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鳳
(1 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國家加工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葉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茶多酚、維生素、兒茶素等營養(yǎng)成分[1-6]。我國是全球最早栽種茶樹,加工茶葉的國家,中國茶的生產消費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福建省茶文化和茶產業(yè)歷史悠久,福建是我國產茶大省[7]。茶葉主產區(qū)中,泉州、漳州、龍巖主要以烏龍茶為主,包含安溪鐵觀音、毛蟹、黃金桂、本山、白牙奇蘭、漳平水仙等;南平以武夷巖茶(大紅袍、肉桂、水仙、名樅、奇種等)、紅茶、白茶為主;寧德以綠茶和白茶為主;福州市以茉莉花茶和綠茶為主,其他地方茶葉產量相對較少。
國標對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日趨嚴格,國標GB 276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近二十年來經過了7次標準變化,筆者結合近二十年GB2763變化情況[8-14]整理農殘變更情況詳見表1。
表1 近二十年GB 276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中涉茶項目變更情況
現行強制性國標GB2763-2021于2021年09月03日實施,茶葉相關的農殘增加至106項。據統(tǒng)計分析,很大部分農藥殘留均未檢出,本文主要針對茶葉中容易檢出的幾十項農藥殘留的檢出情況進行分析。
1.1.1 儀器設備
GC-MS氣質聯(lián)用儀,該儀器配有電子轟擊源(EI)、Agilent GC-MS工作站,LC-MS液質聯(lián)用儀, 配有電噴霧離子源(ESI),渦旋混勻機/旋轉蒸發(fā)儀、電子分析天平、超聲波清洗器、氮吹儀、食品粉碎機、高速冷凍離心機,固相萃取裝置;超純水純化系統(tǒng);具塞錐形瓶,具篩離心管,雞心瓶,過濾頭、無菌注射器、移液槍等。
1.1.2 試劑
丙酮(分析純),正己烷,無水硫酸鈉,丙酮+正己烷(1+1,體積比),超純水、甲醇、乙腈,乙酸銨,超純水,甲醇,鹽酸,乙酸,氯化鈉,甲苯,正己烷,氨水,丙酮,異辛烷,二氯甲烷,各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標準物質、農藥標準溶液等。
本研究從2017年開始在福建區(qū)域生產和流通環(huán)節(jié)隨機取茶葉樣品共186批,其中閩南烏龍茶45批,閩北烏龍茶30批,白茶33批,紅茶30批,綠茶20批,茉莉花茶17批,普洱茶6批。涵蓋到生產企業(yè)、超市、商場、茶葉批發(fā)市場、茶葉店、網店等多個環(huán)節(jié)[15]。茶葉樣品來源覆蓋了福建省的福州、泉州、寧德、南平等茶葉主產區(qū)的各大類茶葉,詳見作者根據福建省茶葉情況畫的分布圖(圖1)。
圖1 福建省茶葉區(qū)域分布圖
重點檢測分析GB2763-2021涉茶易檢出的幾十種農藥殘留,具體項目名稱、限量值及檢測方法詳見表2。并利用Microsoft Excel、WSP、圖片處理器等統(tǒng)計分析檢測數據。
表2 茶葉中容易檢出的農藥項目、最大殘留限量及檢測方法
續(xù)表2
對隨機采樣的186個茶葉中農藥殘留進行檢驗,與GB2763-2021標準農殘最大限量(MRL)要求對比分析茶葉合格率(qualified rate)。
結果表明,7批樣品農藥不符合MRL限量要求,整體不合格率為:3.76%。其中烏龍茶的不合格率最高(7.50%),閩北烏龍茶不合格率為5.71%,閩南烏龍茶不合格率為:8.88%。閩北烏龍茶中不合格的項目主要是:水胺硫磷和三氯殺螨醇;閩南烏龍茶不合格項目主要是: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三氯殺螨醇。紅茶不合格率為:3.33%,不合格項目為:水胺硫磷。白茶與綠茶、普洱茶、茉莉花茶均合格;每類茶葉合格率情況詳見表3。
表3 每類茶葉農藥殘留合格率情況
農殘超標的閩南烏龍茶主要是陳年鐵觀音,十年以前有的農藥按當時國家標準要求是可以允許使用的,所以發(fā)現個別陳年老茶比較容易檢出一些標準新要求的農藥,生產企業(yè)需要按最新國標要求對茶葉質量進行把控。其中不合格茶葉的農殘檢出情況見表4。
表4 不符合GB2763-2021農殘限量值的茶葉列表
本次檢驗的186批茶葉樣品中,GB2763-2021中涉茶農藥有檢出的是: 三氯殺螨醇、 聯(lián)苯菊酯、啶蟲脒、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水胺硫磷、草甘膦等26種農藥。其余農藥殘留均未檢出,檢出率情況祥見表5。
表5 每類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檢出率情況表
接下來對比檢出限,分析農藥殘留檢出率(detection rate),總體來說茶葉中檢出率最高的農藥是:聯(lián)苯聚酯(檢出率:70.43%);檢出率大于10%的農藥按檢出率從高到低依次是:噻嗪酮,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噠螨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草甘膦,啶蟲脒,蟲螨腈,檢出率見圖2。
不同種類茶葉中農藥殘留檢出率差別較大,詳見圖2和表6。結果表明茉莉花茶和閩北烏龍茶中農藥殘留的檢出率較高,其中聯(lián)苯菊酯的檢出率均大于85%。檢出農藥種類最多的是白茶,其次閩南是烏龍茶和紅茶。
表6 每類茶葉中農藥檢出率高低比對表
圖2 茶葉中農藥殘留總檢出率及每類茶葉檢出率
如圖3所示為樣品農殘總檢出平均值和各類茶葉平均值的情況。結果表明,186種茶葉檢出最多的農藥是:聯(lián)苯菊酯(檢出率:70.43%),其平均檢出值為0.23 mg/kg;總體平均檢出值最高的是蟲螨腈(0.37 mg/kg),但都在限量范圍內。
結果表明,茶葉中農殘檢出值(≥0.22 mg/kg)從高到低依次是:吡蚜酮>蟲螨腈>三氯殺螨醇>氯菊脂>硫丹>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草甘膦>聯(lián)苯菊酯。
不同類別茶葉中農殘的檢出值差別較大,詳見圖3和表7,農綠茶、普洱茶和閩南烏龍茶農殘檢出值較高。
圖3 實測全部茶葉農殘平均檢出值及每類茶葉平均檢出值
表7 每類茶葉中農藥平均檢出值情況表
通過對隨機采樣的186批茶葉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
(1)分析的茶葉整體不合格率為3.76%,紅茶不合格率為3.33%,烏龍茶不合格率為7.50%,不合格項目為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三氯殺螨醇、水胺硫磷,建議將這些項目納入監(jiān)管重點對象。
(2)從農殘檢出率看,聯(lián)苯菊酯的檢出率最高(高達70.43%),茉莉花茶中的聯(lián)苯聚酯(88.24%)最高。聯(lián)苯菊酯是常用的殺蟲劑殺螨劑,見效快、殺蟲種類多,所以在茶樹種植過程中的使用率高,導致檢出率最高。
(3)白茶、閩南烏龍茶和紅茶中檢出的農殘種類比較多,白茶檢出蟲螨腈等19種農殘,閩南烏龍茶檢出蟲螨腈等17種農殘,紅茶檢出聯(lián)苯菊酯等15種農殘,這與每種茶葉采摘老嫩程度、生長過程環(huán)境土壤及用藥差異性等多因素有關。
(4)茶葉中農藥檢出值最高的是蟲螨腈(0.37 mg/kg),每類茶葉的農殘平均檢出值差別較大,閩南烏龍茶中的蟲螨腈(1.13 mg/kg)和綠茶中的聯(lián)苯菊酯(0.21 mg/kg)檢出值較高。
聯(lián)苯菊酯和蟲螨腈主要用于控制農作物害蟲。綠茶多采摘芽或一芽一到兩葉,且受到蟲害的影響比較嚴重,所以綠茶中的聯(lián)苯菊酯檢出值最高;烏龍茶茶樹的茶葉采摘頻率較高,最少會采摘春茶與秋茶兩季,茶葉受到很多病蟲害的影響較大。農藥通過土壤以及噴灑等方式在茶樹中富集,之前標準對蟲螨腈未進行管控,所以閩南烏龍茶中蟲螨腈檢出值相對較高。
針對福建區(qū)域茶葉來說,農殘檢出值較高的茶葉主要是:綠茶、閩南烏龍茶,分布的區(qū)域主要是:福建寧德、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福建茶葉中吡蚜酮、聯(lián)苯菊酯、蟲螨腈、三氯殺螨醇、氯菊脂等幾種檢出值比較高,應該結合國標加強監(jiān)督管理,深入分析種植及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農藥把控情況,加強茶園工廠茶店等全鏈條質量監(jiān)管,共促茶行業(yè)質量轉型升級。
福建省是海絲之路的重要區(qū)域,同時,臺灣烏龍茶與福建烏龍茶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本文研究對促進海絲之路及海峽兩岸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后期會加強對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別、不同發(fā)酵程度茶葉質量安全研究與分析,將對茶葉營養(yǎng)成分等深入研究。本文對今后茶行業(yè)質量把控與風險預警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同時為茶文化、茶科技、茶產業(yè)“三茶”融合質量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