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羽 ,成金枝 ,楊楠枝 ,韓博文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失眠(insomnia)是以頻繁而持續(xù)的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并導致睡眠滿意度不足為特征的睡眠障礙[1],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眠淺多夢、易醒、醒后難眠甚至徹夜不眠,同時伴有疲乏、困倦感,日間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與健康,屬中醫(yī)“不寐”范疇,又稱“目不瞑”“不得臥”等。目前西醫(yī)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包括苯二氮卓類藥物、非苯二氮卓類藥物、褪黑素類藥物與抗抑郁藥物等[2],長期服用極易產生副作用,不僅容易復發(fā),也會增強對藥物的依賴性,停藥會發(fā)生撤藥反應等,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而中醫(yī)立足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對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不良反應小,療效好,已經(jīng)成為許多患者的優(yōu)先選擇。
成金枝,現(xiàn)任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針灸一科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成金枝導師從事針灸臨床工作十余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擅長針灸治療各科疾病,對于針灸治療失眠具有獨特的見解。筆者在臨床上跟隨成金枝導師學習,收益頗多,現(xiàn)將該病的經(jīng)驗加以整理,以供學習。
對于失眠的病因病機,歷代醫(yī)家有不同的認識,從病因來看,大致可分為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常、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方面。對于失眠的病機,各家多從營衛(wèi)、陰陽、臟腑氣血功能而言。成金枝導師結合自身臨床經(jīng)驗,認為失眠一病,病因雖多,但受情志影響最大?,F(xiàn)代社會人們工作壓力日益增大,常憂思過度,超出個人心理承受能力,五志過極,導致不寐。失眠的病機應從陰陽失衡,心神失養(yǎng)兩方面來看。
陰陽是看待世界萬物變化的綱領。人的睡眠是被心神所控制的,而心神調節(jié)睡眠的關鍵在于陰陽能夠正常運作。《靈樞》曾載:衛(wèi)氣白日在陽分運行,夜晚在陰分運行。陽氣衰弱,陰氣旺盛人們得以入睡,反之則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說明了陽盛陰衰,陰陽失交是失眠的病機。成金枝導師認為,人體陰陽平衡是維持睡眠的關鍵。陰氣向下,主靜,人體睡眠時需要陰氣收斂;陽氣向上,主動,人體蘇醒時需要陽氣生發(fā),兩者動態(tài)平衡,交感相合,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如若陰氣虛衰不能收納陽氣,致使陽浮于外,或者陽氣旺盛不得斂入陰氣,出現(xiàn)陽亢于外,就會打破其動態(tài)平衡,從而導致不寐。因此在臨證配穴中,應該遵循陰陽搭配的原則,陰陽平衡,睡眠得安。
五臟學說講,人體以五臟為中心,形成肝、心、脾、肺、腎五個生理系統(tǒng),其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保證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而五臟之中,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是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心藏神,神作為人體一切活動的主宰,可直接決定睡眠的發(fā)生?!毒霸廊珪吩唬骸吧w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成金枝導師認為,失眠關鍵在于心神不安,然從整體而言,五臟相互聯(lián)系,是一個有機整體,五臟失和均可導致心神不安?;蚱⑻撌н\,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或肝郁化火,邪火擾心,心神不安;或腎陰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腎不交,神志不寧。因此,成金枝導師認為,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但與肝脾腎密切相關,臨證治療時應從心論治,兼調肝脾腎。
因此,成金枝導師在治療失眠中偏于整體觀念,布穴中研究三才理論,講究以人為本,上中下同治,以期調和五臟,調整陰陽。
天地人,三才也。三才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寶貴財富,是古人認識世界、看待世界的基本思想[3]。《周易·系辭下》載:“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4]?!兑捉?jīng)·說卦》進一步解釋,天道分陰和陽兩方面,地道分剛和柔兩方面,人道分仁和義兩方面,三才六畫共同兼合,才能順應世界萬物發(fā)展與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一卦。所謂天在上為陽,地在下為陰,人在中為和,天人地三才相合,陰陽相應,構成一個整體,故稱“三才論”[5]。三才思想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的主要體現(xiàn),其存在于《黃帝內經(jīng)》中,指導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與醫(yī)療實踐,形成了天地人統(tǒng)一的醫(yī)學整體觀,對中醫(yī)診斷、治療、預防、養(yǎng)生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三部九侯脈診法、三因制宜治療原則、順應四時養(yǎng)生原則[6]。
三才理論被廣泛應用于針灸中,不僅體現(xiàn)在腧穴的命名、針灸的治則、針灸器具的使用及行針手法的運用上,更直接反映到了針灸選穴上[4]。元代竇漢卿《標幽賦》言:“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璣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蓖鯂鸷笤凇队颀埥?jīng)》注解:“百會在頂,應天主乎氣;涌泉在足底,應地主乎精;璇璣在胸,應人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應乎三才也?!苯沂玖颂斓厝藢獨狻⒕?、神,于人體上、中、下三部皆有重要穴位,為后世針灸選穴提供了借鑒?,F(xiàn)代王富春教授以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組成“新三才”穴來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療效顯著[7]。武連仲教授取水溝與廉泉相配,曲池與極泉相配,足三里與復溜相配,建立了偏癱三才穴,擴大了三才穴的取穴范圍[8]。
導師成金枝認為三才配穴不應局限于某些穴位,而要立足于整體觀念,從大局出發(fā),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以頭應天,上肢及軀干應人,下肢應地,從失眠病位在心出發(fā),合理選穴,搭配俞募配穴、原絡配穴,平衡陰陽,調和臟腑,最終達到養(yǎng)心安神之效。
在取穴方面,導師總結多年臨床經(jīng)驗,考慮經(jīng)絡循行、陰陽相協(xié)、精氣神通調各方面因素,以百會配四神聰、神門配內關、三陰交配太沖為主穴。
腦為元神之府,調節(jié)精神活動的功能正常,是失眠的關鍵部位。百會位于人體最高處,被稱為“三陽五會”,即足太陽經(jīng)、手少陽經(jīng)、足少陽經(jīng)與督脈、足厥陰經(jīng)在此交匯。百會屬督脈穴,督脈入絡腦,針刺百會可補氣升陽,濡養(yǎng)頭目,達夜臥安神之效;四神聰為經(jīng)外奇穴,四穴包饒百會,前后位于督脈的循行路線上,左右位于膀胱經(jīng)的循行路線上,其氣通于腦,能健腦益智、安神定志。
心藏神,為君主之官,是失眠最主要的病位?!鹅`樞?九針十二原》曰:“五臟有疾,應出十二原?!鄙耖T穴是手少陰心經(jīng)的原穴,可以補益心氣,調節(jié)心的功能,使心藏神的作用正常發(fā)揮,從而疏通經(jīng)氣,改善睡眠。而內關穴是心包經(jīng)的絡穴,還是與陰維脈的八脈交會穴,心包為心之外膜,是心的宮城,它與心同屬一體,經(jīng)氣相通,絡是膜外氣血相通的道路,故針刺內關可疏通經(jīng)氣,調理氣血,使心血運行通暢,達到心神寧則夜寐安的獨特療效。內關穴配神門穴,原絡配穴,可加強安神利眠之效。
肝、脾、腎是失眠的重要病位。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的交會穴,與肝、脾、腎均有聯(lián)系,是理血要穴,有健脾和胃,養(yǎng)血柔肝、滋陰益腎之效,針刺三陰交可滋陰潛陽,同時調理肝脾腎三臟,養(yǎng)血安神。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jīng)的輸穴、原穴,是氣血輸注的地方,偏于補血調血。針刺太沖穴可調控該經(jīng)總體氣血,平衡陰陽,陰陽和則夜寐可?,F(xiàn)代社會中,失眠患者因壓力過大,多伴肝郁,針刺太沖可舒肝理氣,肝氣和則睡眠佳。
成金枝導師認為,臨床上患者病情不一,應根據(jù)證候辨證論治,在主穴的基礎上配合相關證型取穴,肝火擾心配行間、俠溪,心脾兩虛配心俞、脾俞、巨闕、章門、足三里,心腎不交配心俞、腎俞、申脈、照海;心膽氣虛配心俞、膽俞,重者可配安眠、神庭等穴。
“三才者,精氣神也”,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神以精、氣為物質基礎,并對其生成、運行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精氣神三才并治,可平衡陰陽,改善睡眠。
百會、四神聰在頭部,應天主氣,神門、內關在手部,應人主神,三陰交、太沖在足部,應地主精,三部同取,即為精氣神同調。百會、四神聰居于頭部,處人體最高處,與督脈相關,可統(tǒng)率諸陽,引諸氣上行,充養(yǎng)腦竅;神門、內關位于腕關節(jié)附近,與心、心包經(jīng)息息相關,心為元神之府,取之可調心養(yǎng)神;三陰交、太沖位于踝關節(jié)附近,可調理肝脾腎三臟,脾腎為先后天之本,可滋陰養(yǎng)血、填精益髓,共奏調氣養(yǎng)血之功。三部相配,精氣神同調,陰精既充,陽氣得藏,陰平陽秘,精神乃和,睡眠得安。
“調理陰陽,使衛(wèi)陽入于營陰”為治療失眠之基本法則。成金枝導師取穴,注重陰陽平衡,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從部位來看,頭部為陽,足部為陰,即百會、四神聰為陽;三陰交、太沖為陰。上下配伍,取陽經(jīng)四神聰、百會穴以瀉浮陽,取陰經(jīng)三陰交、太沖穴以補真陰,達陰陽相合,寧神安眠之效。
患者賈某,男,44歲。2021-11-21初診。主訴:間斷失眠1年余,加重1月。患者訴1年余前因家庭矛盾,漸出現(xiàn)難以入睡,多夢易醒,睡眠質量差,間斷服用阿普唑侖片及中藥治療,時有疲乏,尚可維持正常生活。近1月來,患者睡眠障礙加重,睡眠時間短,每晚3小時左右,甚至徹夜難眠,醒后頭暈、頭痛,伴惡心、乏力,膽怯,因西藥及中藥長時間未見明顯療效,特來我院針灸求診??滔掳Y: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每晚3小時左右,四肢乏力,伴醒后頭暈頭痛、胸悶心慌,時有腹脹、惡心,無反酸、噯氣、嘔吐等,食欲不振,時口干不欲飲,大便時干時溏,日1-2次,小便調。察舌淡舌苔白膩,脈弦滑。
西醫(yī)診斷:非器質性睡眠障礙;中醫(yī)診斷:不寐(心脾兩虛)。治則:健脾養(yǎng)心,安神利眠。選穴:主穴:百會、四神聰、神門、內關、三陰交、太沖;配穴:安眠、心俞、脾俞、巨闕、章門、足三里。百會、四神聰、安眠、神門、太沖得氣后留針,其余穴位均施以捻轉補法,留針30min后,日1次。針5次后夜間睡眠可至5小時,惡心腹脹明顯減輕,針20次后上述癥狀消失,睡眠得到患者滿足。
按:本患者1年余前因家庭矛盾導致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機不利,久則損傷心脾,使心失所養(yǎng),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則見納差,腹脹,四肢乏力;脾虛痰濁內生,上擾于頭則見頭暈頭痛,內擾于心則心煩失眠;胸悶惡心,舌淡苔白膩,脈弦滑均為痰濁。本證不寐的關鍵病機在情志不暢,氣機不利,影響心脾,使心失所養(yǎng),脾失健運。辨證為心脾兩虛,治以健脾養(yǎng)心,安神利眠。治療上在主穴基礎上隨證加減,天穴選取百會、四神聰、安眠穴以安神定志,開竅醒腦。人穴選取神門、內關寧心安神,心俞、脾俞、巨闕、章門,俞募配穴平衡陰陽,補益心脾。地穴選取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穴。足三里與三陰交相配以健脾和胃,太沖穴以舒肝理氣,調氣血以安神。
導師在臨床上治療失眠,始終立足中醫(yī)整體觀念,謹守病機,遵循天地人三才理論,結合臨床具體實踐,合理步穴,靈活運用,使陰陽平,五臟和,氣機暢,共奏寧心安神之效。成金枝導師以天地人三才針法治療失眠,系統(tǒng)歸納穴位特點,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對于提高臨床治療失眠的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學習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