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一
(武漢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12)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教育理念的快速更新,新理念與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日益加強,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完全適應實際教學發(fā)展需要。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知識學習途徑的多源性,學生擁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怎樣教?學生應該如何學?新一輪的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翻轉課堂則應運而生。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中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打破了地理空間限制,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綜合能力以及學生自律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要求有別于傳統(tǒng)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因而對教師與學生的傾聽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1]。傾聽作為課堂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能力,強調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是提升聽力能力的關鍵要素之一。本文基于翻轉課堂視角,分析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有效傾聽的影響因素,并探討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實現(xiàn)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和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歷經多年發(fā)展,受到學界和業(yè)界的廣泛關注。顧名思義,翻轉課堂即對傳統(tǒng)教學流程進行 “翻轉” ,雖然基本理念相通,但是不同學者和實際應用者對翻轉課堂的內涵及外延的理解不盡相同。Platt提出翻轉課堂的概念,認為翻轉課堂是指原來發(fā)生在教室中的事情轉移到課堂之外,反之亦然。Aaron Sams認為,翻轉課堂實質上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內容轉移到課堂之外,由學生自己完成,而課堂時間則用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探討。2011年,美國科拉多州舉辦的翻轉課堂大會對翻轉課堂作出定義:翻轉課堂是一種手段,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接觸時間,同時也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更是一種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源于教學一線,并被證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值得借鑒,其代表了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
新課程改革提倡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于師生平等合作之上,課堂傾聽為師生之間相互傾聽、學生之間相互傾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一方面,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傾聽,從學生討論、回答問題以及交流中獲取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信息,通過傾聽學生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師的傾聽顯得更為重要,教師要盡可能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更好地處理課堂中師生的主客體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另一方面,翻轉課堂教學也要求學生善于傾聽,不僅要主動性地傾聽教師的引導和答疑解惑,也要認真傾聽同學的想法和觀點,與其他同學在合作探究中共同獲得能力提升。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根據課前設計,發(fā)揮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作用,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因此,翻轉課堂對學生善于傾聽、抓住重點、準確領會話語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傾聽是接受信息的過程,更是復雜的內心活動過程[2]。傾聽不是簡單地用耳朵聽說話者的言辭,而是需全身心去感受對方話語過程中傳遞出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傾聽不僅可以獲取知識,還可以獲得情感。傾聽環(huán)境下,言語、動作或表情可以作為符號進行反饋,在被傾聽場景下,這些符號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傾聽者的大腦皮層,使其能夠對知識點記憶更深刻、準確[3]。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設計者,教師應在熟悉學生傾聽習慣、掌握學生認知心理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靈活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教學。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針對性與趣味性較強,因而其在應用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下,由于教學任務重、課時限制等,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扮演輸出者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處于 “講授” 的中心位置,而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傾聽教師講授,課堂上發(fā)言的機會較少,缺乏信息的交互。在 “滿堂灌” 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習主動性不足的學生難以主動參與,師生之間的有效傾聽作為一種溝通方式往往容易被忽視[4]。實際上,善于傾聽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技能,也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仔細傾聽學生發(fā)言,通過傾聽洞察言語背后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往往更有效。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xiàn),傾聽的有效性難以提升。
影響學生個體差異的因素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5]。性格外向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發(fā)言更為積極,樂于與教師交流和溝通;而性格內向的學生大多害怕或不習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尤其是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或觀點、想法缺乏信心。同時,課堂上從眾心理的影響下,被動傾聽的狀態(tài)下,學生很容易由主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楸黄冉邮苤R,從而被迫淪為傾聽者。
現(xiàn)有的考核方式大多以考試為主,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結合建構主義認知理論,學習能力還應包括收集與篩選信息、處理數據、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及終身發(fā)展愿望的具體實現(xiàn)等。受限于考核機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難以被充分調動,傾聽的有效性也難以提升。雖然不同層次教學中積極注重綜合評價與考核,但如何衡量和考評傾聽能力,破除 “唯分數論” ,依然任重道遠。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著力提升自身的傾聽能力,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傾聽關系,讓學生成為積極的傾聽者和發(fā)言者。同時,還可通過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模式,讓學生主導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對學生進行指正和幫助,比如基于特定主題開展小組展示活動,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并有相應收獲;教師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輪流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在課堂上講授知識點。學生在課堂授課模式下,傾聽教師所教,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6]。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此情境下,每個學生的傾聽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傾聽效果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需要教師加強教學活動設計:第一,翻轉教學步驟,使教學重難點前置。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如果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則很難提升傾聽能力。因此,教師可利用互聯(lián)網等技術,提前準備相關音視頻與文本資料,提出問題并布置任務,促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傾聽能力。第二,眼耳腦并用,多感官協(xié)同作用。有效傾聽的實現(xiàn)需要眼睛、耳朵和大腦的協(xié)同作用,是多感官的綜合處理結果。教師可在教學內容設計環(huán)節(jié),選擇基礎性、來源于日常生活的內容作為主要教學材料,使學生翻轉成為課堂主體,邀請學生主講,并對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或補充。第三,教師及時參與,給予有效反饋。在翻轉課堂上,借助硬件教學條件支撐,教師可同時掌握多人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情緒等。在引入課堂討論、團隊辯論等活動后,教師應選擇恰當時機進行評價,及時有效的反饋將極大促進學生傾聽能力的發(fā)展。
師生之間信任關系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對課堂失去信任,不愿也不想充當被傾聽者角色。教師應該主動創(chuàng)造師生溝通機會,拉近師生彼此的距離[7],在發(fā)現(xiàn)班級學生失去被傾聽權利的情況下,應該及時通過一對一談話,或者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互動。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學會傾聽,尊重學生的想法,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堂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每個被傾聽者發(fā)言過后進行耐心且認真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被傾聽的快樂體驗,從而獲得自信、增長知識[8]。此外,通過課堂上的對話和互動,提高整個傾聽過程的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心態(tài)、情感和行為方式有重大影響,學生需要克服消極情緒,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也即在課堂上行使權利時,要知道這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對自己的學業(yè)影響如何。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是某一個教師或某一門課能夠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每位教師的通力合作。教師要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fā)問、質疑辯論的空間,這樣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課下,教師可以通過拉家常,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了解學生思想、學習情況,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洞察學生的心理變化,當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上或學習上有懈怠,應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學生真正信任老師,愿意主動充當被傾聽者。并且,可以通過宣揚正能量激勵學生,以小見大,從個人、班級延伸到學校、社會、國家,結合當下的社會形勢、國家大事,教育學生為什么要努力以及怎樣努力。此外,通過帶領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乃至校外研學,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熏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敢于、樂于充當被傾聽者。
隨著網絡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加快,翻轉課堂的實施能夠極大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判斷課堂學習中的傾聽是否有效,主要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并自主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理想狀態(tài)的教學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有選擇自己學習方式和內容的權利,能獨立分析、獨立思考,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并且以教師的智慧引導并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因此,學生和教師都要重視傾聽的作用。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在尊重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下,合理使用被傾聽的權利,促進課堂教學的健康發(fā)展;教師也應對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賦予每個學生平等學習的機會,在擁有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下,在課堂上仔細傾聽學生的想法,結合課程大綱,不斷調整教授方式和進度,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