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平,潘中清,蔣 龍,李軍華,郁 潔
(1.新疆穗峰綠色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新疆 阿拉爾 843300;2.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師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3.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師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4.新疆塔里木河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棉花4.4 m超寬膜干播濕出(滴水出苗)集成技術(shù)栽培模式應用對土地的選擇要求:(1)地塊滴灌設施完整,有配套機井或灌溉水源充足且可隨時滴灌的條件下方可實施;(2)棉田不進行冬灌和春灌;(3)重鹽堿地和機井水鹽堿含量高的地塊不宜采用此模式種植。
采用4.4 m超寬膜、一膜12行,11(或12、13)穴精量點播機。
鴨嘴為十字型鴨嘴,長度(播深)3 cm。因地膜較厚,要求鴨嘴口刃較鋒銳,利于刺穿地膜開孔下種,避免鴨嘴刺不穿膜使種子無法落入種孔而裸露于膜面。
株行距配置(11或12、13穴機):行距13 cm×63 cm,株距10~12 cm,理論株數(shù)13 500~17 500株/667 m2(根據(jù)品種、土質(zhì)、肥力確定)。
超寬厚膜:寬4.4 m,厚0.015 mm。地膜用量約9.5 kg/667 m2。
采用貼片式2.5 cm寬滴灌帶,貼片滴頭間距20 cm,滴頭流量4.0 L/h(雙出口、防堵),常壓下667 m2滴水量5~6 m3/h。一膜6管,鋪設于窄行中間,滴灌帶用量約910 m/667 m2。
滴灌帶固定淺埋,用套筒固定滴灌帶至窄行中間穴播器前下方,位置不偏移(避免鴨嘴扎爛),播種時開淺溝半埋,滴頭朝上。
當年冬翻犁地深度35 cm以上,第二年40 cm以上。冬翻后曬垡,嚴禁犁后耙地。冬翻地(特別是土質(zhì)粘重地)上凍前盡可能多翻,以緩解春翻時間短及預防來年春季翻漿期土壤毛細管接通后將鹽堿隨水氣上升帶至表層聚集,降低耕層鹽堿含量。
春翻地當年犁地深度35~40 cm,當年收獲后冬翻或者翌年春翻40 cm以上。(鹽堿含量輕的)粘重地、壤土及沙性土地最好帶一定自然墑度春翻,在3月10日以后至25日翻漿前須完成犁地,犁地、耙地與播種的時間間隔不宜長。沙性地宜帶自然墑度早整地早播種,在3月10日后即可開始犁、耙、鎮(zhèn)壓、打藥封閉一條龍作業(yè)。作業(yè)時用重型框土耙和鎮(zhèn)壓磙鎮(zhèn)壓,要求上實下虛,避免表層土太虛造成播種時種子錯位和機車輪壓印過深而影響播種質(zhì)量。
整地質(zhì)量要達到“齊、平、碎、凈,耕層土壤疏松、上實下虛”的要求。對土質(zhì)粘重地在整地時視表層土壤顆粒細碎程度,增加耙地作業(yè)次數(shù),直至表層土壤顆粒細碎直徑小于2 cm。
土壤深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1 500 kg/hm2+腐殖酸磷肥1 500 kg/hm2(或)+棉花專用肥300 kg/hm2。
選用生育期125~130 d,結(jié)鈴性強,豐產(chǎn)性好,宜管理,絨長>29 mm、比強度>29 cN/tex、衣分≥40%、鈴重6 g左右,抗病蟲、耐高溫,適宜南疆種植的中早熟優(yōu)良棉花品種。
種子質(zhì)量要求成熟度好、飽滿、發(fā)芽勢強,發(fā)芽率90%以上,凈度99%以上,空癟及種皮開裂爛籽率低于1%[1]。
種子精選經(jīng)包衣后于播前攤開曬種4~5 d。
6.4.1 播種量
播種量1.6 kg/667 m2,一穴一粒。
6.4.2 播種質(zhì)量要求
種孔不覆土,種孔側(cè)覆土;播種時種穴周圍土壤自然滑落覆蓋種子表面1.5~2.0 cm為宜。側(cè)覆土量不宜太少;膜面要干凈。展膜松緊適度,可降低錯位率,播種時及時檢查調(diào)整地膜機。
6.4.3 檢查穴播器下種情況
導航膜上精量點播,要求空穴率低于2%,播種時隨時挖穴檢查穴播器下種情況,及時清理穴播器。
6.4.4 準確調(diào)整寬窄行距和邊行展膜邊距
要求行距13 cm×63 cm,邊行展膜邊距寬10 cm,展膜寬4.1 m。開溝埋膜覆土深度10~12 cm,壓埋邊膜寬3~5 cm(保證開溝埋膜深度及多壓埋邊膜,可有效抵御苗期風災)。播種時連接行要準確。
6.4.5 人工輔助壓膜覆土
地膜機壓膜覆土不嚴密的地方以及側(cè)覆土量少的地方,播種時及播種后需人工及時輔助壓膜覆土。
6.4.6 及時清理各種垃圾
播種及完成后及時清理各種垃圾,保持田間及田邊地頭整潔干凈。
滴水出苗采用二次性(滴出苗水分2~4次進行)滴水方法。滴水間隔3 d,不宜超過4 d。
壤土及沙性土地滴出苗水2次,粘重土壤滴出苗水4~5次,每次滴水量要小并逐漸減量,以保持種穴土壤呈濕潤松軟狀態(tài)為宜,直至種子發(fā)芽拱土出苗。
大面積推廣應用時或可在4月10日后平均5 cm地溫達到20 ℃以上時全面滴水,以求達到“高溫高濕”狀態(tài)下種子快速發(fā)芽出苗的效果,此時干播濕出成功率較高。
播種完成后及時進行滴灌帶與地面管、地埋管(滴灌設施)連通。保證滴灌設施(設備)處于可隨時滴灌的狀態(tài)。滴灌帶等各連接處保證連接質(zhì)量。
7.4.1 檢查滴灌帶連接質(zhì)量
滴灌帶過水時要對每一管滴灌帶的接頭(包括與地面管、地埋管的)連接、尾端結(jié)節(jié)進行檢查,杜絕非正常滴水現(xiàn)象發(fā)生。
7.4.2 滴出苗水時間
因采用超寬膜5 cm地溫偏高,3月下旬即可滴水至4月15日前完成。滴水時間的確定:一是5 cm地溫連續(xù)3 d在10 ℃以上,二是根據(jù)當?shù)靥鞖忸A報,滴水后氣溫能持續(xù)平穩(wěn)升高,盡量避免滴水后的氣候反常以及倒春寒。
7.4.3 第一次滴出苗水量
第一次滴出苗水量(以滴水時間長短計、常壓下667 m2滴水量5~6 m3/h)。土質(zhì)粘重地、壤土及沙性土地第一次滴出苗水量1 h(5~6 m3)左右,以窄行部位滴水浸潤寬度31~33 cm即可。
土質(zhì)粘重地宜采用4~5次“少量多餐”式滴水方法,滴水間隔3 d,滴水量逐漸減少,保持種穴土壤呈濕潤松軟狀態(tài),避免種穴土壤變硬干裂導致種子吸水困難、發(fā)芽拱土困難;同時,也要避免滴水量偏多。
7.4.4 第二次滴出苗水量
土質(zhì)粘重地滴水4~5次,第二次滴水40 min(約3 m3/667 m2)。每隔3 d進行第三、第四(五)次滴水,滴水20 min(約2 m3/667 m2),保持種穴土壤呈濕潤松軟狀態(tài)直至種子發(fā)芽拱土出苗。
壤土及沙(壤)土地(共滴水2次),滴水40~60 min(4~5 m3/667 m2)。
7.5.1 第一次滴出苗水量要小
第一次滴出苗水1 h左右,滴水量5~6 m3/667 m2能使窄行部位寬度31~33 cm的土壤被水浸潤即可。
7.5.2 各類型土壤第二次滴出苗水水量要減少
土質(zhì)粘重地第二、第三、第四(五)次滴水依次減少水量,以保持種穴土壤呈濕潤松軟狀態(tài)直至種子發(fā)芽拱土出苗。
7.5.3 滴出苗水的時間間隔不宜超過3 d
第一次與第二次(包括粘重土壤第三、第四次)滴出苗水的時間間隔不宜超過3 d,以保證種子有充足水分吸收及保持種穴土壤呈濕潤松軟狀態(tài)。
7.5.4 降低種子(種穴)周圍土壤鹽堿含量
第一次與第二次滴出苗水時隨水滴施強酸高磷(鉀)型降鹽堿劑1 kg/667 m2。
7.5.5 第二次滴出苗水時施入肥料及生根劑
第二次滴出苗水時滴施腐殖酸類液肥或生物有機菌肥1~2 kg/667 m2、棉花專用生根劑0.5~1.0 kg/667 m2。
8.1.1 目標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籽棉單產(chǎn)550~700kg/667m2。纖維絨長>29mm、比強度>29 cN/tex。
8.1.2 棉株長勢長相
主根深扎,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株高0.8~0.9 m(根據(jù)品種特性調(diào)控塑形),節(jié)間均勻不拉節(jié)(塑形);果枝臺數(shù)11~12臺(7月5~10日封頂)、單株結(jié)鈴10個以上(7月下旬高溫期前保證坐穩(wěn))、后期不早衰,青枝綠葉吐白絮。
8.1.3 棉花生育進程
“4月中旬見真葉,5月中旬現(xiàn)蕾多,6月中旬底花開,7月上旬把頂封,高溫來前鈴坐穩(wěn),8月1日前后抓頂桃,9月青枝綠葉吐白絮?!?/p>
8.1.4 施肥量
以目標產(chǎn)量定施肥量。施氮肥40~50 kg/667 m2+磷肥20~30 kg/667 m2+鉀肥3~5 kg/667 m2+生物有機菌肥25~30 kg/667 m2。氮磷比1∶0.4~0.7。重施花鈴肥,后期補施氮肥。
8.1.5 滴水次數(shù)與滴水量
滴水采用高頻次低水量方式,壤土地:生育期滴灌12~13次,滴水總量240~280 m3/667 m2,滴出苗水2次;沙性地滴水總量280~320 m3/667 m2,生育期滴灌13~14次,滴出苗水2次(若考慮沙性地秋季滴水蓄墑,滴水量增加60~80 m3/667 m2);粘重地滴水總量230~270 m3/667 m2,生育期滴灌11~12次,滴出苗水4~5次。嚴格控制苗期到盛蕾初花期滴水次數(shù)和滴水量。
8.1.6 調(diào)控塑形
根據(jù)品種特性、種植密度及長勢進行調(diào)控,中早熟品種前期以水肥調(diào)控塑形為主,旺長棉田輕化調(diào);從第4臺果枝起至第8~9臺果枝,在滴水間隔中間噴施縮節(jié)胺(矮壯素)2~4 g/667 m2調(diào)控塑形,7月10日封頂(滴水前3~4 d噴施免打頂劑帶縮節(jié)胺8~10 g/667 m2)??s節(jié)胺具體用量視棉花長勢確定。
苗期管理根據(jù)中早熟品種前期生長發(fā)育快(及超寬膜地溫高)的特點,以促苗早發(fā)、促根深扎、水肥調(diào)控塑形為重點,管理措施要提前。
8.2.1 滴水
苗期滴水2次,滴水間隔8~10 d,滴水1.5~2.0 h(控制水壓、常壓)。隨水滴施棉花專用生根劑0.5~1.0 kg/667 m2。
8.2.2 滴肥
一水一肥,氮磷比1∶0.3~0.5。苗期第一次滴水時滴施有機生物菌肥2~3 kg/667 m2+尿素2~3 kg/667 m2+磷酸一銨1 kg/667 m2。苗期第二次滴水時滴施有機生物菌肥4~5 kg/667 m2+尿素3~5 kg/667 m2+磷酸一銨1~2 kg/667m2。滴清水20 min后開始滴肥。
8.2.3 葉面施肥
苗期葉面施肥3~4次,噴施磷酸二氫鉀100~150 g/667 m2+尿素200 g/667 m2+高效有機液態(tài)氮肥200 g/667 m2。無人機作業(yè)時須將肥料充分溶解。
8.2.4 調(diào)控塑形
果枝Ⅰ-Ⅱ式中早熟品種以水、肥、化調(diào)調(diào)控為主,2~3片真葉時結(jié)合葉面施肥噴施縮節(jié)胺0.5 g/667 m2輕調(diào)塑形,5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塑形調(diào)控(縮節(jié)胺用量1.0~1.5 g/667 m2)。
8.2.5 病蟲防治
5月上中旬田間即有蚜蟲點片發(fā)生,須做好標記,點片發(fā)生點片防治。
8.2.6 人工覆土壓膜和除草
苗期要對膜邊壓膜不嚴實的地方及時覆土壓膜。除草時及時用土封嚴劃破的膜口。
進入盛蕾初花期后,以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zhuǎn)換為重點,“促控”結(jié)合,控制水量,保證肥量供應的同時控制第7~9節(jié)節(jié)間不拉節(jié)。
8.3.1 滴水
盛蕾初花期滴水2~3次,滴水每次2.0~2.5 h,間隔7~8 d。
8.3.2 滴肥
氮磷比1∶0.6~0.7,氮磷鉀肥用量8~12 kg/667 m2,同時滴施有機生物菌肥5~6 kg/667 m2。
8.3.3 葉面施肥
葉面施肥4~5次。每次噴施磷酸二氫鉀200~300 g/667 m2+尿素300 g/667 m2+高效有機液態(tài)氮肥200 g/667 m2。
8.3.4 調(diào)控塑形
中早熟品種以水、肥、化調(diào)調(diào)控為主,控制水量,保證肥量;中晚熟品種第7片真葉時噴施縮節(jié)胺2.0~2.5 g/667m2,第9片真葉時噴施縮節(jié)胺2.5~3.0 g/667 m2。
8.3.5 病蟲害防治
以蚜蟲防治為重點。不同藥劑交替施用。
8.4.1 滴水
花鈴期滴水7~8次。6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滴水每次3.0~3.5 h,間隔7~8 d,8月中下旬開始滴水量、滴水次數(shù)逐漸減少,9月中旬停止滴水(6~7臺果枝時適當控制滴水量,延長滴水時間間隔,促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zhuǎn)換)。沙性地應考慮是否要滴水蓄墑。
8.4.2 滴肥
氮磷比為1∶0.6~0.7,氮磷鉀肥用量25~30 kg/667 m2,同時滴施生物有機菌肥15~20 kg/667 m2。8月下旬9月初補施氮肥3~4 kg/667 m2。
8.4.3 葉面施肥
葉面施肥4~6次。每次噴施磷酸二氫鉀300 g/667 m2+尿素300 g/667 m2+高效有機液態(tài)氮肥400 g/667 m2。
8.4.4 調(diào)控塑形
根據(jù)棉花品種及長勢確定調(diào)控塑形。中早熟品種以水、肥、化調(diào)調(diào)控為主,6~7臺果枝時適當控制滴水量,延長滴水時間間隔,棉株顯輕微“旱相”,加快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zhuǎn)換。中晚熟品種6~7臺果枝時噴施縮節(jié)胺3~4 g/667 m2調(diào)控塑形。
8.4.5 病蟲害防治
蟲害以蚜蟲、棉鈴蟲和紅蜘蛛防治為重點。防病需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噴(滴)施2遍殺菌劑防治多種霉菌以保鈴。
8.4.6 揭邊膜
寬行封行前人工完成揭邊膜。
分2次作業(yè),第一次于6月20 日至25日封頂(免打頂劑用量減半),第二次于7月5 日至10日封頂(免打頂劑+縮節(jié)胺8~10 g/667 m2)。
9月25日左右噴施脫葉劑脫葉,中早熟品種應延遲脫葉劑噴施時間,延長葉片光合作用以利于棉花自然成熟進而提高品質(zhì)和棉株上部單鈴重。
機采時間為10月1 日至30日。要求采凈率95%以上,籽棉含雜率小于12%,含水率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