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源( 北京 )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一生漫游各地,到處吟詩飲酒,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相傳李白曾在唐代天寶或至德年間,為尋訪江南名士許宣平,來過歙縣游歷。
據(jù)說李白東游越中,沿途在長安、洛陽、同州、華州等驛站上看見許宣平的詩:“隱居三十載,筑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崩畎滓髟佮祰@之余,不由贊嘆道“此仙詩也”!便來到歙縣尋訪許宣平。
太白樓
在紫陽山下練江邊,江上有一只破船,船頭有一老翁,神姿飄灑,容態(tài)超逸。李白渡到對岸,對老翁道:“請問許宣平家在何處?”老翁微微一笑,便吟出兩句詩:“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李白聽后,點頭前往。走了一程,忽然想起,“門前一竿竹”的船老大不就是許宣平嗎?于是立即回頭,然而老翁已無影無蹤。李白不遠萬里,特來尋仙,當面錯過,失之交臂,真是懊喪,便悵然在眼前茅屋庵壁上題詩一首:“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仗空躊躇。應(yīng)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焙髞?,許宣平知道來訪者竟是詩仙李白,也十分惋惜。
盡管李白沒有見到許宣平,但歙縣秀麗宜人的山川景色,卻使他留連忘返,竟在西干山下游覽十寺。
在興唐寺門前,李白見到一老者賣歙硯,質(zhì)地石色如碧云,紋理清晰妍麗,摸上去光潔、細膩、滋潤,猶如嬰兒肌膚。李白買了歙硯捧在手中,慨然贊嘆:“寶硯也,寶硯也!”即揮毫寫下“硯國明珠”四個大字送給老者。晚間在練江淺灘下,他放舟飲酒,詩興大發(fā),揮毫展紙,灑墨磨硯成詩一首:“天臺國清寺,天下稱四絕。我來興唐游,與中更無別。楠木劃斷云,高峰頂參雪。檻外一條溪,幾回流碎月?!毙沱惖纳酱?,在大詩人的筆下更加增輝生色。李白硯鄉(xiāng)之游,為后人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如“太白樓”“李白問津”“望仙橋”“碎月灘”等,為歙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色彩。
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他不但擅長詩文、音樂、書畫,而且喜歡收藏名硯,視歙硯為“天下之冠”。
李煜像
李后主所藏奇品珍硯甚多,其中就有歙硯三十六峰硯和七十二峰硯。據(jù)《硯史》記載:“七十二峰硯,奇峰競拔,洞壑奇絕,天欲雨則水出,欲霽則先燥?!边@方硯是李后主心愛之物,朝夕相伴相樂,至暮年而不衰。他死后,此硯流落民間,后北宋書法家米芾重金購得,如癡如醉,跪拜硯石稱“兄”,這是后話。
李煜書跡
傳說中李煜還有一方非常奇特的歙硯。色如青綠,細潤如玉,硯池中還有一個黃色的石彈丸,一年四季聚水不涸。池中一只青蛙頭露出水面,每當夜深人靜時,蛙聲如鼓,伴李后主奏琴、作畫。李煜愛不釋手,每日自娛。宋太祖開寶八年(975)攻打金陵(南京),李煜出降被俘到汴京(開封),他不持他物,僅帶此硯,并寫下了多首藝術(shù)性很高的詩詞。如名詞《虞美人》,其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抒發(fā)了他亡國之痛,在后世廣為流傳。宋太宗從這首詞中看出李煜不忘舊國、眷戀故土的感情,使用牽機藥將他害死。再如《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贝嗽~也是他歸宋后的作品,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shù)性都很高,在唐末五代詞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和成就。
入國知教帖節(jié)選 書法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