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香
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構建家校共育的學習共同體,促進閱讀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部編版語文教材在編排體系上體現(xiàn)了精讀(教讀)、略讀(自讀)和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教學結構。這種編排形式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體現(xiàn)了“由扶到放”的教學原則。葉圣陶先生說:“精讀是準備,略讀是運用?!倍咧挥邢噍o相成,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課外閱讀屬于延伸部分,可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感悟文字的魅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陂喿x、思考、表達,突顯語文味,由學生學習三個必經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部編教材的特點,有指向性地建立“導讀菜單”,幫助學生架構起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橋梁,課內外溝通,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單篇精讀”導讀菜單,構建伙伴閱讀共同體,促進閱讀教學目標的落實
第一,烹出“閱讀味”,要處理好“精讀課文”的“教”和“讀”的伙伴關系。精讀課文篇幅一般相對較長,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含蓄、深刻,教學時,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閱讀感知。部編教材立足于學生在讀懂讀透單篇文章的過程中,習得“精讀課文”基本的閱讀策略和方法,發(fā)展學生的自主閱讀的能力。閱讀重在“讀”,所以精讀課的教學,一定要以“讀”為先,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理解詞句的含義,在讀中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為了不教”的目的。
第二,烹出“思考味”,要處理好“閱讀策略”的“教”與“學”的伙伴關系。部編教材關注“閱讀策略”的教與學。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編排了2個“閱讀策略單元”,分別是速讀和有目的地閱讀。除了閱讀策略單元,散落在課文中的閱讀策略還有很多,例如,抓住關鍵句子,把握課文的主要觀點;通過想象,理解詩詞大意;根據(jù)文章內容,做出合理推斷,由表及里進行推想;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等等。在教“閱讀策略”時,要進行整合,要鼓勵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進行閱讀,要教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閱讀內容變換“閱讀策略”,注意多種“閱讀策略”的融合使用,提升閱讀能力。
第三,烹出“表達味”,要處理好“小組學習”和“個人閱讀”的伙伴關系。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交流閱讀體驗,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良方之一。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關注學生的“個人閱讀”,也要引導學生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還要防止出現(xiàn)“好學生”主講的場面,從而打消個別學生閱讀的興趣,要關注閱讀能力薄弱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鼓勵他們多讀多想多發(fā)言。合作學習的交流一定是建立在個人閱讀的基礎之上,只有每個個體的深入閱讀,才能提高交流的質量,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比如,學生在學習《竹節(jié)人》一課時,按照問題進行分組學習,通過交流匯報明確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建立“群文略讀”導讀菜單,構建師生閱讀共同體,促進語文要素的落實
第一,烹出“閱讀味”,推廣“1+X”閱讀方式,師生共讀擴大學生閱讀面。高年級學生可以加大群文略讀的比重,最佳的閱讀方式是“1+X”,“1”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語文要素”精講課文,“X”指遷移運用習得的閱讀方法略讀多篇文章,促進“語文要素”的落實?!?”是群文略讀的那個支點,只要堅持下去,精讀一篇,略讀數(shù)篇,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量變引起質變,學生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閱讀方法更豐富,語文要素得以鞏固,思維得以發(fā)展。開展“1+X”閱讀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1”可以直接用課本中的精讀課文進行講讀,“X”單靠書中提供的略讀課文,遠遠達不到群文閱讀的量,高段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略讀課文共計26篇,數(shù)量偏少,所以教師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圍繞高段語文教學要素,編制略讀課文菜單,供學生學習。提供閱讀菜單后,教師要督促學生對照閱讀菜單進行閱讀,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師生共讀,保障群文略讀的有效性。
第二,烹出“思考味”,發(fā)揮略讀課文的獨特功能,師生共思提高閱讀能力?!敖淌菫榱瞬唤??!币龑W生廣泛閱讀時,要處理好單篇精讀和群文略讀的關系,單篇精讀的教是為了群文略讀的不教。單篇精讀是要教會學生怎樣閱讀,多篇略讀則是通過廣泛閱讀,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方法,汲取文章的思想精華,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作者觀察事物、認識生活的方法,領悟作者表達思想感受的構思之巧、用語之妙。群文略讀要注意語文要素的落實,必要時可以對群文中的某篇文章進行精讀教學,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圍繞語文要素進行群文比讀,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掌握必要的知識,獲得必要的信息。群文略讀要關注學生的讀,提高思維能力,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以指導,不能主次顛倒,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第三,烹出“表達味”,以生活為課本延伸或遷移,師生共享提升綜合素養(yǎng)。略讀課文的兩大功能:拓展延伸和遷移。新課標中關于略讀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在進行略讀課文教學時,不能像精讀課文一樣教學,精雕細琢;也不能可有可無地一帶而過,更不能放任不管,完全當作課外閱讀處理。略讀課文有對精讀課文的內容的拓展,例如,六年級上冊的略讀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就是對精讀課文《少年閏土》的一個拓展,讓學生搜集整理,幫助學生更了解魯迅,理解魯迅文章的內涵。有對精讀課文思想的拓展,例如,六年級上冊的略讀課文《在柏林》,是對精讀課文《橋》《窮人》的一個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看法,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小說所傳達的思想。略讀教學是精讀教學向課外閱讀教學的過渡的關鍵,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應該多挖掘教材以外的優(yōu)秀閱讀材料,溝通課內外,以生活為課本,拓寬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建立“海量閱讀”導讀菜單,構建班級閱讀共同體,促進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愛上閱讀,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選擇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引領學生借助媒介進行電子閱讀或是直接閱讀紙質書,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經研究,給高年級學生準備的課外閱讀導讀書單如下:
閱讀元素一:另一種教育——感悟不同。閱讀書目推薦:《草原上的小木屋》《藍色的海豚島》《特別的女生薩哈拉》《羅伯特的三次報復行動》《我親愛的甜橙樹》。導讀指南:能讀懂故事,體驗別樣的生命,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閱讀元素二:別樣的童年——回顧往昔。閱讀書目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童年》《城南舊事》《草房子》《小王子》《查理和巧克力工》。導讀指南:感受故事中主角不一樣的童年時光,學會珍惜生命,感受生活的美好,學會堅強,熱愛生活。
閱讀元素三:與異世界相連——進入幻想天地。閱讀書目推薦:《波普先生的企鵝》《青鳥》《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只想飛的貓》《一只想飛的貓》。導讀指南:了解幻想類文學是小說的形態(tài)賦予的這個世界的真實感,是靠想象力支撐起來的。表現(xiàn)的是超自然的世界,即幻想的世界。幻想文學創(chuàng)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二元次性。
閱讀元素四:生命的奔走——時間的流逝。閱讀書目推薦:《湯姆的午夜花園》《不老泉》《天藍色的彼岸》《毛毛: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物種起源(少兒彩繪版)》。導讀指南:感悟時間的寶貴,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理解作品內容和價值,邊讀邊做讀書筆記,豐富閱讀收獲。
閱讀元素五:知人論世——從前有座山。閱讀書目推薦:《端午節(jié)的故事》《歐洲民間故事》《非洲民間故事》《中國民間故事》導讀指南:了解民間故事“情節(jié)內部的反復、固定的故事類型、相似的主人公和結局”等文體特點;感受民間故事中樸素的價值觀。
閱讀元素六: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閱讀書目推薦:《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導讀指南:了解古代長篇小說多是章回體的特點,閱讀古典名著可以借助“回目”猜測每回的主要內容。
(一)烹出“閱讀味”:不拘一格,一舉多得
1.漂流共情:流動的閱讀資源
課外閱讀的實行,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筆者通過構建班級閱讀共同體,提供共讀書單,定期交流閱讀書目,在班級中互相借閱,讓書流動起來,讓閱讀的批注活動起來,成了流動的閱讀資源。筆者還鼓勵學生結合書單去學校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各種大型書店等地方借書。借來的書,因為有時間限制,學生也更珍惜,更加勤奮快樂地閱讀。
2.有聲共讀:重塑聲音的價值
學生在長時間的堅持下,越來越喜歡讀書,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也為了讓學生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糧,維持他們讀書的興趣,筆者提議學生利用閱讀星、喜馬拉雅等聽書軟件,結合教師提供的書單進行聽書。這種聽書的方式讓學生有效地利用了碎片化時間,達到了海量閱讀的目的,學生在聽書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朗讀的技巧。通過聽書,既能有效地解決不認識的字,又能體會不一樣的情感,一舉多得。
3.熒幕共享:立體化的閱讀視角
紙質書的閱讀有時比較容易堅持不下去,聽書聽不懂也有可能放棄,所以筆者鼓勵學生去欣賞一些影視劇,例如,四大名著等電視劇;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電影,例如,《小王子》等。用這些影視化的作品引領學生學習,為幸福的書香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烹出“思考味”:篇本聯(lián)讀,三位一體
1.從一篇到一本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懸念,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諸葛亮和周瑜矛盾由來已久,他倆的較量僅是一次草船借箭嗎?周瑜更聰明還是諸葛亮更聰明?”把學生的閱讀視角由“草船借箭”這一故事情節(jié)引向《三國演義》的整本閱讀,通過班級共讀一本書,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整本書的閱讀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品質,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增加學生文學知識的積累。班級共讀,從“篇”到“本”,以“篇”聯(lián)動“本”,以“本”顧照“篇”,點面結合,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角,達到篇本融合的目的。
2.從多篇到一本或多本
多篇聯(lián)讀是從單篇閱讀到整本書閱讀的一個過渡,通過多篇聯(lián)讀,可以優(yōu)化學生閱讀方法、豐富知識積累、促進深度思考,為學生整本書的閱讀奠定基礎,把學生從淺層次閱讀引向深層次閱讀,讓閱讀實現(xiàn)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例如,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田螺姑娘》《孟姜女哭長城》都是出自《中國神話故事》,這組課文中《牛郎織女(一)》采用精讀教學,其余皆用略讀教學,在班級共讀的時候,將這些文章放在一起比較閱讀,讓學生深入思考,感受神話特點,感悟神話內涵。再讓學生將從這些文章中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到《中國神話故事》,產生多元感受,實現(xiàn)深度閱讀。
(三)烹出“表達味”:內隱外顯,指向素養(yǎng)
1.注重對學生閱讀的顯性評價
可以借助微信、班級QQ群等分享讀書筆記、批注、精彩片段等照片或視頻;可以利用晨讀時間讓學生交流或介紹自己所讀的書;鼓勵學生進行優(yōu)美詞語、句段的背誦。教師準備閱讀評價記錄本,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過程性評價,讓學生的閱讀過程獲得顯性評價。
2.注重對學生閱讀的隱性評價
學生的閱讀品格和閱讀能力都是隱性的,所以,如果在學生閱讀完書本后,只是簡單地對書本中的識記類知識進行考查,進而評價學生的閱讀品格和閱讀能力是不全面的,因為識記類的知識即使不閱讀整本書,學生一樣可以獲得,這種評價并不能促進學生閱讀。怎樣的評價才能觀照到學生的閱讀品格和閱讀能力?比如,班級共讀完《中國神話故事》,教師可以提問:“如果我們想了解中秋的由來,最應該讀《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哪則神話故事?你能具體說說嫦娥和中秋的故事嗎?”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必須完成整本書的閱讀,才能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回答問題,通過對學生此類問題回答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菜單導讀”的“三位一體”閱讀教學,構建家校共育的學習共同體,促進了閱讀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突破了課堂閱讀教學的瓶頸。閱讀書目的羅列,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實現(xiàn)了“兒童自由,閱讀自主”。精讀、略讀、課外閱讀功能各異,卻相輔相成,精讀課文促目標的落實,略讀課文促語文要素的貫徹,課外閱讀促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三位一體”的“菜單導讀”設計,有機整合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突顯了“語文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思維敏捷度,促進了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xiàn)了師生雙方共同的發(fā)展。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