泳檢測,每個樣品上樣1.0 μL,180 V 恒壓電泳1.5 h,電泳結束后進行銀染[18]。
抗旱性評價方法:經(jīng)PCR 篩選到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和Su8289 生長至兩葉一心時,每紙杯澆水70 mL,干旱15 d 后復水,觀察幼苗表型并在復水后1 d 統(tǒng)計存活率。 3 次生物學重復, 每個生物學重復選取10 株長勢一致的幼苗進行測定。
耐鹽性評價方法:經(jīng)PCR 篩選到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和Su8289 生長至兩葉一心時,每紙杯澆350 mmol·L-1的NaCl 溶液70 mL,以每紙杯澆70 mL 清水為對照處理。處理后7 d,測定清水對照和NaCl 處理植株的株高、 地上部鮮物質質量和地上部干物質質量; 統(tǒng)計Su8289 和異附加系的相對株高、相對地上部鮮物質質量和相對地上部干物質質量。 各設3 次生物學重復,每個生物學重復挑選5 株長勢一致的幼苗進行測定。
株高(cm):從子葉節(jié)到主莖頂端的距離。
地上部鮮物質質量(g):植株子葉節(jié)以上部分的鮮物質質量。
地上部干物質質量(g):取植株子葉節(jié)以上部分,于100 ℃烘箱中烘干至質量恒定后稱量。
按照以下公式分別計算相對株高、相對地上部鮮物質質量和相對地上部干物質質量:
于干旱處理當天和處理后10 d、鹽處理當天和處理后3 d 選取具有抗旱和耐鹽潛力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和Su8289 的倒二葉進行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 過氧化氫 (H2O2)、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的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統(tǒng)中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過氧化氫酶(catalase, CAT)的活性均采用試劑盒測定, 具體操作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生理生化試劑盒均購自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包括過氧化氫測定試劑盒(比色法)、丙二醛(MDA)測定試劑盒(硫酸巴比妥酸法)、脯氨酸(Pro)測定試劑盒(比色法)、過氧化物酶(POD)測定試劑盒(測植物)(比色法)、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測試盒(羥胺法)和過氧化氫酶(CAT)測定試劑盒(可見光法)(鉬酸銨法)。 以上所有生理生化指標測定均進行3 次生物學重復,每次重復選取5 個單株的葉片混合后進行測量。利用SPAD-502 便攜式葉綠素測定儀(日本柯尼卡美能達)測定倒二葉SPAD(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值表征葉綠素含量,設3 次生物學重復,每次重復選取5 個單株進行測定。
在Microsoft Excel 2007 中整理試驗數(shù)據(jù);利用SPSS 20.0 軟件以獨立樣本t檢驗法 (置信區(qū)間95%)進行兩組數(shù)據(jù)的差異顯著性分析(存活率、相對株高、相對地上部干物質質量和相對地上中鮮物質質量均通過了正態(tài)性檢驗)。
由于MAAL_13B 自交不能產(chǎn)生后代, 為了獲得足夠多的MAAL_13B 種子, 配制了MAAL_13B×Su8289 雜交組合。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1B~MAAL_12B 的自交后代和MAAL_13B×Su8289 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分2種, 即輪回親本的帶型和異附加系的雜合帶型(圖1)。 最終篩選到的每個單體異附加系均不少于60 株。經(jīng)統(tǒng)計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傳遞率 為34.66%~51.50% , 其 中MAAL_7B 和MAAL_8B 的傳遞率較高, 均超過了50%,而MAAL_5B 的傳遞率最低(表1)。
表1 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傳遞率Table 1 Transmission rate of MAALs derived from G. anomalum in G. hirsutum background
圖1 部分SSR 引物檢測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基因型圖譜Fig. 1 Amplification patterns of a set of MAALs derived from G. anomalum in G. hirsutum background using G. anomalum-specific SSR markers
干旱15 d 后, 輪回親本陸地棉Su8289 及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2B、MAAL_3B、MAAL_4B、MAAL_6B、MAAL_9B、MAAL_10B和MAAL_13B 的植株已干枯;復水后1 d,除了MAAL_2B 有較低的存活率外 (3.33%), 其他7份材料全部死亡,存活率為0。 陸地棉- 異常棉異 附 加 系MAAL_1B、MAAL_5B、MAAL_7B、MAAL_8B、MAAL_11B 和MAAL_12B 在 干 旱15 d 后僅出現(xiàn)萎蔫且仍具有生長點, 復水后1 d的存活率為83.33%~96.67%, 極顯著高于Su8289(圖2)。 通過表型觀察和復水后的存活率統(tǒng)計,推測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1B、MAAL_5B、MAAL_7B、MAAL_8B、MAAL_11B和MAAL_12B 可能具有較強的抗旱性。
圖2 干旱處理下輪回親本和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表型(A)及存活率(B)Fig. 2 Phenotype (A) and survival rate (B)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and MAALs derived from G. anomalum in G. hirsutum background under drought treatment
清水處理下,所有植株均能正常生長,而在350 mmol·L-1NaCl 處理后7 d,所有材料的幼苗生長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葉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其中輪回親本Su8289 部分子葉脫落,未脫落的子葉發(fā)黃;異附加系MAAL_2B、MAAL_7B、MAAL_11B 和MAAL_12B 的子葉已脫落,MAAL_8B 和MAAL_9B 的子葉狀態(tài)較好,僅部分發(fā)黃,而其他異附加系材料表現(xiàn)為子葉部分脫落或子葉和真葉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黃(圖3)。
NaCl 處 理 后7 d,MAAL_2B、MAAL_3B、MAAL_4B、MAAL_6B、MAAL_7B、MAAL_8B、MAAL_9B、MAAL_10B 和MAAL_11B 的相對株高顯著或極顯著高于Su8289。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 和MAAL_10B 的相對地上部鮮物質質量顯著或極顯著高于Su8289,而MAAL_2B 的相對地上部鮮物質質量極顯著低于Su8289。 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 和MAAL_10B 的相對地上部干物質質量極顯著高于Su8289, 而MAAL_3B 和MAAL_11B 的相對地上部干物質質量極顯著低于Su8289(圖3)。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推測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 和MAAL_10B 可能具有較強的耐鹽性。
圖3 鹽脅迫處理后7 d 輪回親本和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表型(A)及相關性狀分析(B)Fig. 3 Phenotype (A) and salt related traits analysis (B)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and MAALs derived from G. anomalum in G. hirsutum background after 7 d of salt stress
與0 d 相比,干旱脅迫處理后10 d,輪回親本Su8289 與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1B、MAAL_5B、MAAL_7B、MAAL_8B、MAAL_11B和MAAL_12B 倒二葉中的丙二醛和H2O2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表明干旱脅迫下不同材料可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地膜脂過氧化。 干旱脅迫處理后10 d, 與Su8289 相比,6 個異附加系葉片中的丙二醛和H2O2含量均極顯著降低, 表明干旱脅迫下Su8289 膜脂過氧化程度加劇, 葉片受害程度更重;而抗氧化酶類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趨勢,SPAD 值出現(xiàn)不同程度地升高。 干旱處理后10 d, 與Su8289 相比,MAAL_1B 中CAT 和SOD 的活性極顯著升高,MAAL_5B 中CAT 和SOD 的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極顯著升高,MAAL_7B 中SOD 活性極顯著升高,MAAL_8B 中POD、CAT 和SOD 的 活 性 及SPAD 值極顯著或顯著升高,MAAL_11B 中POD和CAT 的活性極顯著升高,MAAL_12B 中CAT活性及SPAD 值極顯著升高(圖4)。 由此推斷,6種具有抗旱潛力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可能通過不同的生理生化過程響應干旱脅迫。
圖4 干旱脅迫下輪回親本和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生理生化指標分析Fig. 4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for the recurrent parent and MAALs derived from G. anomalum in G. hirsutum background under drought stress
與清水對照相比,350 mmol·L-1NaCl 處理后3 d,異附加系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 和MAAL_10B 及輪回親本Su8289倒二葉中的丙二醛和H2O2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表明鹽脅迫下不同材料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膜脂過氧化(圖5)。350 mmol·L-1NaCl 處理后3 d , 與Su8289 相比,MAAL_4B 和MAAL_6B中的丙二醛和H2O2含量顯著或極顯著降低,表明鹽脅迫下Su8289 膜脂過氧化程度加劇, 葉片受害程度更重;5 個異附加系中脯氨酸含量均極顯著降低;抗氧化酶類活性和SPAD 值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趨勢(圖5)。350 mmol·L-1NaCl 處理后3 d, 與Su8289 相 比,MAAL_6B 中POD 和SOD 的活性及SPAD 值顯著或極顯著升高,MAAL_8B 中CAT 活性顯著升高,MAAL_9B 中POD 和SOD 的活性極顯著升高,MAAL_10B 中SOD 活 性 及SPAD 值 均 極 顯 著 升 高, 而MAAL_4B 中SOD 活性、脯氨酸含量及SPAD 值均極顯著降低(圖5)。 綜合以上結果推測5 種具有耐鹽潛力的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 和MAAL_10B 可能通過不同的生理生化過程響應鹽脅迫。
圖5 鹽脅迫下輪回親本和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的生理生化指標分析Fig. 5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for the recurrent parent and MAALs derived from G. anomalum in G. hirsutum background under salt stress
棉花是一種中等耐鹽和抗旱作物,研究人員已通過形態(tài)學和生理生化指標測定、 轉錄組分析、蛋白質組學、關聯(lián)分析和分子生物學等手段廣泛研究了陸地棉栽培種的耐鹽性和抗旱性[19-25]??傮w上看,我國現(xiàn)有的陸地棉品種均是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選育的,其抗旱耐鹽性有待提高。 棉屬野生種為棉花育種提供了豐富的基因資源,從野生棉漸滲外源基因進入陸地棉基因組是陸地棉遺傳改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與四倍體黃褐棉(G.mustelinum)、達爾文氏棉和毛棉(G.tomentosum)相關的研究報道較多[26-28]。 國內外也有不少關于利用二倍體野生棉對陸地棉進行遺傳改良的研究報道,如利用哈克尼西棉創(chuàng)造了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29];利用瑟伯氏棉(G.thurberi)改良陸地棉的纖維品質[30];利用異常棉創(chuàng)制出一批纖維強度較高的棉花種質系7235 和7250 等[31-32];分別將控制植株高酚和種子低酚性狀的染色體片段從斯特提棉(G.sturtianum)漸滲到陸地棉[33];將控制腎形線蟲抗性的染色體片段從旱地棉(G.aridum)和長萼棉(G.longicalyx)漸滲到陸地棉中,進而提高了陸地棉對腎形線蟲的抗性[34-35]。
為了挖掘二倍體野生種異常棉的優(yōu)異基因或位點,前期研究中,本實驗室利用遠源雜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技術,獲得了二倍體野生種的高質量漸滲系群體[17]和一套完整的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材料[15]。 本研究系統(tǒng)評價了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苗期的抗旱性和耐鹽性, 發(fā)現(xiàn)MAAL_1B、MAAL_5B、MAAL_7B、MAAL_8B、MAAL_11B 和MAAL_12B 具有較強的抗旱性,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和MAAL_10B 具有較強的耐鹽性,MAAL_8B同時具有較強的抗旱性和耐鹽性,推測異常棉1、5、7、8、11 和12 號染色體存在可用于改良陸地棉抗旱性的優(yōu)異位點(基因),而4、6、8、9 和10 號染色體存在可用于改良陸地棉耐鹽性的優(yōu)異位點(基因)。 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不能穩(wěn)定遺傳,自交后代發(fā)生基因型分離,因此進行耐鹽性
和抗旱性等性狀鑒定時需提前進行基因型檢測。在今后研究中,將系統(tǒng)評價可能含有抗旱或耐鹽優(yōu)異位點(基因)的、且可穩(wěn)定遺傳的異常棉漸滲系并挖掘關鍵位點(基因),從而為棉花抗旱耐鹽性的遺傳改良提供重要的材料與基因資源。
當植物遭受干旱或鹽脅迫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活性氧(如H2O2等),活性氧積累可誘發(fā)膜脂過氧化, 丙二醛則是膜脂過氧化的產(chǎn)物之一[36-38]。為了消除活性氧造成的傷害,植物會通過改變自身的一些生理生化特性(如通過提高CAT、POD和SOD 等的活性清除細胞中多余的活性氧,降低膜脂過氧化水平,減輕膜受害程度,進而維持胞內穩(wěn)態(tài))有效適應干旱或鹽脅迫環(huán)境[39-43]。 各種有機與無機物質 (如可溶性糖和游離的脯氨酸等)的積累可提高胞間濃度,降低細胞滲透勢,使植物在低滲條件下仍能正常吸收水分等。 李少昆等[44]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干旱脅迫程度的加重,棉花葉片顏色逐漸由綠變灰,葉綠素含量明顯下降。 本研究中,干旱或鹽脅迫下輪回親本和部分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葉片中的丙二醛和H2O2含量與對照處理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且輪回親本葉片中的丙二醛和H2O2含量更高, 說明其膜脂過氧化程度加劇,受害程度更重。陸地棉-異常棉異附加系材料可能通過不同的生理生化過程響應干旱或鹽脅迫環(huán)境,MAAL_1B、MAAL_7B、MAAL_11B 的抗旱性和MAAL_9B 的耐鹽性可能與抗氧化酶的活性有關,MAAL_5B 的抗旱性可能與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有關,MAAL_12B 的抗旱性和MAAL_6B、MAAL_10B的耐鹽性可能與抗氧化酶的活性及葉綠素含量有關。 鹽脅迫處理后, 與輪回親本相比,MAAL_4B 葉片中的SOD 活性、葉綠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極顯著降低,推測MAAL_4B 可能通過其他機制應答高鹽脅迫。 MAAL_8B 既抗旱又耐鹽,其抗旱和耐鹽性可能與抗氧化酶的活性有關, 其抗旱性還可能與葉綠素含量有關, 推測MAAL_8B 的抗旱性和耐鹽性可能既存在相似的機制,又有各自特異的分子機制。
苗期,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MAAL_1B、MAAL_5B、MAAL_7B、MAAL_8B、MAAL_11B和 MAAL_12B 的 抗 旱 性 較 強,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 和MAAL_10B 的耐鹽性較強。 陸地棉- 異常棉異附加系可能通過不同的生理生化過程應答干旱或高鹽脅迫。 MAAL_1B、MAAL_7B、MAAL_9B 和MAAL_11B 可能通過調控抗氧化酶活性響應干旱或高鹽脅迫;MAAL_5B 可能通過調控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應答干旱脅迫;MAAL_6B、MAAL_10B 和MAAL_12B 可能通過調控抗氧化酶活性與葉綠素含量響應干旱或鹽脅迫環(huán)境;MAAL_8B 可能通過調控抗氧化酶活性與葉綠素含量響應干旱脅迫,通過調控抗氧化酶活性響應高鹽脅迫。
附表:
詳見本刊網(wǎng)站(http://journal.cricaas.com.cn/)本文網(wǎng)頁版。
附表1 試驗所用SSR 引物
Table S1 SSR primers for the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