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景清,趙婉盈,李文,寧秋麗,李昆真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骨六區(qū),廣東 江門 529000)
脊柱骨折主要有棘突骨折、埋入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壓縮性骨折,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雖療效良好,但術后患者需長時間臥床,極易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致使下肢靜脈反流受阻,稍抬高肢體雖可減輕,但長時間站立或坐立后,疼痛可持續(xù)性加劇,甚至發(fā)生皮膚破損,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導致預后不良,因此積極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十分重要[1-2]。本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76例脊柱骨折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脊柱骨折術后患者護理中綜合康復干預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生活質量的影響。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76例脊柱骨折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38例)與對照組(38例)。納入標準:①CT確診脊柱骨折;②接受脊柱骨折手術治療;③資料完整;④知情并同意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惡性腫瘤;②伴凝血障礙;③無法耐受手術;④伴精神病癥。研究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25-81歲,平均(52.18±9.34)歲。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26-81歲,平均(52.29±9.44)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較(P>0.05)。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即:術前發(fā)放健康宣教手冊,術后說明注意事項與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方式,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控制血液黏稠度,實時監(jiān)測其病情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下肢疼痛、腫脹等不良癥狀,第一時間告知并輔助醫(yī)師予以處理等。
1.2.2 研究組
綜合康復干預,即:①術前干預。由于脊柱骨折手術相對復雜,大部分患者對手術缺乏足夠認知,術前可能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甚至抗拒手術治療,因此應針對性進行心理干預,講解手術流程、目的等相關知識,提升其醫(yī)療配合度;同時,為了預防患者手術之后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人員于術前應定期按摩患者雙下肢,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通過足底靜脈充泵對踝小腿-大腿予以加壓處理,促使雙下肢靜脈血流加快與淤血經靜脈排除,達到搏動性血流的目的,并囑咐及指導家屬參與到雙下肢按摩工作中來,加快血液虛化,確保血管功能。②術后干預。術后給予平臥位,將其雙下肢適度抬高,基于重力原理加快患者下肢靜脈回流,并適度按摩患者的雙下肢,定時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進行翻身,囑咐患者每日入睡之前雙下肢穿上防血栓長腿彈力襪;同時,手術完成后1-7d,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開展早期功能鍛煉,使用靜脈泵予以治療,督促其開展收縮鍛煉,每日鍛煉3-4次,每次20-30下,并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開展雙腿抬高交替鍛煉,結合患者的鍛煉恢復情況適當增大或縮小鍛煉量,手術完成后7d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開展下肢屈曲鍛煉,在此基礎上避免肌肉出現(xiàn)萎縮,預防深靜脈血栓,康復鍛煉直至患者下床為止。
觀察兩組凝血功能指標(D-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生活質量評分變化與干預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滿意度。兩組均采集空腹時5mL血樣,離心半徑與離心轉速分別為15cm、3000r/min,離心10min后分離血漿,D-聚體、纖維蛋白原均選取STAGO COMPACT全自動血凝儀測定。生活質量選取SF-36評估,即軀體機能、職能、疼痛與一般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總分100分,評分越低即生活質量越低。滿意度滿分為100分,90-100分、60-90分、60分以下依次代表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
數據統(tǒng)計選取SPSS 25.0軟件,計數資料由率或構成比表示,開展χ2檢驗;計量資料由均數±標準差()表示,開展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較干預前,兩組干預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更低,且研究組干預后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組別t值 P值 前 后 t值 P值研究組(n=38) 13.63±2.21 4.01±0.33 26.539 <0.01 17.43±4.31 7.62±1.09 13.603 <0.01對照組(n=38) 13.58±2.23 8.68±1.25 11.815 <0.01 17.25±4.27 14.88±2.19 3.044 <0.01 t值 0.098 22.267 0.183 18.295 P值 0.922 <0.01 0.855 <0.01 D-聚體(mg/L) 纖維蛋白原(g/L)前后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較干預前,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且研究組干預后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分)
組別軀體機能 軀體職能 軀體疼痛 一般健康前后前后前后前后研究組(n=38) 74.58±4.43 90.08±4.93* 74.58±4.31 90.93±4.84* 74.36±4.29 90.13±4.92* 74.12±4.35 90.57±4.86*對照組(n=38) 74.79±4.53 84.13±4.71* 74.27±4.26 84.58±4.46* 74.22±4.31 84.27±4.52* 74.92±4.25 84.47±4.53*t值 0.204 5.379 0.315 5.947 0.142 5.407 0.811 5.659 P值 0.839 <0.01 0.753 <0.01 0.888 <0.01 0.420 <0.01
續(xù)表2
研究組、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分別為2.63%(1/38)、21.05%(8/38);對照組干預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76,P=0.013)。
對照組干預后滿意度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n(%)]
脊柱骨折作為一種骨科常見病癥,大多由間接外力所致,如腳部或髖部著陸,及經高處墜落過程中上升至胸腰段的撞擊外力,部分患者由直接外力所致,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高位截癱,甚至威脅性命[3-4]。
現(xiàn)階段,手術是治療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但術后極易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高凝狀態(tài)。高凝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最常見原因為大規(guī)模手術,且重度脫水、燒傷、長時間服用避孕藥、惡性腫瘤病癥均可導致血液進一步凝固[5];②靜脈壁損傷。靜脈注射高滲溶液與不同類型的刺激性溶液均可致使靜脈壁損傷,誘發(fā)靜脈血栓及靜脈炎[6];③血流過緩。手術完成后長時間臥床、外傷及骨折均可導致靜脈血流緩慢,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上下肢深靜脈血栓多為急性表現(xiàn),部分患者將其肢體輕度抬高之后可有效減輕,但處于站立位或坐位過久疼痛可加劇,并出現(xiàn)肢體腫脹,癥狀嚴重者皮膚可能出現(xiàn)破損,致使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因此合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十分重要[7]。本研究中,研究組較對照組干預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脊柱骨折術后患者護理中綜合康復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主要在于綜合康復干預作為一種系統(tǒng)性、整體性護理模式,包含兩大環(huán)節(jié),即術前、術后干預,其中術前干預可加深患者對自身病情及手術相關知識的認知,減輕負性情緒,且通過定期按摩雙下肢或者足底靜脈充泵,可有效促進下肢靜脈血流循環(huán),使淤血經靜脈快速排除,確保下肢血流通暢,達到搏動性血流的目的,同時通過指導家屬進行雙下肢按摩,可進一步保護患者的血管功能[8-9];術后干預通過適當抬高患者雙下肢,可促使下肢靜脈回流,且通過按摩雙下肢、協(xié)助翻身、夜間穿防血栓長腿彈力襪等操作,可促使淤血排空,同時通過收縮鍛煉、雙腿抬高交替鍛煉、下肢屈曲鍛煉等康復鍛煉可確保肌肉功能、下肢血液循環(huán)處于良好狀態(tài),避免肌肉出現(xiàn)萎縮,進一步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正常,預防深靜脈血栓[10-12]。
綜上所述,脊柱骨折術后護理中綜合康復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生活質量,減少血栓形成,提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