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遠(yuǎn)定/安徽
一
清風(fēng)漫卷而來,綠葉里擠出新鮮的日子,山水之間躍動著生命的旋律。
春天悄然而至。
一片片草色和枝頭的一聲聲鳥鳴,如明月浮出水面,停泊在古老的新安江渡口。
遠(yuǎn)處的黃山杜鵑紅潤了滿江春色,低處的春天,借和煦的暖陽,沖淡一杯綠茶。
黃山有山有水,黃山白岳自不待言,率水橫江更是仙氣飄飄,氤氳了一方鐘靈毓秀的厚重土地。
在這新安大好山水之上,黃山名茶香飄四海,在人們的鼻腔里蕩氣回腸。
書桌上常放一本鄉(xiāng)書《休寧縣志》。志書里的文字不僅有濃濃的墨香,似乎還帶著茶香,讓人心曠神怡。“邑之鎮(zhèn)北曰松蘿,以多松名,茶未有也。遠(yuǎn)麓為瑯源,近種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蘿,名噪一時。”這段簡約的文辭出自明萬歷年間編撰的縣志,讀之倍感松蘿茶的歷史文化底蘊之深。我常常在典籍之中尋覓心底的清風(fēng)與明月,有時候覺得生命的意義不僅在世俗的煙火里明滅,真實的人不僅擁有生活中的茍且,也會遇到詩和遠(yuǎn)方——
一縷清風(fēng)。一輪明月。一卷詩書。一杯徽茶。
黃山名茶眾多,祁紅、屯綠、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而松蘿茶、新安源有機茶等都是綠茶中的精品。品茶更是品味一種雅趣和修養(yǎng)淡泊的心境。
二
茶禪一味。我欣喜地打開一軸山水,見到一位慈悲、愛茶而名滿天下的世紀(jì)老人趙樸初先生。他揮毫潑墨,吟詠徽茶,溫情脈脈地寫下了雋永千古的詩篇《黃山茶》。一種強烈而深沉的鄉(xiāng)情、親情和愛茶之情在心中奔涌激蕩。
黃山茶,徽州味,如清風(fēng)明月,如案頭山水,如心尖香茗,尤為珍貴。
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念茲在茲,愛上徽州,愛上黃山茶,它們都是徽茶的兒女。
靜觀每一片有生命的葉子,仿佛都在窺探巍巍高山上云霧繚繞中,一棵古樹的四季,一個家族的興衰存亡。
它們或蔥郁或醇紅,或收斂或放蕩,其身姿婀娜,屈伸有度,分寸感極強。
愛茶之人,不乏書齋里的文人。饞茶是衣飯之書,煎茶是每日生活所記,茶書更是中國好文章。
三
徽茶仿佛是一位書卷氣頗濃的書生,有性情,有才華,更有坦蕩的胸襟。
品茶,如交友,好茶內(nèi)涵豐厚,一一入心入脾,好似讀書也在品茗。
書香相伴茶韻,渾厚的書卷氣交織纏綿在裊裊茶香之中,透著斑駁的人間煙火氣息,讓人心生眷戀。
“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蔽覀兎路鹬蒙碛七h(yuǎn)的古代,無比莊重而欣喜地接受了神農(nóng)氏這個神奇而偉大的饋贈。他是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的中華民族的祖先。
晨起一杯茶。除了油鹽醬醋,一杯清茶里照見了白晝與暗夜,照見了歷史的興衰存亡,也照見了一個個體生命的蟄伏與沖突。
家在黃山白岳間,山水恩澤,樂哉新安江。清清靜靜,明明白白,澄澄澈澈,茶色如此,讓人讀懂了深奧的人生。
一杯清茶升騰起生活的熱度。尤其是在隆冬時節(jié),緊閉的窗戶內(nèi)開始了一片金葉的還魂之旅。翠綠翠綠的黃山毛峰香氣有點誘人,足以在瞬間滌蕩一夜的濁氣。
喝茶是喝生活的氣息,有禪境,有閑淡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