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伊甸園到共同體:米沃什花園詩中的生態(tài)理想

    2022-12-13 03:05:22熊煥穎
    語文學刊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蓋亞沃什伊甸園

    ○ 熊煥穎

    (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2;桂林學院 語言文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花園”(garden)一詞是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沃什(Czeslaw Milosz)的《新詩和詩集:1931-2001》(NewandCollectedPoems1931-2001)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意象,據(jù)筆者統(tǒng)計,僅“garden”及其變化形式就多達83次。整部詩集收錄的300多少首(組)詩里,就有近100首(組)與花園相關(guān),幾乎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對于一貫追求質(zhì)樸、凝練的語言風格的米沃什而言,這顯然是不合情理、值得深思的現(xiàn)象。有學者認為米沃什的“花園”意象,其實是基督教“天堂”的象征,是“對西方傳統(tǒng)基督教的關(guān)于第二種精神層面觀念的肯定”[1]30。也有學者認為米沃什詩中的“花園”是“復(fù)雜的編織物與不同尋常的詩意花園”[2]31。在西方,“花園”意象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絕不僅僅是天堂象征或浪漫詩意的園林。哈里森曾指出,在西方文學傳統(tǒng)中花園是“供人躲避歷史喧囂與狂躁的庇護圣所……人間座座花園在伊甸園后的世界里開啟了一扇扇通往天堂的門戶;然而,這些園圃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chuàng)建、維護和觀照”[3]1-2。換言之,花園是天、地、神、人歸于一體的存在,其奧秘在于演繹復(fù)雜多變的“人—花園—神”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因而,本文嘗試借助生態(tài)神學的理論視域,在西方文化傳統(tǒng)語境中對米沃什的“花園”意象進行辨析,以期對詩人筆下形態(tài)豐富、意蘊深刻的花園詩及其演繹的“人—花園—神”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進行全面考察,進而挖掘其內(nèi)在蘊含的生態(tài)哲思與生態(tài)理想。

    一、“穿過破碎的花園”:花園的兩希原型及其現(xiàn)代演繹

    兩希文學傳統(tǒng)中,廣為人知、也是較早出現(xiàn)的花園原型是《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中的伊甸園:“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雹?創(chuàng)2:8)在伊甸園里,人呈現(xiàn)為一種自在自為狀態(tài),因為“神使各樣的樹從地里長出來,可以悅?cè)说难勰?,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創(chuàng)2:9)?!吧穹愿浪f,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創(chuàng)2:16)神在亞當睡著時用其肋骨造了夏娃,“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并不羞恥”(創(chuàng)2:25)。這則神話常被圣經(jīng)學者解釋為“人之墮落”(fall of man)的開端,是關(guān)于人之罪惡與死亡的起源。但詹姆斯·巴爾則把它看作是,人可以通向永生(immortality)卻在轉(zhuǎn)瞬與其失之交臂的傳說[4]9。這種轉(zhuǎn)瞬即逝的“永生”具體表征為:人與神、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達到一種和諧完滿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呈現(xiàn)諸方關(guān)系和諧的“永生”才是這座花園原型的意義所在。

    米沃什是一位“后伊甸園”詩人,其詩刻畫更多的是人被逐出伊甸園后的圖景。諾貝爾獎授獎詞指出:“米沃什在他的詩與散文作品及文論中所描繪的世界,正是人在被逐出天堂之后所居住的世界?!盵5]213米沃什巧妙地將伊甸園原型編織進以其童年生活為題材的詩里。從自傳體作品《伊薩谷》可知,他的童年幾乎是在花園中度過的,“搖籃放在屋子的老地方,面向花園,婉轉(zhuǎn)的鳥鳴極可能是迎接他新生的第一類聲音”[6]13?!妒澜纾禾煺娴脑姟繁闶窃娙艘曰貞涀娓讣业幕▓@而創(chuàng)作的:“走廊上的門朝向西邊,/有許多大窗子。太陽將它曬得暖烘烘,/從這里可以望見南北東西,/看見森林、河流、田野和林蔭道。/……在這兒的小桌旁,兄弟姐妹/跪著在畫戰(zhàn)斗和追擊的場景。/用他們粉嫩的舌頭去幫助/那些大戰(zhàn)艦,其中一艘正在下沉?!盵7]38②此處,天真的孩童類似伊甸園中亞當夏娃,兒童的天真與田園牧歌景象相互指涉,同構(gòu)一幅人與自然關(guān)系和諧的圖景。同時詩人還以“父親”的形象隱喻基督牧者。當一家人外出旅行時出現(xiàn)意外,孩子們與大人走散?!案赣H,你在哪里?森林狂野荒涼,/有野獸環(huán)伺,灌木搖晃。/幽蘭迸發(fā)有毒的火焰,/危險的深淵在我們腳下?!盵7]53父親則像牧人回應(yīng)迷途羔羊那樣答道:“我在這兒——為什么會有這無畏的恐懼!/黑夜即將過去,白天馬上就會降臨。/你們聽,牧人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7]54世界在本質(zhì)上是一座伊甸園,是一個充滿和諧美好的家園。誠如莫爾特曼所認為的:“世界應(yīng)當是‘家’。這意味著生存中的在家——上帝、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就不再緊張,而是變得寧靜與祥和?!盵8]12

    另一座花園原型來自荷馬史詩《奧德賽》,即仙女卡呂普索的奧古吉埃島(Ogygia):“洞穴周圍林木繁茂,生長茁壯,/有赤楊、白楊和散逸濃郁香氣的柏樹。……茂盛的葡萄藤蔓,結(jié)滿累累碩果。/四條泉水并排奔瀉清澈的流水,/彼此相隔不遠,然后分開奔流。/旁邊是柔軟的草地、堇菜野芹茂盛。/即使不死的天神來這里見此景象,/也會驚異不已,頓覺心曠神怡?!盵9]87卡呂普索邀請奧德修斯與她共享花園仙境,還可獲得永生厚禮。但奧德修斯無動于衷,終日哀嘆,只求能早日回到故鄉(xiāng)伊塔卡與妻兒團聚。哈里森認為,孤島上的奧德修斯朝思暮想的,乃是滲透著憂思與關(guān)懷的人生,缺了它,世外桃源無異于流亡之地[3]7。這則傳說的意義在于,呈現(xiàn)了海德格爾所說的人作為一種此在的本質(zhì)——憂思③。奧德修斯身為“有死的凡人”不可能割斷他與塵世的關(guān)系,他要回到自己的人間王國,盡身為國王、丈夫、父親的責任,唯有責任之重負才能令他感到踏實和幸福。

    有人將米沃什詩里的花園分為兩類:牧歌花園和瘋狂花園[2]32。如果說《世界:天真的詩》描繪的是一座牧歌花園,那么《緩流的河》演繹的則是一座瘋狂花園?!盀榱嗽诨▓@里狂叫,在草地上狂飲,/也不知道他們是高興抑或厭倦,/他們從懷孕的妻子手里接過面包。/在他們的生命里,從未向任何東西低下頭。/我的兄弟們,渴望愉快、歡樂和美酒,/把世界當作糧倉、當作歡樂之家?!盵7]19“瘋狂花園”里,男人們不再像奧德修斯那樣為憂思而活,忘卻“有死的凡人”的有限性和責任心,放棄自身在諸方關(guān)系中的義務(wù)。他們貪求感官享樂、榨取每個活物的骨髓,高傲地把世界當作一個尋歡作樂的場所。從這個層面而言,此詩以反諷修辭描繪奧德修斯沉醉于奧古吉埃島荒淫享樂、無法自拔的狂歡圖景。貝雷斯認為,該詩展示了在破敗的文明花園中,人類異化成被生物主義與享樂主義的痙攣所戰(zhàn)勝的獸群[2]34。

    在《緩流的河》中,詩人展現(xiàn)人的動物式享樂與墮落,但自然仍作為襯托人類的背景而存在。二戰(zhàn)期間,民族國家之間相互殘殺,造成無數(shù)荒原式的“破碎花園”。其中《今天我穿過花園》正是此類花園詩:

    今天我穿過春天彌漫霧氣的花園

    沿著分岔小徑,可看見街上的瓦礫。

    風刮著殘破的被燒焦的墻壁,

    碎石作響,一點雨滴從樹落到我的額頭上。

    ……

    人的現(xiàn)世復(fù)仇與神的永恒復(fù)仇——

    困擾著我。哪一種更恐怖,我不得而知。

    夜里我看見我的影子立在門檻,

    而我的家在身后搖曳的微光中死去。

    所以我耐心地等待直到內(nèi)心長出

    新的種子,直到新的黎明降臨于我。

    在陰沉的小徑上,我迎接著春天

    低著頭穿過破碎的花園。[10]3-4

    該詩第一節(jié)以抒情主體“我”的視角觀照世界,春天所見不再是生機勃勃的花園美景,而是被戰(zhàn)火燒焦的墻壁,在生的期待與死的現(xiàn)實之間充滿張力。戰(zhàn)爭的惡行與后果不僅是屠殺同類、破壞自然,同時也摧毀信仰價值和人類文明。在這座花園里,不再有春意盎然的自然,不再有人與人的對話互動,也不再有諸神活動的痕跡。人作為主體卻只是一個“穿過花園”的過客,徹底忘卻此在的憂思本質(zhì),從而也就顛覆了“人—花園—神”之間的互動對話關(guān)系。此處的花園已不再是此在的庇護所。

    兩希花園原型分別呈現(xiàn)存在本質(zhì)的兩個可能的維度:一個是維護和諧關(guān)系的“永生”,另一個是追求責任與關(guān)懷的“憂思”。伊甸園和奧古吉埃島象征人性的兩端,但又朝“人”這個共同方向匯合:前者注定失卻庇護和完美性,是從神走向勞苦之人的表征;后者意欲擺脫原欲和享受,是從兒童走向成熟之人的表征。因此亞當夏娃和奧德修斯正是致力于成為一個“園丁”,以便治理和維護屬于自己的花園。在此意義上,米沃什的花園詩可看作是對“伊甸園”和“奧古吉埃島”的反諷式現(xiàn)代演繹,而詩人要呼吁的則是人身為“園丁”的初衷與憂思。

    二、“我在花園里勞動”:園丁與花園的互動關(guān)系

    米沃什的花園詩在兩?;▓@原型觀照下,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形態(tài)。但詩人并不僅是為了諷擬和演繹古老的花園原型,而是思索以憂思為本質(zhì)的人,即園丁如何奉獻于土地、如何守護和治理花園,因為“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chuàng)2:15)。人與花園的關(guān)系可表述為:人是花園的維護者,花園是人的庇護所。米沃什曾如此評價作為庇護所的伊甸園:“唯有樂園靠得住,世界是靠不住的,它只是曇花一現(xiàn)。”[11]7換言之,人必須存在于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空間才會感到安全幸福;但同時人也需要去操勞、維護這個空間。花園在西方文學中無疑是此類空間最為經(jīng)典的象征。因為園丁與花園的關(guān)系,本質(zhì)上是人與空間的關(guān)系,以及由此同構(gòu)的人的心理乃至精神信仰與外在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也正是因此,人們才會對伊甸園式故事如此動情。

    伊甸園的亞當夏娃并不知何為勞苦,因為他們不用耕耘,卻盡享果實。在《圣經(jīng)》中最初的勞苦是以懲罰形式呈現(xiàn)的:“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創(chuàng)3:17)其實,伊甸園里真正的園丁是上帝,并非亞當。米沃什在《園丁》中寫道:“亞當和夏娃被創(chuàng)造出來另有意圖,/并非為向這個世界的君主和權(quán)貴臣服。/時間之外有另一片土地,陽光明媚/賜予他們二人,永生與幸福。/在這悉心看護樹木的是一個花白胡子的園丁,/盡管世界并非如他所愿一片光明?!盵7]731顯然,詩中“花白胡子”的上帝扮演園丁角色并以創(chuàng)造和奉獻的方式勞作,維護著“人—花園—神”的神圣秩序,是憂思的主體。在《人間樂園》中,上帝對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的懲罰,預(yù)示人開始踏上園丁之路:“我是他們兩人,二者。我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我被大天使的利劍驅(qū)逐。/夜里我感受到她的脈搏。她成了有死的凡人。/此后我們一直在尋找真正的地方?!盵7]403亞當夏娃被驅(qū)逐出伊甸園成為承受勞苦的有死凡人,不是因為其犯了罪,而是因為他們要在塵世的花園效仿上帝成為一個辛勤耕耘、維護秩序的園丁,成為憂思的主體。即莫爾特曼所言:“人類掌管地球,就是要模仿園丁的栽培和保護工作?!盵8]44

    但人類似乎并未領(lǐng)悟有關(guān)“園丁”的古老真理,還墮落成破壞之徒,不斷地拆毀各種真實的、想象的花園,似乎“使人類失去伊甸園的墮落之舉是個從未間斷、持續(xù)至今的事件”[3]230。人否定園丁身份成為破壞者,至少可追溯至笛卡爾。他的主體論哲學將人視為一個獨立于自然之外主體,并把自然降格為任由主體認知與宰制的客體。這種主客二元對立造成人與自然統(tǒng)一性關(guān)系的破裂,也促逼人從一個有限的空間(花園)邁向無限空間(虛空)。換言之,人拆毀作為花園邊界的“柵欄”,游蕩在漫無邊際的荒野?!妒澜纾禾煺娴脑姟分杏性娦校骸皹淠揪薮?,望不見樹冠。/落日燃燒耀眼的紅霞/在每棵樹上,就像在燭臺上。/渺小的人在下面的小徑行走。/讓我們抬起頭,手牽著手/不至于迷失在混亂的灌木叢中?!盵7]51如詩所描述,人在面對陌生無限的空間時會產(chǎn)生渺小恐懼之感,同時也會陷入混亂無序、迷失自我的狀態(tài)。帕斯卡爾敏銳地洞察了此種狀態(tài):“這些無限空間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懼?!盵12]101尼采則用“上帝之死”清晰地描述了這種狀態(tài):“我們會一直墜落嗎?向后、向前、向旁側(cè)、全方位地墜落嗎?還存在一個上界和下界嗎?我們是否會像穿過無窮的虛幻那樣迷路呢?”[13]209到米沃什,失樂園之感就更為強烈了,他在《面對無垠的廣袤》隨筆中寫道:“此刻我在這些稿紙中尋求庇護,但我的人文主義熱情已經(jīng)被群山和大海削弱,被很多這樣的時刻削弱:即當我以近乎眩暈的感覺注視漫無邊際的空間,當風摧毀著我那充滿希望和期待的小家園。”[14]220至此,園丁也就迷失他的花園和否認了憂思天職,但詩人至少還有語言之花園。

    失樂園的本質(zhì)即身為園丁之人脫離“人—花園—神”的結(jié)構(gòu)。查爾斯·泰勒對此給予精確表述:“人們過去常常把自己看成一個較大的秩序的一部分。在某些情況下,這是一個宇宙秩序,一個‘偉大的存在之鏈’,人類在自己的位置上與天使、天體和塵世生靈一起共舞翩躚?!盵15]22西方現(xiàn)代人早已脫離這個秩序,即發(fā)生了所謂的“大脫嵌”(the great disembedding)[16]49。雖然掙脫歷史秩序的束縛獲得個體自由,但卻又滑向孤立封閉的自我中心主義。這正是詩人要呈現(xiàn)的現(xiàn)代性困境之一:“我們彼此是如此相似/連空中伸著懶腰的長龍/也定會把我們當成兄弟姐妹/在陽光明媚的花園一起嬉戲,/只有我們不知道,/我們彼此封閉,各自獨立,/不在花園里,而是在痛苦的大地上?!盵7]515顯然,花園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一名合格的園丁劃定界限、豎立柵欄、治理花園,既是為了保護自我和構(gòu)建主體性,也是為了與周圍環(huán)境和鄰居進行對話和容納他者性。詩人在《禮物》中嘗試思考與重構(gòu)“園丁”與“花園”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

    多么幸福的一天。

    晨霧早早消散,我在花園里勞動。

    蜂鳥流連在金銀花叢。

    塵世上我不再需要什么事物。

    也沒有人值得我去嫉妒,

    不管遭遇過什么不幸,我都已忘卻,

    回想起往昔的日子,我并不感到羞愧。

    我的身體也未感到任何疼痛,

    直起腰,我望見湛藍大海和點點白帆[7]277。

    此詩表面上并未呈現(xiàn)出任何苦難的痕跡,反而展示了和諧的歷史秩序。如評論者所言:“存在秩序被當作令人內(nèi)心愉悅和幸福的禮物而接納……(詩人)以此種方式接受世界使其從存在困境中解脫出來?!盵2]20-21但如此解釋并不能完整揭示詩的深刻性。若從園丁與花園的關(guān)系切入審視,那么便不難發(fā)現(xiàn),此詩強調(diào)的是人身為園丁既要奉獻于治理外在的花園,也要致力于維護內(nèi)在的花園,即“人,這完整合一的泥土生靈,適于耕作栽培,更確切地說,有待自我培育、自我修養(yǎng)”[3]15。如果將二、三行看作是詩人通過“勞動”的方式治理外在的大地花園,那么四至八行則是由外轉(zhuǎn)向內(nèi),詩人試圖以回憶、反思和寫作等途徑治理內(nèi)在的精神花園。前者傾向于與他者建立互動關(guān)系,后者傾向于與自我建立互動關(guān)系。在這些互動關(guān)系中,人不僅要維護個體與他者、個體與自然的關(guān)系,也要維護個體與自我、個體與精神信仰的關(guān)系,以便使人的心靈與外在世界達到交互共鳴的和諧狀態(tài)。唯有如此,人才可能獲得“多么幸福的一天”。但在人類經(jīng)歷兩次大戰(zhàn)、世界成為荒原的情況下,寫詩不能當作是游戲,而應(yīng)看作是詩人英勇反抗喪失本真的世界的行為[2]11。

    三、“我沒有與他人分離”:走向彼此寓居的共同體

    一般而言,共同體(community)是人類對家園、對棲居理想的探索和追求,本質(zhì)上是人怎么聚合,以何種方式聚合的問題。在文學意義上,花園無疑可看作是共同體的典型象征。我們或可借米沃什的花園詩去檢視詩人如何思考共同體的問題。

    在米沃什看來,共同體不僅限于人類社會,乃是一個超越自我中心主義、民族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蓋亞共同體”(community of Gaia)?!睹孜质苍~典》“自然”詞條寫道:“覺悟和愛。在孩提時代,我們不知道,我們對樹木、河流和飛禽的愛也叫作愛。在我7歲的時候,我感到,菩提樹、橡樹、楓樹就那么存在著。現(xiàn)在,我知道,它們有可能不存在,它們的命運跟人有關(guān)?!盵11]198人與自然彼此息息相關(guān),自然界的動植物會因人類的緣故而改變命運,反之亦然。《世界:天真的詩》其實已蘊含這種生態(tài)共同體意識:“希望與你同在,當你相信/地球不是夢,而是一個生命體,/視覺、觸覺和聽覺皆不欺人,/在這里你所見到的一切東西,/就像站在門口看到的花園?!盵7]49換言之,人應(yīng)把自然以及地球看作是一個生命體,通過身體的感覺與之建立積極聯(lián)系,并以此重塑家園意識。如果說米沃什早年詩中的生態(tài)共同體意識源自童年的自然生活體驗,那么在晚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女神》中,詩人則嘗試借“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思考共同體的問題:“蓋亞,混沌之神的長女,/穿戴著青草和樹木,愉悅我們的雙眼/以便讓我們在為美命名時能夠達成一致/并向所有塵世浪游者分享我們的喜悅。”[7]591“蓋亞假說”自1974年提出后在歐美產(chǎn)生很大反響,在1982年出版隨筆集《舊金山海灣的風景》中,詩人便使用術(shù)語“蓋亞科學”(gaia scienza)來評論亨利·米勒的小說[17]139。在詩人看來,蓋亞不僅為人類提供棲居之所,還以自然圖景塑造普遍性的審美觀念,讓“我們”可以與“所有塵世浪游者”對話交流。而且“蓋亞假說”還認為,地球可以通過積極調(diào)控,創(chuàng)造和維持一個適合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因而詩人才會寫道:“蓋亞!……為我們之后的人類,穿戴上你的盛裝。/但愿給城市中心公園披上綠意/讓城市邊上花園里的矮蘋果樹繁花綻放。/我呈上自己的請求,你謙卑的兒子?!盵7]591但這并不意味人類可以隨意破壞生態(tài),因為人類也可能被蓋亞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否定和清理。也就是說,“蓋亞假說”的啟示在于批判和破除人類中心主義,讓人類意識到自身只是地球這個超級有機體(Superorganism)一個部分[18]157。

    米沃什的共同體不僅在于整體性或同一性的建構(gòu),更在于彼此寓居以及諸方關(guān)系的聯(lián)結(jié),是一種彼此寓居(mutual indwelling)④的共同體。如果過分強調(diào)整體性和同一性,而忽略各個部分之間的異質(zhì)性以及聯(lián)結(jié)的奧秘,那么必然會導致畸變。對此詩人說過一段非常形象的話:“一座森林是由蘚類、土壤、菌類、各種樹木和花草等等經(jīng)復(fù)雜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體;當樹木被砍光后,蘚類和菌類等就被毀壞,共生模式就會被打破,而新植的森林也就成了一個與那些忽視植物群體生態(tài)學的人所設(shè)想的完全不同的有機體?!盵19]191或者說,共同體的關(guān)鍵本質(zhì)不在于整體性或同一性,而在于各相異部分之間相互作用,以及彼此聯(lián)結(jié)之通道的打開。詩人晚年的詩《晚熟》如此寫道:

    我沒有與他人分離,

    悲痛和憐憫聯(lián)結(jié)了我們。

    我們忘了——我一直說——我們都是王的孩子。

    我們從哪里來并沒有分別

    不分是與否,不分現(xiàn)在、過去和將來。

    真可悲,為漫長旅程的而領(lǐng)受的天賦

    我們只用了不到百分之一。

    從昨日和幾個世紀前的片刻——

    揮劍,在錚亮的金屬鏡子前畫睫毛

    火槍致命的射擊,一艘帆船

    船舷正撞向礁石——他們寓居我們之間,

    等待一個完滿結(jié)局[7]747。

    值得注意的是,米沃什極為強調(diào)共同體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絕非偶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馬丁·布伯的啟示。詩人曾在一首詩的題記引布伯的話“永遠不要忘記,你是王的兒子”[7]442。而在《晚熟》中再次化用此語“我們都是王的孩子”。詩人重申“我們是王的兒子”,其意不僅強調(diào)個體與共同體之間的聯(lián)結(jié),或個體是共同體的一個部分,而且還強調(diào)作為個體之人的神性。換言之,在“人—花園—神”結(jié)構(gòu)中,唯人擁有內(nèi)在于共同體的主體性,即園丁的憂思,因此才有布伯說的“最大的惡就是忘記自己是王的兒子”[20]82。進一步而言,所謂彼此寓居的共同體,不僅限于同一時空的人、自然、神的彼此寓居,還強調(diào)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的彼此寓居。詩句“不分是與否,不分現(xiàn)在,過去和將來”(For where we come from there is no division/into Yes and No, into is, was, and will be)化用《圣經(jīng)·啟示錄》1:4:“今在,昔在,永在”(…which is, and which was, and which is to come)的表述,意即強調(diào)“他們寓居我們之間”并不只是同一時空的“他們”與“我們”彼此寓居,也意味著過去、未來中的“他們”與“我們”彼此寓居。

    在詩人看來,共同體中的人既不是封閉的單獨個體,也不是同質(zhì)化的抽象個體,而是在諸方關(guān)系相互作用中的“整全的人”。誠如莫爾特曼所言:“整全的人和個體不同,他在我—你—我們、我—自己、我—它的互動關(guān)系里。整全的人在他的人際關(guān)系里成為施與受、聽與做、靜默體驗與采取行動、理解與回復(fù)的主體?!盵21]82《喬姆斯基神父,多年之后》要探討的主題或許便是“整全的人”是在敞開的關(guān)系中持續(xù)建構(gòu)的過程。詩中米沃什透露自己早年世界觀的形成深受兩位老師影響:一位是禁欲主義者和天主教虔誠信徒喬姆斯基神父,另一位是拉丁語教師、人文主義者阿道夫·羅澤克。詩行里雖然只出現(xiàn)喬姆斯基神父之名,但卻又處處閃現(xiàn)羅澤克的影子,從而使禁欲與肉欲、理性與信仰、塵世與天堂、愷撒與上帝等的對立與糾纏隨處可見[6]62-65。如下詩行便是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隱性表述:“但并非如此,喔,我的共犯,/蘋果樹下的夏娃,在快樂的伊甸園里。/我愛你的乳房、腹部和雙唇。/如何理解你的他者性和同一性?/凹與凸,它們彼此如何相輔相成?/……我們的觸摸創(chuàng)造和毀滅同一個世界。/不是一,一分為二,不是二,合二為一:/我是第二個,由此我才能意識到我自己?!盵7]437米沃什回到伊甸園神話,以“亞當—夏娃”關(guān)系比擬馬丁·布伯的原初詞“我—你”之關(guān)系。世界因“我—你”之關(guān)系生成而生成,因“我—你”之關(guān)系毀滅而毀滅,進而在“我—你”關(guān)系世界的基礎(chǔ)上,才延伸出“與自然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生”“與人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生”“與精神實體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生”等三種境界[22]9。換言之,“我—你”不僅建構(gòu)“整全的人”,而且也創(chuàng)造了“人—花園—神”復(fù)雜得多重關(guān)系世界。詩人接著寫道:“放棄、封閉和抑制視覺、聽覺和觸覺,以此種方式獲得自由,從而不再懼怕我們的東西被奪走——不,這樣的事我決不接受?!盵7]438因為詩人很清楚,人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單體,以此換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自由更是不可取,而在更高層面的民族和國家亦是如此。

    綜上所述,米沃什的花園詩表面上是在重返兩希的花園原型,但其內(nèi)在命意卻在于探討現(xiàn)代荒原世界中人與家園的關(guān)系問題。米沃什試圖闡明,人在通往現(xiàn)代性的理性與自由之路上,不斷地摧毀束縛主體的各種實在的、無形的花園,同時也摧毀了主體存在的諸價值體系;但人獲得主體的自由之后,又將自身囚禁在虛無主義的牢籠里。在詩人看來,語言作為存在之家似乎成為人再次走上反抗束縛和暴政、追求自由的不二途徑。但人不應(yīng)是一個破壞之徒,因為在茫茫宇宙中人類唯一的實體家園地球并非隨處可尋。在此意義上,米沃什以詩為思,嘗試召喚一種生態(tài)共同體理想:與追求整體性和同一性的傳統(tǒng)共同體哲學有所不同,它更在意共同體各個時空、各個部分、各種關(guān)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彼此之間的聯(lián)結(jié)通道的敞開,更在意將主體視為關(guān)系中的整全的人。

    【注 釋】

    ①文中所引《圣經(jīng)》引文皆出自《圣經(jīng)》中文和合本,按慣例采取隨文標注形式。

    ②本文米沃什引詩由筆者在參照現(xiàn)有中譯本的基礎(chǔ)上從英文本《米沃什詩集:1931-2001》(New and Collected Poems: 1931-2001)譯出。另外,為方便對照查閱,中文詩題沿用現(xiàn)有中譯本(米沃什.米沃什詩集[M].林洪亮,楊德友,趙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③據(jù)羅伯特·哈里森在《花園:談人之為人》第262-263頁注釋自述,憂思女神(Cura)的寓言轉(zhuǎn)引自英譯本《存在與時間》(Martin Heidegger.Being and time.Trans by John Macquarrie and Edward Robinson.Blackwell Publishers, 1962:242.);此處對應(yīng)中譯本《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228.)不同的是,蘇薇星將拉丁語Cura譯為“憂思”,而陳嘉映和王慶節(jié)則譯為“操心”,本文選用前者的譯法。

    ④“彼此寓居”(mutual indwelling)是德國哲學家莫爾特曼提出的生態(tài)神學的奠基性概念,他借用《圣經(jīng)·約翰福音》耶穌之言“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們也在我們里面”,表達“人、自然、神”三位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tài)整體觀。(詳見莫爾特曼.俗世中的上帝[M].曾念粵,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05-111.)

    猜你喜歡
    蓋亞沃什伊甸園
    祝你生日快樂
    青春(2022年12期)2023-01-21 02:03:02
    蓋亞太空望遠鏡——太空探索故事(7)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14
    禮物
    北方人(B版)(2022年3期)2022-06-04 14:19:44
    這座偏遠小城,能成為年輕人的伊甸園嗎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00:07:26
    伊甸園
    寶藏(2021年1期)2021-03-10 11:06:10
    米沃什詞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伊甸園
    白墨黑鴿(十六)
    謝欣:伊甸園ENED
    白墨黑鴿(八)
    亳州市| 同德县| 沂源县| 白山市| 金坛市| 荆门市| 武清区| 屯门区| 鹤岗市| 大足县| 潜山县| 宜昌市| 大洼县| 陆良县| 浦县| 吴江市| 道孚县| 阳原县| 康保县| 伊春市| 杭锦旗| 农安县| 儋州市| 新竹县| 柳江县| 溧阳市| 开封市| 滦南县| 四会市| 垣曲县| 吴桥县| 仲巴县| 泗水县| 日土县| 四川省| 芷江| 仙游县| 齐河县| 腾冲县| 玛沁县| 永丰县|