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第二幼兒園 李雪梅
每到八九月份的入園季,都是小班幼兒的傷心季。大部分幼兒初入園時都會經歷哭鬧不安、拒絕吃飯、午休躁動、焦慮煩躁、抗拒去幼兒園,甚至出現尿頻、尿急等現象,此種情況大約延續(xù)一到兩周,少部分幼兒甚至要經歷更長的過渡期,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癥。幼兒園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帶小”保教活動——大班幼兒幫助小班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能有效消除小班幼兒的分離焦慮、恐懼及陌生感,還能增強大班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入園“大手拉小手”,讓小班新生入園不孤單。
近幾年,我園都是家長將幼兒送至園門口,帶班老師晨檢后由配班老師組織活動,然后再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準備早餐。我園實行錯峰入園制,實行“大手拉小手”活動,能有效消除幼兒的焦慮、緊張感,也讓小班新生的入園路不孤單。大班幼兒晨檢入園跟著老師活動后,小班幼兒入園時,大班幼兒每人認領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拉著他的小手陪他們進入活動室進行活動。剛開始幾周,大班幼兒可以固定去陪伴一個小班幼兒,這樣可以更好地消除幼兒的陌生感。待小班幼兒對周圍的環(huán)境熟悉之后,大班幼兒可以隨意調換認領的弟弟妹妹,這樣更有利于他們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大班幼兒有新生入園的經歷,也知道小班幼兒剛入園時會擔心害怕什么,他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安慰、陪伴小班幼兒。
2.進餐環(huán)節(jié)“大帶小”,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進餐環(huán)節(jié)進行“大帶小”活動,不僅能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而且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進餐時間到了,大班幼兒坐在小班幼兒身邊一起吃飯。早已熟悉幼兒園生活的大班幼兒大口大口地吃著自己碗里的飯菜,這時候,坐在一旁的小班幼兒也學著哥哥姐姐的樣子拿起勺子,雖然不夠熟練卻也津津有味地吃起飯來。遇到吃飯慢的幼兒,大班的幼兒吃完自己的飯菜,就會給他們喂飯,小班幼兒很配合,不一會兒就把飯菜吃光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大帶小”進餐環(huán)節(jié)中,小班幼兒就是模仿大班幼兒的動作,習得關于進餐的一些生活技能。而大班幼兒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不僅教小班幼兒怎樣吃飯,而且有意識地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看到小班幼兒吃完了飯,他們表現出無比的自豪和成就感。這樣的“大帶小”活動,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3.盥洗環(huán)節(jié)“大帶小”,能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衛(wèi)生行為習慣。
盥洗環(huán)節(jié)對小班剛入園的幼兒來說,也是困難重重,狀況百出。而有了大班幼兒的幫助和提醒,好像也沒有那么難了。教師先帶領小班幼兒觀察大班幼兒是如何洗手、洗嘴巴的,然后再一對一地進行“大帶小”盥洗活動。在大班幼兒的指教下,小班幼兒明白了洗手前要先卷起袖子以免弄濕衣袖的道理,學習了正確的七步洗手法,還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所有的教育資源,包括家庭、社區(qū)。幼兒園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幼兒,相互之間都能成為彼此的教育資源,如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更為有效地推動幼兒的自主學習與發(fā)展。
4.如廁環(huán)節(jié)“大帶小”,解決小班新生如廁難的問題。
小班剛入園的幼兒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還不夠熟悉,再加上很多幼兒在家里都是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像如廁時脫提褲子很多幼兒都不會,有了大班幼兒的幫助,小班幼兒對如廁也沒那么抗拒了。
5.午休環(huán)節(jié)“大帶小”,帶領小班新生安然入睡。
小班剛入園的幼兒離開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懷抱,缺乏安全感,還不適應幼兒園午休的環(huán)境,會出現哭鬧不睡的情況。午休進行“大帶小”活動,既能消除小班新生的陌生焦慮感,還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午休習慣。小班幼兒看著大班幼兒悄悄脫了衣褲上床,還把自己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他們也會跟著去上床睡覺??粗瓉砀踩ゲ幌胨X的小班幼兒,旁邊的大班幼兒會伸出手來摸摸或拍拍他們的小手,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建議“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小班新生經過1—2周的適應期,已基本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此時開展“大帶小”游戲活動,能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之間的感情,讓他們體驗到游戲活動帶來的樂趣,還能在溫暖、輕松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品質及社會性發(fā)展。
以前,我們每天的戶外游戲活動時間,各年級組是分場地游戲,大班和小班幼兒幾乎沒有什么交集。后來我們在戶外活動時請大班幼兒帶領小班幼兒進行游戲,保護和幫助小班幼兒。
《綱要》中指出“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絕大多數都比較任性,依賴大人,缺乏堅持精神,遇事怯懦。幼兒園采取繪本閱讀“大帶小”活動,充分利用繪本生動形象的特點,通過大班幼兒聲情并茂的語言傳達,激起情感上的共鳴,熏染幼兒積極樂觀的良好情緒性格,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及和老師、小朋友交往的能力。
《指南》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蔽覀冮_展藝術活動“大帶小”,更能讓幼兒以符合自己年齡特征的視角去發(fā)現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
1.歌舞表演“大帶小”,激發(fā)小班幼兒模仿、表現的興趣和欲望。
《指南》中強調“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如:理解和尊重幼兒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的手舞足蹈、即興模仿等行為”。
在開展歌舞表演活動時,由于觀眾是小班幼兒,大班幼兒都能傾情表演,比如經過改編的歌舞《你笑起來真好看》,以及手勢舞、跆拳道、舞蹈等,他們的精彩表演活躍了現場的氣氛,也激發(fā)了小班幼兒的表現欲望。小班幼兒一開始只是靜靜地坐著觀看,臉上滿是羨慕的神情,不久他們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哼唱,手舞足蹈地隨著音樂加入了大班幼兒的隊伍,現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這種“大帶小”活動,真正激發(fā)了小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為他們提供了體驗美、發(fā)現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機會。
2.美術活動“大帶小”,有利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chuàng)作。
小班幼兒對美術活動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缺乏美工操作訓練,同時由于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觀察事物的目標性不明確,相應地他們的美工操作能力也是比較欠缺的,假如僅由教師一人來指導,那絕對事倍功半,因此,非常有必要將“大帶小”活動延伸到美工集體教學活動中。
通過美工活動的“大帶小”,我們發(fā)現: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又凸顯出來,他們通過模仿掌握了美工經驗,習得了一些美工活動的技能。他們學會了如何使用剪刀、棒棒膠等工具,還掌握了黏土搓、團、壓等技巧。同時,幼兒的學習是發(fā)生在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的,當大班和小班幼兒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時,這種有實效性的學習就發(fā)生了。這樣的“大帶小”活動,有利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chuàng)作。
幼兒園“大帶小”保教活動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索研究,摸索出適合本園實際又符合幼兒年齡發(fā)展特點的途徑及方法,使幼兒健康快樂、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