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葦,魏培英,邵 暢,段青云,田 敏,胡春峰,韓志江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22;2.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為所有腮腺腫瘤中第二常見的腫瘤,發(fā)病率僅低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約占15%~30%[1]。雖然兩者同屬良性腫瘤,但生物學行為不同,據(jù)報道僅0.1%~0.3%的WT 會惡變,故臨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療或單純腫瘤剜除術[1-2],而近25%未治療的PA 可轉變?yōu)閻盒阅[瘤,且術后復發(fā)率達6.7%~45%[3-4],故多采用腺葉切除術[5],因此術前準確診斷尤為重要。MRI 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多序列多參數(shù)成像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評估腮腺腫瘤首選的方法[6],其中功能MRI 多需高場強才能完成,且不同研究的結果差異較大[2,7],與功能MRI 相比,盡管常規(guī)MRI 存在較多不足,但其易于操作、適用度高,且一些特征性信號對于腮腺腫瘤的診斷具有很大價值,如T1WI 局灶高信號提示W(wǎng)T[8],T2WI 鑲邊狀或斑片狀高信號提示PA[5],T1WI 或T2WI 瘤體邊界模糊提示惡性腫瘤,然而,常規(guī)信號強度的判斷主要通過觀測者裸眼進行,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筆者團隊及既往文獻[8-9]運用信號強度比值半定量腮腺腫瘤信號強度,包括T1WI、T2WI、T1WI 最大信號強度比值等,結果顯示這些參數(shù)診斷效能均明顯高于裸眼判斷法??上攵?,將這些參數(shù)與瘤體的好發(fā)部位、縱橫比及強化模式聯(lián)合起來,運用Logistic 線性回歸方法進行分析,應該能進一步提升診斷效能。本研究旨在分析WT 與PA的常規(guī)MRI 征象及其信號強度比值,探討傳統(tǒng)MRI多參數(shù)聯(lián)合在WT 與PA 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1 年6 月符合下列標準的患者臨床及影像資料。納入標準:①同時具有完整MRI 及臨床資料;②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WT和PA;③對于WT 多發(fā)瘤體病例,選擇同側腮腺最大1 枚納入。排除標準:①MRI 圖像質(zhì)量不佳;②完全囊變;③MRI 掃描前接受了穿刺等有創(chuàng)檢查。最終共納入75 例患者的82 枚結節(jié),包括38 例45 枚WT 和37 例37 枚PA。WT 和PA 中男女患者的人數(shù)分別為34 例和4 例、15 例和22 例(χ2=19.819,P<0.05);WT 和PA 的年 齡分 別為(61.0±9.1)歲和(45.0±18.6)歲(t=5.084,P<0.05)。4 例WT 和7 例PA 患者因腮腺區(qū)疼痛入院,另34 例WT 與30 例PA 均為偶然發(fā)現(xiàn)腮腺區(qū)結節(jié)入院。
MRI 設備和參數(shù):采用西門子Magnetom Verio 3.0T MRI 掃描儀,使用頭頸聯(lián)合線圈,患者仰臥,均行平掃及雙期增強掃描。平掃序列:TSE T1WI 橫斷位掃描、頻率預飽和脂肪抑制(FS)TSE T1WI 橫斷位掃描、TSE T2WI 橫斷位掃描、短時間反轉恢復(STIR)T2WI 冠狀位掃描;增強掃描序列:經(jīng)靜脈高壓注射0.2 mmol/kg 釓噴酸葡胺(Gd-DTPA),速率為2 mL/s,依次進行FS TSE T1WI 橫斷位、冠狀位掃描。成像參數(shù):FOV 230 mm×230 mm,NEX 2~4,層厚4.0 mm,層間距0.8 mm,矩陣320×320。TSE T1WI(TR 500 ms,TE 20 ms)、TSE T2WI(TR 3 700 ms,TE 96 ms)、STIR T2WI(TR 3 000 ms、TE 29 ms、TI 230 ms)。
由1 名工作5 年的放射科醫(yī)師與1 名工作6 年的放射科醫(yī)生在對病理結果不知情的情況下,于PACS 工作終端獨立閱片,判斷及測量入選瘤體是否位于尾葉、縱橫比、T1-max-SIR、T2-SIR 及T1-e-SIR 等5 個征象,測量結果進行差異性分析。腮腺尾葉是指瘤體中心位于腮腺下極2 cm 內(nèi)[12];瘤體縱橫比是指瘤體上下徑(冠狀位人體長軸方向距離)/瘤體前后徑(軸位人體前后方向距離)。信號強度比值測量方法(及病理圖釋):T1-max-SIR=T1WI 瘤體最大信號強度值/脊髓平均信號強度值(具體測量方法見圖1a);T2-SIR=T2WI 瘤體平均信號強度值/脊髓平均信號強度值(具體測量方法見圖1b),WT 信號比值測量法病理圖釋(圖1c);T1-e-SIR=增強二期MR 信號強度值/增強一期MR 信號強度值(具體測量方法見圖2,3)。測量標準:所有測量需在瘤體最大實性區(qū)域進行,盡可能采用最大的圓或橢圓形ROI 面積,避開瘤內(nèi)囊變、壞死區(qū);測量脊髓信號時,優(yōu)選與測量瘤體同一層面脊髓信號強度,其次選擇相鄰層面脊髓信號強度值;測量增強信號強度值時,選擇病灶同一區(qū)域進行兩期測量。
圖1 男,61 歲,左側腮腺WT。圖1a:T1WI 上,T1-max-SIR=905.00/486.32=1.86。圖 1b:T2WI 上,T2 -SIR=318.09/367.58=0.87。圖1c:WT組織病理學圖像(HE):黑箭頭提示:由基底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組成的特征性囊腔;黑星提示囊腔內(nèi)主要為嗜酸性蛋白分泌物。Figure 1.WT of the left parotid gland in a 61-year-old man.Figure 1a: T1WI shows that T1-max-SIR is 1.86(905.00/486.32).Figure 1b: T2WI shows that T2-SIR is 0.87 (318.09/367.58).Figure 1c:Histopathological image(original magnifification) reveals characteristic cysts lined with basal cells and eosinophils(black arrow).Black star shows that the cyst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eosinophilic proteinaceous secretions.
圖2 男,40 歲,右側腮腺PA。圖2a:T1WI 脂肪抑脂增強一期信號強度值為1 275.46;圖2b:二期信號強度值為1 470.78。T1-e-SIR=1 470.78/1 275.46=1.15,提示漸進性強化。圖3 男,54歲,左側腮腺WT。圖3a:T1WI 脂肪抑脂增強一期信號強度值為904.39。圖3b:二期信號強度值為823.69。T1-e-SIR=823.69/904.39=0.91,提示快進快出強化。圖4 PA 的組織病理學圖像(HE):腫瘤細胞為上皮樣,呈條索狀排列,黑色三角區(qū)域提示富含軟骨黏液區(qū)。Figure 2.PA of the right parotid gland in a 40-year-old man.Figure 2a: Primary signal intensity value on fat-suppressed contrast-enhanced T1WI is 1 275.46.Figure 2b: Secondary signal intensity value is 1 470.78.T1-e-SIR is 1.15 (1 470.78/1 275.46),indicating progressive enhancement.Figure 3.WT of the left parotid gland in a 54-year-old man.Figure 3a: Primary signal intensity value on fat-suppressed contrast-enhanced T1WI is 904.39.Figure 3b: Secondary signal intensity value is 823.69.T1-e-SIR is 0.91 (823.69/904.39),indicating fast-in and fast-out enhancement.Figure 4.Histopathological image of PA (original magnifification)shows that the tumor cells are epithelioid and arranged in a cordlike pattern.Black triangle shows the areas rich in cartilages and mucus.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通過Kolmogorov-Smirnov 對定量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采用t 檢驗分析其在WT 和PA 中的分布,用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采用Mann-Whitney 檢驗分析兩者的分布差異,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分類資料用Fisher’s 精確檢驗或χ2檢驗。以敏感度為縱坐標,特異度為橫坐標,繪制單參數(shù)鑒別WT 和PA 的ROC 曲線,統(tǒng)計AUC、敏感度、特異度,再用Logistic 線性回歸分析將多個參數(shù)進行線性擬合,并繪制多參數(shù)聯(lián)合的ROC 曲線,獲得相應的診斷效能。通過Cohen’s kappa coefficient分析兩觀測者間測量、分析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Cohen’s kappa 系數(shù)取值在0~1 之間,≤0.20 為一致性較差;>0.20~0.40 為一致性一般;>0.40~0.60 為一致性中等;>0.60~0.80 為一致性較強;>0.80~1.00 為一致性強)。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常規(guī)石蠟制片、蘇木精-伊紅(HE)染色(圖1c,4)。
WT 與PA 的瘤體大小分別為(27.49±8.17)mm、22.00(17.05,30.90)mm,兩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Z=-1.631,P=0.103);而是否位于尾葉、瘤體縱橫比、T1-max-SIR、T2-SIR 及T1-e-SIR 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
單參數(shù)鑒別WT 和PA 的敏感度為71.1%~84.4%,特異度為78.4%~91.9%,AUC 為0.788~0.891,其中T1-e-SIR 具有最高的診斷效能及特異度,分別為0.891 和91.9%,是否位于尾葉及T1-max-SIR 具有最高的敏感度,為84.4%。T1-max-SIR、T2-SIR 及T1-e-SIR 聯(lián)合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3.3%、83.8%,AUC 為0.947;所有5 個參數(shù)聯(lián)合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1.1%、100%,AUC 達0.988(表1)。單參數(shù)及多參數(shù)聯(lián)合鑒別WT與PA 的ROC 曲線圖,見圖5。
圖5 單參數(shù)及多參數(shù)聯(lián)合鑒別WT 與PA 的ROC 曲線圖。Figure 5.ROC curves of single parameter and multi-parameter combination for differentiating WT from PA.
表1 各參數(shù)及其聯(lián)合對鑒別WT 和PA 的診斷效能
2 名放射科醫(yī)師對判斷及測量WT 及PA 是否位于尾葉、縱橫比、T1-max-SIR、T2-SIR 及T1-e-SIR等5 個征象的Cohen’s kappa 系數(shù)為0.754~0.911,兩觀測者測量結果中,PA 縱橫比的Cohen’s kappa系數(shù)最大,為0.911(95%CI 為0.835~0.953),P<0.05;PA T1-e-SIR 的Cohen’s kappa 系數(shù)最小,為0.754(95%CI 為0.572~0.865),P<0.05??梢?,兩者所判斷及測量的各參數(shù)均具有較強的一致性,本文選擇其中一位醫(yī)師測量值。
WT 好發(fā)于50~70 歲男性,常多發(fā),PA 好發(fā)于30~50 歲女性,單發(fā)為主[1,5,11,16]。本組資料顯示,WT與PA 的發(fā)病年齡分別為(61.0±9.1)歲和(45.0±18.6)歲,WT 與PA 的男女之比分別為17∶2 和15∶22,WT 與PA 單發(fā)與多發(fā)之比分別為12∶7 和37∶0,與既往文獻報道大致相符。盡管WT 與PA 在發(fā)病年齡及性別上存在一定的重疊區(qū),但對于部分影像征象不典型的病例,發(fā)病年齡和性別仍然是鑒別二者的重要參數(shù)。在發(fā)病形式上,多發(fā)的WT 占近1/3,而PA 為0,病灶多發(fā)對于鑒別WT 具有較大的價值,而單發(fā)的WT 占近2/3,仍需要與PA 進行進一步的鑒別。
瘤體好發(fā)于尾葉及較大的縱橫比對WT 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提示價值,其病理基礎考慮與以下因素相關:①目前關于WT 的起源問題,多認為與腮腺外淋巴結內(nèi)異位的唾液腺導管上皮組織或腮腺內(nèi)的淋巴結有關[11],因腮腺內(nèi)淋巴結多集中于尾葉,故WT多位于尾葉;②由于WT 起源于正常淋巴結內(nèi),故形態(tài)上與正常淋巴結類似,即生長軸線沿著人體縱軸為主,呈橢圓形或類橢圓形;③生長于腮腺尾葉的瘤體,其下方為脂肪間隙,而上方及周圍為腮腺組織,下方的生長空間較大且生長阻力相對較小,故瘤體沿人體縱軸生長為主。與WT 不同,腮腺PA 來源于唾液腺上皮,腮腺淺葉的體積遠大于深葉[5],故PA多數(shù)位于淺葉,在生長軸線也無明顯特異性。本研究中,84.4%的WT 位于腮腺尾葉,稍高于Colella 等[12]等報道的73%,考慮與本文納入的瘤體較大有關。關于腮腺腫瘤縱橫比的差異,目前尚無可信報道,筆者認為通過縱橫比可體現(xiàn)兩者生長軸線的不同,本研究中,71%的WT 縱橫比>1.4,而只有22% PA 縱橫比>1.4。
常規(guī)的MRI 檢查中,T1WI 序列上呈局灶性高信號、T2WI 序列上呈低信號、“快進快出” 的強化方式對于WT 的診斷,以及T1WI 呈等低信號、T2WI 序列上呈高信號、“漸進性” 強化方式對于PA 的診斷目前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傳統(tǒng)信號強度的判斷主要通過觀測者裸眼進行,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可重復性差。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陸續(xù)提出信號比值法[9,13-15],我們前期的研究結果顯示T1WI 最大信號強度比值可以有效的鑒別WT、PA 及惡性腫瘤[8,16],以及T2WI平均信號強度比值對WT 與PA 具有很好的鑒別診斷價值[17]。本文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結果顯示,T1-max-SIR、T2-SIR 對鑒別WT 和PA 的AUC 達0.863、0.860,與我們的前期結果[8,17]相近;T2-SIR 和T1-e-SIR 可有效鑒別WT 和PA,與Matsusue 等[15]的觀點相符。當T1-max-SIR、T2SIR 及T1-e-SIR 三者聯(lián)合鑒別WT 與PA 時,其效能明顯高于任一單參數(shù),AUC 達0.947。當聯(lián)合位于尾葉、縱橫比、T1-max-SIR、T2SIR 及T1-e-SIR 5 個參數(shù)時,其診斷效能較信號強度比值3 者聯(lián)合進一步提高,AUC 達0.988,提示在WT 和PA 的鑒別診斷中,通過多參數(shù)聯(lián)合診斷的方法,具有較單一參數(shù)診斷而言更高的價值。
本研究存在3 點不足:首先,本組資料來源于同一個醫(yī)療中心,WT 與PA 的樣本量偏少,后期我們將聯(lián)合其他醫(yī)療機構,進一步擴大研究;其次,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后期我們將進行前瞻性研究;最后,本文僅對WT 于PA 進行了研究,該方法是否適用于惡性腫瘤,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瘤體是否位于尾葉、縱橫比、T1-max-SIR、T2-SIR 及T1-e-SIR 均能較好得鑒別診斷WT與PA,多參數(shù)聯(lián)合的診斷效能高于任一單參數(shù),且操作簡單,易于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