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艾若與林凡兩位教授致力于文學研究,尤其是對于佛教詩歌的整理與研究更是孜孜不倦,實是難能可貴。他們邀集了一批仁人志士與善知識,下了數(shù)年功夫,共同努力,編輯整理了歷代僧人所作的詩歌,雖然難免尚有疏漏之處,但已是盛舉空前了。我很高興,聊借卷首片紙以書數(shù)語,也算是對他們的一點祝賀吧。同時,我也希望有人能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努力,將各類佛教贊歌鉤沉集腋、聚沙成塔,使中國佛教詩歌得以展現(xiàn)其輝煌壯觀的本來面目。趙樸初
林凡的書法獨特,展覽方式也奇特,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啟功
林凡雖不是那類吞吐大荒的藝術家,鐵板銅琶并非他的風格,但他激越的情調(diào)往往令人蕩氣回腸。雖比不得關西漢子的豪爽,卻多少存有楚湘南蠻的犟勁。這種犟勁,每潛藏于他的畫作之中,被濃重柔情所淹沒。也許更多地深隱于他所畫的頑石肚里,深隱于他那無頭無緒纏繞糾結的山藤之中。(艾若)
林凡的作品取材獨創(chuàng)、造型獨創(chuàng)、立意獨創(chuàng),情調(diào)和風格也獨創(chuàng)。林凡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能取用別人所不敢取用的生活源泉,能發(fā)現(xiàn)別人未能發(fā)現(xiàn)的美:小春枯木、深谷流泉、白鷺青萍、荒原獨步以及各種各樣的冷門野趣。林凡其所以與眾不同地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有一個影影綽綽的理想在為他引路。蔡若虹
你長期在詩、書、畫三絕之路上求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yè)績。從你對詩僧齊己的偏愛,表明你追求著一種新境界。社會上一向看重你的工筆重彩,而你的這本書法選集問世,將會給人們一個更完美的林凡形象。(沈鵬)
何處登樓意,記羅浮,醉梅孤潔,雁寒收翅,涕淚平生惟知己零落詩酒馳思。借百律長吟攬轡。滄海朱桑真綺夢,說愴然刻骨銘心事。風習習,連心幟。浩波劫余無多恚,只孤蹤夢飄南浦,情存弦瑟。大筆曾經(jīng)舒氣象,畢竟高人華致。懸萬里寒香深寄。雄空壯海云和樂,禱神州欲學比干志。老驥烈,忍輕棄。(范曾)
林凡先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以堅實的造型功力和豐厚的藝術修養(yǎng)為基礎,風格質(zhì)樸清新,形式語言別致,在平和的氛圍中,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林凡先生的生活經(jīng)歷豐富,夾雜著和熙的陽光與風風雨雨,但他總能坦然面對,始終對生活對未來持樂觀態(tài)度,心中擁抱光明。(邵大箴)
林凡先生的工筆畫很有代表性。他是一個穩(wěn)健的開拓派,有比較深厚堅實的功底,有比較廣泛的文化修養(yǎng),是很講究形式的藝術家。特別是對意境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非常明顯。(薛永年)
在新中國以來的中國畫發(fā)展歷程中,林凡是一位長期堅守藝術理想、潛心耕耘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的藝術大家。他從早年開始投入中國畫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幾十年來筆耕不輟,始終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歷史積淀中研究理奧,更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和視覺圖景,形成獨具個人風格的繪畫語言。他在詩文、書法、設計、戲劇美術、文化創(chuàng)意等方面都有創(chuàng)造性建樹,在工筆畫藝術上更是獨領風神,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范迪安)
林凡先生是中國當代畫壇上獨樹一幟的學者型藝術家,他站在歷史文化的高度,茹古涵今,融貫中西,而后“得非常之體,符造化之功”,始終將個人風格與客觀物象密切關聯(lián),形成作品中濃厚的傳統(tǒng)文人意趣和強烈的時代風貌,并朗現(xiàn)出時代精神的審美情趣與美學理想。(陳孟昕)
林凡先生博洽六藝,是詩書畫三絕的藝術巨擘,在當代藝壇享有盛名,早就引起書畫界、詩詞界藝術家和評論家們的高度關注。名公韻士推介林凡先生的宏論華章無以計數(shù),對其藝術主張、繪畫、書法、詩詞、楹聯(lián)、人品、藝德方方面面的修養(yǎng)、成就與格局、境界,析薪破理,品藝評人,摘文掞藻,曲盡其妙。林凡以“再創(chuàng)工筆輝煌”為使命,披肝瀝膽,引領全會工筆畫家,承擔起“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歷史責任。(蕭玉田)
林凡的工筆山水畫都是具象的,但卻并非自然山川的描摹和再現(xiàn),而是一種基于情懷和詩意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他是以詩人的情懷來感受和表現(xiàn)自然的。他筆下的山水,既不是自然山川的再現(xiàn),也不是來自于古人的筆墨程式,而是“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一種靈境、一種意象。(王志純)
林凡先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有“意工”之觀點。先生認為筆墨精工只是藝術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不該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所應該著意之處,“意工”才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應該追求的。(徐里)
林凡以中國山水畫精神來構思立意,但在表現(xiàn)方法上卻具有焦點透視的風景畫特征,從而不斷創(chuàng)造出詩意的、“在場”的風景體驗。在繪制語言上,他打破了青綠山水畫勾圻敷色、三礬九染的方式,而是以淡彩淡墨大面積鋪染,既由此構成畫面統(tǒng)一的調(diào)性,也因此形成水沖、撞彩、融墨的豐富變化,水、色、墨的自動性所產(chǎn)生的奇妙幻覺使其繪畫具備了現(xiàn)代繪畫品質(zhì)。而其繪畫之“工”,則主要體現(xiàn)在藤蔓、花草、禽鳥等動植物的精細勾線、多變填色與沒骨點彩上。(尚輝)
林凡的梅花,如經(jīng)歷過千折百難的他,錯縱曲直,捭闔憂樂。他的梅花獨樹一幟,不只是技法,更多的是精神的力量,是情感的寄托。每幅畫意清雋而嫻雅,詩情奇詭而瑰麗,題款高古而深妙。(竹心)
林凡先生的繪畫,真可謂一空依傍。每一幅畫,從立意、題材、選景、構圖,到用筆用墨等表現(xiàn)方法,都不同于古,不同于今,不同于中,更不同于外,完全出自他個人的胸臆。這真叫獨創(chuàng),叫真獨創(chuàng)!有人總結:20世紀的著名畫家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tǒng)型,如吳昌碩、齊白石;二是融合型,如林風眠、徐悲鴻。其實“傳統(tǒng)”“融合”決不能稱為家。凡稱畫家者,必能獨創(chuàng)。林凡是徹底的獨創(chuàng)型畫家。(陳傳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