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國家形象研究的又一力作
      ——評《涉華紀錄片國家形象建構話語機制研究》

      2022-12-18 22:15:41雷曉艷劉昱辰
      新聞傳播 2022年15期
      關鍵詞:紀錄片跨文化建構

      雷曉艷 劉昱辰

      (湖南工業(yè)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株洲 421007)

      國家形象是目前中國對外傳播研究中的熱點問題。紀錄片具有紀實性、能動性等特征,已成為國家形象建構的重要途徑[1]。既有研究多從紙質媒體涉華報道文本出發(fā),探討國家形象的建構問題,對紀錄片與國家形象的建構缺乏足夠關注。陳歡博士的專著《涉華紀錄片國家形象建構話語機制研究》是紀錄片與國家形象研究的最新成果?!渡嫒A紀錄片國家形象建構話語機制研究》于2020年6月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湖北省學術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研究成果,它將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置于跨文化傳播語境下,以中國與西方社會的歷史文化交往為基礎,探討了異質文化的交流與形象生成之間的關系,揭示了英、日兩國主流媒體紀錄片在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不同的形象建構與話語建構機制[2]。

      全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中國形象:被建構的歷史和視角”,了解中國形象的歷史嬗變、中國形象透視、中國形象建構的研究視角與路徑;第二章“問題與發(fā)展:社會紀實類涉華紀錄片與中國政治經濟形象”,以BBC《今日中國》《中國人要來了》、NHK《激流中國》《中國力量》為重點分析對象,考察英、日兩國主流媒體建構的中國政治經濟形象及其建構策略;第三章“繁榮與落后:歷史類涉華紀錄片與中國歷史文化形象”,以BBC《中華的故事》、NHK《中國文明之謎》為重點分析對象,梳理英、日兩國主流媒體建構的中國歷史文化形象及其建構策略;第四章“希冀與憂慮:自然環(huán)境類涉華紀錄片與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形象”,以BBC《美麗中國》、NHK《錦繡中華》為重點分析對象,探討英、日兩國主流媒體建構的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形象及其建構策略;第五章“二元對立與超越二元對立:當代中國形象的跨文化闡釋與啟示”,在剖析西方中國形象的二元對立觀、西方中國形象的建構基礎之上,提出建立“和而不同”理念下的中國跨文化認同,超越中西文化交流的困境。通過瀏覽此書,我們對西方主流媒體涉華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及其話語機制有了更加系統(tǒng)和詳盡的認識。

      一、視角多元,路徑清晰

      西方主流媒體一直是形塑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場域,在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方面具有主導話語權。該書以21世紀以來英、日兩國主流媒體制作播出的涉華紀錄片為研究對象,考察不同意識形態(tài)、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中的西方主流媒體建構中國當代形象和形象建構話語機制的異同。較之以往的研究,該書的研究視角讓人耳目一新,研究路徑清晰可行。

      (一)多元的研究視角和理論支撐

      當前中國國家形象的研究成果頻出,但不免陷入理論匱乏的困境。在涉華紀錄片的中國形象研究領域,相關研究多囿于“東方主義”和“話語偏見”,對中國國家形象主要以鏡子式的呈現為主,缺乏對中國國家形象成因及形成過程的系統(tǒng)分析。就學科視域而言,有關涉華紀錄片的中國形象研究多集中在新聞傳播學科領域,研究視域相對狹窄,在借用話語分析、敘事分析等方法討論問題時,缺乏語言學分析、文學批評的學科視角,論證缺乏深度。該書從跨文化傳播的視角切入,以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核心議題——“文化的差異與調整”為研究導向,從東西方文化差異、英、日兩國的文化差異上來考察異質文化環(huán)境下的中國形象呈現,比較文化差異帶來的中國形象呈現和建構異同,并探討基于文化差異的對話和文化間性的建構,進而調整文化差異的沖突和矛盾,建構和諧的文化關系和中國形象。相比以往研究,本書的研究視域更為開闊,論證也具有更為堅實的立足點。

      (二)跨學科的研究路徑

      近年來國家形象研究推動不同研究范式從“轉向”走向“跨界”,從固守學科邊界的獨白逐步走向跨學科對話[3]。在本書中,作者將國內外學界對國家形象的多維度、多元化研究方向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在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指出涉華紀錄片與跨學科研究路徑的緊密聯結,及后者對國家形象研究的重要作用。該書借鑒影視學、語言學、傳播學、國際關系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視角和方法,用鏡頭語言分析、話語分析、媒體組織和傳播內容分析、國家利益與地緣政治分析,考察英、日主流媒體中的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三個維度的形象,在對比中挖掘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記憶、社會心理等因素對當代中國形象建構的影響,這一研究對國家形象研究具有重要的跨學科意義。

      二、方法得當,分析入理

      以往的紀錄片研究通常偏重于對紀錄片進行概括性的分析,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而在本書中,作者在研究各個類型紀錄片時采用了內容分析、個案分析和比較分析兩種研究方法,由表及里地對各個文本進行分析。

      相對客觀地將訴諸于觀眾視聽媒介的影音資料抽象為描述性的文字,并將內容數據化是具有相當的難度的。作者將視頻素材分割成多個基本分析單元,轉化為可視化的數據。通過基本分析單元的數量、時長以及敘事框架的占比判斷出片中內容的傾向性,除此之外,作者還抽取片中解說詞中涉及的高頻詞匯,推測出紀錄片乃至其背后的媒體話語的色彩,力圖通過相對客觀的數據分析體系呈現出更有說服力的研究結果。

      在對文本層面和形象建構層面的分析中,每個類型的紀錄片案例的研究都以敘事議題、敘事內容、敘事框架等外在呈現形式,以及內在形象構建進行比較分析和深度剖析以展開敘述。作者無疑是給我國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進行了各個類型優(yōu)秀紀錄片的深度“拉片”,創(chuàng)作者可以學習外國優(yōu)秀媒體的敘事表達方式和內容推進技巧。比如日本媒體NHK習慣于選擇典型個體,通過跟蹤拍攝,細節(jié)化地展示個體的發(fā)展變化和面臨的矛盾,微觀捕捉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在社會中的生存境況,在內容呈現上相對客觀中立、內容表達也較為細致。如《激蕩中國》中所涉及的青島養(yǎng)老院的老人、維權的小區(qū)業(yè)主等,這種表達方式從一種平民化視角出發(fā),能夠激起更多觀眾的觀看熱情。而BBC在敘事策略建構上,更加突出由表及里的二元對立敘事邏輯,通過鏡頭語言、解說詞等畫面中呈現的元素,在紀錄片里塑造層層遞進的對立思想,站在西方社會立場凸顯其自身優(yōu)越性。

      在以往的紀錄片分析中,學者的分析視角多偏向對紀錄片本身進行研究,立足找尋于每一集內容敘事板塊間的內在邏輯和集與集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基于該紀錄片本身的感悟和思考。而本書巧妙地對相同題材、不同創(chuàng)作國家的紀錄片進行橫向對比,展現出日本和英國基于東西方不同文化下呈現的觀察視角和創(chuàng)作傾向,同時也在無形中與本國的紀錄片進行對比。譬如在談及社會經濟類涉華紀錄片中中國經濟形象的建構時,BBC拍攝的《中國人要來了》站在西方公共媒體的視角下,依次較為宏觀地講述了從非洲到美國,從欠發(fā)達地區(qū)到發(fā)達地區(qū)中國的投資、資源開發(fā)現狀,展現出中國經濟對不同層面國家的影響。而NHK拍攝的《中國力量》則更多體現出東方視角更加扁平化的呈現方式,不僅涉及資源開發(fā),還涉及到文化產業(yè)等方面的投資,關注議題更加全面細致。這樣的對比在本書的各章節(jié)都有諸如此類的展現。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一方面能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歷史事件、國家舉措等語境,同時對英、日兩國主流媒體拍攝的涉華紀錄片中呈現出的帶有一定偏向性的中國形象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過同一類議題的差異化呈現,能夠使得觀眾看到更加立體全面、較少偏差的真實中國。

      三、樣本多樣,內容精細

      通常而言,單個類型紀錄片甚至單個紀錄片所展現的價值偏向常常給人以片面、有失偏頗之感。不同的主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甚至同一個國家不同的創(chuàng)作機構都沒辦法從單個紀錄片中呈現出立體化的中國形象的建構。因而作者將分析場景細分,力求從不同的維度出發(fā),盡可能呈現出全面的中國形象。在《涉華紀錄片國家形象建構話語機制研究》中作者將涉華紀錄片分為社會紀實、歷史和自然環(huán)境三大類進行研究。同時將三大題材又細分成五小類。以社會政治、社會經濟、歷史文化、戰(zhàn)爭紀實、自然環(huán)境作為考察的最小主題單元。以翔實的分類來考察英、日主流媒體中的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生態(tài)文明三個維度的形象。

      例如,在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的話題中,BBC和NHK不約而同地持有一種否定、批判的態(tài)度,沖突框架占據了全片的很大部分,在內容的選擇上也多以環(huán)境污染、貧富差距、資源搶占等負面內容為討論的角度。但在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題材中,發(fā)展框架和事實框架成為全片的主體部分,因而話語偏向也相對中立客觀。因此,盡可能全面化地展現英、日兩國主流媒體涉華紀錄片多元視角和態(tài)度趨向成為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另辟蹊徑,體例完備

      從切入角度來看,作者將紀錄片作為分析對象,相比起文字,紀錄片因其具有更好的視聽感官,因而受眾面相對較廣。作者從紀錄片出發(fā),將視聽文本文字化,通過對主流媒體拍攝的紀錄片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因而探尋視頻文本背后的敘事邏輯和表達傾向,這也給了探尋中國形象建構的學者一定的啟示,未來的國家形象建構不再局限于涉華報道、電視新聞等更為主流的敘事方式。紀錄片甚至是短視頻、社交媒體上平民化表達等形式以其更廣泛的傳播性,以及較弱的政治傾向性都能夠作為分析中國國家形象的切入點。

      從著作編排方式上來看,作者從中國形象的歷史嬗變和對中國形象的透視出發(fā),對社會紀實類、歷史文化類、自然環(huán)境類英、日兩國主流媒體所拍攝的紀錄片進行分析,建構出中國政治經濟形象、歷史文化形象、生態(tài)環(huán)境形象。同時進行一定的總結,提出對當代中國形象的跨文化闡釋,以構建更深厚的跨文化認同。這樣的編排方式層次分明,邏輯嚴密,將國家形象建構系統(tǒng)化,對于其他學者進行紀錄片中形象建構的分析提供了較為清晰、全面的分析摹本。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五、問題與局限

      當然,著作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首先,本書選取的紀錄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僅選取英國主流媒體BBC《今日中國》《中國人要來了》《中華的故事》《戰(zhàn)栗東方》《美麗中國》、日本主流媒體NHK《激流中國》《中國力量》《中國文明之謎》《中日戰(zhàn)爭擴大化的真相》《錦繡中國》等紀錄片樣本。英、日兩國的主流媒體遠遠不止BBC和NHK兩家,甚至同一國家不同的媒體的創(chuàng)作習慣、對中國的態(tài)度都是有所不同的,用一家主流媒體所拍攝的涉華紀錄片很難代表一個國家的主流媒體對華的偏向性態(tài)度,因而在所選取的紀錄片上應當選取多個主流媒體進行分析,以構建更為全面立體的中國形象。

      其次,作者只是對外國主流媒體所創(chuàng)作紀錄片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展現出他們對于我國國家形象的認識,但并沒有提出較為詳細的給出有關重構中國形象的建議,對于紀錄片從業(yè)者來說,缺乏一定的對于內容創(chuàng)作方向的指導。因此由分析外國紀錄片所得到的結論和所發(fā)現的問題,可以落實到創(chuàng)作方面進行一定的方向性引導。

      結語

      整體來看,《涉華紀錄片國家形象建構話語機制研究》一書體系完備,內容豐富,脈絡清晰,在占有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梳理國家形象的歷史與現狀,在扎實的多元理論背景下展開對于涉華紀錄片與國家形象的探討,在對國家形象的準確解讀中構建多維度的形象框架,對以英、日為主的涉華紀錄片進行了深入的內容分析、案例分析和對比研究,視角豐富、路徑清晰,研究深入,是國家形象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兼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指導意義。作者還以本書提出的核心理論框架——“文化的差異與調整”為支撐,針對西方媒體建構的中國形象存在的問題與調整,提出跨文化傳播層面的對策和建議,進一步提升了理論體系的應用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多年致力于國家形象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本書中,作者用豐富的紀錄片類型,精細化、以數據為導向的敘述勾勒出英、日兩國主流媒體所拍攝的涉華紀錄片中立體化的中國形象。在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等各個領域的涉華紀錄片分析中,作者對大量的文本進行數據化,通過匯總基本分析單元的出現頻次,將紀錄片數據化、將主觀內容客觀化,清晰、直觀地呈現出英、日兩國主流媒體的話語傾向性。同時作者不局限于挖掘其話語偏向本身,而是回溯英、日兩國和我國的歷史基礎,究其話語傾向性的歷史原因,嘗試提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認同理念來超越二元對立的思想局限,對未來本國媒體建立當代中國形象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啟示。

      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國家形象傳播的意義毋庸置疑。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視聽媒體逐漸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認,現階段我國國家形象對外傳播面臨理念陳舊、渠道守舊、成效不足等問題[4],中國形象未能在西方社會形成跨文化層面的認同與理解。本書不但為我國國家形象傳播實踐提供了新的場域和思路,更在學術研究層面提供了一套跨文化認同的國家形象傳播理論體系,為中國形象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展現了一種趨勢和可能。■

      猜你喜歡
      紀錄片跨文化建構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建構游戲玩不夠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荥经县| 沂源县| 阿拉善右旗| 怀集县| 泽州县| 关岭| 攀枝花市| 景泰县| 灌南县| 新津县| 马关县| 广河县| 江门市| 新田县| 金沙县| 仁寿县| 德江县| 南充市| 竹溪县| 东方市| 宁陵县| 太保市| 济宁市| 临武县| 舒城县| 兴安盟| 金乡县| 东乡县| 横山县| 上饶县| 平利县| 新化县| 孟州市| 叶城县| 高阳县| 邹平县| 沿河| 康马县| 荣昌县| 宜良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